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二本”的原生学历,我根本摆脱不了

作者:有间大学 发布时间:

“二本”的原生学历,我根本摆脱不了

作者:有间大学 发布时间:

摘要:调查:超半数读研学生是为了改变学校背景出身。

微信图片_20190410103607.jpg

考研成功,就能逆袭了?

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接近尾声,许多考研的同学已经拿到了目标大学的拟录取通知。

在考研大军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把考研当作改变人生的另一次高考,希冀着,通过自己的努力,从此鱼跃龙门,摆脱低学历身份。这一群人,可能就是非“双一流”的学生,据《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非“双一流”高校占考研报考人数的84.92%,受调查的学生,超过半数读研是为了改变学校背景出身

微信图片_20190410103745.jpg

与此同时,在另一战场——春招,三年前仍是低学历的二本,通过考研化身“双一流”硕士,在求职的路上,真的能如他们所愿,考研成功,就逆袭了吗?

大学四年我只有一个目标,考研

我本科是一间二本大学。

二本学生,是我大学四年一直努力摆脱的身份。还记得高考结束后,曾独自回到高中母校,见到公告栏上的高考光荣榜,不自觉地开始找自己的名字,从前面一直找到后面,终于看到了,“XXX,XX学院”。看到时,一点都不觉得光荣,反而是羞耻,想过去抠掉自己的名字,不让别人知道我考了个二本。

对学历的不自信一直萦绕着我,“你大学是什么?”是我大学四年最怕回答的问题,大学母校的名字令我难以启齿,每次迫不得已的回答都没有底气。学历低人一等,使我逐渐远离了高中的朋友圈,因为985、211名校身份加持的他们,怎么会理解我二本身份的尴尬与不甘。

微信图片_20190410103936.jpg

很奇怪,入学后,在大学里,我发现有很多与我境遇相仿的人——高考失利、没勇气复读,不甘心却又必须认命,讲起各自经历,切肤之痛,大家深有同感。

高考失败,是我们这些有二本羞耻感学生,最深刻的青春疼痛。还记得学校话剧舞台有一出戏剧曾十分受欢迎:一个二本学生,力压一众985、211,被伯乐Hr赏识,入职世界500强企业,Hr在台上说:“你虽然出身二本,但我很欣赏你。”

Hr这句戳心的肯定,感动了一批人。

出身名校自甘堕落,最终不敌强大的二本学生,这种名校学生堕落的故事,总能安慰到我们脆弱的自尊心。然而,当时坐在台下的我,更希望那个“堕落”的名校学生是我。毕竟,二本才需要逆袭,名校是自带光环。

于是,考研上名校,洗刷二本身份,重新抬起头做人,是我贫乏的大学生活里全部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190410104046.jpg

“对不起,我们不招……”

考研,就像第二次高考,985、211的学校,无论什么时候,都非常热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盛况再次上映。

为了能够让成功的机率高一些,我很早就开始准备考研的事:留意学校的考研分享会、积极加考研成功的师兄师姐微信、下载各种考研App、上各种写考研经验的论坛。然后定期总结考研规划,细细对比前辈的考研经历与自己有没有可借鉴的地方

考研就要考名校,考不上宁愿不读

微信图片_20190410104130.jpg

这是我当时决心考研时为自己定下的死规定。

我为自己选择了几间心仪的985大学,之后就开始做大学数据分析:上目标大学官网研究十年以来的录取人数、报录比、考生分数规律,我一个当年数学永远不及格的人,竟然分析起这些数据来头头是道。终于在各种数据中,选择了最合适自己的一所。然而,二本学生的身份阻断了我的985梦

还记得是大三上学期的一次学术讲座,我最喜欢的一位学术大咖来我们学校演讲,一场严肃的学术讲座,竟然坐满一间可容纳300人的阶梯教室。我沉浸在教授睿智而幽默的语言魅力中,时不时还幻想自己如果成为他的学生,会有什么新鲜有趣的想法迸发出来。

微信图片_20190410104226.jpg

演讲结束后,我带着迷妹的心情想跟他合照,问了我最想问的问题,有没有机会成为他的学生。

他的回答,我至今仍记忆犹新:“对不起,我们可能不招……”。

礼貌平缓的语气没有一点点冒犯,答案却真实而残忍。

因为我二本的学历身份,直接被拒绝在这间985大学的门外。

考研圈中有一个报考潜规则:报考只能往上跨一级,二本只能报普通一本,普通一本只能报211,普通211只能报普通985,比较强的211或末流985就可以冲清北。其实,这个潜规则我早已知道,我们学校考研光荣榜从未出现一个985,就是明证

