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干货分享】K12产品的设计逻辑

作者:芥末堆 发布时间:

【干货分享】K12产品的设计逻辑

作者:芥末堆 发布时间:

摘要:芥末堆定制活动上海站的【K12 Online&Offline】沙龙活动上邀请到了工程师爸爸CEO李文华、解铃网CEO陆昀、昂立少儿英语总经理栗浩洋、芥末堆特邀作者麦田以及沪江网中小学总经理钱东兴来做精彩分享,芥末堆整理了此次沙龙活动的精彩分享,本篇是由解铃网CEO陆昀为大家分享的K12产品设计逻辑,内容整理如下

【芥末堆注】芥末堆定制活动上海站的【K12 Online&Offline】沙龙活动上邀请到了工程师爸爸CEO李文华、解铃网CEO陆昀、昂立少儿英语总经理栗浩洋、芥末堆特邀作者麦田以及沪江网中小学总经理钱东兴来做精彩分享,芥末堆整理了此次沙龙活动的精彩分享,本篇是由解铃网CEO陆昀为大家分享的K12产品设计逻辑,内容整理如下:

在介绍K12的在线教育产品设计之前,先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叫砍树哲理,是说有一群老师和一些学生到了山下,老师就问学生,山上有两棵树,一棵是杨树,一棵是红松,你到底砍哪棵?大部分的学生想到红松比较值钱,所以要砍红松。老师听完之后马上又补充了一下,杨树比较粗,但红松比较细,你们砍哪个?这时候学生改口了,要砍杨树。老师听完之后又给了一个补充,虽然杨树比较粗,却是中空的,虽然红松比较细,却是实心的,学生马上又要砍实心的。老师又给了一个补充说,杨树虽然是中空的,但比较容易砍,红松虽然是实心的,但是歪歪扭扭,比较难砍,讲完学生崩溃了,不知道应该砍哪棵树了。

终于,有人问:“老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老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为什么我讲这个故事,因为大家都在做在线教育产品,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我们到底为谁在做这件事情?到底我们是针对老师?学生?还是家长?还是学校?还是教育局?这也是我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

要做好产品,先要研究人群

按照我自己做下来的感觉,如果要做一个相对大众的,有很多用户去喜欢你的公司,你应该照顾到两个人群,第一个人群是老师或者家长,第二个人群是学生。先说老师和家长,现在老师和家长最主要的是80后,当然也有很多70后60后的老师,但是学校里的骨干教师,基本是80后,而且80后的老师也更容易接受你的产品,要有一定的取舍。现在的学生,基本是95后和00后,既然我们做产品是针对80后的老师和家长,00后的学生,那么我们就要想清楚,我们如何服务好他们。

现在常见的产品非常多,比如题库测评、家校互动、排课和OA、互动课堂、教育硬件等等。但很少有一个产品能说清楚,我到底是如何服务于80后的老师和00后的学生的,他们往往没有对人群有一个针对性的研究。而做好一个产品,人群研究是少不了的。

老师家长人群分析:闷骚的80后,要好看,能分享

那么先让我们看一下80后的老师和家长的特点:

半网人生:80后从小学到初中是没接触电脑的,真正接触电脑互联网是从高中大学开始,所以他们有一半的人生是没有接触互联网产品的,但是他们后半段时间是非常接受这些产品的,而且这群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使用智能手机的,所以我们做一个教育产品是给80后的老师家长用的,我们要极其重视移动端。

成长不太富裕,所见不所得:80后的孩子成长环境往往不太富裕,比如他可能看中了一双阿迪鞋子,而家长觉得太贵不愿买给他。但这些造就了80后的品牌意识,这代人长大后比较相信品牌。这就意味着你给自己的产品一定要取一个好名字,带有一些国际范,带有一些互联网时代比较好记的名字。取名决定了你这个产品成败的一半,如果取名不好,那80后就不会喜欢你,就不会用你的产品。

QQ空间:这一代人是从QQ开始接触网络的,他们在高中或者大学最爱做的事情就是装扮自己的QQ空间,今天换个皮肤明天换个歌曲后天放个照片,他们比较爱秀自己。所以这样的一部分人群,他们对视觉的要求比较高,所以你在做产品的时候,一定要用色彩比较鲜艳的,比较能让他们喜欢的视觉元素,你的产品本来有10个功能,你如果只做了一个功能但是色彩很好,往往远胜于你做了10个功能但是色彩很差,因为这批人喜欢好看的东西,喜欢有品牌的东西。

闷骚,喜欢秀自己:所以一个针对80后的老师家长的产品,必须强化他的分享功能,他们做完一大部分不是给自己看的,比如他做完UGC,他最大的用途是给自己的朋友圈看的,给教育这个圈子看的,但现在教育这个圈子有个重要的弊端,就是他还没形成圈子,他是小众圈子,可能这个区域的校长老师比较熟,他们有个圈子,那个区域又有另外一个圈子,真正全国性的圈子目前没有,所以你的产品一定要有自己的圈子,打通微信微博,让他们能够分享出去。

所以总结来讲,针对80后的老师和家长的产品,一定要移动优先,一定要有好的品牌,一定要好看,最后一定要便于分享。

学生人群分析:自我的00后,重社交,重参与

下面我想讲一下学生,学生几乎都是00后的,那么00后的学生特点是什么呢?

