中国人最旷日持久的运动,不是打鬼子,也不是与美帝作斗争,而是——广播体操。
为革命,强身健体。在时代的召唤下,广播体操,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运动会可以没有,广播体操不能缺。每天的大课间,是大多数学生最期待的欢乐一刻。
伴随着全球节奏感最强的中文rap,每个班集体都努力跳得整齐划一,每个班主任都在暗自较劲。而你,却盯着最叛逆的那匹野马,一边浑水摸鱼,一边心里笑岔了气。
没有什么比广播体操,更能唤醒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如今广播体操成了复古IP,频频出现在青春电影和快闪中。
中国留学生在白金汉宫前做广播体操
中国留学生齐刷刷的动作把老外吓了一跳。他们以为这就是 Chinese Gongfu,一种神秘的东方力量,什么伸展运动,什么踢腿运动,通通都是社会主义的街头暗号。
广播体操还为中国广场舞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广场舞的主力,正是跳着广播体操成长起来的。
要说我国老年人的广场舞技艺有多扎实?随时随地都能来一场battle 。
而它的变种手语操,曾拯救过很多没有特长、却急需在一个节目上登台表演的大学生和年轻企业员工。
广播体操对国人影响之深远,远不只童年记忆那么简单。
让全中国人民运动起来 是建国后的首要目标
1950年,中国体育总局访问苏联,筹委会秘书杨烈,看到苏联老百姓每天都在热情洋溢、生机勃勃的跳操,大为震惊。她想,这么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的活动,中国人民也应该来一套。
这是苏联在推行的“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按照劳卫制要求,全国人民必须锻炼起来,定期进行达标测试,而广播体操便是全民锻炼的手段之一。
“劳卫制”体操最大的好处,就是不需要特殊场地、设备、服装或器械,不同年龄、性别的人都能得到锻炼。这对积贫积弱、百废待举的中国来说,性价比极高。
不需要投入什么资金设备,只需要发动群众一起搞运动,这是我们最擅长的事嘛!
想到这里,回国后的杨烈,兴致勃勃地找到同事——学过日本“辣椒操”的刘以珍。很快,刘以珍根据辣椒操,稍加改动,编出了《第一套广播体操》。
刘以珍可以说是上世纪中国舞蹈届第一意见领袖,老年还编过《中老年迪斯科》
第一套广播体操在当时有多火爆呢?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1953年,北京清华大学做广播体操的大学生
1958年,山西省太原,一名妇女在运动会上参加第三套广播体操表演
1959年,人们在广场上做第三套广播体操。
每天早上 10 点,中华大地,但凡立锥之地都有人做广播体操,比现在的广场舞要壮观多了。
即使是最偏僻的农村,也为广播体操疯狂打call。1956年,山西几个妇女成立了“海鸥”体操队。有人打快板讥讽她们:“年轻媳妇大姑娘,蹦蹦跳跳不像样”。
不过没过几年,这个快板就改成了:“这群妇女不简单,锻炼身体搞生产,处处带头起模范,谁人见了不喜欢。”
比红高粱模特队还受欢迎。
不到五分钟的广播体操,彻底点燃了人们体育运动的热情。在缺乏体育设施的中国,的确起到了些许改善精神面貌的作用。
不过,广播体操流行中国六十多年,在人民物质水平日益丰富的中国,它为什么依然存在,成为不少90后的童年回忆?
