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蓝象观点】中国国际教育的优势与缺失

作者:蓝象资本 发布时间:

【蓝象观点】中国国际教育的优势与缺失

作者:蓝象资本 发布时间:

摘要:对社会非常有用的、让别人尊敬的人,这才是国际教育。

中国国际教育11.jpg

图片来源:unsplash

一、哈佛排华案

一开始,我想讲一下最近海外华人非常关心的一件事情,10月份哈佛排华案,在北美的称呼就是哈佛AA案。简单介绍一下背景:美国1961年的平权法案,原则是在公共资源分配的时候不得歧视少数族裔,结果演变为过度保护少数族裔。美国为了照顾少数人,招生的时候对于不同的族裔分开看,西班牙语人群、亚裔人群招多少,是有自主判断权的,1961年到现在,大家争议也很多,这个是不是教育公平?还是给了大学太多控制结果的机会。到了2013年,有一些群体控告哈佛大学,在AA法案名义下进行招生,虽然亚裔孩子学业成绩非常好,但是结果来看没有大比例的亚裔学生可以进入哈佛大学。

2013年,对哈佛招生可能存在歧视进行的公开调查,其中有一点,哈佛看学生的时候,包括本科生和MBA学生,把学生基本素质分成三个方面,一个是「学业成绩」,第二是「课外成绩」,钢琴、拉丁语等等,第三是「个人性格」,就是对于人的综合素质的打分。从数据上可以看到,学业和课外成绩方面亚裔的得分非常好,但在很难证明客观性的「个人性格」上,亚裔的成绩非常低,所以家长们觉得这是歧视亚洲人。

中国国际教育.jpg

其实斯坦福商学院每年要看一个指标,同时接到斯坦福商学院和哈佛商学院offer的人有多少人选择一方弃掉另一方?这个比例现在透露一下,每8个同时接到2个商学院offer的人,有「5个」去了斯坦福。这意味着对于顶尖学生,名校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任何一个名校都不会为了歧视少数族裔而去损害自己的生源」,所以我认为说哈佛在这边儿故意歧视亚裔是不合理的。

那其他还有什么解释呢?我引用了《财经周刊》很棒的一句话,哈佛是有「难言之隐」的。中国的孩子只会考试,从综合能力、社会成功、将来给社会的捐款、综合素质这些指标上,对于哈佛来说是好的学生,不是简单的考分可以衡量的,但是作为哈佛校方这句话很难讲,所以官方说辞就是AA法案,哈佛有权利挑选最好的学生。如果认为哈佛是对的,即哈佛认为自己看人的素质是对的,所以有一些软性的素质,「中国的学生不如西班牙人、黑人和其他白人的孩子」,这让我觉得很痛苦,海外华人自我的文化认同非常重,如果很多人来问我对于哈佛AA案的一个判断,是不是真正觉得中国的留学生不如黑人孩子的个人性格好,我很难摸着胸口说不,因为这些确实是过去十多年中看到的。

不知道大家认不认识这个人,这是在硅谷很有名的电视剧里面扮演一个中国留学生,他代表了传统的中国在加州的留学生的形象,这是一个天才少年,连英语都说不清楚,很会编程,现在在网上非常有名,但其实这个人是一个美国成功的传奇性人物,他英语非常好,他选择扮演这么一个角色,就因为身边很多人就是这么看这种孩子的,不在意是不是国际学校出来的,是整个美国的社会对于整个种族群体的偏见。

中国国际教育1.jpg

总结一下,在大概2010年这个时代,我们见到大概80%的中国留学生是数学好、不太好玩、很低调,很少看到中国的孩子政治、社会问题上发声,或者就算是发声也是在华人群体、网站发声,有一些孩子在自己的「华人群体里面当领导者」,但是到了学校或者是地方的社区就没有声音了,而且我认为这不是一个语言的问题,因为在北美见的太多的法国人和意大利人,他们英文说的还没有华人好。我觉得中国现在尤其是最好的那些学校出来的孩子,他的英文水平是可以的,应该还是出在不愿意去交流,出在文化更深层次上面的原因。

但是,在最近的几年,我们在海外确实是看到了很多可喜的变化。一个是中国的整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这是我们借用新学说的图,在2010年的时候,我们中国获得认证的国际学校只有差不多384个,到了2018年已经有「800多个」。这只是国际学校,我们还有整体的所有留学服务里面对于中国孩子的教育服务,整体的素质教育贡献了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提升。

