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微凉,又到了全国各大高校开展体测的“好时节”。
很多人大学时期的噩梦,不是一直卡着过不了的四六级,也不是背书背到吐的思修毛概,而是这令人头皮发麻、心情抑郁、内伤严重的“体测”。
每次学校通知要体测,小新同学的朋友圈总是一片哀嚎。
体测当天,跑完50米跑800米/1000米,做完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吹爆肺活量,为了体测及格拼这么一天,接下来大半个月只会全身酸爽、灵魂出窍。
这么怕体测,不参加行不行?
很抱歉,2014年《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颁行后,体测成绩与奖学金、保研这些评优评奖挂钩,成绩不达标甚至可能会毕不了业。除非你有医院证明,不然怎么逃都逃不掉。
本是督促你健康生活的“好意”,怎么就变成了让大学生避之而不及的大考验?
体测成绩记入档案,伴你一生
在体测这件事情上,学生们怨声载道全怪学校,但学校也是一个冤大头。体测其实是教育部自上而下规定的任务,这个传统已经有几十年之久。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体委照搬苏联经验,制定了“劳动与卫国制度”(简称“劳卫制”)。在“劳卫制”的规定下,成年人测短跑100米,青少年测短跑60米,还有徒手倒立、前后翻滚这样的测试项目。
如果今天有同学可以在一旁敲锣打鼓,800米估计就可以及格了。
看来,今天我们只是测一下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已经算是走运。
不过,在当时,可没人敢抱怨这是强制锻炼的规定。新中国的儿女们都把体测当作是强身健体、保家卫国的大计去完成。
如果有人没通过测试,那就第二天、第三天接着测。热心的吃瓜群众还会在一旁敲锣打鼓,鼓励补测的同学通过达标线。
而在今天,“劳卫制”就变成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规定覆盖了9岁以上的学生和成年人。至于祖国的花朵们,则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特别关照。如何评价学生的体质健康,就是底下这各式各样的测试项目。
最近几年,面对“大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的质疑,教育部便在2014年颁行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在新标准中,男生 1000 m、女生 800 m、50 m、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变成了必测项目。
但更重要的是,新标准要求将测试成绩列入学生档案,作为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这个条例,在某些高校就细化为评奖学金、评优秀毕业生、保研的依据。
也就是说,尽管你的成绩年级第一,参加活动、学术竞赛样样都行,但你的体测成绩不过关,很可能还是拿不到保研名额。而且,800米跑了5分钟的黑历史,将停留在档案里陪伴你一生。
另外,“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的规定,也让原本想划水过关的肥宅们彻底震惊。体测成绩没达标,毕业证也很有可能凉凉。
肥宅们,颤抖吧
强制学生锻炼身体,就像牛不喝水强按头一样,总有一种胁迫的味道。这样的招数,对待少先队员尚可,大学生可就不认账了。
当然,现在一味地执行,更大的原因是为了方便国家收集数据。只不过,在代考频繁、学校为了满足指标放水的情况下,这些数据的水分,可是一拧一大把。
不想体测、跑考不过?便催生了代考这门“生意”。
平常喜欢跑步、健身的人,不管有没有体测都会上操场。但那些本来就是肥宅的人,体测考800米,很可能是他们一年中唯一一次上操场。如果有人为了体测提前练习跑步,那就要给TA颁个奖章了。
除了感觉被胁迫之外,大学生厌恶体测,很大程度还是来源于体测标准的简单粗暴。尽管条例一改再改,但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其实跟徒手倒立、前后翻滚差别不大,都是以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多样化的学生的体质,一点也不人性化。
人各有所长。有的人天生柔韧性好,再加上腿短手长,坐位体前屈自然能拿高分;但那些天生柔韧性差的人,难道就要被扣上低分吗?
体测并非唯一的标准,也不该是绝对的标准。
我就问你,高考考体育吗?
中小学的体育课那么鸡肋,到了大学却想让大学生变成体育健将,真的是想多了。
近年来关于体测的负面新闻发生得并不少,身体素质差,难道是从大学才开始的吗?
2014年9月15日,浙江纺织服装学院,一名男生在1000米跑步测试中意外猝死;
2015年10月24日,南京大学,一名大三男生在1000米测试中猝然倒地,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2015年12月7日,南昌某学院大一男生在1000米体能测试中突然倒地,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这些大学生意外猝死,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潜在的心血管疾病。
平常病症不发作,学生可能根本没感觉。但在体能测试这样拼时间、拼速度的环境下,就容易出问题。
谁能想到,有人会因体测赔上了命呢?图/pexels
至于学校在体测前,是否有对学生进行体检,筛查哪些学生身体条件不适合体测;以及在体测过程中是否有安排医疗介入,在体测现场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另外,就像有学者指出的,很多大学生不是“不能跑”,而是根本“不会跑”。跑步是有科学方法的,包括摆臂的角度、步幅的大小和频率、呼吸的节奏等等,都可以通过训练调节、改善。
最关键的是,要循序渐进、科学锻炼。
每次体测,在操场上只凭着一股意志力,跑到头晕目眩、胸口发慌的人,其实并不是少数。
如此一来,也有学者指出,体测成绩只是从某个角度反映了学生的健康状态,但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并不具备绝对的评价力。
实际上,在美国也有所谓的“体能测试”(Fitness Gram)。
测试方法与国内的体测有许多差异。但关键的区别在于,Fitness Gram是非竞技性的,目的只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评出优劣、登记成绩,影响你的绩点。
Fitness Gram以“终身体育”为目的,目前已覆盖了全美成千上万所学校。
回来在看看国内大学,动不动就拿奖学金、保研名额来为体测施压,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实际上,在雾霾天,我们不愿意体测。有呼吸道疾病、经常低血糖、偏头痛的学生,也不愿意体测。只可惜,要不要体测,从来就不是我们说了算。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有间大学”,作者小丸子,编辑阿明,排版阿梓。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