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unsplash
“Education is not a preparation for life but life itself" --John Dewey
可惜的是,我们不可避免的把从事教育作为一项谋生的手段,甚至把教育作为了一项产业。
吃教育这碗饭的人,面临了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我们该怎么评价教育的结果。这个问题还有一个进阶的问题,我们怎么在短时间内呈现教育的长期结果。这是每个公立院校,每个教培机构,每个学前教育机构(包括幼儿园、早教班等等)、每个成人及职业教育机构所面临的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讨论几个前置问题,什么是教育?教育的价值是什么?
理想主义的观点:
教育就是培养大写的人,舒展的人,使人的生命经教育而更加情韵悠长,光明磊落……【夏中义.《大学人文读本人与自我》导言】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 一棵树摇动另外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有灵魂的教育意味 着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恒的精神价值: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希望和爱,以及建立与此有关的信仰,真正的教育理应成为负载人类终极关怀的有信仰的教育,它的使命是给予并塑造学生的终极价值,使他们成为有灵魂、有信仰的人,而不只是热爱学习和具有特长的准职业者。【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
社会学的观点:
后来思考教育的社会意义。起初天真地认为,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是实现阶层流动的重要途径,每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通过努力都最终都可以「能者居其位尽其才」。而冲突论者告诉我,教育减少社会不平等不过是个骗局,教育更大程度上是社会阶级结构的再造(再生产)。而非实现阶层流动的美好愿望。【詹姆斯汉斯林.《社会学入门一种现实分析方法》林聚仁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494-498.冲突论视角:再生产的社会阶级结构。】
另外还有另外的一种观点,教育是“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在此我们不讨论哪个观点是对的,这是教学学专门研究的学者讨论的范畴,但大体上我们可以归纳一下,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行为,也就是说,教育是围绕着人而产生的行为,脱离人,脱离人所存在的社会环境是没啥讨论意义的。那么,教育的价值是什么?
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育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传播知识,一个是按照社会的期望和世俗的标准去塑造一个人。狭义的传播知识通常被定义为授业、解惑,广义的传播知识,是指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接收方。而培养人这个东西就更加的众说纷纭了,当然也可以说玄幻。传统的中国人讲究既要传播知识,也要立人,只是到了近代以来由于生产力和经济条件的原因,大家更多的重视知识而少了一些人格的塑造。不过在近一些年随着大家的腰包鼓了起来,也开始重视起关于人的培养了。
那么回到了最开始的问题,当我们把教育作为了一项产业的时候,我们该怎么给我们的用户展示我们能提供的产品是优质的,通俗的来说,教育呈现的结果该用一种什么样的价值体系去评价呢?
回到教育的价值这一问题,评价知识的传播是较为容易的,因为知识相对来说是一种客观的,甚至于我们创造性的把阅读理解和作为这种很主观的东西客观化了。那么评价知识传播的结果就简单的多了,我们只要构建一套完整的,较为客观的,综合的知识评价方法和体系就OK了,大家参照这个体系去对照自己就妥了。非常棒的是,在当今的中国这个玩意儿叫以高考为首的全国性的各阶段入学考试,中考、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是这个体系的核心,其它考试为辅助(比如原来的会考现在的学业水平考试),这个考试体系是由教育部牵头,各个省市自治区的考试院主导的,相对来说是最客观、公平、公开,也是唯一的评价体系了。如果放在古代,那就简单了,就是科举。这套体系有两个小bug,就是幼接小和小升初。在十几年前小升初由五花八门的招生考试和以华罗庚杯为首的奥数考试来解决了,而幼升小就更五花八门了,在此不一一赘述。在以国家意志为背书的考试评价体系为指挥棒的现状下,各个学校、教育机构各显神通展示自己的产品,而自己的产品很容易证明真伪了,就是考试分数。是骡子是马在国家级考试这一战场上溜溜,分数是硬通货,高分就代表了有价值,考入名校就是给家长最好的交代,也是往后招生最好的广告。这一逻辑培训学校在用,公立学校也在用,不然我们统计一本上线率,清北人数是为啥呢?
我们刚才说的国内的考试体系中的两个小bug,其实在近些年幼升小火热之前唯一的bug就是小升初了,那利用这个bug我们能做什么呢?如果一个教育的机构同时也是这一阶段教育评价标准的制定者你说说看会发生什么?这不就是既当运动员也当裁判么?聪明的人已经猜到了,这就是学而思培优发家的一个原因。
我们刚才说了教育的两种概念,另一个是培养人。培养人这个东西就很麻烦了,因为该把人培养成什么样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哲学的问题了,或者说,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也不应该有答案。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是人世间独一无二存在的个体,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人世间的一个完人,那也就是不存在完人的标准。这就很有意思了,我们似乎一下子失去了评价这件事情的逻辑了。有的人生搬硬套,努力的把客观的问题主观化,有的人觉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引进很多诸如“诺贝尔奖得主他爹的32条育儿经”“状元他娘的七步教学法”等名家开过光的教育理论来包装自己的课程,以此证明我的产品是wonderful 。
在我看来,修身立命的东西不该拿一些看起来很洋气然而并没有什么(bi——)用的包装来包装自己,既然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时间,那就让时间给我们答案吧。
本文为投稿文章,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