中国国际教育2.jpg

尤其是像温哥华、加利福尼亚这些华人比较多的州,人们对于中国留学生的观念在渐渐的改变,觉得年轻的这波中国留学生更加的好玩,可以更加的自我表达。传统的留学生更加注重文化,现在的留学生已经与艺术、电影、好莱坞都已经有了很好的连接。这个片子在北美播出的非常好,联合了所有有华裔血统的孩子出钱处理,拍出来大获成功。

中国国际教育3.jpg

谷歌上打「中国学生」,可以看到所有说英文的人在想到中国学生的时候,想知道什么?现在大家一想到中国学生,这个时候可能我的电脑还是觉得在加利福尼亚,所以按当地的大数据取的,搜索「中国学生」,首先是中国学生「为什么这么有钱」?第二是「为什么这么多中国学生出国学习」?第三是「为什么中国学生学习这么刻苦」?

这很了不起,几年前肯定是中国学生数学这么好?为什么这么刻苦?现在搜印度学生可能会是这个答案,但是想到中国学生的时候,答案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反映了中国人在国际上声誉和形象的提升。

中国国际教育4.jpg

二、中国国际教育的真正目的

看到这样的增长过程时,会思考我们将来想要的国际化人才是什么样的?我们中国的孩子在这边儿到底受到了教育无论是公立学校、国际学校、私校也好,将来无论是去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也好,其实血脉里面就是中国人,这是改不了的。

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变成「世界性的人才」,能够和其他的金融中心、科技中心的人并肩,能够有竞争性,可以「获取其他族群的尊敬」,需要这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素质,这是我们想和各位老师探讨的话题。

中国国际教育5.jpg

关于不同教育提供的教育目的我们有总结一些点。我是河南开封出来的,当时还没有国际学校,移民加拿大的时候,英语也说不利索,所以海外的经历我是深有体会的,我可以看到中国很多国际学校出来的人,他们从小有这些生活经验和个性化训练,在演讲、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小组讨论这些方面和传统的学校相比是强的。

另外一方面,中国、日本的很多国际学校,他们的目标是让这些孩子进入到「美国顶尖大学」完成KPI,但是教育的回报期很长,孩子进入美国顶尖学校之后的成功与否可能没有办法衡量。但回想北美的公立高中,不是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去,而是送到「恰当的学校」去,如果将来是适合做体育的,将来可以做体育,这是公立初高中的一个基本的思路。所以我认为,中国的国际学校如果一味的学习北美初高中可能有一定的风险,因为这之间的差别非常大,比如北美初高中和学校本身的KPI就不一样,目的是把孩子送进「最好的学校」,还是想给他们一个在北美能够「比较舒服、健康的人生」,这之间的区别需要调节

另外,北美的顶级私校,比如Hacker, Harvard Westlake等,它的优点很突出,比如「个性化精英教育的教育方式」,其次缺点也很明显,「门槛高、适用性窄」。根据我自己的观察,这些学校的精英化教育,非常有竞争性,提供的社会资源和训练都非常适合孩子进入北美精英社会,所以潜在的问题就在于,门坎高和适用性窄。比如你的同学都是美国东部的一些精英,如果将来孩子长大后觉得中国市场很好,但是社会资源、培训方式和中国环境与美国相差甚远,所引导的不是将来孩子想要的。以上是我们对于四种教育系统的基本分析。

如何让家长和孩子对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市场有更好的认识,比如想清楚是要上国际学校还是出国读书、大学出国的培养路径、需要什么样的服务、移民海外需要的服务等等,这是我们现在感兴趣的一个领域。

蓝象本身在讨论这个市场的时候会思考:「教育的一般性目的是什么」?80年代计划出国的人觉得北美中产阶级的生活条件比中国好很多,但是到了2018年我自己都回国了,生活质量在哪个国家都OK了。这个时候要思考的是:教育目的是什么?

