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高等、职业教育,在线教育风口最先飞起来的猪?

  发布时间:

高等、职业教育,在线教育风口最先飞起来的猪?

  发布时间:

摘要:在K12这个巨大的蛋糕上,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传统的教育巨头,都已经拉开了架势想要分一杯羹,不过心急很难吃到热豆腐,很多人摆出了百米冲刺的姿态,而实际这很可能是一场中长跑,比的是谁有更好的战略,更完善的细节,更稳定的补给和更持久的心态。而对于高等学历教育,职业教育(语言,考证等)而言,又是另一番景象。

前几天看到有朋友分享梯子网发送内部邮件要求战略收缩的新闻,有人认为是k12领域的一瓢冷水,浇了浇从今年初到现在已经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火了大半年的在线教育行业。

首先我想不用因为梯子网的失败就对整个在线教育市场太过悲观,其实传统的线下教育机构每天都有人在倒下。据统计,2013年平均每天都有2.6家新的在线教育公司上线,数十亿资金涌入这个行业……2014年由于资本市场热捧,相信这个数据翻了一番不止,所以优胜劣汰会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另外一方面在线教育去年市场总规模在900亿元左右,今年是1200亿,明年预计1600亿左右,每年复合增速也就30%左右,但整个市场的绝对值比较大(是手游市场产值的6倍),所以包容性也会更强一些,不会因为巨头的加入而迅速变成红海,所以我相信未来这里会有更多大市值的公司出现(美国市值过百亿美金的教育公司很多,目前A股市值最大的全通教育百亿人民币),但是优胜劣汰也会是必经之路,教育行业的长周期性要求想要在这个行业分一杯羹的公司更要“耐得住寂寞”。

回到具体的这件事情上,二次创业的梯子网创始人小龙女其实是我蛮佩服的人,可惜想成为在线教育大平台,需要烧太多钱。这一点上互联网巨头富二代和A股土豪确实具有天然优势。无论是BAT还是YY,他们可以拿出在游戏和广告这些现金流业务上变现的资本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那些需要大量投入现金而又可能成为未来的业务中去,忽略短期的资本回报,耐心地等待下一个10年开花结果的业务。

另外一类天然有资本优势的是站在资本市场肩膀上的土豪们,而顺畅的融资渠道对于正在跑马圈地的创业者们,资本绝对也是万万不能没有的,所以已上市平台对优质的创业团队或者产品有天然的吸收力。这样看来,想成为在线教育产业链中最上层的平台级别公司,其实门槛是比较高的,甚至高过于游戏行业的平台。而跨过了资本这一道坎,持久战才刚刚开始……教育行业的慢热,长周期,地域分散,品牌体验为王等特性对于想成为平台型公司的时间,耐心,资本,专业程度都是实实在在的考验。所以我们经常见到做了10个月就非常成功的游戏公司,而非常成功的教育公司常常是做了10年。

那么教育行业是不是真的像铁桶一样,线上很难渗透呢?

其实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在线教育细分市场中K12,高等学历教育,职业教育(语言,考证等)的商业模式的讨论。我觉得这一定要分开来看,教育的市场细分市场太多了,中小学和职业教育完全是两个玩法,看起来甚至像两个行业。

K12软件类产品的特征

目前市场上我们经常看到的K12软件类(硬件类主要是电子书包、电子白板等产品,此处暂不讨论)产品大概有题库,答疑,作业等等这么几大类。这些产品有几个共同特征:

1、盈利模式不够清晰。目前主要的K12产品均主攻课外时间,主要是孩子在学校正常学校线下学习之外的部分。这会造成这些产品的盈利模式均会比较间接,因为无法直接取代传统教育中教与学的主要过程。未来我想盈利模式大概会有:O2O(应该会是比较好的路径,线上平台导流可以有效降低传统教育用户获取成本),广告,精准营销,大数据等等模式。但均需要先把第一步:即吸引大量用户,形成粘性平台走出来,而在这个阶段是不能太想着去盈利的,所以这个阶段资本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条件,还有就是整个团队的执行力等等,最后才是能不能盈利、怎么盈利的问题。

2、同质化比较严重。从猿题库到学霸君再到一起作业网爱考拉等等,我们看到了一些有典型代表的在线教育产品,但他们背后又很快出现了非常雷同的一批新入者。同质化的产品是一定无法创造超额收益的,而大量用户数据积累和品牌美誉度提升可能成为产品区别化提升的突破点,而这又是一定需要时间成本的。比如说题库,10个全职教工工作5天,基本才能完成2000道K12题目的校验和分类,对于教育行业,积累和先发就显得更加重要。而目前来看,相对有品牌、内容累积优势的还是传统的线下教育龙头,比如学而思、新东方等等。所以未来互联网公司想要快速切入这个市场,与他们合作是一条比较稳妥的路径,比如腾讯与新东方的合作。而对于像全通教育这样想要搭起在线教育平台的企业,与内容商的合作也是一条比较能够快速补齐短板的路径,所以未来有可能上市公司在内容领域的并购与合作也会越来越多。

