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这两年,投资机构们都去开培训班了

作者:健一会投资 发布时间:

​这两年,投资机构们都去开培训班了

作者:健一会投资 发布时间:

摘要:建圈子,寻找项目,打品牌,赚钱。

nicole-honeywill-703542-unsplash.jpg

图片来源:unsplash

从2017年开始,创投圈流行起了内部创业,而且做的都是同一类项目:创投培训。

创投培训在圈内并不是新鲜事物,以黑马学院、混沌大学、天使成长营为代表的培训机构已在圈里驰骋多年。但最近两年,“新生儿”格外多:

清科集团在2017年推出了价格不菲的“沙丘学院”;同年,真格基金开办了课程多样的“真格学院”;2018年,红杉资本与真格基金合作推出了免费的创业班“鸵鸟会”;最近,经纬创投推出了强调接地气的“亿万学院”;GGV纪源资本则推出了首届“创客马拉松”,以模拟创业为主要内容。

似乎顶级投资机构都在发展自己的“教育副业”,与此同时,非顶级机构们也没闲着,纷纷开设各具特点的创投培训班。

2017年9月,上海汉理资本旗下的"A轮学堂”推出首期创业培训班;

2018年初,拥有投资业务的共享办公空间平台优客工场发布教育业务品牌“优客讲堂”,主要为高校学子创业进行赋能;

3月,由混沌大学独立孵化出的水滴产品学院问世,其中的“消费创新营”联合了峰瑞投资、经纬创投等投资机构;

9月,国内投资人社群健一会开办了健一创业学院,主打融资加速课程,加快创业者融资进程。

10月,新商业内容社群平台智见开办“智见投资人大师班”,比较独特的是,该课程主要面向投资人群体。

12月,知名科技智库甲子光年推出了"5050Club俱乐部",其活动形式基本等同于传统创投培训;

显然,稍有实力的机构都在努力开发自己的教育潜能。当民间还在为教育产业化问题争论不休时,创投培训服务正在成为中国投资机构们的标配业务。尽管没有任何“大佬”级别的人物公开解释这种现象,但创投培训已经成为了中国创投界的共同事业。

一时间,各类 “赋能班”、“商学院”、“成长营”、“加速营”、“创投大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各种“院长”、“导师”、“讲师”名号成了投资人们的新头衔,一些知名投资人还会身兼多家创投培训机构的职务。

所以,经营培训业务才是中国创投界近两年达成的最大共识,区块链在其面前都不得不甘拜下风。

眼花缭乱的背后是大同小异

各大创投培训班在对外招生宣传时,都在试图表现自己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名称独特

几乎所有的投资机构都为其培训事业起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名字。

经纬创投的“亿万学院”,官方解释如下:最后,这个学院的名字是“亿万(Billions Institute)”。我们最初的Slogan是We make billions faster,但后来我们发现其实不止包含财富,也包含了“多”与“无限”的可能。这也是我们最终决定用n次方来做我们Logo的原因。当然它也很好记,略微有一些野心勃勃。

还有红杉资本与真格基金合作打造的高端创业研究班 “鸵鸟会”,官方解释如下:自古以来,人类对鸵鸟怀着根深蒂固的愚昧误解……红杉、真格将此高端创业研究班命名为“鸵鸟会”,就是想笑对世人的误解,为惊世骇俗的创业者正名,为特立独行的创新者加油。

还有清科集团的沙丘学院,官方解释如下:沙丘学院之名,源自享有“美国西海岸的华尔街”美誉的沙丘路,两三公里长的道路上,汇聚了上百家如雷贯耳的风投公司。沙丘学院正是沿袭了沙丘路的优良基因,紧紧把握投资趋势,使每一位学员都能接触到优质的创业项目,并有机会与大佬同投优质项目。

似乎投资机构们都在用名字阐述他们投身教育事业的动机,甚至试图反映其内在文化。

2、课程设置独特

在课程设置上,各路机构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授课时长到授课形式再到授课内容都不尽相同。

健一创业学院的“融资加速营”时长1天,由6位投资人导师轮番授课,主讲创业项目融资技巧;GGV纪源资本开设的“创客马拉松”时长2天3夜,由5—6人一组,配备导师,模拟合伙创业;投资人冯新开办的“碳九加速器”时长同样为2天3夜,以其独创的“追命六问”为授课核心,带领学员做自我剖析;

