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陈志文:中国出国留学已到山顶,国际教育面临四大巨大挑战

作者:陈志文 发布时间:

陈志文:中国出国留学已到山顶,国际教育面临四大巨大挑战

作者:陈志文 发布时间:

摘要:不出国的国际化教育将成为长期热点。

屏幕快照 2020-01-15 上午8.37.10.png

在由新学说主办的第五届VIS中国国际学校发展大会的重塑教育主题论坛上,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发表了主题演讲——《西方先进教育的再认识——改革开放40年教育改革的反思》,阐述了他对于国际化教育的深入观察与思考以及国际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及挑战。

以下为详细内容整理:

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分享我的一些看法,我不是专业做研究的,不如在座的很多人。我先简单阐述从我角度看到国际化教育发展的情况。

一、出国留学已到山顶,国际化学校继续高歌猛进

首先,过一组简单的数据。目前,从出国留学的大数据来看,赴美留学人数仍在增长,但近十年增长比例持续降低,目前人数增长比例为近十年最低。

屏幕快照 2020-01-15 上午8.50.10.png

在赴美留学的绝对人数上,最近五年也是全面下降态势。其主因并非现任美国政府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关注。

屏幕快照 2020-01-15 上午8.50.18.png


同样,我们看中国赴美研究生申请量,最近六年也在下降,只有一年是正增长。

屏幕快照 2020-01-15 上午8.50.27.png

不仅仅是美国,与美国比较接近的加拿大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加拿大一直是中国留学生的主要目的国,中国也长期位居加拿大第一生源国。但在2017~2018学年,我们被印度超越,变成了加拿大的第二生源国,我觉得这些数据和趋势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

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出国留学比例的下降实际上是留学的一种成熟、常态化表现。

这些包含了我们的各种进步,其中大家容易忽视的是一个社会进步后的文化问题。我儿子到美国念书第一年,回国之前发了一条朋友圈,他说考试到最后几门,想念中国的各种食物,最后一句话是“我要饿疯了”。他们学校24小时随时可以吃饭,但是他说自己饿疯了。

可以发现,现在孩子和我们这一代很不一样。对于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来说出国是“上天堂”,但是对于现在孩子出国是“上山下乡”,受罪去了。

屏幕快照 2020-01-15 上午8.50.41.png

父母对于孩子而言是两个保姆,再加上其他亲属会有很多人共同关注一个孩子的成长。所以对现在的孩子而言,出国反而是很辛苦的事情。这就导致了我儿子期末考试结束后一刻都不能待,连夜坐飞机回国。我觉得这种现象的发生也是多种原因导致的。

屏幕快照 2020-01-15 上午8.50.55.png

上个世纪教育部有一个留学生司,专门派出去很多人劝这些留学的人回来。那时出去10个人,回来只有2、3个。到了这个世纪,这个司就没有了,大约12年前,我们就变成出去3个人,回来一个人。最近几年是出去1.2个人回来1个人,未来可能会出现出去1个人会回来1.2个人。

因此我说,中国出国留学已到山顶。什么意思?我们看一下日本的数据。

屏幕快照 2020-01-15 上午8.51.05.png

日本出国热比中国早20年。上世纪80年代,伴随日本经济在全球的崛起,日本出国留学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在大幅增长20年后,在本世纪初,上个世纪末,日本出国留学人数达到接近8万人水平后,开始出现瓶颈期,增长乏力,2003年开始出现缓慢下滑。

这一发展曲线平移20年,几乎就是中国出国留学的一条发展曲线。所以我说中国出国留学已到山顶,实际是成熟表现,大部分会持续一段时间,然后进入下跌期,如预估无误,近十年会进入缓慢下跌期。

二、不出国的国际化教育将成为长期热点

首先,公立学校的去精英化推动了“国际化”私立学校快速崛起。随后,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持续成为热点。

屏幕快照 2020-01-15 上午8.51.16.png

中外合作办学录取成绩节节攀升,部分新型中外合作办学开始改变高校格局。过去我们认为大学合作办学项目都是拿钱买分数,但是这两年中外合作大学分数节节攀升,而且质量越来越高。

举一个小例子,还有一些独立办学的学校,例如纽约大学、杜克大学等等,这些大学近年来的录取分数远超过很多211和985,这是我们很难想象的。

屏幕快照 2020-01-15 上午8.51.26.png

因此,我们更美好的教育追求就变成国内的国际学校及国际化学校。这个过程,我们的客观需求是孩子都待在国内学习,不出国的国际化教育将成为长期热点。

三、国际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

但能否利用好教育国际化大发展的机会,给人民提供更好的教育,我们还面临巨大的挑战:

1、课程与教师:如何本地化、中国化?

