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巴荐文】作者是资深教育记者,本文不但盘点了教育公司吹出的“牛皮”,还附上了怎样识破牛皮的“技术贴”。本文纯属吐槽调侃,如有躺枪纯属巧合。换句话说,这些吹嘘之词不仅是教育企业,似乎创业的圈子里多多少少都有些这样的桥段。不过,这个时代,吹牛皮也要讲究些创新,别人玩剩下的,咱也别follow了。
信息社会的传播,早已过了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对于企业而言,把你的卖点适当包装包装以期卖个好价钱本也无可厚非,但很多时候,包着装着就变成吹牛皮了……
作为混迹于教育行业的小记一枚,笔者见过太多的吹牛皮,有的牛皮吹的恰当好处,会给对方一种虎躯一震、不明觉厉的感觉,但有的牛皮一听,就显得low、很掉档次。正所谓,牛逼哄哄的产业的商业模式,一半是做出来的,一般是吹出来的,反正嘛,吹牛也不用缴税。
另一方面,物极必反,在教育圈,有的牛皮吹多了、吹烂了,反倒适得其反。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听到的、见到的、亲历过的那些牛皮,整理出一些常见的案例,以警醒各位教育圈内友人。有则改之无则勉之,各位同仁以后在吹牛皮时,切记切记引以为戒,万不可吹得逼格和节操都碎了一地。
牛皮1:我们融资了××千万
牛皮指数:★★★★★
不得不说,这个是笔者听到最多的吹牛皮的方式了!本来融资是一个关乎商业机密的事情,后来企业发现这居然可以作为对外宣传的卖点,于是一股互相攀比的妖孽之风开始盛行。今天你融资了一千万元,明天我怎么着也得宣布融了2000万;你的是人民币,我的必须是美元……于是乎,融资额越吹越高,从数字来看,本来穷逼抠搜、一分钱没盈利的教育企业,一下子变成身价几千万上亿的高富帅了。
关于融资这个牛皮,到底吹得有多响亮,笔者仅仅举出几个例子诸君便可略知一二。近日,某教育集团宣布获得包括BAT之一的机构联合投资千万美元,但笔者了解的真实数字只有300万美元,(脑补旁白:好吧我承认折合成人民币也是千万元,只怪我们的公关在写单位时多写了一个“美”字)。
最近还有一个例子,某一直想上市的教育公司终于挂牌新三板了,融资信息一览无遗,招股书上显示5年前获得了2200万余元融资,但当年该公司可是宣布获得了2亿元融资呀,牛皮吹大了9倍!
为什么融资吹牛皮这事儿最容易做文章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一,这可是白花花的银子,无论是媒体、同行还是读者,谁不对钱感兴趣呢?二,这个吹牛被戳破的风险较小,一般来说除非当事人承认,真实数据只有看它的投资协议或者上市招股书,但事实上绝大多数企业后来是上不了市的。上不了市,吹吹当然无所谓;能够上市,吹吹更无所谓。
照妖镜:融资吹牛皮这事,就不继续开扒了,说多了都是泪,反正咱也不是方舟子。透露几个鉴定吹牛皮的小窍门:一般上市公司公布的融资或增股信息比较真实,毕竟作为重大事项吹牛皮是要负法律责任的;至于一般的创业公司,笔者推出80%以上或多或少都会放水。
一般以商业机密为由,不肯告诉投资方背景、不直接说是美元还是人民币、只以模糊数字带过的,基本上可断定有水;还有,有的融资消息不自己说出来,而是故意以“知情人士”透露的,有水分的可能性也比较大。话说,都是商业机密了,你还往外透露不是脑子进水么?
牛皮2:我们准备明年海外上市
牛皮指数:★★★★☆
与融资吹牛皮绑在一块的,是企业对估值的吹牛皮。“我们的估值现在达×亿(美)元!”“最快明年赴美(A股)上市!”听听,多么让人热血澎湃,又是一个造富神话,吹着吹着,连企业自己都信了。
笔者见过一些在线教育创业者,一上来就说投资方对他们的估值达到几千万、几亿!在线教育是个筐,啥都往里装,管你是挂着传统教育的仰头卖在线教育的狗肉呢!感情说,你那一个破网站、破App,要流量没流量要用户没用户要商业模式没商业模式,你真敢说它值几千万几亿,你确定你不是讹诈?
正所谓“欢叫的狗不咬人”,说到上市这个话题,笔者从两年前就听到最少有几十个教育企业喊着要上市,但到现在,喊着要上市的企业没有一个真的上市,反倒是一些看起来很低调的企业在闷头发财、甚至最后成功上市。
照妖镜:说自己估值N亿的企业,理论上讲把它卖了N亿元应该有接盘者,假如你是PE或者BAT你愿意花这么多钱买它么?或者你的心里价位是多少钱?也许,企业会说我就值这么多钱你认为我不值这么多钱那是因为你不识货,弱弱地问一句:明天我建一个在线教育网站我说它估值100亿,我能说那是因为你不识货么?