从小条件好:他们想要什么,绝大部分家长就会买给他们什么,所以给他们的产品的时候,第一要素不是品牌,而是打通朋友圈,就是一定要让朋友推荐给他,只有朋友推荐给他们的产品,他们才会去用,因为他们更相信朋友,而不相信机构。

全网人生:他们从一生下来,就已经在用互联网产品了,所以针对学生的产品,移动端所占的权重要更大于面对家长和老师的时候。

处在人口低谷:这批人处在出生率最低的时候,所以这批人比较自我,比较孤独,那么这样一批人,他更需要有好的组织和归属感。所以做产品的时候,你要让他们能形成组织,比如建个班级,公会,学习小组等等,能让他们从虚拟的组织里找到一种寄托,找到一种归属感。

最后这批人比较洒脱,喜欢AB站:我之前其实对00后不太了解,后来我做教育之后我去关注00后喜欢什么,我也问一些90后员工的经验,后来发现他们喜欢两个网站:AB站,A站是 ACfun,B站是 BILIBILI 都是两个弹幕视频网站,我自己上去看了是很难接受的,就是他在看动画片的时候是看不清楚动画片的,因为画面上全部是各个人打的字,只能看到一点点动画的东西。

我就问他们你为什么喜欢?他觉得有参与感,他觉得我不是主要来看动画,我主要是希望有一批人和我一起看动画,喜欢这样的感觉。所以在做00后学生产品的时候,参与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近期可能会推一个背单词的产品,我看了很多背单词的产品,包括一些大公司做的,比较有名的比如说拓词,百词斩,新东方的乐词等等,我把这些产品给00后的孩子用,没有一个产品能坚持用过3次,最好的可能是百词斩,因为他图比较好看,所以小孩可能会用到3次以上,那么为什么这样?核心的原因是没有参与感。所以这些产品不是为了K12做的,这些产品是为了所有的人做的。为K12做的产品,你一定要把参与感融入进去,可能人和人之间可以挑战,可以互动,他才愿意用。

怎样做一个高频使用的K12教育产品?

前面我们反复强调了两个字,叫做移动,一定是以移动端为主,PC端为辅。那么一个移动为主的产品,如何能成为一个投资方喜欢的,商业价值特别高的,估值很高的产品?就两个字:高频。大家知道在移动端高频应用永远是秒杀低频应用,包括为什么淘宝那么怕微信,就是怕他的高频。

因为高频应用让用户每天打开几次,甚至时时刻刻在关注,这样的产品你延伸出来的商业模式会非常多。那么如果目标是高频老师产品和学生产品,我们有哪些切入点?老师产品,我觉得可能提高效率的工具是第一位的,所以我们在开发的就是提高老师效率的工具,工具不能仅仅是工具,工具背后一定要有内容。

学生产品,我觉得是有效训练,第一点,你的产品能不能打入体制内学校,如果你的产品打不进体制内学校,你就不能叫做有效训练的产品,因为你采集不到学生的学习数据,如果你让学生回家再做一遍你的练习,这是不现实的。只能面对1到3年级的学生,因为这时候国家规定老师的不允许布置作业的,超过4年级的学生就不现实。还有几个点可以做,比如中高考,比如出国。总结而言就是两句话:老师产品重工具,学生产品重内容。

衡量产品的合格标准

那么如何衡量一个产品是否合格呢,我有几个标准:

1000脑残粉老师:就是这老师不用你的产品就活不下去。

100000活跃老师:活跃的定义是,老师每一周到两周至少要用你的产品一次。

2000000活跃家长和学生:活跃的定义是,至少两周到一个月用一次你的产品。

这是一条合格线,如果合格线都没达到,就证明你的产品还需要努力。

我做教育行业比较久了,有十几年,但我做教育公司的时间不长,到现在也就两年时间,这两年我们开发了一些产品,也各自有几万几十万的用户,我们原来的策略就是每个产品都有些人在用,然后我们通过统一账号来对接的方式,想把用户汇总起来。但这种方式验证下来是失败的,这种方式无法聚集用户,只能形成零散的用户,而且体验不好。

所以今年6月份以后,我们做了一些改变。我们接下来的产品,是以一个工具产品为核心,是一个能够满足老师家长学生的通用型产品,但所有的其他产品,无论是内容产品还是智能硬件产品都是和他有关的,不仅仅是方法打通,而是深度关联。这些产品到底是什么,我先在这里卖个关子,9月15号以后我们会陆续发布这些产品,一直到12月份,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这个产品完整的结构。

解铃网的由来和目前情况

我们公司叫做分享网络,我们推出的平台,叫解铃网。因为有一句话,解铃还须系铃人,所以我们希望为老师服务,因为老师相当于系铃人。当时我们推出的第一个针对老师的移动产品叫做微课,方便老师来解答问题,做知识点的讲解,做完以后可以满足老师和学生的一些互动。我们公司有两年时间,第一年主要是在研发产品,没有过多的做市场,是从去年的九月底才开始推市场,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学校在用,到9月底大概会有两三百个学校,那么老师用户有几万,学生用户总共会有20多万,大概情况是这样的。

今天我讲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干货分享】儿童数字出版的现状和未来

【干货分享】线下教培的线上发展要不走寻常路

【干货分享】用不耍流氓的精神做线上线下教育的跨越

【干货分享】互联网时代下的中小学之路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干货分享】K12产品的设计逻辑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