中国国际教育6.jpg

和大家分享一些我们在做研究时看到的数据。

第一,「数学和逻辑思维」。传统中国教育优于北美公立学校教育,中国国际学校教育和北美公立教育数学哪个好,我没有数据,北美公立学校教育优于北美私校,这是北美私校追求价值自我实现的结果。

第二,「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中国传统教育没有北美公立学校优秀,北美私校在四类里面是最强的。

第三,「教育的文化、观念」。比如你从北美的大学或者MBA毕业工作后,和同事去聊天,聊的是他们小时候看的电视剧还是你小时候看的电视剧?这涉及人的自我构成,这是这么多年教育的结果,所以大家在焦虑,作为教育者在培养孩子自我形成方面能够提供怎样的帮助。

第四,「工作、生活、自我实现和幸福感」。这一点是我们这波人比较担心的,我们当年走过高考独木桥,其实将来我们的孩子不是以高考为目的,上什么学校都会有很好的未来,但是谁来教他,在生活、自我实现和幸福感方面能有很好的提升呢?

这在2010年之前,中国孩子是很弱的,我们现在可喜的看到了很大的提升,我认为这是中国教育这方面服务提升的很好表现,但在这一方面还有很多可以探索。

中国国际教育7.jpg

接下来讲一下我们对于「未来」的思考。截止2018年,AI在很多论坛发言中被多次提及,很多人觉得现在的好学生和未来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把眼光放长远,未来优秀的人才应该具有怎样的素质。根据剑桥大学一项研究表明,该研究也在李开复最近AI智能革命当中频繁的被引用,即什么工作将来被机器人或者AI取代的可能性较小?要求社交能力、人情练达、同情心、创意、审美,我们昨天在清华的一个教育论坛上讨论AI是否能够替代诗歌,大家都认为不可能。因为诗歌触及的是美感,是人最本质的东西。「AI善于高效机械性模仿,但是无法抓住人性最美的东西」。

相反,反复训练就可以掌握的、大量的重复性劳动、或者是坐在工作间里的,被机器取代的可能性很大,例如报税、会计等。现在看来,很多内容是可以被AI取代的,那么我们不需要再训练我们的孩子做简单的重复性工作,再去训练一些可以「被取代的技巧」

中国国际教育8.jpg

三、面向未来的学校

下面我想邀请Nick Driver来讲,我们希望看到的这些素质要如何落实,在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认为学校是怎么样的」,这个是Nick Driver的专场,他会讨论一下他在加州做Charter School的时候,他的一些思考,二是学校之后,我会讲「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服务」。

Nick Driver,加州奥克兰6所学校特许管理组织委员会主席。

Nick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育部门执行官,在全国和国际范围内拥有丰富的教育部门工作经验。他拥有重要的委办学校(Charter School,混合式学校)和地区学校经验,他在设计和倡导新学校方面的专业知识帮助公共特许学校部门在过去14年中平均每年增长10%。在过去的14 年里,Nick一直支持新学校的发展和战略发展, 帮助数百所新学校启动。

在美国教育部门工作之前,Nick 在中国研究和工作了14年。他作为记者,企业主和中国研究员的背景使他对中国的教育体系有了深刻的理解。

Nick Driver:很不容易,上台讲中文,我有很多年没有讲中文了。这是我自己的分析,对于中国国际学校、美国或者其他国家的国际学校也都同样适用,但是今天讲一下中国,有很多跟Charter School同样的方面。

最重要的四个方面:

  • 第一,「高质量的教师」。

不管在哪个国家都需要培训和提高老师素质,所以短期来说,中国国际学校要培训教师成为合格的素质教育老师,这与美国Charter School相同;现在问题在于,老师们工资低,所以要提高工资,一是要提高工资基准,二是长期来说要建立系统化的教师生涯职业培训。从我14年美国加州教育工作经验来看,帮助政府、民办机构提高他们的培训质量、工资,现在还没有完全成功,所以这是短期、长期的区别,我认为在中国如果要发展国际学校的话,老师们可以说是最重要的。

  • 第二,「学校认证系统」。

我创立的组织在加州,我们有一项很大的运动,每一个学校都要通过一个自我管理的联盟的考试以获得认证,如果学生的水平稍微低一点,很可能这个学校会被联盟除名,我觉得在中国还没有到这个地步,所以国际学校鱼龙混杂。

怎么管理这些学校?我觉得最好是通过联盟,即「国际学校联盟」,像我在加州创立的可以自我管理或者是自我注销这些质量不佳的学校,长期来说,很可能这些政策会变成政府的政策,但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是长期可以和政府合作,很可能就不需要政府管理国际学校,而是通过学校认证系统。