牛皮3:我们的团队来自BAT
牛皮指数:★★★☆☆
“亲,我们的团队可是来自BAT(可以换成谷歌、微软、亚马逊等)的哦!”“亲,我们的创始人都是斯坦福(沃顿、哈佛)MBA哦!”“亲,我们有着十几年的互联网(教育)经验,是最早的一批元老哦!”“对了,亲,我们的团队真的没有新浪的哦”……
好吧,一句“亲”,暴露了你的真实身份。事实上,你只是当年在百度实习了三个月,你就敢说自己是百度系的;你只是从腾讯收了一个被搜狗裁掉的程序猿,你就敢说你的CTO有腾讯背景;你的合伙人当年曾经营着一家淘宝网店,也被你说成了来自阿里高层……现在,在线教育火了,你俨然又从新东方拉来了一帮二流名师,然后你就敢说自己要颠覆新东方了。
教育领域特别是在线教育领域人士,之所以处处要给自己贴上一个高大上的标签,无非就是想证明自己的团队有多牛逼,然后让投资人对你有一个高的估值,但有必
要天天挂在嘴边吗?有些时候,这种牛皮恰恰是自己虚弱的表现,要知道,你的牛逼应该留在别人的传说里,而不是自己吹出来的。
照妖镜:在收集过程中,经常会有创业者对笔者吹嘘自己过往多么牛逼的一段经历,听得久了自然也就呵呵了,既然你这么牛逼,百度上咋没有你呢?
牛皮4:我们的用户突破了××万
牛皮指数:★★★☆☆
这也是笔者在收集中听到吹得比较多的一个牛皮。对于传统教育机构来说,这句话的版本是“我们今年的营收有××亿,我们的学生有××万”;对于在线教育机构来说,这句话的版本则是“我们的流量达到×××,我们的注册用户达到×××万”。唉,你有这么多学生,教育部知道吗?你都这么多流量了,大姨妈知道吗?
说一说笔者见过的一个比较奇葩的牛皮,2012年底的时候,在线教育远没有现在这么火(应该说是芽),笔者也刚刚接触这个行业,当时笔者收集了一家做云平台的机构,对方居然敢吹嘘是他们的注册会员有7600万(相当于当年的天涯社区)!更奇葩的是,当年笔者竟然相信了还把它写出来了!现在想想,真是节操碎了一地,对于这样的牛皮,笔者现在已经无力吐槽了。不要问我这家平台叫什么名字,我说了,估计你应该也是没听说过。
照妖镜:现在的一些牛皮已经越吹越大了,都敢把网站的一个点击率说成一个用户,不得不说,互联网时代,是一个用户为王的时代。判断这种牛皮其实很简单,比方说Alexa、百度指数等,最简单的,问问身边的目标群,你们听说过这个网站、用过这个产品么?
牛皮5:做教育领域的×××
牛皮指数:★★☆☆☆
大概是从2013年开始吧,“做教育领域的淘宝”这个口号喊得最多,后来喊臭了,于是“做教育领域的京东”、“做教育领域的小米”、“做教育领域的去哪儿”等口号又来了,听
得多了也就累觉不爱了,仅以“做教育领域的淘宝”为例,细数下来他们的模式、页面、领域、内容等居然都不一样,感情淘宝的精髓你们没有学会,倒是学会了淘宝的山寨。
笔者前几天见了一个做在线IT职业教育的,居然也说要做教育领域的小米,感情问一句,如果有一天你们那的祖师爷雷军被证明了是一个骗子,这些徒子徒孙又该怎么破?
照妖镜:大凡声称要做“××第二”特别是做中国的“××第二”的,投资人一定要擦亮眼睛了,我会说他们是在骗你的么?淘宝、京东等有些事情他们自己都没整明白,你还要复制一个出来,这不是扯淡么?再说了,想成为××老二的,最后肯定会成为别人的老二。
总结:牛皮这东西,适当吹吹可以,那也得分场合、分境界、分时代,当年马云说要颠覆传统商业模式,成功了就是远见就是战略,失败了就是牛皮就是笑话,谁知道呢?!在吹(豪)下(言)牛(壮)皮(语)之前,你得想清楚,我吹牛的资本是什么呢?
p.s. 本文供娱乐,切莫对号入座。最后笔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告诉你怎么吹牛皮,而是告诉你怎样不吹牛皮。
(欢迎与作者交流:关注微信公众号“教育产业观察” /edusurvey)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