那就不得不提到广播体操的附加价值——爱国教育。
广播体操热潮的底色是爱国
像“为革命保护视力”一样,广播体操的口号也多与保家卫国有关。比如第三套广播体操“时代在召唤”、第五套广播体操“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文革时期,广播体操的创新产品“语录操”,也颇有爱国情怀。它与伟大领袖的语录相结合,说一句语录做一个动作,对普通人来说,做一次操就像演了一出红色舞台剧。
无论从何种方面来看,今天的中小学生已经和古板落伍的广播体操格格不入。绝大多数“单位”,也早已摒弃这种笨拙沉闷的工间锻炼形式。
战败后,日本的辣椒操因为“军国主义”象征而被禁止。现在大多是白领自发的。
而在我国,时至今日,广播体操已经出到第九套,它的土壤却依旧鲜活。
广播体操将中国特有的集体文化代代相传,在革命战争结束之后随之分散进入各行各业。但“个人服从集体,下级服从上级”的思想,却依旧是公共生活的普遍准则。
学生雨中做操,领导打伞观看。有时,广播体操的主角,并不是我们
“整齐划一”,这是集体主义美学的最高形式。越整齐,人数越多,就越代表着一种强硬的力量,这种力量足以震慑对手,不战而屈人之兵。
广播体操,便是这样军事化约束的集大成形式,它是为数不多能够原味还原行伍文化的大型行为艺术,因此,它和阅兵式、军训素拓一样,广受欢迎。
朝鲜广播操“之王”——《阿里郎》
集体广播操依托于大单位、工厂、学校、大院,是和计划经济相伴而生的。这种追求整齐统一的形式,忽略个人自由,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
回顾广播体操的历史就能发现,计划经济成分越大,广播体操就越流行,而市场化时代一旦到来,广播体操就走下坡路。
但“强调集体重要性”的各种活动,却仍不少见。
尽管中国个体经济、民营企业已有不俗发展,但不少企业的管理方式依然强调“准军事化”,依然强调“为XX健康工作五十年”,不计个人的献身精神和缺乏个性创造的“大锅饭”同时存在。
喊口号+店门口做操,“狼性企业”两大法宝
对于这类“狼性企业”来说,无论是广播体操还是喊口号,其实都是一种成本最低的辅助管理手段。
从根本上讲,广播体操怎么做、做成什么样,其实根本并不重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广播操可能会被更丰富的形式代替。
近两年,不少学校开始推行“戏曲广播体操”,看孩子们的表情很不情愿
但唯一不变的,是让个体“融入集体”的美好愿景。无论你怎么跳,跳出什么花来,都是通过不断重复刻板的行为,让你学会如何服从。
广播体操,真的有用吗?
单纯从健身的角度来讲,我们做了这么多年广播操,真的有用吗?
首先要说,有用,当然有用。
广播体操的动作舒缓,适用于运动后的肌肉拉伸,以及久坐后的肌肉放松舒缓。
但事实上,当你保持同样的姿势坐上一整天,浑身酸痛,不管是做操还是出门溜达一圈,都是同样有用。
真要指望广播操“强身健体”,增强国民体质,运动量是远远不够的。可以说,指望广播体能强健体魄,就像指望太极拳可以制服歹徒一样,不切实际。
和气功、太极、眼保健操一样,广播体操仅仅是一种受限于整体科学素养和设施条件的锻炼方式。
相比之下,在体育产业发达的地方,则更倾向于选择对抗性比较强的运动。试想一下,如果有同等大小的场地,美国人可能会用来打篮球,巴西人会用来踢足球。
当体育运动拥有一套成熟的商业模式,从而吸引大类粉丝,自然会有人争相训练,为之疯狂。
在巴西,即便是穷人家的小孩也愿意踢足球,因为足球在巴西拥有一套成熟的商业体系,即便是普通人,也有可以预期的上升通道。
同样的场地,中国人更倾向拿来做广播体操。一方面,踢足球打篮球也几乎不可能从中获利,没有可预期的上升通道,最多也只能被一部分人作为“小爱好”来发展。
但广播操就不同了,容易上手,无需任何器材,最重要的是场面壮观、“好看”,如此高的性价比,即便它早与现代生活方式极不相符,但必然是最优选择。
统一的服装、整齐的动作、响亮的口号,并非是为了强身健体,却无一不是强调集体的重要条件。
因此,即便第N套广播体操已经过时,它还是会以新形式继续存在,比如集体跳段社会摇。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 凤凰WEEKLY”,作者齐德龙。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