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鲍威:“三无”教师网课记

作者:鲍威 发布时间:

鲍威:“三无”教师网课记

作者:鲍威 发布时间:

摘要: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思考授课策略,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帮助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study-3698155__340.webp.jpg

图片来源pixabay

*来源: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ID:IEE-PKU),作者鲍威

或许谁也未曾料想,2020年初春,黑板变屏幕,中国教育正经历着一场史诗般波澜壮阔的,从传统线下教育向线上教育的“大迁移”。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为保证“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全国各大高校在春季学期陆续启动了网络课堂在线教育。一瞬间,百万教师站在了电脑屏幕面前,而屏幕对面是千里之外遥不可触的学生。

通常,在线精品课程的完成,需要前期大量精细的教案设计、音频影像等教学辅助资料的准备、以及各校教育技术团队的相应支撑。但疫情事发突然,相当一部分教师是在无法获得上述基础条件保障的情况之下,仓促上阵的“无经验”、“无准备”、“无外援”的“三无教师”。作为这类教师中的一员,基于本人在寒假Ed.D博士生在线教学的前期体验,在此与同行交流如下体悟与心得,期望对教师快速适应线上教学有所裨益。

成功的教学,首先需要清晰了解所面对的学生群体的现状及其需求,才能因材施教。限于传统调查研究方式的时间约束,此处从高校学生使用频度较高的社交自媒体平台中采集反馈留言(参看表1),开展相关分析。虽然资料代表性存在一定缺陷,但从中可以发现,与面临技术适应障碍的教师截然不同,作为互联网发展背景之下成长的年轻一代,学生面临的线上学习挑战并非来自技术层面,而主要表现为学习状态的缺失。

在疫情居家自我隔离的非日常状态之下,如何解决学生的学习自律缺失、学习资料不足、学习环境欠缺、学习行为坚持性薄弱等问题,如何应对网络的教学平台突发故障、防止学生的消极学习策略,是保障本轮线上教学成效的核心所在。

微信图片_20200303083720.jpg

在线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教学质量的保障更需要教师基于学生特征,开展针对性教学。在把握了屏幕对面学生现状的前提下,为实现课堂从“线下”向“线上”的顺利迁移,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思考授课策略,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避免分心走神、帮助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设定预案,应不时之需

由于此次网络教学规模超常,服务器压力过大,教学平台翻车崩溃现象层出不穷。为从容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教师在课前需在既定线上教学平台之外,做好PlanB、PlanC预案,并提前告知学生。此外若在线平台具有录播功能,也可供一时断网的学生课外补习。

教学内容细分化,防止学生注意力漂移

相关研究指出,我国高校学生网络学习过程中“行为坚持性”薄弱,成为制约学习成效的重要瓶颈。[1]为适应学生非连续的注意力,在课前提供学生文献资料的前提之下,教师需要合理稀释原有线下课堂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做细分化处理。具体而言,需在保障课程内在知识体系逻辑性的基础上,围绕核心知识点,将课堂内容切分为时间大约在25-30分钟小模块推进。每结束一个模块,中间插入5-10分钟课间休息(音乐)和Q&A答疑环节之后,再有序进入下一个模块。

随“声”而动的教学思维

传统线下课堂中,教师的肢体语言、微表情、声音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但一旦迁移至线上,特别在摄像镜头模糊的状况下,教师手中所剩的教学辅助工具只有“声音”。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和意义是伴随着语言有秩序、递进地变化,教学随着声音而流动,声音流动背后是思维、瞬间心理和即兴情绪的流动。[2]线上授课中,教师需要适当放缓语速,令语言步调和学生思维保持一致,通过声音的起伏和停顿,尽可能让学生捕捉到教学内容的重点,避免教学沦为漂浮在网络课堂中的声波信号。

