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汽车大佬的职教江湖

作者:亿欧 发布时间:

汽车大佬的职教江湖

作者:亿欧 发布时间:

摘要:吉利办学往事。

15669626871288.jpeg

图片来源:unsplash

能称得上大佬的,必然有大佬的实力。在全球的乘用车和商用车市场需分得一大杯羹,和拥有足够的话语权。“泥菩萨过河“的造车新势力们与之相差的不仅仅是销量上的数量级,还有对于人才培养的全生态战略布局。

高质量的人才是保持企业一直处于竞争优势的核心因素之一,特别是对于技术含量高的高端制造业而言。

当然,能有心并有力布局人才战略得有俩先决条件,一是有钱,二是技术过硬。

由此可见,能拿到入场券的企业并不多。

但,对于已经拿到入场券的汽车大佬而言,抢夺人才,保证人才供应的连续性甚至预先修筑人才储备池的竞赛已经打响。

上汽开启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一汽-大众奥迪成立实训基地,编教材、研发教学实验平台、办学校……车企投身教育领域正在成为当下职业教育大趋势。

但着眼于国内市场,吉利敢说第二,绝没有人敢说第一。这家在中国乘用车零售市场占有率达到6.5%,能与国际汽车品牌试比高的自主品牌,在办学校这件事情上已经甩开同行两个身位。

李书福的教育情怀

众人皆知,1998年吉利从原本的摩托车生产企业转型升级研究汽车,但不为大众所知的是,在一年前1997年,李书福就在浙江筹办了“浙江经济管理专修学院”,后来依托这所学校又创办了浙江豪情汽车工业学校(1998年,浙江豪情汽车工业学校的前身浙江吉利技工学校创立)、浙江吉利技师学院、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三所全日制院校。

从李书福个人的成长历程来看,他对教育实际上极其重视。

掘到第一桶金的“放牛娃“将黄岩县石曲电冰箱配件厂打造成台州最大的民营企业后,选择上大学去了。彼时李书福的冰箱厂产值已经超过一亿元,一年的营业额可以达到四五千万元,26岁的他已经身价千万。

在深圳上学,李书福学的正是经济管理。如果说筹办经济管理专修学院有些许商业嗅觉的体现,那向汽车领域延伸更大程度上是造车的决心。

过往的文章,不吝于赞美李书福对造车的执着。无论是“一个沙发带四个轮子”的经典言论,还是“哪怕是倾家荡产,头破血流,我也要干!”的豪言壮志。

要将理想实现,需要解决的问题远比想象多,但从零到一最离不开的就是人。

可以说是从零开始的中国汽车工业,在经历了外资合营为主,用市场换技术的十余年后,已经深刻意识到人才和技术对于行业的重要性。

正如李书福在其罕见的自述中的表达:“我们发展汽车产业是从办学开始的,严格培养、培训技师技工,不断提高办学层次,不断加大办学投入,今天吉利汽车公司取得的发展与吉利重视人才培养是分不开的。”

从李书福的办学动作来看,“汽车狂人”改名“办学狂人”也不为过。

1573642295987398.png

15年间,平均每一年半就有一所新的院校筹建或创立,教学层次从中职跨越到硕士。迄今为止,吉利名下拥有北京吉利学院、三亚学院、浙江汽车工程学院、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院校。

吉利在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是于2019年4月成立浙江吉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实业有限公司100%持股。

笔者查阅了2018年的录取人数做了一个在校人数的大致推算。光从短期的学费来看,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更长远看,吉利在顺手收学费的同时,培养的是企业甚至行业的技术人才的后备军。

企业办学的特色

说到企业办学,职教和校企合作,今年以来政策倾斜的力度,让很多人将今年称之为职业教育元年。

年初,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鼓励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

为产教融合型企业提出了激励机制。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

针对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各级人民政府可按规定给予适当支持。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兼薪制度。

