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ixabay
* 来源:校长邦(xiaozhangbang),作者:锵鸣
转眼间,2020年已经过去了三个月,按照往年校历算,上学期几乎已过去一半,小升初的政策也逐步明朗。
但是由于今年疫情的影响,部分省份至今为止,还没有正式开学,只是公布了开学时间,还有部分地方开学时间也没有明示。为了响应教育部的号召,部分地区小升初政策已陆续公布。
目前为止,上海、天津、广东、江苏、四川、浙江、安徽、云南、陕西、黑龙江等地都明确了2020年小升初升学政策,并正式实施“公民同招”政策。
虽然每个地区的政策内容具有个性化特征,但是大原则是不变的。全面梳理各地小升初政策后笔者发现,此次的关键词是“公民同招”,这也意味着小升初的公民同招即将在全国正式铺开。
01公民同招的实施,有利于教育公平,更能改善教育生态
何为“公民同招”?公民同招是指公办民办学校实行同步招生,其基本要求是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报名、同步开展录取、同步注册学籍。
其实,“公民同招”并不是新词。在国家层面,教育部在2018年、2019年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通知中,都强调了要推进公民同招。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最主要的条文是《第17条》——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近年来,义务教育入学问题,是老百姓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每年进入四五月份,各地小学、初中的招生工作陆续启动,按照往年惯例,民办学校的招生时间一般会比公办学校提前几周。
“由于民办学校能提前招生,一些家长优先选择民办学校,把公办学校作为保底,导致一部分优质生源提前被民办学校挑走,对公办学校造成挤压,这种做法打乱了正常的招生秩序,破坏了教育生态。”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表示。
“此次出台的招生政策,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文件及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是回归教育初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保障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生态、缓解社会教育焦虑的要求。”浙江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这样解读。
民办学校的管理模式是跟公立学校存在很大的区别的,在这里学生的学业负担正常来说会比较重一些,尤其是老师们的很多精力都放在学生的学习上,而一些家长也比较愿意去主动配合。
于是这些民办学校的成绩就会不断的提高。
而随着成绩的不断提高,他们就在选择生源上,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就可以进行挑三拣四,一旦发展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他们就会组织各种各样的考试,而且难度较大地进行筛选。
于是好的生源加上传统的应试教育管理模式,使得他们的学生在中考上的表现非常的突出。在某些地区,甚至会出现民办学校中考考上重点高中的人数比一个区所有公立学校加起来的总人数还要多的现象。
而如此一来就会带来两个非常大的问题:
其一,因为民办学校选择学生采取的是择优录取,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无疑就会加重了学生们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负担和压力。这个情况在一些一线城市表现的尤为突出,相信很多家长都已经切身体会到了。
其二,公立学校作为“兜底”的存在,使得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而且在目前的升学体制中,公立学校是无法拒绝任何符合条件的学生入学的,而这个符合条件基本上只有一点,那就是是否属于学区内的。
长此以往形成的两极分化,就是所有的优质生源想尽办法去往民办学校,进而最差的生源基本上都被分到了公立学校。
这样的模式还何谈教育公平呢?于是,“公民同招”就应运而生了。
02公民同招利于教育发展,但对民办学校却是灭顶之灾
从中国教育的长远发展方向上来看,公民同招确实是实现未来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决定。但是在此次政策全面铺开的同时,对民办学校,尤其是老牌重点民办学校,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此次公民同招带来的两个最大的问题在于:
其一,私立学校的生源将不能进行单独的考试选拔。
其二,报名私立学校的学生一旦落选,即有可能派不到比较好的公立学校。
如此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有很多的学生家长会放弃让孩子去私立学校的念头。进而使得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生源质量得到一定的平衡。
而生源无疑是关乎一个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条件。
对于民办学校来说,尤其是老牌的重点民办学校,他们能够在中考大放异彩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有优秀的教师团队和优质的教育设施,更是因为他们有优质的生源,而此次的政策从源头上掐断了民办学校的优势,说是民办学校的灭顶之灾也不为过。
古语有云“孺子可教也”,对于民办学校来说,优秀的老师麾下有一群“可教的孺子”,就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种规律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但是公立学校接收的那些都是“不可教”的吗?