只是,我觉得,或者我幻想,如果自己足够努力,可以打破这个潜规则

最后,还是不可以

微信图片_20190410104325.jpg

考上211,我成为了学校里最幸运的一个

学校考研的人实在太多,专门负责考研的辅导员向学校申请了两间自习室供我们使用。一下子高三的感觉就回来了。我们考研的人自发组成一个班,相互打气,并肩作战。课室的黑板上,每周都有辅导员写给我们鼓励的话,以前觉得非常老套的“天道酬勤”,竟然有了一丝丝感动

二战、三战是课室里考研同学的常有经历。在我们学校某届师姐的带动下,刚上大一的小同学便上研究生系统报考,大二报一次、大三报一次,大四正式考试前,已是二战、三战的经验丰富老将。我后来重新选了一间211大学。目标确定后,搜集十年真题,搜集完毕,万事俱备,只差好好复习了。

微信图片_20190410104405.jpg

10月份非常难熬啊。难熬不在复习上,在于没有安全感

大四新学期开始后,原来班上的同学纷纷外出实习,微信朋友圈上,曾经单调乏味的内容有了许多新鲜的事,有的同学在实习单位成功转正,有的已经得到老板的认可,有的创业有了一些眉头,看到曾经的同学,甚至是一些觉得不如自己的同学,纷纷都得到了一个不错的结局。

反观现在的自己,前途未卜,一旦考不上研,不接受调剂,面临的是更为残酷的就业,没有实习经历的我,拿什么来跟人竞争春招?一下子觉得自己走了一条绝路,我为什么要跟自己过不去?读名校真的那么重要吗?

微信图片_20190410104455.jpg

想了一会,调整状态,继续复习。12月份初试,3月复试,211大学的拟录取通知在愚人节当天公布。当得知自己被录取的那一刻,心情很复杂,想哭、想笑、想兴奋、想悲伤,却一个表情都做不出来。努力让自己哭一下吧,毕竟那么久了,哭不出来;努力让自己开怀大笑一下吧,脸上的肌肉僵硬了,皮笑肉不笑。人生充满魔幻,谁都想不到,23岁的我,竟然还在为一场考试,疯狂至此,范进中举,应该就是在这种状态下疯掉的吧。

更想不到的是,考上211,我成为了学校里最幸运的人。考研班里大多数同学,兜兜转转,最后调剂到了二本。名校梦再次破碎,花了四年时间,从一间二本到了另一间二本。下一个三年,是不是再战,考一个211博士?

微信图片_20190410104536.jpg

做了211硕士,谁还认自己出身二本

鱼跃龙门做硕士。我入读研究生第一晚在日记上写道。我身上终于不再有二本的气质,现在终于是名校学生了。当然是只有身份,想要融入211社交圈,不容易。

网上曾有新闻,考研上北大的同学被原来的北大圈排斥。看到这条新闻时,顿感真实,在这间211的大学里,原校保研的人形成自己的朋友圈,二本上来的学生形成一个朋友圈,互不理睬。

班上一有什么不靠谱的学生做错什么事,二本的学生必定会背锅。原校保研的学生就会以一种学历偏见的口吻说:

“不知道哪里来的野鸡大学。”

微信图片_20190410104629.jpg

不过,不管怎样,211硕士的身份,已经足够我快乐三年,有着211给我的光环,以前梦想做的职业在逐一实现。二本,除了每次私下填写学校档案时会提到,好像离我好远好远,甚至当时的切肤之痛,也在逐渐淡忘。

我以为,我的人生已经完全洗刷掉了二本身份。但在后来的一次求职面试中,它又将我拉回了现实。当时我应聘的是一间省重点中学,笔试顺利通过,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去准备一面二面。可终面之后,我还是被刷掉了。

听同去的朋友说,大家手头上拿出的最终学历只是门槛,在一步步淘汰的过程中,内部hr会以“查三代”的标准继续筛人。

人生实在太讽刺,三年前我曾以一种考研赢家的姿态为考不上的人唏嘘不已,然而,实际上,所谓鱼跃龙门的我,什么都没有变。

二本,还是我怎么都抹不去的痕迹。

微信图片_20190410104720.jpg

之后,有时二本的师弟师妹会联系我,问我该怎么复习?问我研究生学习又如何?我听着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的语气,内心很不是滋味:

因为我觉得考研,不一定能让你得到想要的东西。

当我快要将真实想法脱口而出时,叹了一口气。我怎么可以这么残忍戳破一个已经二战的人的梦?

“加油!试一试再说!”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有间大学”,作者凉亭,编辑秋裤,排版阿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有间大学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有间大学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二本”的原生学历,我根本摆脱不了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