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2018子女教育账单:花多少钱能给孩子“买”个好未来?

作者:9蛋 伏渊 发布时间:

2018子女教育账单:花多少钱能给孩子“买”个好未来?

作者:9蛋 伏渊 发布时间:

摘要:子女教育贵不贵?

500471029_meitu_1.jpg

图片来源:摄图网

芥末堆 9蛋  伏渊  1月17日

支付宝年度账单终于来了。有人用“账单式小康”形容看到账单时的百感交集——明明已经穷到举步维艰,怎么一看账单,感觉去年过得还算凑合?毕竟2018自己花了那么多钱。

屏幕快照 2019-01-08 下午6.05.44.png

图为支付宝账单截图

在家长们的账单中,子女们的教育支出可以说是重头戏,因其刚需、高频、兼具投资与消费属性等特点,教育支出从不少家长的兜里掏走了不少人民币。

教育支出的这些钱究竟花去哪儿了?为什么花?花得到底值不值?为了解过去一年家长们的“教育账单”,芥末堆调查了来自北京、杭州等一二线城市,家庭月收入万元以上的150余位家长。他们中有一年只花不到一万的“微氪玩家”,也有贷款供孩子学艺术的“氪金大神”,那么您又属于哪一类家长呢?

概况:教育贵不贵,有多贵?

“时代真是变了。”收集中,不止一位家长这样感叹,“我小时候,父母交个学费就好了,最多报几个兴趣班,不像现在,教育成本越来越高,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金钱上看。”

的确,当被问到“花多少”这个问题时,许多家长的第一反应都是“没少花”。

尽管从家庭年收入调查反馈来看,有32%的受访者家庭月收入五万以上;39.33%的家庭月收入2到5万;18.67%的家庭月收入1到2万。几乎家家都是“万元户”。但就支出情况而言,有25.33%的受访者过去一年教育支出达10万以上;教育支出5到10万的占比30.67%;而支出不足万元的,仅占4%。细算下来,似乎真的没少花钱。

屏幕快照 2019-01-15 下午4.21.58.png

图为教育支出在家庭年收入中的占比

至于钱款去向,调查结果显示,40.8%的家长购买了艺术、体育、游学、编程等素质教育类课程,占比最高;32.9%的家长投向了学科辅导;此外还有9.6%的家长为教育类APP花过钱。

屏幕快照 2019-01-15 下午4.26.08.png

图为主要支出情况

而当问题变成这样的支出是否会让家长感到压力,很多家长的答案是“会”。调研中,近一半家长表示自己在“勉强承受”当前教育支出,14%的家长感到“难以承受”,而觉得“很轻松”的家长只占8%。

屏幕快照 2019-01-15 下午4.44.43.png

图为家长对当前教育支出的感受

收集中,一位称自己“濒临破产”的家长表示,过去一年孩子的教育支出有很大一部分来自贷款,“压力可想而知吧”。他说孩子喜欢弹钢琴,师从当地排名第三的钢琴大师,费用不低。但他觉得,衣食住行可以省,孩子教育不能省,“很多东西比钱更重要,要学就学最好的”。

学科辅导:需求旺盛,不敢试错

纵观各项教育支出,学科辅导无疑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而对学科辅导来说,过去一年是值得铭记的一年。2018年,国家对学科辅导进行了力度空前的整顿,无论是对内容、场地、师资、收费方式,都提出具体、严格的要求。

然而,对供给侧的整改并未影响旺盛的市场需求。在芥末堆的调查中,选择在学科辅导上花钱的家庭仍达到32.9%。

刘音家在北京,有个5岁的女儿,大规模为孩子报班从最近半年开始,2018年,刘音家的教育支出在7到10万元间。

刘音告诉芥末堆,在孩子的时间和家庭教育支出都有限的情况下,自己比较看重支出的实际收效,尤其对升学的帮助。这种想法与很多受访者一致,调研结果显示,有18.4%的受访家长认为自己的教育消费行为可能对孩子升学有帮助。

另外,无论孩子学习困难与否,与学校标准化教育的比较和与同龄人的竞争意识都很大程度地左右着家庭消费支出的决定。调查中,10.8%的家长给孩子报班的原因是别人都报了,怕自己家孩子不报会落后;有14.5%的家长认为学校教育对孩子来说太简单,还有5.4%的家长坦言报班是因为孩子跟不上学校教育。无论孩子有没有“跑”过学校课程标准和同龄人,“抢跑”的意识让学科辅导变成了很多家长眼中的“刚需”。学科辅导.png


图为消费支出的原因

“他们知道你一定想上辅导班,所以价格提得很高,花的钱一点儿也不比兴趣班少,反而更多。”刘音说道。她估计,女儿在学前每年的教育花销会维持当前的水平,但上学之后,随着补习班成为她眼中的刚性需求,家庭教育支出势必会增加。

尽管学前阶段,很多孩子的主要精力会用于素质类培训,但是一旦进入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面临升学压力时,很多家长都会将兴趣、特长班暂停,以便孩子将更多时间投入学科培训中。“我也不想她因为成绩跟不上而自信心受到打击。上学之后会有一部分兴趣班没时间上,肯定会转成学科辅导。”刘音说。

素质教育:最贵的一门课

此外还有近一半家长选择的素质教育。它的概念相对宽泛,孩子各方面素质的培养都可以归至这一范畴。其中,艺术、体育类课程相对传统,也更普及;少儿变成、研学游学类课程相对新兴,但家长的认知度也在不断提高。

