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问教 | 公办名校办民校模式是“多赢”?破坏的是整个教育生态

作者:腾讯教育 发布时间:

问教 | 公办名校办民校模式是“多赢”?破坏的是整个教育生态

作者:腾讯教育 发布时间:

摘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与成都七中学校。

640.jpg

近日,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堂食品质量有关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3月13日,成都市委市政府召开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品安全专题会,听取前期工作情况汇报,并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相信在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这起学校食堂质量事件能查清真相,所有责任人都依法被追究责任,给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而与此同时,还需要反思更深层次的问题,即这一事件暴露出的名校办民校存在的诸多隐患和弊端。维护我国基础教育秩序,促进民办学校规范发展,应该规范直至叫停公办名校办民校这种模式。

在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堂曝出用发霉的食材丑闻后,成都七中也被推上风口浪尖。从道理上讲,这确属于两所不同的学校,成都七中是公办名校,而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然而,成都七中却是撇不开和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之间的关系的,因为据公开信息,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是四川冠城集团与成都七中合作兴办的一所民办学校。不管是学校实际出资,还是允许学校冠七中之名,都可以理解为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是依托成都七中的品牌办起来的。很多家长选择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也是冲着这一牌子而去的。简单来说,只要学校参与合办并授权民办学校冠学校实验学校之名,就要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对名校这一块金子招牌负责。

由公办名校举办(通常与一家企业合办)民办学校,并冠以实验学校、分校之名的办学模式,近年来,在很多地区颇为流行。此举还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教育不发达地区,希望以此引进名校资源,促进当地教育快速发展(以及当地产业发展),而公办名校对此也十分积极,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办民校,拓宽本校的生源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从举办民办学校中,获得一定利益回报。

貌似“多赢”的公办名校办民校的办学模式,其实是在本世纪初期被要求整顿、清理的,这就是存在灰色地带,影响教育公平的校中校、校外校,公办和民办不分办学。这类民办校,不是公办,但却利用公办名校的资源为本校招生服务,所谓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又拥有比公办学校更大的灵活性,包括可以跨地区招生,收取更高的学费,这让其他民办校很难与其平等竞争。如果民办校和公办校在具体办学时是相对独立的,那对当地教育秩序的影响还小一些,如果公办校和民办校一体化办学,那么,公办名校就借民办校规避对公办校招生的政策约束,并收取高额学费,由此破坏整个地方教育生态。这类民办某种程度就是假民办。因此,对于公办民助或民办公助这类办学,国家的治理思路很明确,就是公办归公办、民办归民办。

但是,近年来,有的地方政府,对利用名校资源办民校,十分热衷。其理由是可以辐射名校资源,通过名校办民校,给本地区带来优质教育资源。而其实,这是为追求功利的升学政绩,以及发展当地的教育产业服务而非真正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国一些地方的超级中学就是靠这种模式发展起来的。

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维护当地的基础教育生态,促进真正是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出发,我国应该清理整顿目前各地的名校办民校办学模式。首先,应该明确规定,由公办名校参与合办的民办学校,不能冠公办学校校名,不能以公办学校名义招生,这与整顿独立学院,要求独立学院转制为独立的民办学校,不得再冠母体大学名,以母体大学名进行招生一样。也就是说,就是公办名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应该做到完全独立办学。民办学校要实行现代治理,成立董事会负责学校的办学战略制订、校长遴选。选择举办非营利的民办学校,要建立基金会管理模式,所有办学经费、学费收入都进入基金会,以此保证学校的非营利属性。

其次,从长远发展看,利用公办名校的品牌建民办学校,是急功近利的做法,这一方面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不利,还是强化“名校情结”,也存在地方政府以此推卸对教育投入责任的问题,同时会产生各种利益纠葛,包括公办和民办不分的国有资产流失和利益输送问题。《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确定的现代化目标是,努力高水平高质量普及的各级各类教育,实现这一目标,前提必须是依法规范办学,不是以少数几所名校之名去推动教育发展,而必须踏踏实实建好每一所学校。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腾讯教育”,作者熊丙奇。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腾讯教育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腾讯教育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问教 | 公办名校办民校模式是“多赢”?破坏的是整个教育生态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