  • 第三,「选校工具」。

如果要帮助家长和学生选择他们最好的一个学校,不一定是在美国或者英国、澳大利亚,很可能是在中国,未来中国可能会有成千上万的国际学校,选校工具能保证家长和学生选择的学校对他们是最好的,我个人认为将来大部分的不上公立学校的学生会选择一个在中国的国际学校,如果中国国际学校质量提高的话。

我在加州工作的那个联盟也是做这方面的事情,「帮助或者是教育这些学生和家长怎么选择」,他们为什么选择国外或者是在中国的一个学校,长期很可能也可以跟政府或者是主流机构合作,达成一个共生,这个共生是怎么样的我也不清楚,但是是可以影响整个教育的,不仅仅是国际学校。

  • 第四,「生涯教育和职业培训」。

如果规模要扩大的话,必须要谈这些学生他们或者是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去,或者是在中国读书,毕业以后会找什么样的工作。越来越多的学生他们在留学之后就回中国来,将来大部分的工作都会是在中国,那么如果是你早一点走到美国,很可能你的中文水平会降低,或者不会提高,你回来的时候很可能就会遇到困难在找工作的方面。最后这一点我觉得也是很重要的工具,如果要创立新的联盟,也可以帮助家长和学生们给「10年或者15年以后的生涯教育和职业培训」做规划。

四、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教育 

周爽:谢谢,我也希望我们将来有一些比较理性、系统化的能够帮助孩子和家长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教育、素质,然后可能大家用AI的时候,觉得这个孩子很聪明,觉得去上清华还是北大。

Nick Driver的专业是在建校,所以他讲的是对于学校的期许,蓝象资本我们投的是早期项目,我们想说的是希望看到什么样的教育服务。从逻辑讲,我们的愿景其实是一致的,我们希望看到聪明、有趣、快乐的中国孩子、希望可以促进全面素质教育、希望能让这些孩子实现自我潜能、以及希望长大成人后,拥有健康的社会责任感。无论自我认定国籍是什么,都要是一个「好人」,一个对于社区、社会非常有用的、「让别人尊敬的人」,这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中国国际教育9.jpg

我们认为,下一代的孩子需要培养以下能力,配套需要以下教育服务:

首先,需要培养他们的「情商、沟通能力和自我认知」。为此我们会看一些教育服务提供情商教育、训练孩子表达能力,例如英语演讲能力,还有快乐教育服务,中国孩子谁都有快乐的权利,我们应该鼓励他们追寻快乐。

其次,「全面素质教育」。我们的孩子需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团队协作能力、领导力能力、国际视野,所以我们去看什么样的项目呢?我们去看体育竞赛赛事培训、音乐项目、营地项目、游学项目、领导力培训项目,比如科学工程、古筝等,其实不需要把孩子送到哪一个学校或者是哪一个国家,一样可以在中国、在北京培养出来非常国际化的孩子。

再次,「自我潜能」。心理辅导、生涯规划现在在成人方面做的比较多,大学生、研究生、成人培训方面我们已经看到这些项目,希望这些项目在针对学生的时候可以再往前推,在海外做的比较多的是导师。

还有就是「陪伴」,父母非常忙,用什么样的新科技、新平台可以让他觉得不孤单。

最后,是个人非常关心的一点,海外有至少3000万华人,这些人的很强的消费能力,海外也是一个非常快速增长的市场,这些华人孩子怎么去接触中国文化的教育,怎么去了解中国文化,这是我们在海外看到的一些需求。

中国国际教育10.jpg

简单介绍一下历史上已经投的一些项目,我们投了神奇科学家,就是针对3-12岁儿童进行STEAM科学教育,这是一个头脑、基础素质的训练;我们投了ViaX科研在线小班课,WEsport体育留学,还投了爱演讲星球,HiRead英文原版阅读,我们也投了一些帮助国际学校办的更好的项目,像校伙伴、新学说等等。在2015年蓝象品牌成立至今,过去六期一共投了64个项目,像我们投的画啦啦、智慧流等现在这些都是小独角兽,期待着长成大独角兽再上市。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蓝象资本”,作者周爽。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蓝象资本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蓝象资本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蓝象观点】中国国际教育的优势与缺失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