研究生助教助力在线教学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但技术与教学方法之间的交互作用却截然不同。[3]在线授课对教师的技术要求远高于传统线下教学。鉴于非常时期多数教师是相关教学平台技术的操作新手,研究生助教的辅助作用不可忽视。教师需在课前与助教充分沟通,让助教了解每堂课的知识框架,教学重点等信息,甚至也可将板书内容设计提前告知助教。

例如,教师在直播教学时,助教不仅可配合后台技术操作,也可协助在线上黑板屏幕上书写板书,以免教师手忙脚乱。当然,这种方式也可让学生在听讲的同时,了解即时所学内容在整体课程知识体系中的定位,系统化理解教学内容。此外,教师、助教也可在课后利用电子邮件、微信群等其他社交平台,为学业困难学生提供辅导答疑。

强化学生课外主动学习

与传统的课堂讲授相比,线上教学中教师的掌控感更弱,学生“隐形逃课”的可能性更大。线上教学的进展顺畅及其学习成效,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课外高质量的主动学习。近年一系列的研究印证,我国高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业参与不足的特征,[4]为此教师需要提升课堂作业和课前阅读的要求,适度引入规制型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在课外的主动学习。

课外作业·教师反馈·课内互动的结合

以往线下授课中发现,由于部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认知理解不足、问题意识不清晰,课堂参与讨论存在密度(发言的局限于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和深度的严重不足,为此在教学摸索中尝试了作业·反馈·互动三位一体的操作模式。这种方式也可迁移到本轮线上教学过程中:

(1)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指定文献,在文献阅读作业中不仅梳理相关文献的论点,而且基于充足的依据,遵循逻辑和理性的原则,提出自我观点。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开展拓展性学习和阅读,也有益于其科学理性的审辨性思维(又称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2) 教师和助教要求提前批改作业,以Word文本批注的方式,提供学生及时反馈。作业评阅能够帮助教师提前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对课堂内容做及时的微调和信息补充。注意务必在课前将作业反馈给学生;

(3) 在正式线上课堂中引入“观点交流”环节,让学生基于课前作业,交流观点,教师在此时可提供二次反馈,互动交流。这种状态之下的课堂学生参与和师生互动,不会陷入碎片化、随意化、浅层化的状况,而是在深度学习之后的观点阐释;

在我们经历这场史无前例的教育空间大迁移的时候,也许会想起82年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前辈们在炮火中,以浩然正气,护中国文脉的教育大迁移。大学是捍卫国家荣誉和民族精神的支柱,每一代学人必有其必须跨越的磨砺,但不变的是我们对于大学使命的守护。在此借用冯友兰、罗庸两位先生所撰写的《西南联大校歌》歌词,应时略作修改,与疫情之下坚持教与学的学人共勉:

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疫寇,复江城,还燕园。

注:针对有效的线上授课,相关研究提炼了行之有效的在线授课七大原则,在此供“三无”教师参照借鉴:

(1)教师为学生提供清晰的线下沟通说明,包括沟通方式和与时间;

(2)优化讨论环节的设计,提升学生合作学习;

(3)鼓励学生展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4)给予准确、及时地反馈;

(5)明确限定课程作业的截止日期;

(6)准备有挑战性的任务,奖励高质量的作业等,传递教师的高期望;

(7)允许学生秉承不同观点。[5]

参考文献:
[1] 李玉斌、武书宁、姚巧红、褚芸芸.大学生网络学习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1):59-65.
[2] 石鸥.教学过程:飘忽的声音和流动的本质——兼论教学语言[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3):74-79.
[3] J.Michael Spector,Theresa M.Anderson.Integrated and Holistic Perspectives on Learning,Instruction and Technology:Understanding Complexity[M].Springer Netherlands,2000.
[4] 鲍威.跨越学术与实践的鸿沟:中国本科教育高影响力实践的探索,北京大学教育评论[J],2019(3):105-129.
[5] Graham C,Cagiltay K,Lim B R,et al.Seven principles of effective teaching:A practical lens for evaluating online courses[J].The technology source,2001,30(5):50.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 ”,作者鲍威,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文章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鲍威:“三无”教师网课记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