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首次新高考开考,浙江全省共有29万余考生赴考。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
芥末堆 田园 11月9日
随着今年秋季新生入学,19个本应于今年开始高考改革的省份是否改革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从网传河南、黑龙江等省份推迟启动时间,到安徽日报从安徽省教育厅得到确切消息,“安徽决定2018年暂不启动实施高考改革”,舆论声音达至鼎沸。
相比于对推迟改革时间这一决策的唏嘘,认同的声音无疑更大。但这也让人肯定,新高考改革在实施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芥末堆了解到,包括河北、四川、江西在内的许多省份新高考方案还未下发,地方学校从顶层设计到教学教研均未开始准备。而新高考方案何时下发,至今悬而未决。
那么,本应于今年启动新高考改革的省份为何迟迟不动?新高考改革方案为何“难产”?是现有方案无法解决新高考已然显现出的问题,还是另有原因?
省级新高考方案不明,学校不敢轻举妄动
芥末堆梳理新高考政策时发现,各省市在启动新高考改革时,均会先后发布三个文件:《**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省(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以及《**省(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这三份文件标志着一个省份开始新高考,也阐述了具体的落地执行细则,但本应于今年启动高考改革的省份多数都未下发。
数据来源:芥末堆据公开资料整理
以河北省为例,原定于今年6月出台的《河北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至今尚未发布。衡水中学首席教师代忖表示,“走班选课现在都没有开展,学校里决策性的文件尚未出台,一切都在等待河北省下发文件。”
据财新新闻报道,河北省教育厅多位官员对此讳莫如深。2018年2月,河北省教育厅在教育工作会议透露,已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即将印发,如今却仍未见踪影。
一位接近河北省教育厅的人士表示:“省一级的目前还没形成一个具象化的东西,改革一旦触及到深水区,大家都不敢轻举妄动。
今年9月,安徽日报从安徽省教育厅得到确切消息,安徽决定2018年暂不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2018年秋季入学高一新生高考仍按原办法进行教育教学。这是首个被官方媒体报道出来的、明确推迟高考改革时间的省份。
对于高考改革的暂缓,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是从方案上看,现有方案已然无法解决新高考已然显现出的问题,如选课偏向、走班管理难等;二是从学校上看,中西部地区条件无法满足新高考对师资、场地、教学资源的需要。
软硬件设施不完善,选科走班“走不动”
选科走班是学校启动新高考改革时最先面对的难题,而“大班额”、师资不足、软硬件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都阻碍着选科走班的实施。
据今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 《2017年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66人以上超大班额8.6万个,其中排名前三的河南、湖南、河北三省共计4.5万个,占全国现有大班额总数的52%。而56人以上大班额则有36.8万个,占全国总班数的10.1%。选科走班的本质是给学生自由的选择权,但“大班额”的现实往往压着这些学校“动不起来” 。
此外,选科走班需要更多的教师教室等人力、物力、财力支出,而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在教育投入上却十分有限。
且不说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即便是先天基础较好的浙江、上海,在实施选科走班时,也依然存在教师教室不足、“套餐制”选科等问题。
浙江台州天台中学校长郑志湖告诉芥末堆,浙江省从2012年深化课改起,班级学生数量就已基本固定在40人左右,这为后来的选科走班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新高考真正启动后,各种问题也是接踵而至。
曾有人评论说,新高考从浙江、上海试点是本末倒置。如果不解决偏远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升学率问题,很难推广。如今来看,矛盾已然显现。
试点省份问题凸显,尚未形成可复制的方法
2017年上海、浙江两地第一批新高考“小白鼠”毕业后,两地教育行政部门先后发文,在原来新高考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如设立物理人数保障机制、调整学考时间。那么,这些调整能否从根源上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新高考改革还有哪些问题隐患?
