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围剿“跨国高考移民”

作者:等深线 发布时间:

围剿“跨国高考移民”

作者:等深线 发布时间:

摘要:只需在大马银行存入30万马币,就可以在马来西亚获得10年居住权。

tran-mau-tri-tam-57714-unsplash.jpg

图片来源:unsplash

每年的5月份是华侨生联考的时间。2019年5月8日,作为侨生最重要的两大接收和培养学校——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联合公布了“2019年两校联招未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名单”。

名单中,共有17名未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

两所学校联合公告称,为保证两校联招考试的公平、公正,对于弄虚作假和钻政策空子的“高考移民”等行为,将严肃处理。对于后期发现的,将取消其考试成绩和录取、入学资格。

《等深线》记者从华侨大学招生办了解到,这些学生未通过资格审查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系定居国外时间较短,主要在3年左右。

华侨生联考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入学考试”,是由教育部、国务院侨办、国务院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于1985年开始组织内地高校联合招收港澳台侨学生一项特殊的高等教育政策,考试时间和考试内容均与普通高考不同。

长期以来,由于考虑到生源地的实际教育情况,相对于内地高考,联考有着考试科目少、考题简单、录取率高、竞争小的特点。

《等深线》记者跟踪调查发现,正是看中了联考的这些特点,不少移民中介商和一些国际学校,甚至一些房产机构便趁机钻营,借联考之名,吸引大陆学生家长投资移民或获取国外居住权。

而想法设法绕过竞争激烈的内地高考,获取华侨学生身份,通过参加华侨生联考考取内地名校,成了内地一些家长、学生的“选择”。

华侨生包装术

参加联考的前提是具有港澳台、华侨身份。根据我国相关政策规定,华侨身份的确立并非难事,而商业机构利用的正是我国对于华侨界定的相关政策。

2009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印发的《关于界定华侨外籍华人归侨侨眷身份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确认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定居”是指中国公民已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两年,两年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

除此外,根据《规定》,虽未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但已取得住在国连续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资格,5年内在住在国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的中国公民,也被视为华侨。

《等深线》记者走访发现,一些商业机构对这项政策和各国移民政策了然于胸,仅就获取华侨身份而言,目前马来西亚、菲律宾、瓦努阿图、新西兰等国家的政策相对宽松,资金成本也相对较低,而这几个国家也是联考中介商重点向咨询者推荐的地方。

以马来西亚为例,为了吸引外国资金,马来西亚政府出台了一项吸引鼓励外籍人在马来西亚较长时间居住的政策——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计划。根据该计划,外籍人只需在大马银行存入30万马币(折合人民币约48万元),就可以在马来西亚获得10年居住权,且一人主申请,全家获签。

“华侨生高考只注重基础知识,初中知识70%,高中知识30%”“普通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激烈,华侨生高考考生少,过线就录取”“在内地学习基础的学生中文更加有优势,海外学习经历更能提升英语能力”。一所位于马来西亚的国际学校的宣传册上这样写道。

《等深线》记者走访该学校在北京办事处了解到,他们正是用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计划吸引中国内地家长送孩子去马来西亚读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每年都会从中国大陆招收“十几个学生”,定期组织中国大陆家长前往马来西亚考察。

工作人员介绍,大陆学生要接受两套教学,一方面要接受英式教育,另一方面还要接受专门针对联考设置的中文课程。

为了符合联考生“必须在国外的实际生活18个月”的规定,一旦去他们的学校上学,从高一到高三,整个高中时期,学生必须在国外度过,在高中结束时,这些学生便完成了华侨生的身份转变,既可以选择申请国外高校,也可以选择以华侨生的身份参加中国内地的全国联考,上中国内地大学。

如果要参加联考,那么必须在每年2、3月份,即高三寒假结束后回中国内地,参加联考集中培训,5月份参加联考。

该工作人员透露,2015年该学校一名参加联考的学生以500多分的联考成绩成功被北京某重点大学录取,而当年,该大学的平均录取分数为667分。

菲律宾的“微笑计划”使外籍人员在菲获得居住权的成本更低,只要年满35岁以上的申请人,将2万美元的定期存款放在菲律宾发展银行,就可以带配偶和一个21岁以下的未婚子女,或2个21岁的未婚子女长期生活在菲律宾。

