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确实已经来到我们身边。
虚拟现实,是一种以极低成本去体验现实中可能或者不可能的经历的技术。这种体验从视听层面足以以假乱真。而视觉和听觉是人类主要的感知渠道,因此虚拟世界里的体验,会像真实世界中我们经历的事情一样,直达主体内心。
近日,据媒体报道,在教育、科技、众筹等多领域独领风骚的Osmo开始正式发货。它是一款 iPad 配件,将 iPad 前一片区域的图像投射到前置摄像头内,孩子们可以在这片大小相当于一本打开的杂志的区域内玩游戏,将虚拟游戏与现实世界结合起来,帮助孩子们通过移动设备玩耍学习两不误。
听起来虚拟现实好像不过如此,单调静态的文字信息理解起来困难、枯燥,因此我们用多媒体的视频、动画设计来展示,让理解变得更容易、有趣,降低学习者信息获取阻力。
那么,虚拟现实在未来教育领域到底如何放大招呢?
1、强化注视
MIT虚拟现实实验室的创始人Jeremy在百度Big Talk上谈到,虚拟现实同真实世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可以通过算法去造出万千世界。例如,当你对着一万人演讲,很难做到同时注视着这一万个人。但如果这一万个人都戴着Oculus Rift听你演讲,通过算法是可以让他们觉得你一直在看着他们,你是在为他一个人演讲。
在人们的注意力行将分散的现代,在信息呈指数增长的虚拟世界,“注视”业已成为一种奢侈品。虚拟现实的魅力在于,教师可以通过电脑,将被虚拟化后显示在每个学生的显示屏上,每个学生都可以与其进行眼神互动交流,觉得自己一直被注视。这种注视的力量会让学生认为他(她)一直是老师目光的焦点,至少,这种稍带情感关怀的互动方式,要胜过冰冷的显示屏以及单调的0和1,而且,是远胜。
2、动作和相貌模仿
虚拟的教师能模拟每个学生的动作,甚至把学生的面部特征融合到教师的虚拟形象中,让学生更喜欢这个老师,对教学效果将有所促进。心理学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受欢迎程度与他(她)的模仿能力成正比。创建一个老师的虚拟镜像,电脑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动作创造出一个与学生的相貌及行为举止更为类似、更具亲和力的老师,让学生觉得老师跟自己相像,这种亲和力,不仅来源于模仿本身,也体现在师者与受教者之间的“互相关注”上——我的言行举动,皆由你而生,更甚,是为你而生。
3、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即“做中学”(learn by doing),是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通过改变老师的虚拟化身来实现最仿真的感受。Owlchemy Labs 的 CEO Alex Schwartz 表示,虚拟现实设备能够用于课堂之上,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课本上的知识,“当孩子第一次在科学博物馆看到庞大的恐龙骨架时,获得的是一次完全新奇的体验。图片无法描述这种感觉,而虚拟现实设备能够在课堂中重新这种惊人的体验,特别是学生们无法访问博物馆的情况下。”
Urban Logic 公司的 Brad Jeffrey 更看好虚拟现实在互动教育上的潜力。“学生们可以在某种情节中体验自己所学的东西,或者看到一些现实中都难以观察到的 3D 展示。想象一下,在旋转的氢原子中行走,或者访问重要的历史场景再现。这比我在学校体验的任何事情都吸引人。”
简而言之,虚拟现实技术的本质是改变人类的交互方式,不再是现实的“所得即所见”,不可得的一切都可以通过算法得以实现。
教育变革的最大驱动力就是科技。科技决定了教育内容的更新,也带来了从教学的目标到内容、工具、媒介、形式和场景的变革。先用技术还原自然,自然中信息的呈现载体(从文字到书、多媒体、虚拟现实)和交互方式(从键盘到触控、语音、手势、肌电、眼神、脑电等)随之进阶,进而推动文明进程。
脑洞大开之后,我们终需落地现实。
无论科技如何迅猛发展,择校、升学、就业仍然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几座主要大山。理想和现实之间,恐怕还隔着一些东西,虽说本文不展开也罢,但依旧略有突兀。那么我们如何找到未来技术和现实的契合点?如何解决现实父母的压力,让自己具备活到未来的能力?这些问题从来没有答案,我们只用翘首期盼。
【参考资料】
虚拟现实设备已经到来,但是能否大众化?
Oculus Rift开拓虚拟现实游戏新时代
让孩子动手操作,连接iPad游戏与现实世界的Osmo可能成为下一个杀手级APP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