凡卓资本开设的的“小饭桌创业课堂”时长3天,主打“系统化初创企业课程体系”;真格基金旗下的“真格学院”课程多样,其“自我突破班”时长6天,带领创业者进行自我剖析、自我复盘;汉理资本旗下的“A轮学堂”分3次上课,时长共计6天,每期针对不同行业赛道的创始人开放;红衫与真格合作的“鸵鸟会”为期8周,每周六、日上课,学习内容为上午由一名独角兽领袖演讲分享,下午由一名行业专家授课研讨;

科技智库甲子光年的“5050Club”为期4个月,每个月进行为期两天的活动,课程设置上包含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基本由导师讲授、沙盘推演、模拟实战等内容组成;经纬创投旗下的“亿万学院”为期6个月,其官方介绍中包含学习月、出行月、问题诊断+解决月与合作月;清科集团的沙丘学院学制1年,平均每两个月集中学习一次,每次3到4天,课程设置方面丰富。

3、招生方式独特

在招生方面,以“亿万学院”、“沙丘学院”、“驼鸟会”为代表的一线投资机构的培训课程,均采用“选拔制”招生方式,即设定不同的报名门槛,通过筛选报名信息及报名者资料择优录取,其选拔标准看似公开,实际并不透明。

而非一线机构的创投课程在招生方面则更为宽容,基本符合行业赛道、轮次等简单条件的项目创始人均可参加。

尽管从对外宣传角度而言,各机构的课程各有特点,但总体上看,这些课程都有许多共同点:

聘请知名投资人为机构导师,咖位越大的投资人,对其宣传越突出;

机构间并不避讳导师重叠,同一位投资人导师可能在多个品牌的宣传中出现,名义上担任着多个创投培训班的导师;

一线投资机构的创始人、CEO亲自出任其创投培训业务的“院长”或“校长”,同时担任导师;

高度重视课程与品牌宣传,文字与影像报道丰富,高调展示往期课程的方方面面,特别强调导师及同学的身份与价值;

课程主体均为投资人、企业高管向创业者传授知识点与经验,课程内容基本离不开管理、融资、财税、法务、行业、自我剖析、集体活动、参观游学这几个方面;

历次课程导师不固定;

在课程设置方面完全自主,无统一科学标准。

从投资经理的角度看,如果把创投培训视为一类需要融资的项目,那么:

源源不断的创业者构建起了庞大的市场,但同时,在全民创业潮退去、赛道已经处于红海市场的状态下前景未可知;

产品粗糙、模式老旧,缺乏创新,但同时,公司属于轻资产、现金流好;

团队很牛,市场洞察力与融资能力一流,但同时,团队也很浮夸,不擅长产品销售,也没有能够形成行业壁垒的独特优势。

如此令人纠结的项目,又为何能够受到投资圈的追捧呢?

投资机构发展教育副业的几个目的

《史记》中有句名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中国民间还有一句俗语:“无利不起早,百事利当先。”

尽管各大创投培训班都在强调“为创业者赋能、为创业者服务、帮助创业者学习进步”,但对于将投资回报率视为生命的投资机构们而言,这显然不是他们的根本目的。

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 目的一:建圈子

翻看各类创投培训班的宣传文案不难发现,“拓展资源、构建人脉矩阵、建立XX生态”都是被经常使用的词语,我们不妨将其说的直白一些:建圈子。

中国社会是人情社会,流行圈子文化,历经千年未曾改变。在《西游记》里,太上老君用一个圈子(金刚琢) 暗算了孙悟空,观音菩萨用3个圈子降服了3员悍将,孙悟空在取经路上用画圈的方式保护师傅。可见,圈子是个好东西,里面有人脉、有资源、有渠道、有能量。

在商界,泰山会、江南会、大D会、华夏同学会、中国企业家俱乐部都是耳熟能详的大佬圈子。而在投资界,虽然各类投资人社群不少,但总体上较为松散,不论是投资人之间还是投资机构之间,能够置换的资源很有限,更何况在有钱的LP和有前景的好项目面前,大家都是竞争对手。于是,有能力的投资机构选择建立属于自己的圈子。

