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90度地产(dc90du),作者李敏
八百多万毕业生因疫情困在家中时,一场城市间的“抢人大战”正热火朝天打响,只是这一次,毕业生并非主角。
包车、包机、包高铁、发放大额拉新补贴,招工优惠政策花样繁多——这次城市之间的抢人对象,是尚未返程的蓝领工人群体。中国有超过2.8亿农民工群体,但“用工荒”却在近几年越发凸显,在这一波由疫情引发的“抢人大战”后,蓝领阶层是否会成为未来城市争夺的新重点?
“抢人大战”第四季,另一种“抢人”
按照此前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874万人,同比去年增加40万人。叠加2020年春节前爆发的新冠疫情,波及大量中小企业经营,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今年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如果不是这场疫情,这874万毕业生恐怕是众多二三线城市“拉新”的重点对象。早在2017年春天,一场城市间的抢人大战就已经打响,到了2020年第四个年头上,这场大战就已经进入“第四季”。
2017年初,武汉启动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工程”,提出力争“5年留下100万大学生”,成为第一波抢人大战城市中最为显眼的一个。随后,包括南京、杭州、成都、西安、长沙、青岛等在内的多个城市也相继推出人才新政,部分城市甚至提出了“中专以上学历零门槛落户”政策,一场持续三年的城市人口争夺战就此打响。
不过,在这个2月底,当八百多万应届毕业生还困于家中时,多个城市已经提前开始另一场“抢人大战”,只不过,抢的是蓝领工人。这次,受疫情影响复工压力最大的浙江最先动手,被称为“包邮抢人”,包车包机包高铁、免费接送员工花样百出,更是有企业人士戏言,“2月不抢人,3月徒伤悲!”
其实,加快复工只是表面原因,深层次原因就在于,即便没有疫情,“用工荒”已经是中国城市多年存在的普遍难题,为了防止在疫情下蓝领们就近务工或者被其他城市抢走从而加剧用工难题,各大城市之间为了“抢蓝领”出台的复工补贴政策花样繁多,报销、送钱、落户加分层出不穷。
以西安为例,抢“工人”的硬核政策中就包括:企业新招用员工,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给予1000元/人的一次性社会保险补助等等。而南京则直接给出了落户积分奖励:南京市对符合《南京市积分落户实施办法》中落户申请条件的复工复产企业来宁返宁员工,给予一次性落户积分12分的奖励,并对落户事项加快办理。
人口红利衰减下的存量厮杀,“蓝领”是否会成落户主力?
随着各大城市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新增就业岗位多、人才需求量大,对人才的竞争成为必然。
不过,如果将今年春天特殊的“抢人大战”与此前几年城市之间的“抢人大战”进行比较,引人深思的问题就是,在人口红利衰减下,稳定的劳动力已经是城市各行各业重要的资源,也是保持当地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那么,在存量厮杀下,“蓝领”能否成城市群新的落户主力?
在今年春天的抢人大战中,多地抛出的招工补贴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富士康。以郑州富士康为例,作为苹果手机最大的组装工厂,其员工规模在20万左右,高峰时曾达到30万左右。但因为疫情的原因,大量务工人员困于村镇,郑州富士康复功率被业内预测不足50%。在两周前抛出3000元补贴招新后,为加大复工力度,郑州富士康日前再次增加奖励,新入职员工在满足相关条件后可获现金7000元。
重金悬赏“拉新”,可以看出富士康对于用工需求的急切。如果抛开疫情特殊原因,考虑到用工需求持续保持稳定,是否可以将这批潮汐化的年轻人留在郑州?城市之间的抢人大战,就真的只能是“大学生”吗?
中国人口红利见顶在这几年已被广泛讨论。先看一下人口红利概念,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然而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发展的重大转折期:一方面,从我国当前的劳动力人口(16-59周岁)比重来看,已经多年呈现下跌态势。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64%,而在2005年这一占比为76%。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占比自2012年开始就一直持续逐年下滑。另一方面,即便放开了“二孩政策”,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仍在下滑,2019年的人口出生率仅为10.48‰,再刷新历史新低,这也意味着未来劳动人人口增加的压力巨大。
针对前几季的“抢人大战”,有声音指出,抢的不是年轻人,而是年轻人的六个钱包,并将抢人大战与地方政府另类刺激房地产市场联系起来进行解读。但事实上是,难道地方政府争抢年轻人,真的只是浅薄地盯着楼市这块蛋糕么?恐怕引爆楼市只是锦上添花,改善人口结构、提高年轻化比例,解决养老金缺口同时减轻公共财政压力、提升城市经济活力等种种好处才是真正原因。
所以,随着户籍政策松动不再是阻拦人口流动的硬性门槛。对于忙于复工的众多城市来说,这个春天的“抢人大战”可以解决一时之忧,在未来几季争夺人才,是否会把“蓝领”纳入重点范围?
北上广深还是小城镇?僧多肉少的资源大比拼
不过,不管是蓝领工人,还是等待就业或者已经进入职场的年轻人,在人口流动中成为城市的血液,能否最终留下来成为城市的基石,要看这个城市能否给予他们足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这一点,不分北上广深或者小城镇。
日前,有研究机构发布2020届春节前后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城市线级分布数据,新一线城市、一线城市涨幅回落,呈现负增长;二线城市意向率出现3.23%的明显涨幅;三四线城市的意向度涨幅为1.46%和0.08%;五线城市呈现小幅下降,为-0.09%。
仅从这组数据来看,相对于一线城市的高节奏,高压力、高消费、高租金的生活,二三线城市开始更受年轻人青睐,这一点从2018年多个城市发布的统计公报数据也能看出来,在当年人口流动吸纳最多的城市中,以南方一些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以及部分中西部的城市吸引人才为多。其中,常住人口增长最快的是深圳、广州,其次是西安、杭州、成都、重庆、郑州、长沙、宁波与合肥十个城市。
不过,人口在某一端时间内集中涌入,也在考验一个城市基础设施的规模是否能够承载。以深圳为例,根据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深圳常住人口增加了49.83万,增量居全国首位。但是, 2019年下半年,深圳市龙华区、福田区、坪山区三区均发布2020年学位预警,预计小一、初一学位缺口数万个。可以看出,随着年轻家庭涌入,深圳的基础教育资源短缺开始凸显。除此之外,深圳也是我国唯一没有985、211大学的一线城市。
另外从十个城市医疗资源对比来看,深圳在卫生医疗机构数量以及床位数上,也排名靠后,但常住人口总数位居十大城市前列。有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03张。而深圳2018年,这一数字仅为3.65。在2018年人口涌入的前十大城市中,基础医疗资源并不占优势。
备注:前四项数据来源为2018年十城统计公报,每千人床位数为计算获得=(床位数/常住人口数)*1000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打拼,工作机会相比二三线而言会多一些,但资源分配上却要面对的是僧多肉少的境况。也许对于初入社会的年轻人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职场的历练,但一旦想要成家立业,房价接受程度、教育以及医疗资源可得程度都变成心灵天平上的重要筹码。
同样的,对于蓝领工人群体来说,当用工荒来临时,他们被企业和城市迫切地邀约,但在他们付出劳动的同时,城市又是否能把他们的家庭生活、子女上学等后顾之忧解决,是否能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市民待遇?《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从总量看,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到2.88亿,不过2018年进城农民工数量比上年减少了204万。
拉新,以及拉新背后的基础设施承载力,这些都在考验着中国日益崛起的城市群,也许抢人大战“第四季”并不能在短期内看出城市格局的变动,但或许影响未来城市群最大的变数,就在这批蓝领与年轻人身上。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90度地产”。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