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20年牛市照妖镜:在线教育A股传说(上)

作者:大水 发布时间:

20年牛市照妖镜:在线教育A股传说(上)

作者:大水 发布时间:

摘要:1999年牛市,中国第一只在线教育概念股一飞冲天。然后呢?

640.jpg

从美元到人民币的资本接力, 万通、联想、腾讯阿里的交集, 创投、互联网和教育产业叠加的大时代注脚, 你没听过的在线教育故事。 牛市——1999 · 2007 · 2015 · 2019

1 学习的革命

1999年,最热卖的一本书叫《学习的革命》,作者是美国人,但在中国由宋朝弟——毕业于中科大和清华的物理学家兼软件商大力推销这本书。《学习的革命》主要介绍西方教育,其中预言到2005年全世界上网会像看电视一样普及,人们的学习方式也会因为互联网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本书卖的相当火,到1999年底卖了超过850万本,最主要因为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连续播放中国电影“第一导”谢晋出镜的广告,以及一系列展销活动。宋朝弟左手卖书收钱,右手砸钱进了股市。

1999年4月16日,一纸协议签订,1.34亿元,宋朝弟拿下阿城钢铁28%的股份,成为实际控制人(因旗下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作价1亿,实际出资3400万元)。“借书上市”的惊人之举,炒作卖书贡献了一部分现金和品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拟用于注入上市公司的教育软件等无形资产价值随之激增,这是宋朝弟的精心设计。

那时候很多人都立志做出中国的微软,宋朝弟也不例外,他软件公司叫科利华,英文clever的音译,也带有 “科技利好中华”的意思,这个名字后来也给了上市公司——科利华600799,那一代股民忘不掉的一串代码。

在大洋彼岸,科技股暴涨,美国的纳斯达克指数从1998年10月的1357.09点开始迅速攀升,1999年一整年都处于亢奋的牛市之中,向着5000点迈进(2000年3月见顶)。

中国的互联网热也处在的“窒息”阶段,此时此刻,A股同样是牛市期间。网络概念股爆发加上政策利好,催生出1999年的"5·19"行情,上证指数飙升。

0.jpg

(519行情后大盘走势图, Wind数据)

宋朝弟手上这张牌,刚好就是网络概念。阿城钢铁更名科利华之后,立即被市场炒家当成网络+借壳的热点题材猛炒,股价如火箭一样从5元左右冲到最高39元。伴随这一波牛市,宋朝弟已经凭借对科利华的持股登上2000年《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第十名。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2000年统计显示,科利华教育软件销售额全国第一,居绝对垄断地位。这是在线教育在A股的第一个高光时刻,从前瞻性、影响力到公司实力上说,科利华的“第一股”实至名归。 

尽管如此,科利华毕竟是牛市捧出的“妖股”,当然会比熊市来临的步伐更快现出原形。大起大落的属性,后来的在线教育妖股多多少少都被投射了科利华的影子。

往后的故事没那么传奇了。2001年A股转入熊市,人们才发现阿城钢铁历史上负债累累,而宋朝弟根本无力拯救,想模仿刚兴起的亚马逊的卖书模式也惨遭败绩。科利华此后资金链断裂,2002、2003和2004年连续三年亏损,股价跌入谷底。

2005年上半年,宋朝弟认为中国互联网的第二波浪潮已经到来,决心调整业务方向,从卖教育软件转向提供互联网教育服务,主打产品从单机版转向网络版类型。可惜大势已去,没时间留给他了,2005年的最一天,科利华(*ST龙科)退市。

-.jpg

(科利华2005年半年报截图)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里把1999年A股名声大噪的宋朝弟和刘波归为一类人。宋朝弟和他的“互联网教育概念股”科利华第一个用卖保健品的方式来卖软件;刘波和他的“中国第一文化概念股”诚成文化(现名“百川能源”,600681)则是“画饼造利润”,比如与湖南大学共同打造文化教育产业集团,立志“成为中国最大的教育投资公司”。最后,双双落得公司破败,逃亡国外。两人都自诩为高级知识分子出身的新儒商,玩的却都是漂亮的空手游戏,“在一个放纵的资本游戏中他们相继沉沦了”。