3、传统K12线下教育惯性过大,比如像学校主导、区域分割等,这些基础条件都是短时间难以改变的。这就造成了目前所有K12相关的产品都需要“地推”,或者是“TO B”来落地,这样一来搞定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成为了一个在线教育产品能够推开的必要条件,即使是非常优秀的产品也需要“接地气”的落地方式。比如一起作业网等等,都是这样。那从这环来讲,原来有一定体制内资源、学校资源积累的企业会更有优势一些,比如原来做校讯通、做教材、做教辅的一些企业。不过最牢靠的商务关系应该还是要从股权上有一定的“捆绑”,所以没有太多“背景”的像梯子网这样的创业团队,在地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渠道的分散是K12渗透过程中再好的产品也无法一蹴而就的重要原因。

在K12这个巨大的蛋糕上,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传统的教育巨头,都已经拉开了架势想要分一杯羹,不过心急很难吃到热豆腐,很多人摆出了百米冲刺的姿态,而实际这很可能是一场中长跑,比的是谁有更好的战略,更完善的细节,更稳定的补给和更持久的心态。

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

而对于高等学历教育,职业教育(语言,考证等)而言,又是另一番景象。我们刚刚提到的大约2014年1200亿的在线教育市场中,大约有900多亿是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占到整个在线教育的绝大部分。而在线下,这个数据刚好是倒过来的,大约万亿的教育培训市场中,大约有6000-7000亿是K12教育。所以其实在互联网化的过程中,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已经更好的找到了一些变现的方式,或者说是盈利模式。从90年代开始的电大,远程网校……其实是第一批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雏形。 当然,从美国的情况来看,最终占线上市场份额更好的也是高等学历教育(MOOC)和职业教育这一块。现在来看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1、学习目的性强,刚需,增长迅速。目前高等学历教育主要肯定是以拿学历为目的,原来没有学历或者专科升本科、自考等等成为了目前这个领域的主力军。像弘成教育这样这个领域做的较早的服务商,仅2013年就为近四十四万的付费学生提供网络教育服务,为高等院校设计了2500多个网络课程。而过去能够从事网络学历教育的高校只有68所,2014年开始国务院全面放开了网络学历教育的行政审批,我想这将很大程度地加速高校市场化,加入到网络学历教育的行列,毕竟大量的学历教育需求会为高校找到新的盈利点。另外一方面是以语言、考证等为代表的职业教育。今年很多人谈论达内科技、正保远程教育,他们在美股表现也很不错。实际研究中我们发现,他们这几年的增长几乎与经济周期没有太多关系,反而经济不好的时候招生的情况有向好的趋势,平均这几年的增速在30%左右,可以称之为刚性需求。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一直存在“大学生过剩”和“职业技工”不足的状况,那么职业教育相当于高校教育的一种延续,很好地弥补了这一不足。

2、体验折损小。实际上线上职业教育发展比较好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体验”的问题。我们比较常见的职业教育均是以录播为主的,比如正保远程教育做的中华会计网校等等,90%以上的课程是录播课。对于这样知识点密集型、不需要太多交互的培训课程,录播的效果某种意义上可能好过于直播,比如学习时间更灵活、可以反复学习等等优点。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成本问题,录播课非常好的一点就是边际效应,一门财税课程录下来师资、平台等等成本大概需要10000个学生的学费来覆盖,而从第10001个学生开始,收入的增长远远快于成本增长,因而不需要年年翻新的录播课毛利率是不断改善的,比如后续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类的课程等等。当然,对于像语言这样交互性要求非常高的课程,直播还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们看到VIP ABC、沪江网等等大部分语言类的在线教育平台都是以直播为主。总而言之,体验是完善在线教育闭环非常重要的一环,任何学习形式都是应该为加强体验而服务。没有成体系的内容、完善的教学体验,再花哨、再炫的教学形式都是无本之木。相反,务实而又有效的教学形式会为一个好的内容加分。而职业教育和高等学历教育的用户大部分是成年人,他们在线上学习的目的性清晰,自制力也更强,这是保证教学体验很重要的一环,而对于K12,孩子的自制力明显要下降很多,纯线上的学习就很难保证闭环的教学体验。

3、突破时空地域限制。中国的教育公平化被提了很久,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我想互联网这样亲民而又扁平化的工具,是一定能够在某些角度去熨平传统教育的这些沟壑的。像我们最近看到上海一家叫做国富光启的云计算公司做的专门针对残疾人远程学习的软件,让他们不用迈出家门就可以享受到全国最好老师的教育。还有在美国的一些MOOC平台,大部分也是以突破时空地域限制为主要特点,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就是美国的MOOC平台上大约有20%是中国学生,所以中国学生其实很很好学的,关键是有没有好的内容和平台。