记者从一移民中介机构获取了一份华侨生联考说明书,该说明书介绍,直到孩子读大学后,就可取回存在菲律宾发展银行的押金,取消永久居住权。而通过该机构,获得在菲律宾的侨民身份的办理只需要3周左右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联考明确招生对象为港澳台及海外华侨学生,但上述中介机构的招生范围却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就读的初中至高二非本地户籍生,就读于普通高中但想冲刺985、211名校的学生,就读于重点高中但想冲刺北大、清华的学生。

该说明书在合同范本中提到,该项目先为乙方(陆生家长)及参加项目的子女办理华侨身份后,再通过2+1模式,即2年在菲律宾AUP大学附中就读,后回中国大陆继续学习一年,参加全国针对华侨及港澳台学生的联招考试。该机构的官方微信中称:“华侨生联考是直升211、985名校的绿色快捷通道。”

这家中介机构还直接宣扬,只要家长与其签约,就会保证让孩子通过联考上内地重点本科。其一位主管还对记者扬言称,他们在教育部内部有关系,教育部有什么政策、动作都会提前跟他们“打招呼”。

不论是菲律宾的学校还是马来西亚的学校,都无例外地宣扬,为确保“陆生”顺利参加联考,师资也同样源于“内销出口”——上述中介机构工作人员称,他们“特聘中国内地高考高级教师团队,高考教学实战经验丰富,专门针对全国华侨联考考试大纲、题型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编写学习资料”。

上述马来西亚国际学校的工作人员也宣称,他们的联考辅导老师也来自中国内地,都是“一流的高考专家”。该国际学校的教师称,就联考内容而言,不仅考察科目少(共考5门科目,满分750分,文科不考政治,理科不考生物),试题设置也以常识考察为主,相对简单。

记者了解到,上述国际学校的华侨生学费是每年30多万元左右,而中介机构收取的费用则在40万元以上。对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长而言,让孩子获取华侨身份,从而绕过激烈的内地高考,转走联考捷径,也确实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山东是历年来的高考大省,一位山东籍刘女士虽在北京望京买了房,但还是没有北京户口,女儿马上就要上高中了,从山东考北京的大学难度很大,刘女士寻思,让女儿参加华侨生联考。

刘女士告诉记者,实际上,两年前她就已经帮女儿做相关咨询了,她听说华侨生联考不仅试题简单,而且竞争力小。但由于媒体的曝光、教育部门的回应,从马来西亚、菲律宾考察了一圈的刘女士又担心联考政策取消。

官方:严查侨生资格造假

联考政策出台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根据官方表述,联考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增进港澳台华侨青年对祖国的了解,维系他们与祖国的情感。

但当前大陆中介机构利用该项政策来吸引国人到国外投资“绿卡”或移民,与联考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不仅是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一名教育机构中介商告诉《等深线》记者,哪个国家都可以运作,只要居住够18个月,都是华侨。

作为内地专门为港澳台、华侨生而设的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收集时称,拒收通过马来西亚第二家园计划等方式取得华侨身份的华侨生通过联考进入该校。

2017年5月份,教育部则表示将继续会同外交部、公安部、国务院侨办等部门,持续加大联考资格审查力度,对资格造假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做到“零容忍”。

一位不愿具名的教育界人士告诉记者,早在2005年前后,华侨生数量曾有过一次“不正常增长”。当时内地学生的侨生变身之路更为容易,即交纳10万元至数十万元参加中间人在知名高校办的“华侨生”培训班,再通过“蛇头”获得所谓的绿卡,就能以“华侨生”身份参加联考。

2006年,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曾发布通知(教学〔2006〕3号),对华侨生全国联招报考资格进一步明确,要求考生必须取得外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最近4年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上述教育界人士称,这实际上已经加大了内地学生转走华侨生联考捷径的难度。

然而即便如此,当前这些商业机构却采用了把孩子送出去的方式获得侨生资格。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林小英在接受《等深线》记者收集时称,华侨生联考政策属于国家政策范围,是统战工作的一部分,属于象征性政策,具有一种价值引领和关照意义,它表示我们国家对于华侨人士的关注和重视。

