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有这样一所幼儿园:她不喜欢默守陈规,她善于思考,她认为从小培养孩子从0-1的能力很重要,被日本官方选为培养幼儿生存能力的典范园。
她就是日本踩泥巴幼儿园,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所具有独特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看她如何教会孩子主动的、自由的思考和行动吧。
1 园所介绍
日本的学前教育机构有两种:一是幼儿园,属于学校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招收3~6岁幼儿,由文部科学省领导。另一种是保育园,属于福利机构,招收从出生到6岁的幼儿,由厚生劳动省领导。
保育园大概在宝宝出生一周岁就可以入园,宝宝家长都为全职即可申请,主要就是帮看孩子,性质是保育(“保证正常的发育成长”之意),管饭、管换尿布。
一般是托管时间为早上9点到下午5点,如果家长工作实在太忙,还可以申请延长保育时间到下班。
到2017年为止,踩泥巴保育园的环境设计获得了“神奈川建筑设计优秀奖”,被日本官方选为培养幼儿生存能力的典范园所。
在日本已经拥有114所直营保育园,0-6岁的孩子在踩泥巴保育园里生活、成长。
2 幼儿园日常
日本踩泥巴幼儿园的日常画风是这样的:在室外的廊亭吃午餐、照顾动物、坐禅、爬树等等。
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老师和孩子都是赤脚的,如果天很冷,可以穿拖鞋。光脚有助于脚心的发育,而脚心与智力的发育有紧密的关系。
每周进行“商店街见学”,让孩子们了解周边环境,他们会去到澡堂、社区、超市、银行……等等场所,了解这些场所对于人们生活的作用。
每个月,都有与大自然深入接触的机会。老师们会带孩子们去附近的温泉泡澡,感受大自然的馈赠。或者把孩子带到蓝天下,和家人、伙伴一起游戏,一起聊天;又或者来一次集体踏青。
孩子们甚至要练习种田,自己种稻子、割稻子。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和食物来得的不易。
3 教育理念
让孩子直接体验很重要
踩泥巴保育园提倡【体验型保育】。
他们认为,孩子天生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但是这种学习能力不仅仅局限于记忆每一个死的知识,这对于孩子来说不能叫真正的学习。
孩子记住了,只能说他们知道了;如果孩子去体验了,那么才是孩子最有效最合适的学习方式,直接经验是孩子内化某个内容最好的工具,同时也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极好方法。
拿割稻子来说,收割的时候,老师示范给孩子们怎么割稻子之后,孩子们就动手了。割好了稻子,老师不告诉孩子应该把割好的稻子搬到一处,而不是散放着满地都是,很快就会无处下脚。
孩子们自己来发现这个问题,然后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只学会了这一件事,而是在练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踩泥巴保育园里,所有课程活动的原则是:引导孩子通过自己思考和提问,以及与身边的人交流之后,决定自己的行动。
4 享受食物,尊重食物
踩泥巴保育园提倡的“食育”。
日本是一个对食物有着极大尊重的国家。这种尊重从孩子很小就开始培养了。在踩泥巴幼儿园,培养孩子对于食物的兴趣是课程内容很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让孩子主动承担每餐的分饭,体验食物最原始的味道,真的是用尽了心思。如果孩子的每一餐都吃得幸福而享受,真的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踩泥巴保育所没有固定的开餐时间。孩子主动要求,园所才会开餐。孩子自发完成餐前准备、分餐及用餐。
此间,教师仅提供辅助,并会和孩子们一同用餐,进行深入交流。在这里,教师不会给孩子喂饭,孩子们可以通过互相帮助实现自主用餐。
“美味的鸡肉从哪里来?” 由于城市里大多数肉类食材都是加工品。
保育园在征得家长和幼儿同意后,会组织孩子们参与宰杀活鸡、获取食材的活动,让孩子们真正了解食材的来源,也认知家禽生命的全过程。
这也是踩泥巴保育园独有且引发争议的一项内容。有人表示这样做比较残酷,有人却认为可以接受,这样可以让孩子们从小认知到真实的世界是如何运行,也让他们对生命、生/死拥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
5 幼儿园8大疑问解答
一、每天、每周、每月孩子们都干些啥呢?
坐禅、擦地、照顾鸡羊、种田、韵律操、赤脚活动、 废旧衣物回收、街上见习、 泡澡、踏青、割稻草等。
二、孩子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
其实看似简单的事背后都蕴含着巨大的智慧。通过经验可以挺高认知;经验是一切知识的开始。
比如:爬树培养孩子对高度的认识;割稻草对自给自足的认识;照顾小羊,每年一次帮助小羊迎接新生命—对生死的认识;
擦地可以锻炼孩子的手腕发育;光脚有助于脚心的发育,而脚心与智力的发育有紧密的关系等。
三、幼儿园的活动从哪来?
比如会做这样的思考:
1.我们希望幼儿园的孩子们拥有哪些能力?
2.为培养这些能力,为此孩子们需要具备哪些经验呢?