屏幕快照 2019-01-10 上午12.14.49.png

图为素质教育各细分领域,图片来源《2017中国家庭素质教育消费报告》 

而从调研及收集情况来看,家长们普遍认为素质教育是“最贵的一门课”。

学费是一方面。

一位家长说,孩子去年学钢琴,找的虽是琴行的普通钢琴老师,一节课的课时费也要两三百,之后更是涨到了四百五一节,是所有课程里最贵的。

另一位家长则说,音乐美术等课程往往多买多折扣,因此去年,自己在一家美术机构一次性付款三万多,囤了许多课,“付款的瞬间是真是很心痛,但划算啊”。

至于游学,一位家庭月收入约三万的家长说,自己为了让孩子去英国一个月,花了十万。可看到孩子回来后长见识了,更自信了,认识了很多朋友,还想再消费一次。

学费之外还有一些附加支出,参加比赛就是其中之一。周园的女儿学少儿编程,除了日常课程,周园还会送女儿去国内、国外参加比赛。国内还好,国外去一次就要好几万。但周园说,参加比赛给了孩子不少学习动力,对家长来说,也是一种看得见的成效,所以还是值得的。

屏幕快照 2019-01-10 下午4.54.41.png

图为家庭素质教育年消费,图片来源《2017中国家庭素质教育消费报告》 

时间上的付出或许相对隐性,却同样宝贵。

家在杭州的李彤对素质教育十分推崇。在她看来,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更好地生活,而音乐、美术、体育等都能帮助孩子抒发调节情绪,带给孩子快乐。“比如有次,我和女儿在公园散步,女儿听到了一首曲子,马上停下脚步,闭上眼睛认真欣赏、感受。”

相比考级和比赛,李彤说自己更看重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她花许多时间浏览相关书籍、论坛、微信讨论群;了解、考察、比较许多机构,包括一些不知名的、小而美的机构,然后为女儿“私人订制”课表。课表甚至涵盖财商、情商、故事阅读等相对小众的课程。

“整个过程非常耗费时间和心力。”她说,为照顾两个女儿,自己辞去了不错的工作,“所以很多时候,家长未必想把孩子随便丢到一家培训机构,然后不闻不问,他们只是要上班,没有时间。”

教育类App:单价友好、种类丰富

相比于学科辅导和素质教育,购买一个教育类APP的开销可以说是“相当便宜”了,却同样可以以小见大,满足家长需要。

事实上,教育类app是今年各方讨论的焦点之一。今年以来,教育类APP频繁爆出内藏游戏、泄露学生隐私、提供性暗示内容、抄答案“帮凶”等负面消息。抛开这些刻板印象不谈,今年八月,教育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着重强调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

那么,非学科教育类APP究竟在家庭教育投入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调查显示,仅有9.6%的家长表示把资金主要用在教育类APP上,在四种学习型投入中占比最低,甚至低于学校学杂费。即使如此,在许多优质线下资源无法触达的地区,学习类APP还是成为了许多家庭的新选择。

杭州全职妈妈张行有两个女儿。大女儿10岁,上小学四年级;小女儿7岁,读一年级。张行是坚定的“线上”党,除了体育运动班不得不在线下完成以外,两个女儿其余的教育支出几乎都是在教育APP上完成的。

这样的教育消费习惯已经保持了两年。两年前,张行在给孩子选择课程时,发现许多心仪的课在杭州很难找到,因此,种类丰富教育类APP成了很好的替代选择。

相对友好的单价也是许多家长青睐教育类APP的重要原因。张行给孩子们选择的课程价格一般在每项300—400元,两个孩子可以一起使用。

屏幕快照 2019-01-15 下午4.32.07.png
图为家长认为花得最值,2019年还会继续消费的项目

2018年,张行家的教育支出大约1万元,不到家庭年收入的1/5,这样的投入让她感到负担起来“比较轻松”,而她最满意的教育支出也是教育类APP。“新的一年,还是会继续坚定消费。”她说。

All in:高投入能否带来高回报

相比于之前提到的这些教育支出,让孩子读国际学校、买学区房、送孩子出国等简直可以说是“天价”支出。通常情况下,做出这样的选择意味着押上一个普通收入家庭的全部筹码,而(或许有)的回报往往出现在漫长的若干年后。

以送孩子出国为例。在深圳一所公立校任教的张林告诉芥末堆,去年,她决定将十岁的女儿送去国外,所有费用加在一起,大概三百多万。“我一个人抚养孩子,这笔钱对我来说,当然是不低的花费。但我总觉得女儿年纪还小,性格又偏活泼调皮,国内的教育对她来说或许有些太急太满了。”

孩子读书的国家和国内有七个小时时差,每天下班后,张林都会同女儿视频,询问她生活上是否适应,远程指导女儿学习。即使这样,她还是放心不下,“很想去国外陪读,又不得不上班供她上学”。

也有朋友问她,为什么要让自己这么辛苦?按部就班地在国内读书不好吗?但张林说,抛开孩子的感受不谈,在深圳等一线城市,学生间的残酷竞争从小学阶段就开始了,为争夺无比稀缺的名校入学名额,家长们给补习班送的钱甚至比送孩子出国更多,“而且他们还要花时间抢课、接送,我反而可以更专注在工作上。总之各有各的苦,我并不后悔。”张林说。

(应收集对象要求,文中所提均为化名。)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2018子女教育账单:花多少钱能给孩子“买”个好未来?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