恢复高考十年之后社会迅速发展,中国教育的沉疴难愈,逐步出现了教-考-管分离的政策。在传统教育体系之外,围绕考试、升学和求职,各路精英借助新兴技术大显身手,牛鬼蛇神也粉墨登场。 

以办校长办公管理软件起家的科利华借壳上市的故事只是一个代表,而科利华与A股的爱恨情仇,包括对海外与国内上市的反思,也预示着后来前仆后继的众多在线教育公司坎坷的A股之路,或是作秀作妖,或是默不作声。直至2018年末又有2家在线教育公司从纳斯达克归来,冲刺A股IPO,这个故事永无休止符。

或许,很多故事都能从1999年说起。

2 大家的命

1999年夏天,对于教育行业思想和权力的策源地北京来说,是个挺特殊的年份。 

这一年是新东方学校创办第6年,距离去美国上市还有7年。在三位中国合伙人的共同努力下,新东方占据了京城的托福考试辅导和留学咨询市场,顺风顺水,罗永浩也是这一年夏天加入了新东方。但创始人俞敏洪本人却因为一起持枪抢劫案遭遇了生死历险,后来他在自传中说:

“终于意识到我的命不仅仅是自己的,还是大家的命,新东方的命。”

如果是大家的命有相似之处,也会分个先来后到。

这时候,俞敏洪的小老乡张邦鑫即将升大二,距离他到北大读研还有3年,距离他的学而思(好未来前身)美国上市还有11年,“80后首富”的头衔正在不远的未来等着他。 

比张邦鑫大4岁的李永新,1999年即将从北大本科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先去了当时正如日中天的科利华参加面试,觉得不合他意,去联想,也不喜欢。在连拒掉10多家单位之后,李永新决定创业,做大学生求职培训。他和中学、大学同学共同创办了一家名叫“新兴伟业”的公司并担任总经理,这是他投身教育行业的开始。几年后中公教育正式成立,2019年2月借壳亚夏汽车(002607)登陆A股,终成公考之王。

=.jpg

(好未来、新东方、中公教育市值对比) 

上面这三位北大出身的大佬如今拥有着中国教育界市值Top3的上市公司,也是当前全世界仅有的三家市值超百亿美元的教育公司,美英众多百年巨头甘拜下风。他们的故事被说的太多太多,无需赘述,况且他们尽管是教育培训大佬,但都曾在在线教育上犹豫过、迟缓过、还踩过坑。 

再说个远点的,距离首都2000公里的广东中山,1999年应该是陈炽昌创业三年来最悲观的一年。夫妇俩婚后辞去教师工作创业做家校互动工具,但一直没有好的销售渠道,公司陷入困境,曾担任技术总监的妻子林小雅、得力干将周卫终于在1999年加入了当地老牌国企中山公用(000685)。再苦苦支撑两年后,陈炽昌也不得不去了中山公用,直到2002年7月再次出山,他给新公司起名叫“全通”,后来A股数万股民全都被教育一通。 

在更远的美国硅谷,女博士黄劲在1999年决定将自己创办的软件公司Ambow Corporation转型到远程教育软件方向,随后回到国内创建了“安博教育”。在十多年后,黄波和陈炽昌都会遇到同一个“伯乐”,将自己和教育资本都推上时代的风口浪尖。 

此外,还有1999年在纽约的几位中国人,此刻都在做着与在线教育完全无关的工作,或是做软件,或是办咨询,谁能想到未来20年会和教育紧紧绑在一起。如果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会被中国在线教育发展进程和国际规则所左右,被国内资本市场认可需要这么久,他们是否还会选择跨入这个行业?

奥利佛说:如果这是一个仅有欢乐的故事,那么它就很短。如果这是一个迷茫、愤怒、抗争、成功、希望与自由交织的故事,那么它就很长。

接下来的故事,很长。

3 火种

说在线教育,先从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说起。

9.jpg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入口处的广告,“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曾震动无数年轻人的心)

从1995年创办中国第一家面向普通民众的网站“瀛海威时空”开始,瀛海威名噪一时,又以1998年创始人张树新的离开而急转直下。到98年底,15位高管集体辞职,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彻底走上绝路。

瀛海威留下的火种,不止是启蒙了很多人的互联网概念。15名离职高管中,董事会秘书叫周双,他从小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园里长大,后来考入清华,从瀛海威离职前后头脑里一直想着用互联网结合教育的事情,没有找新的工作,直到他遇见王功权。