4、盈利模式清晰。这一点是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目前在线上的规模较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而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学习的目的性清晰,而无论是拿学历还是考证,这是学生愿意为其付费的直接原因。在美国的MOOC平台之所以发展比较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MOOC的课程可以转化为学分或者可以拿到相关的证书,所以付费就顺理成章。而清晰的盈利模式又会让平台商和内容商有更强的动力去把教学内容做好,而好的内容是教学质量的保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体系。

K12与高等学历教育的PK

那么最终从投资机会上来看,是不是K12就一定比不上高等学历教育呢?目前教育板块已经红透了半边天的架势,到底是机会还是风险呢?

我个人认为其实无论是K12还是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或者早教,都会有各自细分的龙头出现,都会有优秀的代表,也会有迷失的代表。关键在于我们应该怎样找出甄别优质的要素,而在这一点上,不同的玩法下不同的细分领域应该是有所区别的。

1、早教领域相对蓝海,而O2O可能会是不错的盈利模式,可以关注在线下有一定资源优势的企业及线上已有一定流量的垂直平台。如宝宝树等。

2、K12看似很美,其实门槛很高。其实前边已经分析过,资金会是K12第一道需要跨过的门槛……标的下一步需要兑现用户,有效交互等等。所以下一步对于想要攻下K12教育这座金山的登山者们需要跨过更多考验,才能走向盈利。而反过来讲,K12的这座大山对谁来讲都没有捷径,所以一旦跨过,形成的将会是别人很难跨越的壁垒,进而成为真正的巨头。在这里我们想案例会是非常好的一个参考,做K12的应该都要看看好未来(学而思)的成长,作为传统线下教育巨头,成体系的教学内容、完善的渠道渗透和良好的品牌美誉度在互联网来临时代同样帮了好未来大忙,目前好未来网校收入已经过亿,所以O2O应该会是K12比较好的出路。而作为主攻题库、答疑平台的巨头们,跨过了资金门槛的洗牌,我想下一步应该是怎样在洗用户的过程中找到产品差异化的突破点,进而形成有效的粘性平台会是下一轮洗牌的标准。

3、高等学历教育的春天快要来了吗?前边提到过去能够从事网络学历教育的高校只有68所,2014年开始国务院全面放开了网络学历教育的行政审批,我想这将很大程度地加速高校市场化,加入到网络学历教育的行列,而大量的学历教育需求会为高校找到新的盈利点。而目前我们国内高校的MOOC平台主要还是以公益和将学习作为奢侈品的形态出现的,这与我们的高校体系以公办教育为核心不无关系。所以未来高等学历教育的发展,高校配合、社会认可会是非常重要的要素,而目前来看,这一块冰正在悄悄融化。

4、职业教育:线上+线下,蕴藏了真正的机会。最近有一个尚未得到官方证实的消息,未来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总数的50%。据悉,本次高校改革调整的重点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率先转作职业教育,目前已有130余所高校提出了试点转型的申请(最后一句是官方说法)。所以职业教育其实蕴藏了更多机会。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职业教育包括线上+线下。教育部副部长最近指出,未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将从高中和大专拓展到包括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相关政策目前已在制定和讨论。

我想这里未来会有两方面的投资机会:

(1)传统线下高等院校股权改革,参股职业教育企业。目前有一些企业在做这方面的尝试,A股已经有将近20多家公司,有感兴趣的人可以看看我们最新的教育行业PPT中有详细的列举。

(2)脱离传统教育公办体系后,进一步加速教育现代化,向真正的在线职业教育发展。这个部分取决于企业的决心和执行力,是最终能否走向真正的在线教育更高级的层次。而从达内和正保的例子来看,在垂直领域的纵深挖掘(向就业等等对接),会是职业教育不错的选择。

5、关于估值。最后不得不提一下关于估值的问题,其实全通教育今年已经给了A股教育公司的一个基本定价,当然,是从市值角度。因为对于教育这样一个慢热的行业,EPS确实是目前并购或者是借壳标的中很难强求的,很少看到收入和利润过亿的公司,而过亿的基本都是做传统线下教育或者硬件为主的公司,而这又是很难给高估值的。所以在EPS和PE的两极悖论中,我觉得要么去找真正的白雪公主,找找有可能成为在线教育龙头的标的,而这个过程中就必须要放弃对PE的疑虑,承担盈利模式无法证伪过程中的风险。要么就干脆放下身段,多看看丑小鸭。虽然不是每只丑小鸭都可以蜕变为天鹅,但当它有了理想向天鹅努力的那一刻,其实市场是愿意相信并且给予估值溢价的。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来自于互联网;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互联网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高等、职业教育,在线教育风口最先飞起来的猪?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