课程重构与改造:

  • 学科体系是客观的,但在不同的思维、认知下,我们对知识的选择与教学思路是完全不同的,重叠率是很低的,必须重构;

  • 在不同的课程体系下,我们的教学与教法也必须重构,不是简单模仿与组合。

2、政策法规的规范化

  • 2013年公办学校国际部的调整;

  • 2016年对课程教材等再规范,暂停审批新项目;

  • 2017年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调整:分类办学;

  • 2018年:减负殃及教育机构;坚决清理以境外课程教材替代国家课程教材行为;

  • 2019政策继续加码:

    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国际部”“国际课程班”“境外班”等名义招生;

    严格规范公办普通高中“国际部”(或“境外课程班”)招生行为,纳入统一招生管理,实行计划单列,录取分数应达到同批次学校录取要求,学生就读期间不得转入普通班级;

    加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招生管理,不得招收中国籍学生。

3、如影随形的功利化挑战

我们必须意识到,不出国的国际化教育依旧面临很多挑战。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底层文化,因此我们必须遵守规则,做好本地化,不能照搬他国的教育模式。

例如,中国教育的功利化的问题,应试教育是怎么产生的?很多人的答案是高考。

这我曾经拍到的两张广告牌。“周末走读班,全日制走读班,全封闭保分班”,全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考试。

屏幕快照 2020-01-15 上午8.51.41.png

在我看来,应试教育最疯狂的恰恰是出国考试,因为很多人想出国,而且这些人群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产生了留学热和留学培训的“极致化”和“高端化”。

美国的高考或者大学录取比较复杂,分数之外还要看其他因素,这时候出现很多中介公司强调自己不是中介,而是背景提升公司。他们会根据客户目标学校的条件包装他们,体系化保障学生的名校申请结果,相关培训人员不再叫做“班主任”,而是“项目经理”。那么,大家试想这是不是一种应试?答案是肯定的。    

我观察了国内几十所国际学校的官网,无论是著名中学的国际部还是民办双语学校,其官网最突出的都是升学榜。因此,有人说很多学校是国际学校的模式,但其目标却依旧只是学生最终的升学成绩。原因是家长选学校的关注点就在于此。

这背后是功利性追求的结果,与招生制度、教育制度、教育理念没有任何关系。现在移民人员增加,培训班也越来越多。纽约高考,因只看分数的招生制度带来的不公平被废止。

屏幕快照 2020-01-15 上午8.51.54.png


浙江余姚一个寺庙中有计算机菩萨、英语菩萨、理综菩萨、雅思菩萨、托福菩萨等等,究其背后,就是功利性追求的结果。

4、盲人摸象:对西方教育的标签化理解

更麻烦的是家长在一些专家的误导下对西方教育产生了标签化理解,觉得西方教育就是幸福快乐、没有负担。但是,我想讲述不一样的西方教育。

屏幕快照 2020-01-15 上午8.52.11.png

在英国伊顿公学,学生着装绝大部分都是黑白搭配的燕尾服。但有些人是荣誉学生就穿荣誉服,在着装上增加了蓝色或粉色搭配,在学校分出了“三六九等”。在中国,这种现象会被认为是落后的恶劣的教育,被大众所质疑、所诟病。