当时,王功权在IDG资本中国区总裁周全及合伙人林栋梁的邀请下加入了IDG资本,担任高级合伙人,还保留着一手创办的万通国际集团董事长的头衔。他当时手握巨资,已经在互联网创业大潮中寻找到易趣网这样的项目。同时他已经想到,中国最大的消费市场是房地产,第二大的消费市场当属教育,并且应该抓住的是成人教育市场。

1998是大学扩招前的最后一年,有320万人参加高考,仅有108万人被录取,录取率不到34%。尽管99年开启了扩招大幕,录取率一下跃升到50%以上,仍然有上百万的学子与大学失之交臂。 

两人见面时,周双语速极快地告诉王功权,他有可能说服中国人民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与他合作,对方出品牌和师资等教育资源,这边出资金、技术和管理,双方联合搞网络教学。“发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证的噢。”说的时候,他目光闪烁,郑重地向王功权抻了抻脖子。

双方一拍即合,王功权把周双招进万通,负责筹备与人大合作的项目。王功权和万通就此与教育结缘。其实,万通六君子中跟教育有缘的不止王功权一个,比如潘石屹长期关注并投入公益教育。2019年1月,已年届花甲的冯仑当选为昂立教育(原“新南洋”,600661)的独立董事。冯仑说,我们家几代人都是教书人,办教育的。

【.jpg

(90年代里万通六君子中的冯仑、易小迪、王功权、潘石屹) 

回过头来看那个时候的人大,他们是有远程教育经验的,从50年代就开始用函授以及广播电视授课了,教育部批准国内四所高校(人大不在其中)的非学历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也已经开始。不过人大成教院并没有把握借助互联网一定能做好学历教育,况且政策上的风险也是未知的。双方谈判决定以合资成立子公司的形式来合作,万通方面以小额投资占股70%,人大成教院以无形资产出资占股30%。 

意想不到的是,在万通董事会上,出资的提案被其他董事否决了。

王功权认为,这些董事很“开明”,但网上办大学在多数人看来还是天方夜谭。相信互联网能创造神话的是万通实业前财务总监,已经离职创业的杨雪山,也是王功权前妻的弟弟。杨雪山的公司名叫宏基兴业,曾获得万通投资,当时专做互联网投资。 

在王功权安排下,宏基兴业将部分网络设备与资金作价1400万元,1999年3月正式与人大签下协议,总投资2000万元的东方兴业网络教育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由此成立,对外称“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简称人大网院,成为中国第一所完全采用互联网教学的网上大学,也开了在线教育领域企业与高校合作的先河。

那一年刚30岁的杨雪山由此成为“网络教育第一投资人”、“中国最大的网络大学校长”。 

多年以后,无论是2007年12月在纳斯达克钟声敲响的那天,还是2018年12月向中国证监会提交IPO申请材料的那天,本段故事中提到的人物没有一个亲身参与其中,但这都不妨碍人大网院成为上市公司旗下最成熟、最优质、最核心的资产,是20年在线教育绕不开的传说。

4 考试的革命

“花开两朵,各表一支”。这段我们来看一下1999年诞生的另一家公司的故事。

1999年初的美国纽约,三位中国人注册成立American Testing Authority Inc.,简称ATA,主做基于计算机的考试服务。从这一年起,一场关于考试的旋风将从美国吹来,又将吹回美国。 

在ATA公司成立两年前团队就开始投资研究动态模拟技术及其在考试培训领域的商业价值。当时电脑在中国刚刚开始普及,懂得操作word、excel等办公工具成为跨世纪“IT人才“的门槛,基础编程和软件开发更是稀缺人才,如何检测掌握的水平是个难题。团队原本准备做一套产品帮助来到美国的中国IT人才更好获得认证、找到工作,但后来发现市场前景更好的应该是为中国国内机构做认证考试服务。

ATA把技术中心设在上海,集合专家自主开发出动态模拟试题技术(DST)的引擎,以此构建考试平台,并将其与题库系统、考务管理系统结合,成为一整套服务。而且,他们定下一个准则:只在系统上提供考试服务,收入跟每个考生报名费关联,绝不做出售系统的一锤子买卖。后来事实证明,这是行业竞争里立分高下乃至决定生死的决策。

