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清考”制度?为什么要坚决取消“清考”制度?取消“清考”制度真能提高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吗?针对教育部近日发出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所提到的坚决取消“清考”制度,不少舆论对“清考”制度颇感兴趣,但也有诸多疑虑。
所谓“清考”,是针对考试不及格、补考也不及格的学生在毕业时提供一到两次考试的机会。而回答取消“清考”制度能否提高大学本科教学质量这一问题,需要分析“清考”制度产生的根源,如果根源性问题依旧存在,那取消就可能只是治标而非治本。
在笔者看来,我国大学之所有有“清考”制度,主要原因是大学尽可能让学生“顺利毕业”,而大学为什么要让学生“顺利毕业”,对民办高校来说,主要考量是为了不流失生源,减少学费收入,而对于公办高校来说,主要考量就是提高毕业初次就业率,因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是当前评价本科教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当然民办学校也有这一考量)。
所以,“清考”制度,其实很大程度是为提高就业率服务的,而用就业率来评价我国高校的本科教育,非但没有起到提高质量的效果,反而导致本科教育质量下降,因此,比取消“清考”制度更重要、更迫切的是取消统计发布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再以就业率高低来评价大学本科教育,要建立重视本科教育过程的新的评价体系。
统计发布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出发点,是促进大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以此倒逼学校重视本科教育质量,以高人才培养质量,获得高就业率。
然而,“倒逼”在现实中没有发生,我国一些高校采取的反而是牺牲教育质量,来提高就业率的做法。
比如,为提高就业率,很多高校把大四这一年变为就业率,让学生去跑人才市场,进行就业实习,安排的课程的课程很少,且对学生开绿灯;虽然很多高校还要求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但是,在就业实习与做毕业论文(设计)冲突的情况下,学校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要求并不严,不少学生是临时抱佛脚炮制毕业论文,搞毕业设计。这实质导致大学本科四年缩水为三年。
还比如,为了提高就业率,有的大学还主动“放水”,包括开设“水课”给学生送学分;降低考试难度,给学生高分,以让学生的成绩单好看;设立“清考”制度送考试不及格、补考也不及格的学生毕业。
媒体曾报道,有高校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给分很低,学校领导非但不表扬教师严格要求,反而要求教师提高学生分数,不要因低分影响学生未来的考研与就业。
另外,有的地方本科院校,以组织学生考研,作为提高就业率的出路,针对考研的学生,学校也不严格要求,对于非考研内容,很多学校都是低要求,以让学生能全力用到考研科目的学习上,可以说,几乎所有非考研科目的课程,都属于放水课,即便这些学生取得很高的考研成绩,但他们接受的本科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有的学生甚至在大学里连实验都没有做过。
其实,大学本科教育质量低,已经影响到大学毕业生就业,抓就业应该回到提高质量促就业的正常逻辑上来,但是,还是有很多高校,只盯着如何提高就业率数据做文章,甚至不惜弄虚作假编造数据。
因为抓教学质量,需要有对本科教育更大的人力与财力投入,这需要重视本科教学过程,但我国对学校办学的考核、评价,并不重视过程,而只关注就业率结果。
这势必影响学校不重视教育的过程。这次教育部发布的通知,提到提高本科教育质量,要加强学生学习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对大学办学的考核来说,同样需要加强过程管理。
美国高校,包括社区学院和职业学院,都具有得到社会认可的教育质量,是因为办学采取宽进严出的培养方式。
在严出方面,就是通过对大学教育的过程进行评价来实现,《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针对美国国内高校的排行指标,有新生录取率(有多少学生申请,录取多少,反映招生过程与质量),新生留校率(有多少学生愿意继续留在学校读书,而不是转学,反映学校教学得到学生的认可),教育资源利用率(有多少班级是20人以下的小班教学等,反映学生获得教育资源情况),毕业率(学生按照培养质量要求完成学业毕业的比例,比如有的名校6年毕业率只有70%),校友捐赠率(毕业校友捐赠学校的比例,反映毕业校友从母校获得的教育质量,以及他们对母校教育的回报)。
我国由高校自己统计,上报教育部门审核发布的就业率,难以真正反映本科教育质量,统计发布初次就业率这一做法应该取消,事实上,就是就业率,毕业时的就业率,与毕业半年、一年、三到五年的就业率也不同,为何要急切的关注毕业时的初次就业率呢?
我国在考核、评价教师时,主要的考核指标是学术研究方面的指标,包括发表论文、申请课题、经费、专利,有关教育教学的指标,基本上就是教学工作量的要求,这同样不重视教育过程的投入和效果,因此,教师不可能花大量时间投入教学,完成工作量即可,而会把更多时间用到搞学术研究上,这也导致了大学“水课”的出现。
这一考核评价体系不变,即便教育部要求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教授也不会认真对待本科教学;即便要求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但教师的要求也不严。
因此,要提高本科教育质量,需要我国教育系统与全社会对何为好大学,有清醒的认识,不能只用一些表象且功利的指标,来评价大学,而要关注大学教育的过程与内涵,并建立与之对应的评价体系,引导大学把办好一流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作为办学最根本的追求。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教师博览”,作者熊丙奇,原载于今日头条-熊丙奇看教育。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