1)选科走班引发连锁反应
学生可以自由选科加上等级制赋分,首先直接造成了学生功利性选科,从而衍生出“弃考物理”现象,而“弃考物理”现象又导致无法满足高校专业对考生的要求。
为了缓解上述问题,教育部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出台政策。今年年初,教育部印发《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允许高校专业同时设定多门选课要求。上海、浙江两地出台文件,设立物理人数保障机制,从而增加选考物理的人数。
其次,自由选科造成了教师结构失衡。学校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地理化学老师紧缺,物理政治老师“失业”。针对这个问题,一些学校探索出了几个解决办法,一是教研线上化,节省教师时间;二是教师跨区域、跨学年调配;三是购买企业服务。
再者,很多学校由于教师教室等配套性资源不足,只能提供“套餐制”选科,但这又与新高考改革“选择性教育理念”的初衷相悖。
与此同时,选科意味着学生生涯教育前置,对学校生涯课程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生涯教育在浙沪地区尚且属于未成熟状态,如果放在教育资源薄弱的地区开展,实施效果难以想象。
2)学生学业压力似乎并未减少
“新高考,它让我觉得高一就像高三一样累。”“上了高一,就想回初三歇会儿。”问及新高考带来的压力,浙江省首批考生这样告诉芥末堆。
新高考带来的第二个大变化是增加考试次数和考试时间分散。制定政策时的目的是为了分化考试压力,改变一考定终生的弊病,但从实施结果来看,效果似乎适得其反。
以浙江省为例,学生在高一时需要上近13门课程,从高二开始准备学考、选考考试,直到高三毕业时,重要考试最多达到10次(3门选考6次机会+外语2次机会+语数2科高考),使学生一直处于紧张的备考状态。同时,新高考提出了“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机制,使得学考的重要性提升。
3)等级制赋分带来“同分不同质”
等级制赋分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重主科、轻选科的问题。此外,“同分不同质”问题显现,促使高校减少裸分录取人数,增加自主招生、综合评价等多元录取方式。
爱培优CEO张金荣在接受芥末堆收集时曾表示,随着新高考选拔人才的区分度越来越低,高校对裸分录取的投放名额将不断减少。他举例,以前北京高考前800名就有希望被清北录取,但随着大量自主招生等加分考生的出现,裸考至少需要考入前200名才有希望。从参加自招的学生人数看,近几年呈增加趋势。
数据来源:芥末堆据公开资料整理
如何减少等级制赋分带来的问题,目前看到的解决办法是细化等级,增加赋分的科学性。以上海和北京为例,上海的等级性考试成绩在计入高考总分时,由五等细化为A+、A、B+、B、B-、C+、C、C-、D+、D、E共11级,北京则是将五等细化为21级。
4)综合素质评价的规范与量化
综合素质评价是高校招生录取机制的参考因素,通常包含思想道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但究竟如何做出能够反映学生真实能力和素养水平的综合评价,如何规范和量化综合素质评价,尚没有一个可推行的普遍适用的方案。
因此,在今年8月北京发布新高考改革方案后,方案中“北京市将在部分高校探索开展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改革试点,这种录取方式将依据考生的统一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面试成绩和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其中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总成绩的60%。”引发公众对高考公平性的质疑。
5)新课标、新教材尚未同步
今年1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高中新课标。今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从2019年秋季起开始使用新教材。芥末堆了解到,目前新教材还未下发到地方学校,各地学校普遍是新课标指导,旧教材辅助参考。
据烟台三中负责信息技术课程的张老师介绍,新课标比较笼统,课程的深度广度单靠课标不是很好把控。同时,在没有新教材的情况下,需要查阅资料填补空缺,但资料的权威性不好把握,案例的选取是否得当也很难去评价。
“我们只是合格考就这样,高考科目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张老师感叹道。
从新课标、新教材尚未同步的角度看,对于今年启动新高考改革的省份来说,他们将面临2018年高一新生到高二时是否更换新教材的尴尬处境,但如果推迟到明年启动,实施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方向正确,实施路径亟需科学思考
在国务院2014年下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高考改革是为了解决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等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新高考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改革的实施路径亟需科学思考。
一方面,我国高考改革以“先行先试”的方式推进,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以便进一步完善方案,同时各省市要根据本省情况制定方案。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应适当增加经费投入,尤其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满足新高考对师资、场地、教学资源的需要。如何改变已经坚固了37年的高考制度,需要走进基层科学决策。
从学校的角度出发,浙江台州天台中学校长郑志湖认为学校在迎接新高考时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一是关于新高考的宣传工作, 包括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在内都需要转变理念,主动适应新高考。
二是教师培训。新高考启动后,每个教师在负责文化课教学的同时,也要承担班主任的责任,包括生涯教育、综合素质评价、班集体的文化氛围等内容都需要学习。
三是学校管理变革。一方面要设置部分机构,如课程改革研究中心、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中心,另一方面需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做好校本课程的顶层设计。
四是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的变革。包括制定选科走班方案、教师团队的建设、调整教学计划、监控教学质量,构建学校整体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均需全面考虑。
五是教学资源的建设,如学科课程建设、大学先修课等。郑志湖介绍,天台中学是全县生源最好的学校,但对于其他生源比较薄弱的学校,解决起来比较吃力,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多帮助。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