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北美亚裔“拼娃”:一场没有硝烟的文化和教育价值观大战

作者:外滩教育 发布时间:

北美亚裔“拼娃”:一场没有硝烟的文化和教育价值观大战

作者:外滩教育 发布时间:

摘要:推娃,还是不推娃,这是个问题。

tim-gouw-1K9T5YiZ2WU-unsplash.jpg

图源:Unsplash

亚裔父母“推娃”一直是教育圈的热门话题,由于和北美主流文化价值观相冲突,亚裔学生正在面临越来越多的限制。为了孩子美好的未来,童年时的努力看起来必不可少。外滩教育特约作者,法学博士方也表示,盲目推娃弊大于利。亚裔的推娃策略除了给孩子带来心理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减弱亚裔学生的名校入学几率,并且被“推”出来的孩子,往往不具备美国职场需要的核心素质。

国内有些人在说:国外的快乐教育是个美丽的谎言,目的是让底层穷人永远无法跨越阶层的鸿沟,“推娃”并不是中国家长的专利,全世界中上层的父母们都在“推娃”,成功的人生需要牺牲快乐的童年。

最近两位美国经济学家Fabrizio Zilibotti和Matthias Doepke的新书《Love,Money and Parenting》似乎为国内如火如荼的“推娃”又添了一把火。

这本书的一个结论是:在像美国这种收入分配差别大和教育回报率高的国家,越来越多的父母采用“权威式教养方式”,因为这种教养方式对孩子最有利,更容易让孩子成功。

微信图片_20190915102908.jpg

《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

各种数据表明,美国的父母确实越来越重视教育,各个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的金钱和时间投入在成倍增加。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流行中国式“推娃”。

“权威式教养方式”和中国式“推娃”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有很大不同,美国学者将中国式“推娃”称为“专制式教养方式”,而且中国式“推娃”只流行于北美的亚裔父母中间。

从《虎妈战歌》开始,亚裔父母的教养方式(Asian Parenting )便在北美的社会舆论、研究领域和教育实践中不断掀起阵阵涟漪,亚裔父母“推娃”已经成为北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但是,美国学界的各种理论和实证研究显示:亚裔父母“推娃”的成功仅止于亚裔孩子学业成绩的优秀。

事实上,常春藤等美国名校并不青睐北美学术模范生——亚裔学生,而且亚裔进入职场高层的比例,是各个族裔中最低的,同时亚裔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北美社会各界的关注。

亚裔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北美主流文化和教育价值观是相冲突的,亚裔父母的“推娃”在北美一直饱受批评和指责。

从实践中的情况来看,近年来,随着亚裔“推娃”对北美教育生态的影响与日俱增,北美教育体系已经开始采取一些针对和限制亚裔学生的改革措施,并因此引发了亚裔父母的抵制和不满,这一场东西方文化和教育价值观的冲突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北美亚裔父母“拼娃”的未来走向会如何?亚裔父母会在这场文化和教育价值观大战中获胜吗?有研究表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会随着亚裔二代更多吸收北美主流文化价值观而停止。

天赋VS勤奋:天才是“推”出来的吗?

亚裔父母“推娃”使得很多亚裔孩子如愿进入了名校,常春藤亚裔学生比例高达25%。藤校生应该可以算是人中龙凤的天才了,但是亚裔藤校天才的表现却是一言难尽。

根据EIC教育报告:2013年只有75%的常春藤中国学生能够顺利毕业,这比常春藤的平均毕业率低了20%。

而根据韩国Samuel S. Kim博士的统计,在1985年到2007年间,排名前14的美国大学的1400个韩国学生中,44%的韩国学生中途放弃学业。

亚裔天才学生不仅辍学率较高,心理问题也很严重。

根据2009年耶鲁大学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耶鲁大学45%的中国学生有抑郁的症状,29%的中国学生有焦虑的症状。而美国大学生的平均抑郁比例是9%,平均焦虑比例是9.5%。

调查还显示,耶鲁大学45%的中国学生面临学业压力,这是焦虑和抑郁的主要原因。

一些亚裔天才的过早陨落也引起美国各界的注意。根据麻省理工学院的统计:2000-2014年亚裔学生自杀率是学校平均自杀率的3倍,全国平均自杀率的4倍。

2014年,耶鲁、麻省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亚裔学生的自杀引起了全美社会各界的注意,而哈佛大学的Luke Tang的自杀更是引起了全国范围内对亚裔学生的精神健康的讨论。

为何亚裔常春藤学生心理问题如此严重?社会各界普遍的看法是:部分亚裔学生不是真正的天才学生,是被父母硬“推”出来的天才学生,常春藤大学并不适合他们。

这就涉及到东西方教育理念的一个重大分歧:天才是“推”出来的吗?勤奋和天赋哪个更重要?

