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机器人「睿小麟」的创始人张璐是从事 11 年儿童语言认知研究的科学家。“科研越做到后面,就会越发现自己研究的领域在不断变窄。它好玩,但是离现实和应用越来越远了。”张璐告诉36氪。
所以她最终决定创业,产品将计划于今年 8 月份正式上线。团队希望将 “AI 技术+认知科学”相结合,为 3-8 岁年龄段的孩子营造一个母语环境。
什么是儿童语言学习?
我们在谈托育、新高改、STEAM教育等新兴赛道时,除了考虑市场需求的适配性,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理解赛道本身。比如,到底什么是”托育“?什么是“STEAM教育”?
英语早教也一样,究竟什么是“儿童语言学习”?粗放式填补市场的空白之后,这应该是早教赛道的创业者们要考虑的问题。
张璐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研究“儿童是怎么从不会说话到会说话”的,母语的形成看似是一个简单的自然习得过程,但其实语言体系的搭建需要不间断的隐性学习和大量语言信息的接收。
0-8岁,几乎是人一生当中学习语言的高峰期,而儿童的语言学习是一个“形音义”不断进阶的过程。
早期(0-6)岁的孩子因为对世界尚未形成完全的理解,侧重“音-义”的学习,通过大量的听和世界做连接。4-6岁以后的孩子可以考虑穿插一些绘本阅读训练,即“形-音-义”的过程,逐步开启阅读之路,提高孩子的信息处理能力。等建立基础的世界认知之后,“形音义”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就很重要了。
为什么早期的听觉式学习对孩子来说是可行的?张璐告诉36氪,很多时候我们会大大低估孩子的统计分析能力。说英语的过程虽然是一个连续的语音流,但研究表明, 8个月大的孩子能很直接地区分连续语音流中的不同音节组合。
主辅机器人构建三方交互的语言环境
目前孩子在语言学习方面有两大痛点:
儿童最基本的语言获得主要由老师完成,但由人来提供的资源和时间非常有限,无法保证孩子的隐形学习时间。
而孩子的早期语言学习,家庭教育的权重很大。在线少儿英语、绘本阅读等赛道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家庭教育,但对家长能力的要求依然较高。
睿小麟机器人希望能够缓解这部分问题。但实际上教育机器人能否持续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进行持续的交互学习还是个问题。
所以睿小麟设计了“主机器人+N个辅助机器人”模式,目前初代版本为1个辅机器人,后续会基于剧本内容的丰富化,赋予多个辅机器人不同的角色,形成一个“睿小麟机器人Family”。
三方交互系统软件版
再者,目前的语言学习很依赖于用户主动激活,但语言学习倘若要营造一个环境,需要随时提高孩子的交互频次。“主机器人+辅机器人+孩子”的三方交互形式,可以营造一个相对自然的语言环境。
基于语言心理学的认知模型,实现“内容找人”
具体来看,孩子在整个语言认知发展中主要分成多个维度:语言发展能力、认知能力、逻辑思维等,每个孩子在各个方面的掌握程度都不同。比如一个孩子 5 岁开始学英文,基础能力很弱,但是认知能力还不错,就需要结合孩子的兴趣度做内容的分析和匹配。
“内容找人”逻辑:儿童认知模型
睿小麟的整个内容体系逻辑是:孩子处在什么样的水平,就匹配什么样的内容。具体的内容主要从孩子最熟悉的场景,比如家庭、食物等,然后慢慢往外扩类,形式上包括趣味问答、儿歌、童话故事等。如果把这些内容解构,又包括语音规则度、主题相关度、概念抽象度、句法复杂度等。
整个“内容找人”的过程需要三方面核心:搭建语言认知模型、收集儿童语言数据、深层语言处理。
但儿童可能在前期会有一个长时间段的隐形学习状态,让这些隐形学习效果外显化,以及提供测评功能实现学习的闭环也是产品的核心。
语言能力测评工具
所以,睿小麟机器人也会内置语言测评功能,通过跟儿童的学习跟踪数据,量化孩子在语音、词汇发展、交互意愿、主题熟悉等层面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会提供认知能力检测的小游戏。
“内容付费”是睿小麟的主要营收渠道,初期团队设想硬件产品不设立价格门槛,基础内容三个月试用价为 99 元,后续费 1 年为 300 元。升级内容结合孩子的需求,每一个领域 50-100 元不等,另外增加辅助机器人的角色也会设置相应的收费方式。
目前睿小麟与一家早教机构签订战略合作,产品将进入全国300多家线下培训机构。睿小麟前期的市场拓宽方式主要从 B 端切入。
团队方面,创始人张璐为德国洪堡大学认知和脑科学中心研究员、心理语言学博士,研究语言认知数十年,具备儿童语言认知和自然语言处理的交叉背景。CTO毕业于北京大学,前知名AI公司首席算法工程师,并曾参与全球第一款中文智能音箱的研发。CMO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英孚教育前中国区市场总监。技术团队还包括清华博士和姚班毕业生。同时团队还和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北京大学的语言认知科学家有着长期的研究合作。
目前项目已启动 Pre-A 轮融资,后续将推进儿童机器人的研发和市场的拓展。
本文转载自“36氪”。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