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注】:本篇经验干货来自于业内封闭沙龙活动的分享,主办方为“互联网教育马上红”微信群。芥末堆作为唯一媒体支持参加了这次沙龙,并将本次沙龙四位嘉宾的干货分享整理成稿,今天发布的第三篇干货分享为杀托联盟的付英东老师分享的《互联网教育中教师不是主体》。
分享嘉宾:付英东 杀托联盟
分享主题:互联网教育中教师是不是主体
全文如下:
我所在公司杀托联盟,2.1以前是我百分之百控股的公司,2.1以后,我已经转让了一半的股份给我的合作伙伴,我们主要做北美考试的项目,在运营一百天的时间里,相对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就,VIP学员有50多人,与当地的大学,比如北京语言大学达成合作,一共开了20多个地下的班级,从整个的营收上来讲还可以,但和大家比还有很大差距,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点,在整个寻求合作和自我运作过程中,我一直遇到这样一个困惑,这也是有些技术流前辈的一个看法,甚至像我从老师身份走出来的也会有这样的疑问,就是我们的线上教育,老师究竟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去年年底还是今年年初在上海举办的沪江会议上,互联网思维多一些,我在回忆上感受到两个矛盾,对我影响比较大,实际上大家在纠结两件事,我们所谓的大数据和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线上教育中,大数据对我们而言,最大的意义在于所谓的客流流量,以及老师之间的矛盾,为什么说是矛盾呢?因为在与以数据平台人数为主体的业务平台沟通的时候,我会感到一种地位的下降,在大家的心中,可能企业成长最重要是来自于流量,而不是来自于老师,不是来自于内容,这就是为什么,我今天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我之前也和大家在讨论,韩国线上教育比较优秀的企业,老师在企业中的地位是怎样的问题,我也听到现在主流的一个信息,就是流量为王,老师为次,所有人和我沟通中,我所体会到的,也是我和同行交流,尤其是像我从老师身份转换出来的同行的沟通中,所感受出来的一种大家的共同认知。
我所做的业务决定了一点,就是对流量的看中,并不是特别巨大,而且我首先要提出一个问题,流量到底是从哪来的?无论是YY也好,还是沪江也好,这个流量真的是通过广告进来的么,如果说它超出了老师或者资料,这些流量会不会在来到这个平台之上,比如YY教育也许有了相对固定的客流,但是他是开环的,所以没办法去进行统计;沪江也可能有了一些比较稳固的人群,多少多少千万的注册人数,那么这些人到底是从哪来的,我想从一个在上海新东方做了四年老师的身份讲,在2008年沪江在上海有了这样一个声势,那么它最开始做的最主体就是找了当地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老师,去开辟了他们自己的主页,建立博客,在课堂上去推广这样的信息平台,通过这样的手段和长时间的积累,达到了今天的影响和这样的人数,最终这个时间是由谁实践的,实际上是由老师实践的。
我们再举一个更贴近的例子,比如前段时间韦晓亮老师的SmartStudy上线了,韦晓亮老师实际上走的是怎样的一条路子,我们看到上面的名师,有岳建辉,大连的冷毅,这些新东方非常有影响力的老师,最终突出的还是老师的号召力,这样的层次,从内容上,形象上,质量上,从整个的产品上去吸引客户的关注,最近晓亮老师也通过他的朋友圈在扩展,去进行信息的传递,那么他的核心是什么?无论他的课程是视频的,还是切片式的音频,还是传递的文稿,最终都落在的老师身上,就是我们所谓的名师,通过这样的例子,正好是一个具有前瞻性和领军性的人物,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在所谓互联网教育上,老师仍就是一个主体。
我们再说雅思方面一个重要的平台,就是80128,人人网雅思哥,他的人是怎么积累起来的呢?这点和老师有一定的差异,他在他是人人网上非常重要的课源的基础上,那个时代是通过资料积累人,而这种资料是他自己整理或者搜集的,但当他转到盈利平台的时候,当他想利用YY这样的线上教育的途径的时候,他选择了一种重要的措施,就是遍寻名师,与团队合作,通过内容,通过老师,去招揽客户,这是他在2011年下半年逐步走的一条路子,在这个月均粉丝的增长能达到五到六万的微信号上,我们是可以看到老师是有多大的号召力。
一定是名师才有号召力吗?对于名师的定义是什么?是能通过百度,出现在百度百科吗?是出现在新闻稿中,在行业媒体上发文章吗?这就是有名的老师么?家长对名师的定义是怎么样?是自己出去能做一摊的老师么?我觉得在线上教育能够很迅速打造人的平台上,我们对名师的认知应该有所改变,这样的老师可以没有非常深厚的学术功底,但是他能充分做到与家长与学生与大众与互联网做到人性接触。人性接触就是人与人心灵上的沟通,人与人的相互关注,人与人的信任,而通过这种信任,建立起更多信任的时候,就是一个名师的开始,当在你的群里子建立了一百、一千、一万的信任的时候,你就成了这个圈子里具有影响的人,那么这就是名师,就是对大众有广泛的吸引和广泛信任的人,而这样的老师是不是走出这个平台就能成事呢?实际上在座的很多我的前辈,已经从老师的身份变成一个创业者和管理者,一个在行业中沟通交流和创造的人,这样人并不是老师,老师有些自己的限制,比如会比较计较,比如会不喜欢操劳,这样的人,会更加善于做老师,而不是自己去培训培养老师,我觉得线上企业可能需要去利用的师资资源,或者从某种角度上讲需要抹杀创新性的性格,将这些特性,说不好听的叫泯灭之后,那么这个老师的稳定性可能会更大。
我想提到一个企业,就是新航道,它大概就做了这样的事情,新航道不是没有好老师,是它没有对他的好老师提供这种空间,这种培训,所以他的很多老师都安稳的,而且期盼安稳的呆在新航道这样的机器里,跳出来的人,可能最终还是会成功的。
我今天想说的:
1.作为线上教育起步,经历了一定风霜雪雨的人,线上教育无论走多远,老师都是一个核心,这个核心我会给它一个时间,20年后可能这个核心就消失了,因为那个时候,人的认知可能就演变了。
2.名师是怎么出现的,是我们打造出来去进行人性接触的人。
主持人点评:俗话说无中生有,有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本身来讲,无中生有,有的是我们都有希望这个行业,教育互联网行业发展之心,有了之后,一生二,就出现了现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是产品教师为王,还是流量为王,是包装名师,还是低标准、严要求,二生三,三生最后的万物,这就是迭代的效应。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