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人工智能”已从科幻照进现实,虽然高度拟人的强人工智能还遥不可及,但应用深度学习等算法的弱人工智能已在经济社会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大到智能制造、交通物流,小到智能音箱、图像识别,并已跨界赋能到司法、金融、医疗等领域。
随着技术不断升级、社会需求日益变化,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商业应用,人工智能已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面对未来已来的AI时代,为避免被市场淘汰,提升市场竞争力,企业的AI转型升级需求愈加迫切。
虽然不少企业都在不断尝试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但他们往往存在数据信息化基础不够或存在大量数据孤岛、缺乏通用AI引擎基础上的定制化应用、实施周期长、落地门槛高等问题,同样也面临来自数据、建模和业务的挑战。如何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真正实现人工智能赋能商业,难度不小。
多方政策加持下,AI风口来袭,但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7年至今,国家陆续颁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等也都对人工智能,特别是大数据智能制定了高屋建瓴的前瞻性规划和布局。迄今,国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众多知名高校相继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而校企合办的“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也屡见不鲜。
根据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全球AI市场规模将达到2697.3亿元,其中,我国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80亿元。如此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不少玩家入局,但市场体量的不断扩大并非意味着行业的发展一帆风顺。
一来,不少企业受限于技术与人才,仍在人工智能市场外围徘徊,项目实施存在困难。不管是哪个行业,企业要想提高市场竞争力,技术与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的竞争,优秀的人才能研发出有竞争力的技术与产品,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保障。但问题是目前的人工智能市场正处于一将难求的状态,人才的缺失牵制着行业的发展进度。
如今在AI领域中,不管是风投还是融资,数额都在不断增加,而其在人才匮乏方面的困境则是越发地凸显,资金多、项目少是目前人工智能市场中最常见的状态。由腾讯研究院发布的《2017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数据显示,全球人工智能人才仅有30万左右。截至去年10月份,中国AI领域的人才缺口更是达到了百万级别。
二来,很多企业各部门存在各自为战、缺乏系统整合等问题,且就目前市场情况来看,能真正解决企业需求、提供定制AI产品的参与者少之又少。目前市场上还是有一些人工智能企业发展得还算可以,但由于企业各个业务间缺乏统一的互联互通标准、缺乏整体性等,所以企业在发展中难免有些吃力。再者,虽说市场上存在一些专为企业提供智能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但真正有两把刷子的终究不多,难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
三来,多数企业不管是在经验积累、部署能力还是在速度、效率等方面均有所不足,项目交付周期长,企业盈利难度大。随着市场上入局人工智能领域的玩家越来越多,企业在转型升级上更加地急迫,而借助大数据智能转型成企业获取先发优势的关键。但问题是,目前能给市场带来AI智能数据服务的企业除了缺乏丰富的经验积累之外,在实施部署能力、速度与效率等方面均有不足之处。
总的看来,虽然目前有不少企业都已加入人工智能行业,但除去受技术、人才的限制之外,企业还面临着其他大大小小的难题,是阻碍企业继续前行的绊脚石。好在为了能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一些为企业提供智能解决方案的“第三方”,但由于这类企业数量不多,且有的“第三方”由于经验积累不够、部署能力不足以及速度、效率等方面也不太理想,不仅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还会出现延长项目交付周期,加大企业盈利难度等问题。
从“劳动密集型”到“AI密集型”,以「实在智能」为代表的创新科技公司助力企业迈向AI大道
近年来,随着政策红利释放及市场需求井喷,人工智能应用规模不断扩大,但商业炒作和过度包装,也导致为企业提供各种智能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们面临噱头重于实质的质疑。很多企业迫切希望AI赋能,但更希望能够慎重找到实在、靠谱的AI合作伙伴,真正了解业务痛点需求,通过成熟的智能组件和定制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从朴素的经济辩证法来看,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供给。笔者注意到,今年七月,一家恰名为「实在智能」的AI科技公司正式起跑。据了解,这是一家定位人工智能方向,聚焦大数据智能赛道、专注于“智能决策”和“智能运筹”领域的创业公司。
两位创始人分别是原阿里巴巴资深算法专家孙林君和原中国电信甜橙金融(翼支付)副总经理高扬,创始团队成员半数源自阿里,其余均来自百度、腾讯、美团点评、网易、搜狐等一线互联网企业。该公司在起跑后短短25天内即取得中国工程院陈纯院士和国内顶级VC君联资本背书,快速完成“种子轮”和“天使轮”数千万融资。
“团结一批实在的人,走一条实在的路,做一些实在的人工智能。”这是「实在智能」CEO孙林君日前接受访谈时提到的公司“初心”。
他表示,「实在智能」旨在通过智能决策和智能运筹技术为企业打造“智慧大脑”,为传统行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如果打个形象的比喻,「实在智能」就是在大规模复杂场景、复杂问题下,以海量大数据作为“食材”的“AI大厨”。即通过深度学习平台,搭建算法引擎、打造智能组件、开发AI产品,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采集、处理、建模、训练、部署应用充分发挥数据价值,实现AI赋能。
如“智能决策助手”产品,可以针对复杂场景、综合上千种指标和约束条件,结合在线和离线海量数据,通过算法进行实时决策,并对模型进行持续迭代和优化。
如“智能运筹中枢”产品,可以对高并发、多维度(数千指标、包括实时/离线数据)、复杂逻辑和约束条件下的资源(系统、通道、数据、人员……)等进行画像、业务量预测、路由、调度、分配及实时监控、预警、控制等功能。
而这些AI产品,同时具备通用、普适、迁移的特征,可在客服、司法、医疗、风控、新零售等领域应用,助力企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型为“AI密集型”,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实现降本增效,降低企业应用大数据智能的门槛和成本,在生产模式与业务流程上实现创新升级。
据悉,新起跑的「实在智能」在紧锣密鼓招兵买马的同时,已在智能法律(咨询评估)、智能客服(资源调度、投诉决策)、智能新零售(选品推荐、预测处置)等领域快速落地布局。
思路决定命运、趋势驱动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已成必然,企业能否在新时代继续领跑或实现弯道超车,从“劳动密集型”转型为“AI密集型”是重中之重,也是必由之路。一场产业互联网的AI革命已悄然打响。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刘旷”,作者刘旷。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