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 11月13日 冬妮 报道
11月13日,在主题为“碰撞·演变”的GET2018教育科技大会上,iTutorGroup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杨正大发表主题为《在线教育的未来趋势》的演讲。杨正大对大班制、一对一、一对多等多种在线教育形态展开了讨论分析,并指出了未来教育的四大趋势。
以下是杨正大的演讲精选实录: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芥末堆的邀请来这里跟大家分享iTutorGroup过去二十年在线教育方面的一些工作和看法。
iTutorGroup大家可能有人知道,有人可能没有听过。我先用几分钟介绍一下我们公司,我们公司iTutorGroup下面有几个品牌vipabc、TutorABC、vipJr等,我们1998年成立的时候专注在个性化服务,因为当时的环境所有的英语教育都是超大班制的,大班可以到一两百人,小点的班二三十人,这样的模式是很难满足语言上能力培养的一种形态。如果是用来做于考试,大班制可能可以,但是对于培养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就需要个性化的服务,所以当时做了个性化的英语服务。可想而知,成本也非常高,因为每个人过来,我得根据他的行业、职位、兴趣、英语能力、听说读写,每个细节分享做很多了解之后,为他提供个性化服务,帮他找到最好的教材、最合适的老师。
我们开始做的时候,第一成本高,第二规模化有限。所以我们开始在每个客人身上做了128个标签,在每份教材做标签,另外在每个老师身上也做标签,他是适合读写的还是适合初阶的,每个人的特质不一样,我们根据不同的老师推出不同的方法。
1999年、2000年的匹配相对容易,在2000年只有上网看课或者人机互动形态,但是我们发现教育里面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才是中间非常关键的学习主体,我们发现光是看课并不能取代老师的服务,所以我们当时在全世界发展了真人在线学习模式。
把老师搬到网络上,客人搬到网络上,当时我们觉得不应该只是把学生和老师搬到网络上做这个服务,而是应该用很多新型的形态,当时我们把数据挖掘搬到网上。当时的网络带宽有限,是56k,我们用第三方平台做这个服务,用户体验不是很好。
两三年的产品打磨之后我们遇到了非典,我们是当时完全没有停课的。六个月非典过去之后,所有的老师觉得在家教书非常方便,学生在家里学习也觉得非常轻松,我们当时了解到这其实是一个未来的趋势,2004年我们就成立了第一家在线教育机构叫做iTutorABC。
从在线学习到在线教育
2004年我们开始做在线教育,全部的精力投入在在线教育。当年还没有“在线教育”这个名称,当时都说在线学习,而不是在线教育,我们把真人搬到网络上,当时大家觉得这件事情比较困难,我们把困难的事情扛在肩上做,发展非常迅速。
2004年开始,我们有一个监控中心,白色的点是我们老师的所在地,黄色的点或其它颜色的点是所有学生的所在地。我们看到蓝色的联线是晚上八九点最高峰的时候,全球所有老师跟学生之间的联系,我从2004年开始有数据之后,可以看到我们公司从一开始发展,全部从美国找老师,随着我们的学生增加,我们推出24小时服务之后开始从英国、欧洲找老师。我们找的老师只专注在有英语教学认证的老师。
回顾我们过去近20年的发展,2005年我们开始做很多演化,一开始从美国找老师,渐渐在英国找老师,一开始我们在台湾做这个事情,2009年成为台湾第一大英语品牌,2010年我们用VIPABC的名字到大陆发展,2012年我们开始在大陆做扩张,增加老师招聘,2014年请姚明代言我们的品牌开展青少年服务,之后在二三四线城市的接受度特别高,所以我们在二三四线城市发展迅速。2017年我们开始推出数学、编程、语文项目,搭建成一个完整的平台。过去二十年我们做在线教育非常孤单,直到最近几年有非常多的在线1对1的同行加入这个行业,一开始做这件事情的确辛苦,因为没有所谓的产业链,而且全球老师的共享经济也是我们在全世界的首创。
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很关注在线教育的发展,但我更关注未来教育,每当我想到未来教育的时候我都提醒自己,我们到底是关心谁的未来?我们是关心我们公司的未来,还是我们这个产业的未来,还是下一代的未来?
在线教育的不同形态,是要一对一还是一对多的小班制?