她说,政策越清晰,其边界也越明细,势必会有人想方设法去钻空子。在她看来,如果要破解中介钻营联考政策的现象,就应该把招生权交给高校本身。让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招收港澳台或外籍学生,“让学生直面招收官,能更清楚地鉴别和区分学生的真实身份”。

她表示,经过中介包装,钻空子、走捷径的“假”侨学生“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可教育性”。

长期研究中国高考等考试的独立学者熊丙奇称,大部分运作内地考生参加“华侨生联考”的机构,帮助内地生合法地获得华侨生联考报考资格,从程序上而言,属于合法经营。他认为,商业机构钻营联考政策,并不属于监管的问题,而属于制度设计的问题。

他表示,“华侨生联考”不可能取消,但是如果既保留“华侨生联考”,又打击借此进行“境外高考移民”,就必须提高华侨生联考的报名门槛条件,并加强审核。因此,在接受《等深线》记者收集时,熊丙奇也表明了他的建议:“把华侨生的招生权交给高校,对外籍学生进行严格考核、评价,才能杜绝身份造假者。”

“假”侨生的担忧

2017年教育部曾发文称,对华侨生资格造假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做到“零容忍”。同时,教育部也特别提醒有关考生和家长,要警惕部分中介机构的虚假宣传,防止上当受骗。

一名移民中介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根据我国相关规定的认定,合法地取得国外绿卡,不是“非法获取华侨身份”,真假华侨的界定也不是国内某个机构说了算,“绿卡是外国政府给的。“只要居住够18个月,怎么能是假华侨呢?居住权是货真价实的。”

该工作人员称,只要政策不改变,谁也不能说这些出去读书参加联考的学生是违规的。“究竟是不是为了参加联考这个目的而获得华侨身份,这本身就很难确认。”

就读于北京某重点大学的一位王姓学生告诉记者,她就是通过联考考上内地大学的。初中毕业后听从家长的安排在马来西亚上了两年学,后来通过联考,顺利在北京上了大学。她称,自从内地机构运作华侨生联考一事被曝出以后,她就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自今年5月份,教育部专门针对内地中介机构运作华侨生联考一事,发文称要查处“假华侨”,并称“要进一步研究完善相关政策,严格落实招生信息公开,切实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公正”以来,与王同学相比,远在菲律宾上学的周宇则面临另外一种境况,由于缺乏全面考察,周宇通过中介来到菲律宾读书后,发现现实情况与中介宣讲的完全不一样。

周宇告诉记者,菲律宾的华侨教育场所条件差,“一群和我一样转换身份的学生挤在一个教室里”,“宿舍是通铺隔间,菲律宾又热又闷,一个共享空调要吹两间房,晚上根本休息不好”。

“教育部的发文直指我们的身份问题,我现在真的很担心。”周宇称,由于自己成绩不太好,初三刚毕业,他父亲就通过中介机构,获得菲律宾的“绿卡”后便安排他到菲律宾上学。

不仅如此,周宇还称,在菲律宾的学校里3个老师要上7门课程,一个老师负责两科。而老师是当地人,“中文都说不利索”,“学校没有考勤制度,有的同学不来上课,有的上课睡觉,老师都不管”。

但由于和学校签了协议不能退学,并且考虑到家人为此付出了几十万元,周宇说,虽然心里非常抱怨父母,但也很无奈,“感觉像是吃了哑巴亏”。

周宇说,在菲律宾一年多的时间感觉什么都没有学到。“看到网络上很多抨击我们的,说我们这些特殊人群换个身份就可以走捷径,我们看着心里都不是滋味。这条捷径我们也付出太多了,两年时间可以说是被浪费,还有这么大的金额支出,现在我们更担心政策有变,如果不能参加联考,最后只能申请国外的学校了。”

微信图片_20190514082639.jpg

图片来源:暨南大学、华侨大学联合公告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等深线”,记者张晓迪,编辑郝成,校对颜京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等深线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等深线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围剿“跨国高考移民”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