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需要改变学习协作的模式?
我们如今的课堂教育包括补课,基本上都是一对多,最好的就是一对一。而互联网的精神是多对多。从这点看非常不妙,等于我们用一种落后的方式培养将来的人才。再分析一下,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教育是纵向的,也就是任何学习内容都是要求孩子一项项完成任务,就像前面的任务没有完成,我们会不让孩子开始下一个任务。而现在的工作却是横向的,我们往往是多人的横向合作,大家都完成一部分分离的任务,最后拼成一张完整的蓝图,甚至在完成前,往往都不知道最后会是怎么样的。
所以要说互联网教育能改变教育,我感觉最需要的就是改变这种学习协作的模式。因为互联网从诞生就是协作的。当我向很多人介绍解铃网在做的任务协作价值的时候,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这个好像很简单,这个好像技术价值不大。其实我最希望表达的是这种协作的价值,如果每个老师都意识到协作的价值,都用任务,或者说更多的协作型任务来安排学生课后的学习,我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就能培养越来越多适合新时代的学生。最近看到一个新闻,关于slack成为新的10亿美元俱乐部成员的事,其实仔细想想,这不也是一个协作的例子吗?他要取代工作邮件,不就是因为原先的邮件协作性不够吗。
在做点还是做线中来回?
做公司一般有两个选择,一个做点,一个做线。回到做教育公司,做点就是做几个非常棒的教育内容型产品,通过爆品赢得市场。做线就是做教育社区或者社交,连接不同的教育产品和不同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达成商业目的。
我这几年却一直在两者之间来回,不是我犹豫什么,而是我做的事情,无法选择两者之一。先看点,现在中国K12教育基本上学校占据了学生90%的时间,哪怕你有再好的产品,可能能挣到银子,可是根本无法改变教育的现状,无法有互联网精神的革命。再看线,社区和社交能聚集起学生和家长,但是几乎没有一个成功聚集起老师的,老师最多是找点资料,他们不会上来社交。
所以回到核心,我们决定两个都做,但是以线为主,点为辅。什么意思?我们必须创造新的线的模式,就像解铃网在做的协同任务,它可以解决老师的麻烦问题,提高老师的效率,然后潜移默化灌输协同等互联网学习的思路和给他们看到更有价值的协同型任务的模式。同时为了解决老师效率问题,我们要做些点的产品,如微课、背单词、智能卡、智能笔等,让老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成为我们线上连接的一个点。同时这样也让同行的点的产品可以加入进来,创造更多有趣的任务类型。这条路很难,也经常让很多不理解的人说不够专注。其实我是用不专注的形式在做一件专注的事情。
在线教育会走向哪里?
在线教育如果将来崛起几个平台,我最希望看到的平台是能满足师傅带徒弟模式的平台。我们一直强调在线教育可以把优质资源公平化的带给更多的学生,让大家接受公平教育。其实仔细想想,如果一种东西再优秀,但是已经成为共性的东西的时候,它还能有多大价值呢。我们的社会将来会走向更开放,更个性化,共性化的东西交给计算机吧,别再累了我们的孩子。我们让个性化的有工匠精神的人能通过互联网把技能和思想传承下去,这是多美好的事情。
我第二个希望看到崛起的是类似解铃网这样的平台,大家第一感觉我们好像是取代家校通, 更方便布置作业,完成任务。其实我们要做的内核是让计划性任务走向自然任务,走向协作型任务。我们开发这些工具app,这个平台就是告诉大家任务还可以这么玩,让更多老师来尝试新的模式,通过平台推广更多好的创意的任务方式,让我们的孩子将来可以更有意思,更有兴趣的接受到他们喜欢的知识,而且用他们喜欢的方式。
还有一个方向,我觉得是团队学习。如果业内有人在做类似的教育产品,我觉得真是学生和老师的福气。将来的团队学习,不是仅仅建立一个学习小组的事情,而是结合增强现实,结合虚拟现实,让每个参与者体验式的在一个团队内学到知识。一个简单的例子,几个人可以模拟开一个虚拟的公司,当他们带上头盔,就可以进入一个虚拟公司,上班,一起完成系统布置的任务。
开源是未来在线教育的方向?
今年的WISE刚结束,前两天又看了一遍WISE视频。其中有一个视频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开源是创造优秀标准的手段。里面一个人讲他看到工匠把最好的作品放在外面给大家看,目的就是让别人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其实回到现在IT业也是,开源创造了大量非常优秀的产品。
对于教育来说,我们已经步入终身教育的时代,没有人敢说自己几年不学习还能跟上时代发展。终身教育更离不开开源的精神,离不开互联网精神。而这些都是在线教育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 很高兴自己生活在当下,一起向心中的教育宣战,不是要战胜它,而是要实现它。
本文来自解铃网CEO陆昀的投稿,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观点。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