我们一开始做在线教育的时候思考了非常多不同的形态,不要说APP,APP如果是PC端就是所谓的人机互动形态。
我们发现这个行业里面有很多背单词的APP,工具类的形态,无论是帮老师布置作业或者是做学校的管理,以往的线上看课现在改成公开课,还有网校大班,双师课程,还有小班式1对3、5,还有在线1对1。
当时我们研究这些模式的时候思考很久,我们感觉教育里面有一种形态属于辅助式的服务创新。非常多的APP把错题集合起来,然后提供一些服务,而这些属于教育行业辅助性的工具,帮助学生在自学的时候更有效率,帮助老师教学的时候有更多模式,甚至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增加家长和学生沟通的有效性,但这些并不是教育的主体,很少人能够在家里看个APP或公开课就能把一辈子的课业完成。
你会发现就算2000年前没有APP、没有电脑,教育仍然存在,依然存在在每一个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当中,我们发现其实教育真正的本体发生在学生和老师的互动,而这件事情搬到网络上也特别困难。
传统已经有大班课了,我们希望教育能实现规模化,但因为老师的资源非常稀缺,你就必须用统一的教材针对一群人,同一个年级的人就是一个群体,大家接受的教育都一样,大家都知道教育最需要的是个性化,特别能够针对每一个孩子,成长背景不一样,知识不一样,时间不一样,需要接受的辅导也就不一样,但老师往往是稀缺资源,这就导致没有办法做到那么好的个性化。
到了网络时代就全部改观了,因为网络时代可以收到非常多信息,每个老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信息提供不同的服务。最关键的事情是,2004年、2005年我们做的共享经济,把老师的稀缺资源从当地解放了,变成全世界的老师都可以为师,这改变了所有现代教育的面貌。
如果我从产品格局来看,我们从人机互动或者自学角度看师生互动,另外从个性化、规模化的角度,我们把七个不同的教育行业产品放到平台上面来看,你会发现人机互动的个性化学习,APP工具都可以做到某种情况的个性化,而网上大班、双师基本属于线下模式搬到网络上的一种模式,这种产品通常都是因为教师资源没有办法扩散到每个地方,比如你在那个地方就没有当地老师。或者,你希望得到标准化的教学服务,而在线的小班或1对1是个性化,师生互动就比较高。
我们可以从供需效率做分析,供需效率从学习效果和运营的复杂度来看。从学习效果来看,不论是公开课、APP或者工具类产品,效果都是有限的,因为你只是通过自学模式,学习效率相比在传统学习方式有所增加,并不能改变教育格局。另外,网上大班、双师因为有真人在里面,老师在现场,还是有一些比较好的互动,只是班级太大,没有办法针对个性。而真正从学习效果来看,小班制跟1对1效果都比上面的学习效果要好。
为什么小班制的效果更好?我们公司做1对1,1对3、5甚至网上大班课做了十几年,所有的数据都显示,1对3的学习形态,学习效率、效果都比1对1好至少10到20倍。一般情况下,一个孩子在平台上学习需要30堂课增加一个等级,1对3则需要30堂课或者更少的时间,1对1需要至少35课堂。1对1占据所有老师的时间,为什么学习效果还没有1对3的好?我们去问老师和学生,也在课堂里面做观察,老师反馈说我教1对1非常乐意,但是也比较枯燥,因为没有比较、没有竞争、没有彼此学习的对象,1对1的学生通常容易产生学习盲点。我觉得自己教自己孩子的时候,在家里都教的非常好,但有时候出去比较发现孩子还是有些东西不会的,学习不仅是要从自己的错误当中学习,也需要从别人的错误当中学习,而别人的错误也不能属于太大的班,所以1对3到5的学习效率特别好。
从另外一个角度,变现能力。你会发现在互联网时代有一个口诀,也就是没有边际成本很难有边际效益,多一个人看或多一个人上课,没有额外的成本的话很难在网络上收钱。
一般来说,从APP、工具来看,一般来说学习效果有限,而运营复杂度也并不那么高,变现能力相对也就比较弱。变现能力就是家长愿意买单多付钱的机会少一点。随着学习效果越来越强,家长也就越愿意买单。运营的复杂度和成本也从W轴向右转,APP做好了,前期要做一些投入,后面运营成本相对较低。从1对1的角度,做得越大越不清晰,因为需要的老师越多,而人数越多,服务的复杂度越高。这条线是收支平衡线,有利润区和亏损区,因为现在大家今年第四季或者明年可能会看到更多在线1对1经营上的困难,很多时候目前在线学习尤其是1对1或者完全工具的模式遇到很大问题,变现能力有限,或者烧钱需要资本做辅助,所以大家调侃现在在线教育还不是2B2C而是2VC行业,每隔半年大家都要出来做融资。
变现能力有限,下面虽然有非常大的用户,但是教育行业通常不是那么欢迎广告。但从做广告的业者来看,有太多超过教育行业的流量网站可以做广告,而不一定用细分市场做广告,所以一般来说虽然流量很大的行业里面还是遇到变现能力。这里面最有优势的网校大班或双师,他们可以有一个老师有非常多的学生支付成本,目前利润方面也非常好。但从学习效果来看,1对1或1对多的效果肯定比大班好一点,大班最适合刷题、考试,一般考试或解题一致化的情况比较标准,培养任何语言能力或者个别解题的通常还是1对1或小班。