1999年5月,ATA在中国的独资子公司成立,名为全美测评软件系统(北京)有限公司(简称“全美测评”),到了9月他们就在中国签下第一个大单:为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所属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提供考试服务,而且一签就是十年。

就这样,ATA的创业之路豁然开朗。 

这个结合了IT技术和考试市场研究的团队,骨干是这三位合伙人,其中出身于铁道部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的王林是公司总裁,无疑是技术和市场的核心,在美国华尔街6年的信息顾问经历更让他对公司发展有长远眼光。不过,合伙人中持股比例最高名叫马肖风,他担任公司CEO。 

马肖风的第一桶金是在海南做生意赚到的。他1990年放弃记者工作下海创业,做过房产、金融,参与创立海南高科技产业国际合作中心,并投资了北京迷笛(MIDI)高技术中心,将国际最先进的音乐数字化设备接口技术引进中国,后来崔健和北京很多摇滚乐队经常到他那里排练。

p.jpg

(1988年海南建省办特区给下海者带来时代机遇) 

王功权、冯仑等人也是那时在海南开始创业历程,万通的前身叫海南农业高科技投资公司。在当时双轨制的中国,抓住历史机遇,海南+高科技=暴富。 

所以,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马肖风,在考试这条赛道上,带着从容的心态,开始拓展全国考试革命之路。短短数年里ATA几乎拿下主要的教育考试主管单位和各行业协会客户,办事机构遍布上海、南京、济南、成都等中心城市,并在2002年成立了测评研究院,坐落于北京的明清贡院旧址上。各地的合作方也多是名企,例如在南京的子公司就是和A股上市的模塑科技(000700)合资。 

2001年2月,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简称证券从业考试)外包服务公开招标,ATA公司中标,首次将该考试做成将标准化客观试题。在ATA内部看来,拿下这一重磅客户,为其接下来全面开拓考试和测评外包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考过这证的都知道,中国证监会2002年才把组织证券从业考试的管理职能赋予中国证券业协会,2001年的考试仍由证监会主持。中国境内外上市公司加起来超过四千家,能从证监会口袋里挣钱的寥寥无几,而且一挣就连续十多年,不得不服ATA。

连微软都来合作了,以1美元/人次的专利许可费采购了ATA的DST引擎,安装在全球160个国家7000多个考场中进行模拟操作类的考试,这项合同一直持续到2014年。“中国很少有软件公司能从微软这样的公司拿到钱”,马肖风每当提起这段往事难掩自豪的神情,他也被称作“盖茨的考官”。

00.jpg

(2006年《投资与合作》杂志影印页面) 

三位合伙人在ATA成立之初就计划要在合适的时机做融资,让更多的股东来帮助ATA发展。马肖风是经济学专业出身,但一直认为自己不懂资本运作,请教了很多专家,其中包括有”红筹之父“之称的资深投资银行家梁伯韬(后来掌管花旗集团投资银行亚洲区、CVC Capital大中华区的业务)。

马肖风去拜访梁伯韬的时候,梁先生问了他两个问题:ATA作为一家技术型公司,第一,你们的核心技术是什么?第二,你们的壁垒是什么?

这其实是创业的两个最初级的问题,在20年后的创业者看来,必定是项目开始前反复论证过的。对于当时已经有10年创业经验的马肖风来说却从没仔细想过,所以现场没答上。 

在马肖风看来,整个考试领域原本都是政府在做,商业化程度很低,当时基本没有其他提供商业化考试服务的机构,他们就是从这一出发点做下去。但在真正的创业投资市场,投资人考虑的都是市场规模、市场竞争优势、市场占有率……

回到公司后,ATA公司的三位合伙人一起总结认为,公司最核心的技术就是其独有的DST动态模拟技术,而他们占据了先行者红利,这就是最大的壁垒。后来马肖风回忆起那天,他想明白之后独自到公司楼下咖啡厅用Word写下了ATA的第一份BP,仅有两页,尽管后来文件丢失了,但“至今仍有人说那是ATA最好的BP”。