西方人认为天才是天生的,不是塑造出来的,天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未来,后天的教育只能起辅助作用;而东方人认为努力可以成就天才,勤奋比天赋重要。

西方父母更倾向让孩子顺应天赋发展,对孩子的失败,西方父母常常认为是天赋的原因。而东方父母更强调努力和勤奋,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则会认为是孩子不够努力。

北美的教育体系设计是承认天赋差异的,喜欢和适合什么学科,学多少和学多深,学生们有充分的选择自由,北美的老师对学生经常说的就是“Follow your passion”。

学校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找到自己的热情、天赋和兴趣所在的过程,也正是通过这样一种自然过滤,让5%的天赋禀异的人群爬到金字塔尖。

看到别人家孩子的成功,亚裔父母的第一反应往往不是自家孩子天赋不够,而是自家孩子不够努力。

亚裔家长常常会对自己的孩子说:如果你像某某一样用功,你也可以获奖啊;如果你也去那个培训班,你也可以拿第一啊。

为了推孩子进入藤校,亚裔孩子的各种课外补习和才艺训练都是冲着竞赛拿奖去的,孩子是否擅长,是否喜欢不重要,亚裔父母更关注的是什么样的奖项有利于考上常春藤,什么样的培训老师能够让孩子获奖。

多伦多华人圈里的体育特长培训经常是一窝蜂,前几年盛行花样滑冰和国际象棋,近几年又流行高尔夫和击剑。

多伦多的天才班本意是为有天赋的儿童提供的特殊教育项目,由于大批通过各种刷题和考前辅导的亚裔普通孩子的涌入,天才班已经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多伦多还有两所公立艺术学校,每年通过考试专门招收有艺术天赋的孩子的,却被大批将来并不打算从事艺术,只想将才艺作为大学敲门砖的的亚裔孩子占领。

我家附近一个画室的一位韩国老师,深谙艺术学校的选拔标准,因成功辅导众多亚裔孩子考入艺术学校而名声大振。

美国学界普遍认为,亚裔父母过分强调努力的重要性会导致两个问题:

首先,被塑造出来的天才虽然会暂时领先,但后劲不足,很难走远,甚至导致压力过大而崩溃。

其次,不仅摧残了孩子对知识的渴求、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还可能让孩子的真正天赋被埋没。

常春藤大学是亚裔的最爱,但是,近几年常春藤大学跟亚裔的矛盾似乎越来越突出,亚裔起诉常春藤大学招生歧视的案子不断见诸新闻。

虽然,这些藤校一再否认招生中有不公平现象,但是,由哈佛大学提供的各个族裔的入学率表明,亚裔学生的录取率是最低的。

微信图片_20190915110056.jpg

红线代表亚裔学生

常春藤大学对硬“推”出来的亚裔学生显然是不太喜欢的,亚裔学生近乎满分的成绩,光鲜亮丽的奖项和眼花缭乱的课外活动,完美得不真实,完美得没有个性。

这常常让招生官怀疑亚裔学生是否完全没有个人生活,是个只知道到训练和学习的机器人。

渐渐地,藤校招生官们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来鉴别是真天才还是“推”出来的天才。

专业能力VS领导力:亚裔二代能跻身北美精英阶层吗?

亚裔父母的“推娃”也使得亚裔二代成为美国受教育程度最高人群,根据Economist2018年的数据:49%的亚裔拥有学士学位,而全美平均比例只有28%。

根据The Pew Research Center 2016年的统计:亚裔美国人的平均收入超过别的族裔。

那么,亚裔二代是否就如父母所愿,从此就跻身精英阶层了呢?根据2017年Harvard Business Review,亚裔占职场专业人士的比例为12%。然而,亚裔在各个行业被提拔为高管层的比例是各个族裔中最低的,白人专业人士被提拔到高管的可能性是亚裔同行的两倍。

让我们来看一组高科技行业的数据,由Ascend进行的调查统计发现,2015年,在五大高科技公司,Google、HP、 Intel、 LinkedIn和 Yahoo,亚裔占据了27% 的员工。

但是,大部分亚裔处于经理层和专业技术职位,进入高管层的不到14%。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17年数据显示,亚裔被高科技行业雇佣的比例最高,亚裔占据了硅谷50%的职位,但是,白人占领了83.3%的最高层次的工作。