如果解析的更清楚,可以从两个角度看成本,第一是获客成本,第二是教学运营成本。一般来说,1对1或者1对多形态的课程,因为他们能够一个收到2、3万,获客成本比较大。但是在线1对1遇到很大问题,就是老师的成本非常高。
四大未来趋势
工具内容型产品与互动式教学将完美结合
根据我们过去对这个行业的理解,看到未来三大趋势,第一属于工具内容形态的产品,必须要有一个关键能力,他的关键能力就是取得流量或获客成本必须要非常低。如果你本身做工具,还天天在外面公车做广告,这件事情,可能这个行业你还不适合,因为有的公司是渠道能力,入校非常快速,一次可以进入几十万所学校,有的产品做得非常好,大家不断分享,用非常低的成本就可以拿到非常多的流量。这是这个形态的趋势,或者这个形态的特征。
工具内容型的学习效果有限,但是用户量大,变现能力弱。互动形态教学,学习效果好,变现能力强,但是获客成本高、运营成本高。未来会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可能不是在线1对1彼此做一个合并,更多是你从流量的角度、互动的角度、学习效果的角度有一个完美结合,工具形态流量大的获客成本低的会跟学习效果好的最后做一个完美结合。
在线小班是未来的趋势
在线1对1未来何去何从?现在在线1对1遇到几个窘境,第一个同质性高,所有人挤到这个赛道里面;二是竞争激烈,不论是市场竞争激烈或者老师竞争激烈,大家都在北美争取外教,而外教必须集中在东海岸,因为西海岸的时间不配合,小朋友不能晚上11点来学习。三是老师的薪水水涨船高,一般来说在美国谷歌的小学代课老师平均薪水12块钱,大陆的老师薪水16块钱,现在大家竞争美国老师现在薪水已经超过20甚至25块钱,老师的成本不断攀高。
在线1对1,高单价,学习盲点还是比较难突破,也不能弥补在线大班的不足,商业可持续性现在还是一个问号。在线大班课问题是互动难,因为个性化不够,都是以标准化特别是针对解题等,提分是没有问题的。规模不经济,未来你会看到在线小班是未来的趋势,可以多方互动,人数不是太多,个性化与规模化兼顾,性价比相对较高,因为不是你支付一个老师的薪水,不然在线一对一只变成少数人负担得起,当你三个人支付一个老师的时候性价比自然提高,技术门槛比较高,因为过去在线一对一没有匹配的技术,所以他希望能够做到个性化,做到个性化只好做一对一,很多时候一对一不一定代表个性化,因为到每一个班级看,每个老师教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不会因为不同的孩子给予不同的内容,所以在线一对一不一定代表个性化,但是大班的标准化很难做成这样,所以变成过犹不及。可能技术门槛提高的时候,你的利润相对就提高。
从人类老师到AI+人类老师各司其职
AI,大家讨论非常丰富。我个人看法是,AI在教育领域唯一的场景就是个性化,AI从数据层面,比如错题的匹配,单字词部分,都是在AI比较低层次的运用。在个性化方面,宏观方面是将来每个人应该都有各自的学习路径,每个人透过AI了解每个人的学习需求应该会有不同的内容。
第二个事情是微观,学生人海里面永远可以找到一个人跟你是相同路径的或者雷同的,可以帮你匹配一个最合适你的性格、你的需求的老师。在课中的支持,不论从同化时长还是交互内容,课后的反馈都可以得到更多信息,让下一课堂在那个课堂里面更加个性化。
而将来我们看到人类的老师,他的角色也渐渐改变,因为教育里面有教知识、育人,而AI可以负担教的部分,而人类老师则专注在探索未知,怎么去领导。未来我们看到人类老师不会被AI取代,而未来不会运用AI的老师一定会被淘汰。
时间碎片化、内容碎片化到教师碎片化
最后,我们看到未来的趋势,也就是在线教育让时间碎片化,让内容碎片化。但是真正的趋势还没有到来,也就是你会看到老师的碎片化,老师的碎片化代表一件事情,就是大家不再需要全能老师。你现在要成为一个数学老师,除了算术,除了前面的几何、代数、三角函数,每一个部分都要会才能出来成为一个很好的全职老师。
未来老师会透过碎片化发生,成为老师的门槛会降低,把教学分开来看,今年我特别会教代数,以后所有代数的单元都是经过我,但是我不会教三角函数,甚至如果碎片化到极致,以后教到这一题的时候都是我,而训练一个老师会教这一题,把这一题教到全透,包括什么时候讲消化、用什么比喻,你训练一个老师的成本会降低,但是老师的服务品质变高,相对老师的成本也会下来。
AI+在线教育,我们看到的是让偏远地区都能够享受公平机会,真正做到孔子讲的有教无类。透过AI大数据+在线教育,我们在在线上面搜集到非常多的数据,可以真正做到个性化,也是孔子当年讲的因材施教。透过老师的碎片化,我们可以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老师,而且老师的成本下降,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
iTutorGroup在过去二十年专注在线教育领域,一直勤勤恳恳地经营,一直把未来的教育、现在的教育放在心上,今天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各位同业和媒体朋友分享我们在过去二十年和对未来的看法。谢谢!
点击这里查看所有嘉宾精彩分享。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