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ixabay
来源:诗坚(ID:gh_cd23509ab74c),作者诗坚
01
今天,贵州官网正式宣布本省高三初三学生将在3月16号开学,这意味着小学很可能3月底才会开学。
漫长的假期,面对疫情的焦虑尚未消除,老师和家长又陷入对孩子教育的焦虑之中。手机将这种焦虑呈现得淋漓尽致:一边是如火如荼、花样翻新的空中课堂,各路名师高手使尽浑身解数,面对荧屏外的孩子“循循善诱”;另一边是“抖音”“快手”里,父母面对不能专心听讲、辅导艰难的孩子们的“顿足捶胸”和“暴跳如雷”。
事实上,疫情中的我焦虑更多。
其实,我并不担心,疫情中的孩子,多学少学多少知识——今天的孩子,不缺少课堂和书籍,也不缺少电脑和网络,他们缺少的是生活的磨难和生命的磨砺;
我不担心,禁足在家的孩子,写没写作业上没上网课——今天的孩子,不缺网课不缺作业,他们缺少对社会的关切和对他人的关心。
我担心,疫情过后,我们的孩子,只有知识增长,只有阅读提高,没有生命成长;
我担心,几千个生命的痛苦离去、几亿人禁足在家的惨痛历史,就那么白白地在我们眼前流失,而亲历其中的孩子们却全然未从中习得半点教训、收获点滴成长。
02
我们似乎不习惯对灾难进行反思,我们的教育也缺少反思的引导与训练。
我注意到几乎全国所有的网课,除了强调了疫情的防护知识,病毒的基本知识外,又都一头扎回课本的学习。该刷题刷题,该背古诗背古诗,除了戴口罩勤洗手,若只看教学内容,你会以为疫情好像从未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一样。
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正在经历一场人类史上的特大疫情。疫情如今不仅在中国全面爆发,而且还波及全球。活生生的教材明晃晃就在眼前,而我们的教育则还停留在课本和课堂的学习上,远离孩子的生活与生命。
我最近常想,当人们控诉官员在疫情控制的“黄金时期”不作为时,当我们看到今天很多官员还在“甩锅”推脱责任时,当我们质疑一些媒体人给出的数字和信息的真实性时,我们有没有意识到:这些人曾经就是孩子!曾经就是祖国的花朵!或许他们中不乏学霸、不乏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学生、好孩子。但他们的生命中显然都缺失了点作为人宝贵的品德,比如:诚实和善良。
我相信,他们所受的教育中缺少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课:生命教育。而这堂课,在我们今天的教育中仍然严重缺失。
我们正经历一次百年不遇的灾情,也在走入一个百年不遇的生命教育课堂:
我希望孩子们知道,那些死去的亡灵、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庭,他们不是数字,不是微信里的陌生人!他们是武汉人、湖北人、是医生、护士,是爷爷奶奶,是爸爸妈妈,是我们的同胞。如果,我们不关心他们,不从他们的经历遭遇中有所学习有所触动,有一天,我们就可能成为他们。
我希望,不在“疫区”的孩子们,可以暂且放下手里的课本,和我们一起走进疫情的生命课堂,从活生生的教材中,学会同理,独立思考,获得爱和力量,甚至智慧。
03
无情的疫情恰是一门跨学科、多层、丰富而意义非凡的综合课。
从教育角度而言,孩子生命所经历的,就是他最容易理解、也最渴望学习的内容。人类对自己的体验与经历充满了无穷的学习与探索动机,体验与经历也恰是孩子学习的最大动力。给予孩子探究切身经验的机会,我们将发现,孩子对生命与生活的好奇与探索的动力,远远大于对课本本身的学习兴趣。
从疫情角度而言,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没有硝烟的战“疫”。历时已近百天,损失难估,代价惨烈,创伤难愈,此悲剧必会载入史册。然而,我不确定,这史诗般悲壮的“封城”和惊心动魄的举国“禁足”,将以怎样的面貌、是非呈现在未来的教科书里。我们会不会只选择性地让我们的后代记住那些“英雄事迹”,再昂首高唱胜利的赞歌?