他们的第一份BP投出去之后,很快以人民币1亿元的估值卖出5%的股份,募资500万。当时是ATA成立第一年。

之后,马肖风又把BP投给了软银亚洲投资基金,换得了该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进入ATA董事会。在上市之前,ATA大部分海外融资来自软银亚洲,除此之外只引入了Winning King的小规模融资。

据软银亚洲另一位合伙人周志雄的说法,ATA行事十分低调,当时即使做行业调查都找不到,能投到ATA多亏了朋友在一次咨询中向他介绍。谈到他所有投过的项目,“我最喜欢的是ATA,是个特低调的企业,我特别喜欢不张扬的企业。”同时,“ATA是一个很会赚钱的公司。”

2005年3月,软银亚洲二期投资基金(SB Asia Investment Fund Ⅱ,L.P.,缩写为SAIF,后独立为软银赛富、赛富基金)首次向ATA在境外设立的融资主体ATA BVI投资1400万美元,又在2005年9月和2006年5月行使优先购股权追加投资。 

周志雄很得意地说,他2005年主投的6个项目里,有3个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就进入上市程序。他说的3家中一家是ATA,另外还有一家橡果国际,做的电视购物业务也常围绕学生群体,教育电子产品“好记星”、矫姿带“背背佳”都是其主打产品,橡果2007年5月在纽交所上市。 

的确,项目成功上市给投资人带来无限喜悦和成就感,也是实打实的业绩。后来我们知道,马肖风三次把自己的公司推向国内外不同的资本市场,以一台考试机器为起点,上市将是ATA逃不掉的宿命。

5 资本的使命

当黄波第一次见到马化腾,了解到腾讯公司仿照美国ICO推出OICQ不到一年用户量竟每90天增长4倍时,她就知道,她未来自己的事业一定在国内。

他们这次相遇是在1999年末,IDG资本北京恒基中心的办公室里。当时IDG资本已经从美国IDG独立出来,成为中国第一家设立合伙人制基金管理模式的机构,正向全国铺设分支,积极寻找好项目。此时的OICQ,也就是未来的QQ,规模迅速膨胀却没有盈利模式来购买新的服务器。马化腾这次赴京,是王功权亲自到深圳考察腾讯之后,邀请他来进一步做融资谈判,他带着改了6个版本的商业计划书。

【【.jpg

(世纪之交的小马哥)

马化腾的北京之行,奠定了腾讯拿到IDG资本和盈科220万美元融资的基础。而对于被朋友邀请回国看看的黄波来说,这一次到IDG资本不仅让她了解了国内市场,更让她对互联网产品可以一年数百万的用户增长惊奇不已。

此前黄波已经在美国学习和工作了10年,拥有哥大MBA,当时正在纽约的安永做企业策略性规划和管理咨询服务,客户都是世界500强。决定回国发展,辞去安永工作之后,黄波被IDG资本的朋友介绍到IDG资本投的8848当副总裁。 

8848与阿里巴巴几乎同时成立,但8848更早获得风投关注,仅用一年就成为中国电子商务领域名头最响的公司,正在冲击纳斯达克,连带最初投资8848的综艺股份(600770)股价一年涨了9倍。黄波就在这样的互联网创业风口上开始发挥她的专长。

一天,王功权找到黄波,想请她帮一个互联网教育项目进行融资工作,问她愿不愿意去。 

当时8848上市相关审批和架构调整让进展缓慢,而纳斯达克2000年3月开始大崩盘,刚刚兴起的科技股高潮瞬间成了泡沫,8848上市错过了最佳时期。同时8848因为业务分拆出现衰落之势,黄波想到之前在安永曾经交流过一些网络教育项目,算是比较了解美国的网络教育,而且中国人对教育的理解和认同度比对电子商务要深刻得多,网校未来会有更多中国人接受。

0-.jpg

(始终没能成功上市的8848,后来转型做手机了,邀企业家王石代言) 

于是黄波接受了邀请,辞去8848的工作,开启了漫漫教育之路。后来她说“我喜欢挑战,凡是未知的或者说有一定风险的,我都愿意去尝试,而且不达目的不罢休。”

原来,等待她的是人大网院项目需要融资。

周双很清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把主要精力放在技术平台搭建与拓展业务合作方面。网站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完成后,经过半年的运营,到1999年底年人大网院有了学生350人。一方面小有成绩需要加大运营投入,另一方面还需要更多的资金满足更大的扩张需求,2000年他们定下招收8000个本科生的目标。 

