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pixabay
近期不少学生在家用手机上网课,也给了骗子可乘之机,千万要小心!
已有多名学生被骗!晋江一女生不仅被骗光了压岁钱,还刷走父亲16万多元。
其实,网络上诱惑很多,尤其对于平时玩手机、接触电子产品少的孩子来说,他们在好奇的心理下点开那个包裹着糖衣外表的诈骗信息,一不小心就被骗了。比如,领取手机骗钱、红包返利骗钱、租借微信号骗钱、游戏充值、打赏主播等常见骗术,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线上学习,不是把手机交给孩子就完事了,而是应该通过这样的契机,帮助孩子们完成互联网生活的安全教育,引导他们在纷繁的网络世界里擦亮双眼、保持理性,这将惠及孩子们的一生。
化解网络风险的关键,是提升中小学生网络素养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孩子们拥有了一个漫长的“寒假”。困在家中,百无聊赖之下,原本管教严格的父母也会对孩子“网”开一面,允许他们玩玩手机游戏、看看网络视频;原本管教宽松的家庭,孩子更是可以肆无忌惮地在网络世界里“撒欢儿”。
假期本就是中小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的集中爆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问题更为凸显,中小学生拿父母辛苦积攒的存款打赏主播、游戏充值等新闻不时出现。还有一些中小学生上了诸如买卖游戏账号、红包返利、租借微信号等骗术的当。这警示我们:提升中小学生的网络素养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浙江金华一学生上网课被骗17万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一学生被骗近万元
中小学生网络素养缺乏足够重视
尽管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但中国教育体系中仍然缺乏针对中小学生网络素养的课程,各学校也缺少网络素养方面的专职教师。教育主管单位约束教师使用网络工具给学生布置作业的做法颇具争议。家长也多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视手机、电脑等网络工具为洪水猛兽。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中国教育体系搭建于工业化时代,与现在的网络社会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脱节。
老一代中国人都知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种说法体现了工业建设对理工科人才的大量需求;大城市的中产阶层有着“英语要从娃娃抓起”的共识,这是全球化时代的映照。那么,互联网时代,学校和家长是不是需要考虑一下新的时代需求?如果让孩子们在与网络隔绝的情况下成长,当遭遇网络安全问题时,除了网络平台和网络企业之外,学校和家长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
在网络时代,应该重视学生的互联网知识与网络素养的培养。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恰好给了教育主管部门、教育机构和教育者一个反思的机会:教育部发文要求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各中小学校纷纷使用各种网络平台或者网络视频工具给孩子们开设网课,家长们也积极为孩子们配备各类网课设备,中小学生在家里完成学习任务和功课作业——使用网络的合理性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正视和解决。然而,层出不穷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暴露出中小学生网络素养的缺乏。只有让中小学生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网络工具,他们才能够形成网络自我保护意识和网络风险识别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网络平台和网络企业,需加强监管责任
提升中小学生网络素养的前提,是网络平台和网络企业把未成年人保护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来抓,尽可能地使用技术手段来化解中小学生所面临的网络风险。网络硬件设备应当配有未成年人模式,包括手机、电脑和网络路由器等;网络平台需要设置专门的未成年人内容库,包括新闻、视频和文学网站等;网络企业应当把未成年人保护作为软件设计时的首要考量要素;游戏平台必须加强规范管理,一旦后台发现用户账户异常,必须给予警示,超过一定限额可将账户冻结……
实际上,网络平台和网络企业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努力,例如:华为和苹果手机都带有家长控制模式,腾讯加入了基于人脸识别和身份认证的未成年人保护模式,快手也设置了专属未成年人的内容库。但是,网络平台和网络企业的技术限制措施大多需要用户(家长)的配合和操作,如果家长自身网络素养不高,缺乏网络安全和网络保护意识,那么网络平台和网络企业使用技术限制的作用就会降低。
家长是提升中小学生,网络素养的第一责任人
由于目前学校网络素养教育的缺位和大部分学校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使用网络设备的规定,家庭成为中小学生上网的第一场域。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九成的中小学生在家里上网,家长的责任重之又重。
在调研中,经常遇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有家长拿着华为手机说,能不能反映一下,增加个家长控制功能?有家长点开视频网站抱怨说,这个框框(未成年人模式的提醒)老是弹出来,烦死人!还有家长说,在孩子面前输入几次(支付)密码,孩子就记住了,没办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提高家长对子女的网络保护意识与提升中小学生网络素养是一个同步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家长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又忙于维持生计,还有一些农村家长外出务工、常年不在子女身边,他们对中小学生能够起到的帮助作用极其有限。
降低中小学生网络风险,关键在于系统性学校教育
自工业化社会以来,家庭的教育功能逐渐被规范的学校教育所取代,义务教育成为由国家统一实施并予以保障的强制性教育制度,也是当下唯一能够破除地域、阶层、贫富等种种限制的普及性教育。要在全社会范围内降低中小学生网络风险,最关键的还是依靠系统性的学校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如若不能将网络素养作为一项必修课程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中,就很难解决家庭网络素养教育不均衡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对于生产和生活作用的逐渐彰显,网络技能的基础性功能越来越重要,网络时代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网络技能的人。将网络素养课程纳入义务教育,提升中小学生的网络素养,既是为了让中小学生从小习得人生必备的知识,也是为了让他们学会网络安全防护和化解网络风险的基本技能。而在系统性的学校教育方面,中国教育体系的进展远远滞后于网络时代的需求。调研中发现,即便是较为偏远的山区,学校里也能够配备电脑等上网设备,在硬件上基本能够满足网络素养教育的要求,但却没有适合中小学生的网络素养课程体系和专职教师。
网络时代,重视对中小学生的网络安全保护是社会的共同责任,是对下一代责无旁贷的义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各种软件应用的广泛开发,完全将中小学生屏蔽在网络世界之外的保护方式显然不现实。化解中小学生面对的网络风险需要顺势而为,顺应网络时代的需求,将提升青少年网络安全作为社会各方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协同解决。
从政府层面而言,网络主管部门要加快与网络安全防范相关的制度建设,尤其是引导网络平台和网络企业正视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
从企业层面而言,在推广使用最新的身份识别技术的同时,也要加大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资源投入,可以联合学校、社会组织、地方机构共同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公益项目。
最关键的还是学校和家庭这两个中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场域,学校教育必须把网络素养作为一项常规内容纳入课程体系,家长也需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陪伴子女,帮助子女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健康、安全、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工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光明社教育家”,作者田丰。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