这一状况不仅仅发生在高科技行业,法律、投行、会计事务所等领域也是如此。

耶鲁大学法学院和美国亚裔律师协会2017的报告显示,亚裔在全美排名前30法学院的毕业生比例超过10%,但是,被提升为合伙人的比例在各个族裔中是最低的。

根据彭博商业周刊报道,2017年美国高盛投资公司的27%的专业人士是亚裔,但是只有11%的高级经理和高管是亚裔,而且没有一个亚裔是进入顶尖管理层的。

Ascend 2017年的调查发现,许多大型会计事务所的亚裔员工比例超过20%,但是,亚裔很少被提拔为合伙人。

亚裔的教育优势为何没能延伸到职场?美国工作生活政策中心(CWLP)2016年专门做了调查,25%的亚裔认为是种族歧视。而只有4%的白人认为是种族歧视。48%的受访者认为:最大的障碍是亚裔不具备美国主流文化认为的领导力。

勤奋努力、专业能力强,但是不适合担任管理者,这是长期以来亚裔在北美的刻板印象,也是亚裔职场晋升的天花板。

亚裔刻板印象有文化价值观的原因,亚裔群体天生的拘谨和内向的性格,在强调热情、自信和坦率的西方文化环境里是个相对的短板,但是,亚裔父母的教育模式又再次强化了这个弱点。

《选择的力量》一书的作者Michael Hyter认为:亚裔父母太过强调学术是通向成功的路径,而忽略了对职场晋升更重要的因素,即领导力的培养。

事实上,职场晋升85%是考察领导力这种软技巧,只有15%是可以量化的专业能力。

圣地亚哥分校经济学教授Valerie Ramey认为:亚裔孩子普遍专注于学习和考试,在体育和社交方面花费的时间比其他任何族裔都少,由于没有时间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交生活,亚裔孩子缺乏心理、情绪上的成长体验,不利于培养好的性格和领导力。

综合美国一些学者的观点,亚裔缺乏领导力主要表现在

首先,缺乏社交能力是亚裔在职场上最大的劣势。亚裔不善于跟同事建立很好的关系,通常被排除在职场非正式关系网络之外,而这种非正式关系在涉及到职场升迁时往往比专业能力更有用。

其次,亚裔习惯于顺服权威和循规蹈矩,安静听话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不善于发表意见和展现自己,不够强势。

第三,亚裔普遍缺乏冒险精神,害怕失败。

亚裔父母的教育方式虽然带来了学业成功,但却没有带来社会成功。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社会学教授Jennifer Lee 认为,光有勤奋和专业知识能力强是不够的,亚裔需要培养那些无法量化的能力,包括想象力、创造力、自主能力、社交沟通能力,对亚裔父母来说,改变教育方式,融入主流文化是唯一的办法。

学习成绩VS儿童幸福感:亚裔学术模范生幸福吗?

微信图片_20190915103730.png

美国各族裔做功课时间(蓝:白人;棕:黑人;绿:拉丁裔;黄:亚裔)

不是国外的孩子没有快乐的童年,而是很多亚裔孩子没有快乐的童年。

这张图展示了美国各族裔高中生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做功课的时间,下午3点放学以后,代表亚裔的黄线远远超过了其他颜色的线,可以看出亚裔学生做作业的时间最久,睡得也最晚。

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学习成绩和幸福感哪个重要?这也是东西方教育理念的一个很大的区别。

我女儿学校的老师和白人家长很不理解亚裔孩子为何要花这么多时间在学习上,在他们看来,学习成绩和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同样重要,孩子的时间需要在学习、玩乐、交友、体育、才艺活动中平均分配。

他们经常会很疑惑地问我:中国孩子学习成绩已经那么好了,为啥还要补习?因为他们认为,只有两种学生需要额外学习:一是实在是跟不上学校的学习进度,二是学校的教育无法满足的天才儿童。

北美教育体系设计,秉承身心健康和学习知识均衡发展的理念,学业的要求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真正的学习压力在高中和大学。

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情感发展更重要,我女儿学校很多白人家长更关注成绩报告单中的性格测评部分,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有的都不会告诉孩子,怕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他们不理解为何亚裔父母常常因为孩子没有得到A而如临大敌,还要去找老师问个究竟。

有一个跟我相熟的白人妈妈经常对我说:“你不要让你女儿像那些中国孩子那样,一天到晚只知道学习,那样的人生多没意思啊。”

听我女儿说,学校里白人同学没法理解亚裔同学的业余时间都被学习占满,白人同学经常会开玩笑说:“Get your life”。

在亚裔父母看来,学习成绩才是头等大事。亚裔父母对北美教育最不满意的就是对学习的不够重视,公立学校的学习松松垮垮,就算是那些顶级私校,对学业的重视程度也不能满足亚裔家长的要求。