时任人大成教院副院长的顾宗连说:“资金问题是学校发展网络教育中遇到的最大问题。网络教育的投入非常大,而这种投入是一般的学校无法承受的。这种投入虽然长期来说前景看好,但短期很难获得回报,因此这种投入不可能完全依靠学校来解决,应该有其他的资金进入渠道。”

人大方面原本就要求王功权担任合资公司董事长是合作前提,拉来宏基兴业的投资之后,融资方面都交给王功权。他完全参与到项目中后,频繁地在投资机构之间协调,凭借丰富的项目经验和行业影响力,来自外部的首轮融资很快谈妥。 

因为当时互联网创投基金都是美元基金,为了便于境外融资,周双和杨雪山1999年9月开曼群岛注册了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Company Limited(直译为现代远程教育有限公司),中文名为“中华学习网”,周双担任中华学习网董事长。之后,杨雪山把宏基兴业所持人大网院的股份置换到中华学习网。 

2000年初,中华学习网以1200万美元估值,引进包括王功权所在的IDG资本、花旗银行、日本亚洲风险投资基金等5家基金的投资共500万美元的融资。 

杨雪山当时向媒体表示,与资方的协议中整体是2900万美元的融资,第一批900万资金已经入账之后,2001年还将引进第二轮风险投资2000万。这一说法在融资数额上与公开数据有出入,而且他的话并未实现。

没关系,国际资金的助推作用已经开始显现。中华学习网发展力度和速度加快,自我造血走上良性循环。2000年7月,教育部正式批准中国人民大学为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试点院校总数已达31家,人大的合作项目已经趋于成熟,接下来将在管理上的规范和市场机会上做更多的探索。

首先是拓展业务线,试点院校都是潜在客户。周双等人承担了市场启蒙和培育的工作,每去一所高校见到领导,他眉飞色舞的表情和长挥的手臂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很快,中华学习网又与中国农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签约,还有多所高校正在洽谈。 

周双也在不断摸索中跟高校的“教育+商业”服务模式中,进一步明确中华学习网作为网络教育服务提供商的定位。《科学投资》杂志对他们的特点有一段论述:中华学习网为学校提供技术、管理、市场运作上的支持与服务,学校作为办学主体主要负责教学。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将公司和学校双方的长处发挥到极致,同时又避免了因为服务者对教学不了解而陷入无序发展的境地。 

同时,王功权这些年在IDG资本投过众多互联网创业的案例,他发现很多本土成长起来的公司在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的过程中都遇到了障碍,甚至完不成这种对接。他一直确信,中华学习网这样一个既贴近中国发展现状,又想实现境外上市的项目,发展到合适阶段的时候有必要完成管理层的切换。

2000年6月,黄波空降中华学习网,经过一段考察期之后正式成为公司CEO,形成以她为中心的海归团队。后来担任公司副总裁、董事的肖磊,也是这时候从8848挖来的。

【ii.jpg 

(时年34岁的中华学习网CEO黄波) 

实际上我们后来可以看到,黄波在美国学习、工作了十年,熟稔美国资本市场,而ATA的马肖风完全没有海外学习经历,都在几年里成功把公司送到美国上市了,可见海归素质并不是必需;这两家在线教育公司上市后经营并没有问题,公司股票却都难以吸引市场,又说明国际化理念、与国际资本的对接并不是核心。 

中华学习网本土团队接受了王功权的观点,保留了较多的股份,集体退位让贤。包括从0开始一手创办公司的周双,大家都是开完会后一起吃吃喝喝笑着退出管理层的。 

十年后,王功权撰文说,周双对我来说不易忘记,不仅因为他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勤俭创业客服困难的精神,更是因为周双后来面对与海归派合作伙伴激烈摩擦时,能妥协忍让;顾全大局;理性交接、超然淡出。他在退出的交接会议上,从容、诚恳,对海外归来者热望殷殷。他淡出得那样平和、那样彻底,以至于当弘成敲响纳斯达克的上市钟时,业界几乎没有人知道周双这个名字。