若今天亲历在疫情中的孩子错过这场学习,我觉得,这将是孩子人生莫大的损失。
疫情是一堂特殊教材的文化课
浅之,老师和家长,完全可以把每日疫情数字和各省简报,从简单的加减法到复杂的统计再到地理,都可作孩子的教材;每日网上围绕疫情的独家收集、新闻爆料、公告通知,诗歌散文,科普知识、甚至音乐都是绝好的学习素材。
疫情是一堂探究方法课
课本里的真理是枯燥的,是别人总结的。尝试着和孩子一起在扑朔迷离的网络信息里寻找“零号”病人,这不仅是最好的PBL课题,也可以让孩子懂得“探究“的过程正是追寻真理的开始。
疫情是一堂社会实践课
不要在空中课堂寻找公平与正义。和孩子一起为那些流落在武汉街头的外地打工者发个声音,至少可以转个帖,这样你的孩子自会理解并体会公平与正义的含义。
疫情是一堂道德教育课
“珍惜生命、关爱他人”不是口号。不要纠结如何完成800字“最可爱的人”的作文,给失去亲人惊恐悲哀的武汉小朋友寄去一张充满温馨的明信片,你的孩子就是最可爱的人。
每日和孩子们讨论疫情,讨论灾难与危机中的复杂故事与人物。简单的煽情式的大爱来之迅猛,退去如潮,不应该成为我们的教育点。如果你的孩子至今尚未听说医生李文亮、专家钟南山、作家方方、志愿者汪勇,我觉得做父母的应该赶紧补课。因为,这些人代表了各自职业的良心。良心,是孩子做人的底线。
经历此次战“疫”,如果你的学生,尚不知3000人死亡、3000多医护人员感染的数字,不知道疫情中广为流传的名句“时代的一粒尘,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的出处及背后的故事,没有通过疫情跟踪学习到“谎言与真言都会付出代价,只是历史会唾弃谎言者,会铭记为真言付出生命的人”的道理,那你则是个失职的教师,因为你忘记“师者”,传道在先,授业在后。
04
家长和老师也困惑,疫情中,信息杂乱,谣言四起,我们如何带着孩子辨识哪些信息可以看哪些信息不可以看?
我认为这恰恰是家长和老师面临的考题。在我们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时,首先必须培养自己思辨能力。
我不能告诉大家哪些媒体可以看,毕竟每人“可看”与“不可看”的标准不同。在此,我介绍我在这次疫情中喜欢跟踪的媒体和内容:
每日必读国家新闻中的每日疫情;
跟踪良心媒体《财经》和《财新》每一篇关于疫情的报道;
作家方方的《武汉日记》每日必读;
比尔·盖兹的演讲必听;
柳叶刀与疫情相关的研究报道必读;
我还读医生诗人弱水吟的诗,听《我哭了》和《Together》的音乐,等等。总之,我认为疫情期间朋友圈的信息量足够我学习和吸收的,也完全可以带着孩子学习。
05
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培养人。
人的培养,不能只在教室里、书本上完成,人必须亲历历史,亲历生活,才能成长。
学校多培养出几个学霸未必对推动社会有多大作用,但培养出没有良知、不懂爱、撒谎成性的“学霸”对社会的造成的危害则不可言状。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过上岁月静好的日子。
然而
生命消陨, 岁月不再, 何谈静好?!
为了我们的后代能过上岁月静好的日子,
为了我们的后代不再次经历奔赴战“疫”而英勇牺牲的遭遇,
为了我们的后代每逢春暖花时都可以外出踏青嬉闹欢笑,
请让孩子暂且放下课本,走进疫情的大学堂,面对“真实”,学习成长。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诗坚”。文章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来源: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