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图虫创意
7点55分,乔乔端坐在电脑前,打开腾讯会议开始调试设备。还有五分钟,她的预答辩就要开始了。“写论文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去展示自己的成果。”
9点35分,江东从床上爬起来,洗漱完,随便吃了点早餐,便打开电脑进入Zoom,等待着十点钟开始的专业课直播。“再不开学,我就要爱上网课了。”
随着内地部分省份陆续公布中小学开学日期,大学生们不禁产生一串问号:“我们什么时候开学?论文受影响,还能顺利毕业吗?我找工作又该怎么办呢……”
与中小学不同,高校的线下复课往往意味着大规模的跨省人口流动,虽然疫情防控态势逐渐向好,但大学的线下开学,仍需“以中小学基本开学或者疫情得到更进一步控制为前提”,教育部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王登峰曾在3月14日的新闻视频连线中提到。
受新冠肺炎影响,在延期开学的这段时间里,高校学生除了需要克服“云上课”和“云答辩”中的问题,还要面对面临毕业论文的进度停滞,乃至重新选题,以及春招的接连失利。而为了保证学业能够顺利完成,政府、学校和他们自己,都在努力“战疫”。
“为了上网课,我辗转于5个APP”
江东就读于澳门科技大学法学专业,大部分科目都以直播课的形式在Zoom上进行,似乎为她省去了很多麻烦。“我觉得网课挺好的,对于自律的人来说,省时且自由,在学校要是十点上课,我八点半就要起,结束之后还得急急忙忙吃饭,再去赶下一节课。”
但江东告诉芥末堆,如果学校继续推迟开学,这学期她将少修三个学分,“一分体育,两分科技大师讲座,可是学校还没告诉我们该怎么补,我有点担心会不会影响我毕业。”而且,迟迟不能返回澳门,江东的HPV第三针也没法打了。
同样,香港城市大学电机工程方向的博士生薛晨,前几周也一直通过Zoom上课,最近几天,他必须要转战线下,以确保自己的研究进度。“学校图书馆亲测可用,实验室也没关,只是要求我们必须戴口罩。”
覆盖港澳台地区的网课平台相对较少,录播课资源也极其有限。相比之下,内地大学生的网课体验则更为丰富。
“一个老师一款APP,每天上课像极了皇上翻牌子。”
“网课就是午夜时分猝不及防发布的签到,与藏匿于各大APP犄角旮旯的作业。”
“APP持续增加,作业量也在增加,烦躁值已经快要爆表。”
以“大学生网课”为关键词在微博进行搜索,“稳、准、狠”的吐槽展现了当代大学生丰富的词库和独特的语言技巧。每一条“真情实感”的评论背后,都体现了在这一波疫情“迫使”的在线教育下,不同远程教育解决方案激烈角逐。
与义务教育阶段不同,高校的教学内容往往没有教育部门的统一进度安排,学校在方案选择上更为自主,教师们对不同平台的使用也更为自由灵活,但这也带来了很多潜在的问题。
除了老生常谈的网络不稳定,众多平台带来的“信息爆炸”也让网课成为不少学生的负担。
张哲杨是西安一所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大二学生。为了上网课,他经常辗转于5个APP之间,一不小心就错过了签到。
“网络卡不卡,操作难不难,老师根本不会问我们的意见,直接选定了然后通知我们。但我觉得起码各科老师开课前还是在群里喊一声,准备上课了,今天在哪个APP,讲什么内容。”他说。
谈及老师们最常用的平台,张哲杨告诉芥末堆:“差不多是学习通和中国大学MOOC,而且我也比较喜欢这些录播课资源,一节课的知识点是固定的,不像线下或者直播课,老师讲着讲着就跑偏了,一周的教学任务有时候两周都讲不完。”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远程学习解决方案中,也将中国大学MOOC列为推荐名录中的慕课平台之一,“除了港澳台地区,中国大学MOOC累计合作的中国境内高校已经超过1000所,在疫情期间的日活达到了千万级。”中国大学MOOC产品负责人宋维衍说。
“icourse(爱课程)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支持的主站,底下分为很多个板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提到的慕课平台这一块就是指中国大学MOOC,它一直是网易有道和高教社两方合作的产品。”
中国大学MOOC于1月29日正式推出应对疫情的服务方案,开始为全国受疫情影响延期开学的高校,免费提供慕课课程、教学服务及学习数据支持,并优先服务湖北地区高校。“我们和高教社一起做了用量趋势预判,进行架构的优化升级。”宋维衍告诉芥末堆,除了湖北地区,网易有道还根据用量需求调配服务资源,比如北京、江苏、四川、福建、河南及陕西等地。
“论文重写”,“延毕”:毕业班学生的“战疫”
“云上课”似乎已有成熟经验,“云答辩”则是此次疫情催生的“新鲜产物”。
乔乔是重庆一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的研究生,她将于5月进行最终答辩,如果一切顺利,6月就能如期毕业。“预答辩其实还行,比我想象的顺利,但比较难的是后续的沟通。”
预答辩结束后,乔乔的导师在微信群里给予文字反馈。图源:乔乔
以往的线下指导转为线上,效率大打折扣。“我的导师现在还在国外呢,今天给了我建议,我要去想怎么反馈,可能第二天才能给他回复,再加上时差,以前面对面聊一个小时的事儿现在得两天,简直难上加难。”她说。