对此笔者不想把他们归类到“不可教”,而是说这些孩子“不易教”,要知道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多方面的,原生家庭的和谐与和睦,父母对其的疏导,包括父母自身的品性与行为都会影响到一个孩子对于学习的看法。
试想,一个优秀的老师,麾下不是“可教的孺子”,而是“难教的孺子”,是否还能进行刚才的“一加一”算法?纵使这个老师非常优秀,能将“难教”变成“可教”,但是其中花费的时间必然会比优秀的生源要长,对于仅有三四年的初中学习来说,未免效率太低了。
因此,对于民办学校来说,缺少了优秀的生源就相当于上战场没带武器,这无疑是一场灾难。国家可能是想通过此次政策能够带动社会的教育公平,并以此来带动公办学校的教学改革,与民办学校看齐,但是对于身处其中的民办学校来说,代价未免太大了。
除此之外,此次政策还将波及行业内小升初的培训机构,因为这些机构,以前针对的是所谓“掐尖”,“培优”,其目的是在培养孩子能够顺利通过小升初和幼升小的奥数等考试,但是如果全部摇号,那这部分可能就没有原来的用处了。
03公民同招的背后,是教培行业的一轮新机遇
事实上,公民同招在笔者心里,其实还是利大于弊的,无论是对于当下的民办学校也好,民办教培机构也罢,公民同招所带来的利益,是长远且源源不断的。因为,整个行业的未来才是真正的未来,身处于其中的我们都将获利。
对于民办学校来说,推进公民同招,得以让民办教育回归教育本源,吸引真正的公益性教育资本进入民办教育领域。通过混合所有制、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非营利性民办教育同样拥有巨大发展空间。
当下,在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之后,民办教育可以通过灵活的机制、政策和环境来加快教育改革,从而更好地解放民办教育的活力,促进民办教育向更高阶段发展。
以上海为例,上海市教委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全上海建有学区、集团共233个,覆盖75%以上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深入推进。上海市教委方面表示,从全上海127所“强校工程”实验校的建设情况来看,学校办学普遍更有信心,办学特色逐步显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度逐步提升,不少学校出现了对口生源比往年增长的现象。
由此看来,公民同招不仅对于公立学校是一个利好的政策,对于民办学校的特色化发展也有非常显著的成果。正是上海等地区率先在2018年和2019年“吃螃蟹”做出了成绩,公民同招的政策才得以在全国铺开。
从国家近期的教育政策中不难发现,素质教育、劳动教育、特色教育已经成为当下和未来教育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还纠结于优秀生源,执着于中考,坚持应试教育无异于逆水行舟,在政策不支持的前提下进行教育行业相关活动,笔者认为是不明智的选择。
因此,对于民办学校来说,及时转型,找到自身的特色化教学资源,是今后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而对于其他的培训机构以及辅导机构来说,笔者认为,此次的公民同招在全国铺开着实是一次不小的机遇。很多人在看到此次公民同招在全国铺开之后,第一反应就是国家又打击民办教育,不给民办教育活路,只会扶持公办教育,民办教育作为公办教育的补充永远也没有发展的空间等。
对此笔者想说,国家明明已经给予了民办教育如此大的机遇,为什么很多人不能做到理性分析呢?
首先,此次公民同招的全国性铺开所针对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幼升小和小升初,义务教育之外的高中教育以及升学初中后的初中教育并不包含其中。因此,高中课程的校外辅导以及初中课程的校外辅导并不会受到什么影响,更何况中考、高考相关的考试培训。
而笔者认为,此次的政策下达,不仅不会给民办教培机构以坏影响,更会给其带来新的一波机遇。
幼升小和小升初从之前的考试变成了摇号,教育资源公平化的同时,更给了校外辅导更多的机遇。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学生们都处在同一个环境,正如之前笔者所说的,“可教的孺子”和“难教的孺子”在一起上学的时候,家长们就会对课外辅导更加重视,而之前投放到幼升小和小升初的升学考试中的金钱和精力,家长们会将其更多地投资于课外的学科辅导中。
试问,这难道不是一个新的机遇吗?
其次,现当下的国家教育政策更多地向素质教育倾斜,这也是经过多年的沉淀,逐渐在家长和学生中形成的固定意识。就像笔者之前说的,国家即将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推进,而你依然在怒吼着“分数就是一切”,这种逆水行舟的行为,怎么能成功呢?
因此,随着家长和学生的思想逐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民办教培机构都应该顺应国家的要求,在素质教育上多下功夫。虽然说最终的考核还是高考,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的一点是,分数已经不能作为衡量一个学生一切品质的标准了。
而对于素质教育、劳动教育等一大块未经开垦的荒漠,是否能将其纳入民办教培机构的培训业务中,这不正是民办教育机构需要考虑的事情吗?
因此,这难道不是民办教育的又一大机遇吗?
所以,笔者认为,作为民办教育机构,看到国家发布的政策,不应该首先想到的是一系列的悲观情绪,国家既然已经明确指出“民办教育是公办教育的补充”,它就不可能在政策上明显地偏向民办教育,因为国家是不可能自己打自己的脸的。
但是上帝为你关上了门,必将为你打开另一扇窗。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校长邦”,作者锵鸣。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来源:校长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