屏幕快照 2020-01-15 上午8.52.27.png

在英国一个6岁学生因连续迟到,被关禁闭,与同学隔离。全世界教育哪里没有惩戒?惩戒是必须的,但它和体罚是两码事。

美国沙特克圣玛丽中学的36项军规已经远超应试教育的约束。学校有非常严格的校规,并制定了白卡红卡制度来履行。36项军规让很多孩子主动撤离或者被开除。

有位美国记者写了一本书叫《美国最好的中学是怎样的》,讲述了惠特尼中学成长纪实。

屏幕快照 2020-01-15 上午8.52.43.png

魔鬼数字4:睡4个小时,喝4杯咖啡,考4.0的GPA。这些孩子的辛苦程度,连中国衡水中学的孩子也比不上。

负担只和绝对期望值相关,与教育制度、招生制度无关。但是家长并不这么认为,他们受够了应试教育的迫害,想让孩子快乐的进入国际名校,最终为孩子选择了国际学校。

再说到体罚这件事,2012年我在旧金山转机买了一本《时代周刊》,发现美国允许体罚,公立学校除外。

屏幕快照 2020-01-15 上午8.52.56.png

在法律层面,美国19个州法律上支持允许体罚学生,但并非鼓励体罚。

哈佛不看成绩吗?美国大学不看成绩吗?

屏幕快照 2020-01-15 上午8.53.05.png

2017年到2019年哈佛受访者SAT平均成绩亚裔(不包括南亚裔)的SAT均分最高,为2306分,白种人SAT平均为2236分,黑人与非洲裔为2165分,西班牙裔拉丁美洲只有2156分。哈佛大学的确说成绩不是第一位的,也看重其他因素,但需要仔细思考。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两个结论:

  • 要清醒地认识到,西方的教育是两个体系,两条道路;

  • 精英道路,必然是需要付出和严格的约束,即努力学习,有规矩和教养,无论在哪个国家,在何种教育体系下。

四、国际化过程中,学习西方需考虑其适用性和匹配性

西方教育的很多优势和优点,放在文化与制度的体系下,我们才能深刻理解西方先进教育理念的适用性与匹配性,这也是我们学习的前提。

前两年很多人在讲芬兰教育,现在讲未来教育。为什么芬兰教育是这样,芬兰教育核心是什么?

1、芬兰教育的先进性是基于什么?不功利

我查了芬兰2017年人均GDP43124美元,全球排名第17位;中国人均GDP8000美元,全球排名第74位。芬兰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 人均收入差别不超过10%;

  • 工作10个月以上获得500天失业补助;

  • 如生病,可获得全额工资。

在芬兰,大多数人出来工作不为挣钱,而是为社会做贡献。在充分的物质保障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持下,人的本能就是“我喜欢什么?我想干什么?”因此,他们的教育也更为纯粹,去功利化的,满脑袋想的都是“我喜欢什么”。

在中国,很多人依旧会面临生存问题。目前,中国资源也支撑不了芬兰那般的社会保障制度。如果不看这种区别,盲目讲让中国学习芬兰,是无意义的。

2、美国大学录取制度起源:为了谁?

同样的,我们现在动辄批判现在的高考唯分数,强调美国综合评价这套,但是有多少人知道美国综合评价这个历史是怎样来的?

  1. 美国最初的录取制度与英国类似,成绩第一;

  2. 为应对犹太人占据高校的困局,探索改革;

  3. 上世纪60年代以常青藤大学为代表,逐步形成综合评价为核心的录取制度;其目的是选拔未来有成就的人,而不是优秀学生;选拔标准是:学生成绩+学生特质+家庭背景;

一百年前美国名校的选拔标准是“学生成绩+学生特质+家庭背景”,其本质也是社会阶层固化。家庭收入1%打败后40%是我们追求的吗?

屏幕快照 2020-01-15 上午8.53.16.png因此,我们目前还要思考这些问题:

  • 什么是国际化?为什么要国际化?

  • 我们该吸取、学习其他国家什么?

  • 中国在其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我们该保持什么?

  • “纯正的美英教育“,难道就是我们要的国际化?

目前我们仍需深思中国教育的国际化怎么做,我认为需要在深刻理解西方为代表的先进教育理念先进性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文化国情与要求,走出中国特色的道路。

如果说未来还是中国的机会,那么做好自己,在中国芯的基础上,取长补短,找到我们的优势,最后形成中国经验,在国际化中找出适合中国的中国模式。希望有一天别人会说我是“纯中式教育”的学校。谢谢大家!

本文转载自“新学说”,演讲陈志文,整理编辑Mavis。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新学说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新学说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陈志文:中国出国留学已到山顶,国际教育面临四大巨大挑战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