但这些在“毕业论文选题难以继续”面前,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在寒假前,乔乔的同学陈钰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实地调研,原本想在假期多走访几个村落的她,因为疫情,面临着“不小的论文调整”。导师告诉她:“后面可以进行补调研,但不要晚于5月。”
虽然还未调研的对象有足够多的资料和图片,但陈钰认为有直观的感受才能产出更好的学术成果。而如果5月之前她不能完成论文并进行答辩,意味着至少要等到12月,延毕半年。“上几届有8月送审9月毕业的,但我们今年还没通知。”她说。
在3月初,教育部发出《关于做好2020年上半年毕业研究生学位授予相关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到,对因疫情影响无法按时完成学位论文的,培养单位可适当顺延培养和学位授予时间,并视情增开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
陈钰告诉芥末堆,学校在3月底做了一次摸底调查,“208个研三的硕士生,有29人的答辩会有问题,这仅仅是我们学院的数量,我猜学校可能会增加送审,只是可能啊,都还是未知数。”
比起陈钰,同为城乡规划专业的茸茸则更加安心一些。茸茸是广州一所高校研三的学生,她告诉芥末堆:“至少手里有一点点现状数据,但进度的话可能要比正常情况下慢一个月。学校已经增加了两次送审,如果论文没什么问题的话,其实最晚也就延毕3个月。”
由于近日输入性病例的增加,广州的管控措施更为严格。“目前我们学校不允许任何学生回去,前几天学院都让辅导员问我们需不需要帮忙把宿舍的电脑主机寄回家,实验室就更不用说,完全用不了的。”茸茸说。
与需要实地调研和纯理论性的学术研究不同,不少理工科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需要借助学校实验室的专业设备和器材进行相应的实验,而疫情下他们不能返校,论文停滞不前,科研损失难以估量。
这一点,也成为了日前社交媒体中热议的话题:高校是否应将硕博研究生和本科生区分开,允许其提前返校进行必要的课业研究?一是因为本科生的数量实为庞大,研究生的流动则相对可控;二来本科生的科研需求相对硕博学生来说也相对不太紧迫。
此前,国内部分地区高校已经明确春季学期复课时间,但在相关微博的评论区,不少学生对此表示担忧。
3月31日,教育部正式发布通知,2020年高考延期一个月。在其后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王登峰表示,大学复课优先安排的毕业年级,以及有科研任务的研究生开学。在本地上大学的学生先复课,外地低风险地区的学生再陆续复课,高风险地区的学生暂时不复课。
余祥仙是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专业研二的学生。1月16日,她回到湖北家中,“那时候没想到会发展成为疫情,更没想到这个假期会在家里呆这么久。”
因为专业的特性,余祥仙告诉芥末堆,由于她的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并不涉及大量的实验,她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是总结之前做过的数值计算和相关数据。“其实我赞同分批开学,在保证安全和防止疫情扩散的前提下,可以让影响到毕设的研究生博士生和大四毕业生提前返校。”余祥仙说。
“春招压力”:线上连个机会也不给你
乔乔正在进行视频面试。图源:乔乔
预计毕业时间是明年4月,所以余祥仙对学术研究方面没有过多的担心,但她也有自己的烦恼:“对我来说,疫情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开学之后直接找工作所带来的恐惧感。因为师兄告诉我们,5月份就要开始留意实习了。”
“金三银四”,往往是不少应届生找工作的最后一波突围。而疫情压力下,部分企业取消春招,更有不少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摆在874万毕业生面前的,是更为激烈的应聘竞争。
陈钰告诉芥末堆,如果能够顺利毕业,她会先就业再择业,“疫情使春招稍微延后了一段时间,招聘岗位相对变少,找工作也更难了。”
芥末堆此前报道,不少企业对关键岗位的多轮线上面试有可能因双方时间协调等问题,使得战线拉长,且线上面试无法观察到候选人更丰富的信息,同时设备的稳定性也可能会影响面试效果。
但陈钰认为,政府和学校共同举办的一系列“空中双选会”和线上面试,反而更加有效率,“省去了企业和学生跑宣讲会的流程。”
同时她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线上流程缩减,造成用人单位更加重视简历筛选,(有的人)秋招也许还能进入初试,春招简历直接就被刷掉了,此条亲测。”
乔乔最近完成了两家企业的“云面试”,在等结果。她也提出线上面试存在的问题:机会的公平性。
“我们专业主要看设计能力,可我身边有太多的例子,本科学校一般,能力再强简历初筛被刷掉的也大有人在。”
乔乔告诉芥末堆:“以前的流程是企业来学校开宣讲会,直接考试,考完试进面试,然后择优录用。但是来参加线下考试的人可能不是我们学校的,不管学历怎么样,只要来考试,就有机会进面试,可线上,连个机会都不给你。”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学生除余祥仙外,均为化名)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