3.老师需要收集哪些信息?并发起什么样的活动才可以让孩子拥有相应的经验?
4.幼儿园将所有来自老师的提案与相关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成当年的年度活动计划方案,并根据相应的方案设定每个分园的教学目标,最后完成计划。
四、活动中,老师如何做引导?
不通过语言的方式,不直接告诉孩子答案,不作出指示。
而是引导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思考和提出问题,并懂得向同伴寻求帮助,并产生交流,在交流中自己把问题解决掉。
比如:割麦田
开始割稻子,老师故意不作出指示,老师开始专注于割稻子,孩子们看见的是割稻子和运输稻子的大人们,于是他们开始商量。
商量后的结果是有的孩子在割稻草,有的孩子在运稻草,还有的孩子在指挥捆稻草。孩子们已经习惯自己去解决问题(把0变成1 已经习以为常)。
五、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什么?
把水火土这三个元素融入到生活是教育的重点。
在幼儿园里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一些活动,比如一些户外活动:孩子们在山坡上爬土坡,在泥坑里打滚,在池塘里玩水、泡澡、玩泥巴;在野外生篝火和做简的BBQ等活动。
六、什么样的环境可以让孩子们自己主动去参与和投入?
我们可以在幼儿园里看到一些爬梯和爬绳;迎合发育阶段的玩具(木质的材料)。
动静结合的环境创设;户外可以做一些采摘活动和园艺,这些活动都可以很好的让孩子主动去参与。
七、为什么混龄、有障碍和无障碍儿童一同生活?
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理解他人的处境、自发的去帮助别人,同时这种环境有利于让孩子产生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也称为”无老师的 教育模式“既大孩子教小孩子,同龄孩子相互帮助。换句话说就是”边教边学,边学边教”的模式。
八、关于告别喂食,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1.幼儿园老师像家人一样,跟孩子一起吃饭和聊天。
2.教会孩子用最原始的方式啃食物开始,品味食物的味道,从而培养孩子食欲。
3.让年长的孩子帮助年幼的孩子盛饭和分饭。
4.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起用餐,大孩子会帮助小孩用餐。
5.到了开饭的时间,幼儿园老不会主动发出命令:说开始吃饭了。而是等孩子们饿了,主动询问。
8 长谈幼儿园创立初衷
19年前,安永爱香的孩子3岁,在跟孩子所在幼儿园的接触中,她发现当时日本幼儿园普遍的教育模式是墨守陈规的,“以大人为主体给孩子指示”的保育形式,老师们是被动完成分配的工作。
老师们按照年资进行排辈、无客观评价制度……安永爱香看到日本保育行业的种种问题,决心变革这个行业,创造真正适合孩子的保育方式。
她认为,无论是适应社会,还是创造幸福生活,人最重要的能力是把0变成1。
在遇到人生大大小小的困难时,孩子是怎样的心智模式?
——有困难,和预想的不一样,厌烦,退缩,放弃
——我应该怎么做,我要去做,我要创造解决办法。
踩泥巴保育园要培养孩子的,是后一种——勇敢面对和克服困难。
“希望孩子们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为此需要提供给孩子怎样的具体经验?”在这个宗旨下,每一位老师都参与保育园整年的课程、活动的提议和规划。
孩子通过不断的试错和试验会想出解决的办法,最后通过自己的力量完成了目标。这个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培养,是从0到1的、从无到有的能力的培养。
“把主动权交到孩子手里”
在踩泥巴保育园19年的教育实践和创造性工作之后,日本保育业界逐渐转变,踩泥巴保育园被选为“日本最能培养孩子把0变成1的人格教育的示范园”。
安永爱香说过,幼儿的身体和心智发展,必须通过丰富的感官直接经验。而在这个科技时代,孩子们被科技和网络游戏吸引,这是现实。
我们要做的,是保证孩子们在踩泥巴保育园的时间里,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丰富的课程、活动、环境元素,协助他们成长起自己思考和行动的能力与人格特质。
当我们成为“大人”,往往就忘记了孩子的观察角度和思考方式。
优秀的学前教育,一定是需要洞悉和深谙孩子的天性的,是基于对人类天性的深刻理解、以及抱持着一颗温柔、尊重的心去设计的,而不是以我们“大人”的视角出发,将我们的意愿强加在孩子们的身上。
踩泥巴保育园,从环境设计到教学设计的各个方面,都是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去完成的,那就是构建让孩子自己思考和行动的教育环境。
“指令性的任务会限制老师的创造力,同时也局限了孩子创造的空间。与其总是告诉孩子‘去做什么’,不如把主动权交到孩子手里说,‘你觉得现在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安永爱香女士说,幼儿的身体和心智发展,必须通过丰富的感官直接经验。而在现在这个科技时代,孩子们被科技和网络游戏吸引,这是现实。
而我们要做的是,保证孩子们在踩泥巴保育园的时间里,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丰富的课程、活动、环境元素,协助他们成长起自己思考和行动的能力与人格特质。
就让教育回归原点……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向借文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