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图虫创意
* 来源: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zgc-mtb),作者:王西贝
根据国家统计局4月17日发布的数据,受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约6.8%,我国经济增长势头受到一定冲击。同时因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国际贸易不稳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持续下行风险加剧。内外部严峻的市场环境给复工复产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面对暂时低迷的经济走势,上海市政府办公厅于4月8日公布了《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详细内容,“在线新经济”一词如同漫漫长夜中的一缕曙光,似乎照亮了“互联网+产业”再次升级发展的前程。那么对于近期颇受大众重视的在线教育行业,能否借助“在线新经济”东风,抓住发展腾飞的契机呢?
“在线新经济”框架下的在线教育
该《方案》虽然是上海地方文件,但其提出的“在线新经济”概念却是首次见诸舆论,很有创见性。“在线新经济”的官方定义是:“借助人工智能、5G、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交互技术,与现代生产制造、商务金融、文娱消费、教育健康和流通出行等深度融合,具有在线、智能、交互特征的新业态新模式。”该定义基本解决了近几年“互联网+”背景下诞生的若干新兴行业的业态类型的归属,为后续相关行业政策的制定找到了定位依据。
上海《方案》聚焦无人工厂、工业互联网、远程办公、在线金融、在线文娱、在线展览展示、生鲜电商零售、“无接触”配送、新型移动出行、在线教育、在线研发设计、在线医疗等12个重点发展领域,目标打造四个“100+”,即集聚“100+”创新型企业,推出“100+”应用场景,打造“100+”品牌产品,突破“100+”关键技术。从组织生产力到应用落地,开展了新兴产业的全方位布局。其中在线教育首次同若干热点行业并列出现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政府规划文件中,特别值得重视。
《方案》高度肯定在线教育在社会重大危机面前起到的纾解社会矛盾、满足教学需求的重要意义。提出推广线上新学习模式,打造“上海微校”“空中课堂”等线上教育品牌,建设大规模在线学习信息化基础应用平台,继续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建设,构建职业技能教育和市民终身教育体系,规范“互联网+教育”行业发展等意见。
《方案》系统性地描绘了上海互联网教育事业发展图景,基本兼顾了教育社会功能的各个方面,也为互联网教育行业释放出强烈的利好信号。一方面,上海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制度改革的桥头堡之一,其产业发展决策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代表意义;另一方面互联网学习方式在疫情期间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获得了家庭、师生、院校的一致认可与好评,成为教育应对社会危机的典型范式。可由此预判“互联网+教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创新型产业指日可待。
促进“在线新经济”背景下的在线教育机遇
疫情难阻企业的生产热情和市场复苏趋势,因线下经济的停摆,让政府看到了依靠在线经济提振经济信心的可能。上海市发布的《方案》是在属地潜质产业业态的基础上制定的,也就是说类似上海这种文教资源集中,科技创新气息浓厚的大型城市或地区,聚焦在线教育高速发展将成为一种很普遍的地方产业布局。“互联网+教育”相关企业应该保持嗅觉灵敏,把握好自身在线教育产业链中的定位。预计有以下几个新变化值得教育从业者注意:
纯在线学习场景亟待开发
《方案》提出“推广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分散教学与集中教学结合的学习模式”。需要注意“分散教学”与“集中教学”相结合的表述,这是官方依据疫情期间教育的新形势做出的科学论断。它考虑了在正常教学秩序长期受到干扰下的教育活动持续开展的情形,高度肯定了当前在线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通过“分散教学”的概念描述认定在线教育是独立于学校线下教育的新教育体系,并把在线教育置于与线下学校教育同等地位。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与光明日报教育研究中心联合针对疫情期间中小学校在线教育互动情况调研的结果显示,有过半教师对在线教育产品持有“互动不充分”、“技术不完善”的看法,说明教育产品不能完全符合教师教学习惯,跟不上教学互动节奏,功能设计和场景优化有很大提升空间。相关教育企业应及时察觉政策出现的新导向,加强在线教育互动场景的开发投入力度,根据不同地区师生情况的具体差异,营造专门适合“分散教学”方式的应用场景。
地方教育品牌亟待树立
面对社会重大突发事件,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利用本地成熟的传媒平台或教育产品应用于“停课不停学”工作。如北京利用歌华有线投放“北京云空中课堂”资源,上海利用本地B站平台开辟“上海空中课堂”专栏,两地教育企业纷纷慷慨为疫情期间“宅”在家中的师生免费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全时空服务。这些现象均说明本地化教育品牌或产品是当地政府、用户和市场合作伙伴的首选。
然而与许多地方线下教培机构只关注服务“5公里半径”范围内用户的经营策略相反,在线教育品牌的市场覆盖范围往往是放眼全国或是国际,很多知名品牌下沉本地市场的动作并不大。而此次在线教育备受政府和社会关注,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软硬件部署,教育企业与当地教育部门、学校能够迅速形成合力,都有赖于地方知名教育品牌的大力支持。因此上海《方案》中重点强调的“打造‘上海微校’、‘空中课堂’等线上教育品牌”,其意图就是肯定并重视本地教育品牌建设。
由此可见,教育企业有必要做好本地市场的下沉服务,赢得属地政府的关注,做好企业服务社会、惠及民生的责任义务,这些对企业打造品牌形象、树立产品威信和占有本地市场都是极有好处的。
在线教育企业需规范经营
上海《方案》还提出“规范发展‘互联网+教育’,引导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可见在线教育行业的规范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关注点。2019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办法》。
截至今年1月底,全国共有916家教育企业的1928个教育App进行了合规备案。这说明政府针对在线教育产品进行大规模治理已拉开序幕,作为国计民生和人才强国的基本工程,教育发展质量才是政府监督教育企业的重点所在。作为在线教育企业经营管理的责任方,地方政府更有理由运用强有力的手段来制定在线教育企业的生产经营规范,在线教育企业的企业发展及经营活动或迈入“透明化”时代。因此各家教育企业应适时启动自查自纠机制,提前做好有关产品质量、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品牌宣传、投融资等方面的内部管理,以从容应对政府行政监管的变化。
在线教育产业化号角已吹响
上海《方案》的另一创新点是将“在线教育”作为新兴产业进行支持,指出:“围绕在线教育、医疗健康、生鲜电商等在线新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瓶颈,强化产业创新协调机制……”这应该是迄今为止政府首次将在线教育行业提升为产业发展层面进行规划指导。说明在线教育在市场成熟度、生产力、劳动力、资本条件、信息资源等方面已具备形成独立产业的要素。它逐年激增的惊人产值和用户数量已经不能让人小觑,互联网教育已成为满足民生需求、释放就业压力、促进科技创新应用发展的优质行业,升级成为新兴产业是必然事件。
因此,建议互联网教育企业应集中精力打造自身的“标签”,找准自身在在线教育产业链条当中的位置,做好产业上下游资源的协调对接工作,以产业发展的大格局来看待企业的前景与未来。此外,在线教育企业应该紧紧跟随各大城市的新经济产业发展步伐,靠近在线教育的市场、人才和产业聚集区发展,获取相关政策利好,一定程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作者王西贝。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来源:王西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