6 交替

“中华学习网”属于创始团队的过去,“弘成”属于黄波的未来。投资和咨询出身的黄波开始为属于自己的公司设计海外上市的架构。 

2000年7月,黄波在北京注册成立弘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弘成科技”),成为中华学习网与高校合作(包括成立合资子公司)的新主体。后来弘成科技逐步负责与重庆大学、江南大学和南京大学等高校提供运营和扩展服务,并运营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的学习中心。

弘成有“弘扬教育,成就人生”之意,开曼注册的海外主体名字几经变化,最后定为ChinaEdu Corporation(中国教育有限公司),通称为“弘成教育”,逐步取代“中华学习网”的称谓,在中国高等教育和在线教育发展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jpg

请留意2003年5月ChinaEdu出资成立的一个子公司北京弘成立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弘成立业”),直接持股而没有使用协议控制,这将是十多年后回归A股的关键钥匙。在成立之初,弘成立业主要负责与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等的合作,黄波把英语培训、在线辅导课程和中学后职业教育课程等项目放在弘成立业,成为一个多元的业务平台。

pu u.jpg

(弘成教育海外上市前的股权架构) 

除此之外,黄波对公司组织架构和公司文化都进行了改造升级,让公司更加国际化。一个细节是,尽管整个公司办公都在中国内地,上下级之间的邮件都是英文的。

黄波入主弘成教育两年后,公司已经得到迅速成长。2002年下半年时,整个弘成教育拥有员工200人,服务的学生总人数达2.4万,两个主要的项目都已实现盈利,预估全年营收将超过亿元。于是,2003年上市的计划被提了出来。

当时深圳证券交易所已经停止主板IPO,筹备中国的创业板,不过因纳斯达克长达两年熊市的“心理阴影”将创业板搁置下来。对于已经搭建VIE结构的弘成来说,国内上市已不在考虑范围内。黄波后来说,谁也不会想到创业板在2009年推出之后能够有那么大幅度的弹起。十多年里她对创业板的复杂感情就是从这儿来的。 

那么,选择香港或纳斯达克如何?黄波更多接触市场人士之后才发现,海外资本市场并不看好在线教育。一是2002年时中国互联网用户总人数才接近6000万,潜在用户增长会不会有瓶颈?二是网络速率带来的卡顿问题,严重影响用户体验。一句话,时机未到。

黄波也明白过来,想用1到2年就让企业上市很不现实,尤其是对于教育这样的慢行业。所以她十多年后第二次谋划公司上市的时候愿意等,“等教研做好了,产品做好了,这个东西迟早的事儿,不用急,急有什么用。” 

要说那时候并不是只有海外资本懂在线教育,其实2002年时A股也不乏好事者,江苏吴中(600200)算是一个。因为是县级校办企业起家,江苏吴中1999年上市被誉为“中国普教第一股”,2002年宣布以教育软件、网络安全软件和教育网络为切入点“快速切入教育信息产业”,之后多年里将服装、医药、教育软件列为三大产业板块。当时江苏吴中股价表现平平,教育板块实际上交由母公司来做。 

也是2002年,很多在线职业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例如李永新就在这一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公考门户网站(中公网),但他那些年深入分析过,认为消费者对互联网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完全接受,预判到整体上在线教育的时代还没有到来,因此并未全力投入在线市场。

y.jpg

(袁贵仁在继教网开通仪式上)

2002年12月,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袁贵仁(后担任正部长)点击开通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简称“继教网”)。继教网名义上由东北师范大学主办,却是由民间资本投资设立,开通仅3个月后,上海双威通讯网络有限公司对继教网增资并控股75%,这个双威通讯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双威教育(CAST)在国内实体,积极寻求上市,2004年5月先选择登陆了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文说到,2002年也是陈炽昌二次创业的开始,继教网和全通教育这两条平行线将在13年之后交汇,在A股碰撞出“迷人”的火花。 

2002年4月还有一个叫“3A奥数网”的网站上线,创办者是刚考上北大研究生的张邦鑫。他在这个平台上发了很多中小学奥数题和竞赛信息,想用这个互联网平台更好地找到家教兼职机会,来补贴生活之用,没想到网站热度大大超过预期。补习班办了不到一年,张邦鑫和同学曹允东赚到了10万元,就在2003年2月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取名学而思。