亚裔孩子的课后时间被功课补习塞得满满的,英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写作辩论等等都要学。不仅要多学,而且要超前学,远远超过学校的学习进度。

亚裔学生在北美被看作是学术模范。2019年,美国的国家教育发展报告显示,相比别的族裔,亚裔拥有更高的GPA,在ACT上亚裔平均成绩高两分,SAT上高100分。

按照教育部的最新统计资料,亚裔虽然只占美国总人口的6%左右,但是亚裔占美国数学和物理奥林匹克团队和总统学者的30%以上,占全国优秀学者的25%到30%。

亚裔出色的学习成绩给北美其他族裔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和压力,北美社会各界都在讨论:是不是应该像亚裔那样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

美国四位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撰写的报告《Raising Happy Children Who Succeed in School: Lessons From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中,把亚裔和美国父母的典型教育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们的结论是:

亚裔父母的高控制和高压力的教养方式虽然造就了亚裔学术模范生,但是,亚裔孩子总体上的自尊感和幸福感很低。

美国父母给孩子更多的主动权,虽然学业成就不如亚裔孩子,但是美国孩子的情感发育会更好。


他们认为:不能采用亚裔不惜一切代价地把学习成绩搞上去的教育方式,因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同样重要。

一些儿童心理学专家指出:没有快乐童年的亚裔孩子往往会出现心理问题,父母过高的期望让亚裔孩子过分完美主义,害怕失败,永远不会对自己满意,甚至还有对父母的压抑的愤怒和怨恨。

出色的学习成绩使得各种优秀教育资源被亚裔尽数占领,精英高中、特殊班、天才班、特殊学校等等几乎成了亚裔的天下,为保持资源分配的平衡和学生多样化,北美教育系统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来限制亚裔学生。

2018年开始,多伦多的私校考试不再要求提供SSAT成绩,而代之以性格测试,许多亚裔学霸在面试环节纷纷落马。多伦多教育局还曾经考虑要取消公立教育中的天才班和IB班,后来因为亚裔家长的抗议才作罢。

纽约市长曾经提出废除标准化考试,让亚裔比例占据73%的史岱文森高中(Stuyvesant)有更多白人、黑人和西班牙裔学生入学,遭到亚裔家长游行示威和抗议。

限制亚裔学生的措施在大学更加激烈和广泛,2018年开始,全美大约1000所大学不再强制要求提供SAT或ACT考分。而哈佛大学被诉在招生中强调非成绩因素,人为限制了亚裔学生的数量。

亚裔父母“推娃”在北美引发的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冲突有日趋激烈的势态,旷日持久的哈佛大学招生歧视案,则是表明了这种冲突已经达到白日化的程度,面对北美社会的种种限制和不认同,亚裔父母还会一如既往地“推娃”吗?

美国学界的普遍看法是:随着亚裔二代家庭更多吸收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亚裔父母“推娃”会终结于亚裔二代。

按照2018年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和统计局的数据,亚裔二代的社会阶层向上流动性是各个族裔最高的,但是,亚裔三代的社会阶层向上流动性正在减弱,这似乎印证了这样一种说法。

《纽约时报》一篇题为《告别虎妈虎爸》文章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亚裔二代,他的观点代表了很大部分亚裔二代的心声,他认为幸福的童年比学业成功更重要,为此他可以欣然接受亚裔三代的衰落。

幸福的童年对人的一生都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必须要成功?我们是不是必须要牺牲幸福的童年让孩子追求成功?这真是值得我们国内深陷“推娃”焦虑的父母们深思。

参考资料:

  1. Adeel Hassan,June 23,2018,Confronting Asian-American Stereotypes, The New York Times

  2. Didi Kirsten Tatlow, May 23, 2014, A Scholarly Response to ‘Tiger Mom': Happiness Matters, Too, The New York Times

  3. Buck Gee and Denise Peck, May 31,2018, Asian Americans Are the Least Likely Group in the U.S. to Be Promoted to Managemen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4. George Qiao, October 8, 2017, Why Are Asian American Kids Killing Themselves? Plan A Magazine

  5. Zen Vuong, June 19, 2015,Asian parents who stress academic success could be hurting their children, expert says, Pasadena Star-News

图片来源:Michael Hansen and Diana Quintero,“Analyzing the homework gap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brookings,2017 Agust10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外滩教育”。作者方也,编辑Travis。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外滩教育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外滩教育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北美亚裔“拼娃”:一场没有硝烟的文化和教育价值观大战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