尽管今年政策给的火热,但中国提倡企业办学,校企合作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

高层次技师技工的培养已经成为摆在我国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

创新能力竞争是包括技师技工在内的全面、立体、综合能力的竞争,许多创新成果的产生以及重大科学发现,往往源自于一线的实践与启发。

李书福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对于大学而言,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很重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很重要,两者不是矛盾关系,而是孪生兄弟关系。

2010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李书福提交了《关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与教育改革协调发展的提案》。

相较于很多阳春白雪的校训,北京吉利学院,这家创建于2000年,2014年升格为本科高校的全日制大学要接地气的多——“走进校园时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

朴实但直切痛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从课程设置上,主要围绕汽车全产业链进行专业布局。与一般本科不同的是,教学科研主推是实验实训。背靠吉利,学校也确实拥有让同类学校望其项背的实训资源。

中心总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共有汽车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电子信息、计算机应用、物联网技术等五大类54个实验实训室。

校外实践基地,包括吉利控股集团所属12个生产基地共计12个整车制造厂、13个零部件生产厂、1个国内造型中心、2个国内研发中心。

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北京吉利学院也倾向于用另一种更直白的方式——积极参与一系列赛事。在验证教学效果的同时,为学生提供行业前沿交流和切磋的机会。

从结果上看,吉利似乎已经探索出一条 “企业办校,产教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根据学校官网披露:学生就业率在95%以上,就业单位满意度在90%以上。

也许我们无法评价,李书福是否是最懂教育的汽车企业家,但其在北京吉利学院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确实令人动容:

“吉利投入教育,不求经济回报。吉利办教育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情怀;既是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向往,也是因地制宜,为吉利汽车工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吉利为什么能成?

前文说到企业办学,校企合作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推行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笔者先从最核心的矛盾说起,问题在于企业和学校之间“剃头挑子一头热。”

学校对于企业的参与是欢迎的,但企业却是热情寥寥。

根本原因在于企业从合作中的获益不显性。

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仍是买方市场;二是法制监督对于各方权益和利益的维护机制不够,企业前置成本花心费力培养的人才可能在就业是被同行以略高的薪资抢走;三是学生本身的职业素养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

那为什么吉利能成?

将供需两端一起握在手里的吉利则避免了上述局面的出现,资金和人才资源都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上,就算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各得也不亏。

同时,吉利在汽车行业的地位和声量,增强了学生的就业溢价和就业满意度,人才流失率不高。甚至在吉利大学接受汽车相关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也成为同行车企争抢的“香饽饽”。

在更高的维度,是由我国教育的选拔机制和经济技术发展造成的。

我国教育的最大分流在于中考,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仅占到人数的60%左右,这意味着近半学生会流入职业院校。

如今职教巨头“新东方”当年的电视广告就只是在重复一句话:“厨师,高薪职业,永不失业。”可见掌握一门技能,容易就业成为学生最核心的诉求。

就业的难易程度与人才的供需结构正相关,而我国近几十年,汽车产业都处于高速增长,且汽车产业拥有最长的产业链,行业吸纳能力足够强。

一个汽车一般有两、三万个零件,全世界汽车的产量,现在接近一亿辆,保有量超过了10亿辆。

我国2018年的数据,中国汽车产业的产业总产值超过9万亿,对于中国税收的贡献、就业的贡献都超过10%。这意味着,每新增10个就业岗位,就有1个来自于汽车产业。

老板的情怀+行业的高速发展+企业技术的先进性和竞争力=吉利办学的成功秘诀。

由此,吉利办学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写在最后

最后,笔者仍用李书福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造就一所受人尊敬的大学是一场接力赛。

教育的本质在于让学生学会自由探索,学生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大学的使命是为了文化传授、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和新科学家的培养,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明白文化与科学、专业与学科、大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国家最重要的竞争力,发展中国教育事业就是发展中国经济社会的核心能力。

本文转载自“亿欧网”,作者苟瑜。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亿欧网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亿欧网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汽车大佬的职教江湖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