在LP中募资,在创业者中发掘好项目,这是所有投资机构在运营中最常规也是最重要的两项工作。因此,投资机构们的圈子里最需要两种人脉和资源:LP和创业者。

LP属于稀缺资源,且不会轻易被投资机构左右。相比之下,创业者属于“可再生资源”,他们人数众多,孤独而又焦虑,愿意与投资机构保持良好的关系。因此,他们成了投资机构建立与拓展圈子时的主要目标。

创业者同样需要这样的圈子。他们需要不断拓展人脉资源,尤其是与投资人和投机构建立良好联系,以便在未来某个融资时点派上用场。

“我参加创投培训就是为了积累投资人资源,并不在乎上什么课。”一位参加过创投培训的创业者如是说。

于是,建立创投培训班成了周瑜打黄盖,投资机构愿意打,创业者们愿意挨,至于课程产品做得如何,很少有人去评价与追究。

  • 目的二:改变寻找项目的方式

通过创办创投培训班,投资机构可以改变过去投资经理们到处找项目的传统做法,他们通过设置行业赛道、项目轮次、公司规模等报名门槛的方式,让符合投资标准的项目主动找到投资机构,继而在接下来的授课过程中,重点发掘有投资价值的项目和创始人。

“我办创投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从一群人中找到一个靠谱的创始人,发现一个靠谱的项目,最后投给他一笔钱。”一位投资人对笔者这样说。

这种做法相当于在传统看项目的流程前增加了一环,不仅建立了新的项目渠道,也能够对项目创始人及其商业模式进行更为深入的观察。

  • 目的三:打品牌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与投资人开始注重PR宣传,通过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方式吸引LP与创业者。以36氪为代表的创投媒体随之纷纷崛起,为之提供服务。

然而,与媒体宣传相比,创投培训业务能够为创业者带来更为直接的帮助,投资机构、投资人与创业者的面对面交流显得更为真诚,更有温度,同时有利于在创业者群体中广泛传播,与之相关的投资机构与投资人也更容易提升品牌知名度与个人影响力。

  • 目的四:赚钱

目前市场上的绝大部分的创投培训都采取收费模式,价格从几千元到十几万元不等,课时越长、内容越丰富、导师越知名,课程价格也就越贵。

因此创投培训课程的成本主要集中在聘请导师、租赁场地、宣传推广、运营开支等方面。如果与教育市场中的课外培训班做对比,二者的成本构成极为类似,其利润空间也就不难想象。

“大家肯定不会做亏本的生意,多少还是要赚一些,起码要hold住整块培训业务的运营开支。”某创投培训机构负责人向笔者透露。

有业内人士认为,积极组织创投培训是资本寒冬下中小投资机构们努力维持经营的一种尝试。 

“今年很多投资机构都从国贸CBD或中关村搬去了望京,因为那里租金便宜一点,虽然大家开口谈的都是估值几亿十几亿的项目,但是私下里也要为几十万的租金纠结。一线机构或许不缺那点钱,但是对中小机构来说,如果能在创投培训领域搞些创收,总归还是好的。”一位资深投资人向笔者介绍。

因此,追求盈利同样是部分投资机构发展创投培训事业的目的。

一笔极具价值的战略投资

从本质上看,投资机构们组织的创投培训业务,与教育行业的学科补习班并无二致,不仅成本低,而且没有准入门槛与行业壁垒,甚至没有监管。因此,投资机构组织创投培训的难度远低于资产管理的难度。

“一家投资机构每年要见成百上千个项目,但最后只会投其中的几家,那些被否决的项目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从此和投资机构失去联系,如果能通过创投培训的方式将他们聚拢过来,建圈子也好,赚钱也罢,都相当于把过去机构付出的无形努力转化成了一种实际资源。”一位资深投资人这样分析。

在实际操作上没有难度,又能够实现战略资源的积累,还能够获得持续稳定的现金流与一定盈利,对于投资机构而言,这是一笔极具价值的战略投资,何乐而不为?

在未来若干年内,培训业务或许会成为创投行业的一项标配业务,大家借此吸引创业者,积累战略资源,相关课程则有可能成为中国创业者寻找融资前的必修课。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健一会投资”,作者尹扬。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健一会投资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健一会投资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这两年,投资机构们都去开培训班了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