后来徐小平对俞敏洪说,学而思是“一家有着互联网心脏的教育公司”。

不过,2002年对于新东方来说是个多事之秋。

为了谋划上市,新东方已经从学校改造成为公司,但之后的内部权力争斗,让创始人之一的徐小平出局,俞敏洪又在2002年7月将总裁职务交由胡敏接替。同时,这一年新东方还在应对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发起的诉讼,被指控“盗用”TOEFL和GRE考题,索赔100万元人民币。这一事件也直接导致新东方从线下跨入在线教育的第一次尝试夭折。 

新东方做在线教育选择的盟友是联想。杨元庆担任联想总裁后,宣布“联想将全面转型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对外进行了三笔大投资,其中之一就是2000年12月出资5000万元与新东方在成立北京联东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新东方教育在线”,新东方副总裁钱永强任CEO,目标是“成长为中国顶级的教育网站”。当时《北京晚报》的评价是:中国民办教育的旗帜——新东方,将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实现它新世纪的辉煌扩张。

i-7.jpg

(2000年的媒体报道,杨元庆与俞敏洪握手) 

事与愿违,与EST的官司败诉让形势急转直下,新东方教育在线按照判决要求撤下所有TOEFL、GRE考题,并关闭考试讨论区BBS,随后联想将当初投资的5000万撤回4000万。失去盟友的新东方,互联网发展独力难支,联东伟业公司交由管理层收购并转型做无线增值业务(SP),并在2005年以1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从事SP服务的英国上市公司Monstermob,最终彻底变为一家游戏公司。新东方不得不另起炉灶重新创建自己的在线教育公司,新东方迅程成立,这就是后来腾讯参股、登过新三板、如今又两次冲刺港股IPO的“新东方在线”。 

值得一提的是,新东方教育在线这笔投资赔了,杨元庆将之列为“交学费的投资项目”,不过他们同时投的语音技术公司科大讯飞(002230)赚了。科大讯飞IPO资料显示,2006年面向教育行业的“校校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两项收入合计6667万元,占总营收近四成。科大讯飞上市至今,教育业务收入占比维持在30%左右,作为半个在线教育公司,算是弥补了联想的一些缺憾。 

在语音引擎方面,其实ATA也做过,曾在2001为剑桥大学出版社开发了可在网上做听说读写带自动判分功能的产品。 

当科大讯飞在语音技术基础上发力人工智能、股价蹿升时,马肖风顿觉ATA错失良机:“人总是有短视的时候,如果我们当时坚持做了这个,今天教育科技的浪潮下,我相信我们绝对会是那个百亿级的公司。”ATA初创时的另两位合伙人长期在美国,逐渐淡出公司经营,留下马肖风凭借自己对在线教育的理解披荆斩棘。

ATA与微软合作后,又从2002年开始把微软、Adobe等厂商旗下产品的课程培训和考试打包给职业院校,学生可通过这些课程修学分、拿证书,合作院校迅速达百所。由此,ATA形成一套人才培养和教学的解决方案方案,向考试的上游(考前辅导)和下游(职业教育)两个领域发展。ATA教育服务事业部也在2003年成立。

9999.jpg

ATA三大核心业务,测试-评价-学习,至此构建完毕,奠定了作为国内领先的考试和教育服务供应商的基础。到2006年,美国IDG所属市场研究与预测公司(IDC)数据显示,ATA占据了中国30.9%的计算机测试服务市场,为行业第一位。

接下来,在线教育的机遇和挑战,都将迅猛袭来。(未完待续)

本篇参考资料:
1.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吴晓波 著,中信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 
2.十年惊梦宋朝弟,《商界》2003-10-01 
3.中国网络教育的“先烈”,作者 王功权《英才》2011-06-01
4.上网去,拿真正的大学文凭,《光明日报》 2000-11-08
5.一桩功利主义的完美交易、一只“土鳖”的“海龟”情结,《科学投资》2002-09-05
5.联想+新东方=? 《网际商务》2001-01-08
7.弘成教育黄波:“网教女王”的职业历程,《投资家》2010-05-19 
8.软银赛富三剑客:阎焱、周志雄和羊东,《新经济导刊》,2006-9-4
9.ATA的转型之路:面向未来,做有积累的事儿,芥末堆 2016-05-25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龙王庙集团”,作者大水。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龙王庙集团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龙王庙集团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20年牛市照妖镜:在线教育A股传说(上)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