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5月1日文,近日,在腾讯教育举办的“强基计划新政与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线公益研讨会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熊丙奇表示,强基计划不再唯分数论,也不限于招生,而是招生、培养改革相结合,建立起“共性+个性+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他认为,强基计划的未来改革应朝着招考分离的方向发展。
自主招生未达到多元录取初衷
今年1月份,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一流大学”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探索建立基于统一高考的多维度考核评价学生的招生模式,其中高考成绩将占据综合成绩不低于85%的比例。同时,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
研讨会上,熊丙奇就《强基计划与新高考多元录取政策分析》做了主题分享。他介绍,自主招生从2003年开始试点,最初有22所高校参与,2014年发展到90所,一直到2019年,招生规模一直控制在高校招生总计划数的5%。其发展共经历了3个阶段。
最开始上述高校在高考前组织笔试、面试,给通过者优惠的录取资格,但考试时间与学生复习有冲突。之后进入联考阶段,由一部分学校自发形成一个组织,在成员内共同组织考试,考试的成绩其他成员学校也都承认,但这一模式引发高校抢生源的乱象,也没有解决学生到处赶考的问题。从2015年开始,高校才把自主招生调整到高考后进行。
熊丙奇认为,无论这90所高校的自主招生怎么改,给学生降分录取优惠的模式并没有变,自主招生推行时的多元录取初衷,并没有达到。
而高校通过该渠道招进来的学生,却并没有后续的培养方案。且在利益的驱动下,为了能获得降分的资格,也出现了一些乱象,“你没办法获得学科竞赛奖项、科创竞赛奖项,那么我就用虚假的论文、发明专利来代替,而且这种现象愈演愈烈”,熊丙奇说,教育部在2019年将其调整为只有获得五大学科竞赛省一等奖的才有资格,自主招生的名额从原先的2.5-2.8万人骤降至5000人左右。
按照原来的模式,自主招生的路会越走越窄。
强基计划的未来是招考分离
与自主招生相比,强基计划在招生方式及培养模式上做出不少创新之举。据芥末堆此前报道,强基计划在参与高校、招生专业、培养模式、报名与录取方式等方面,均与此前的自主招生模式有所区别。
熊丙奇表示,强基计划里,要求高考成绩占到85%的权重,另外的15%,高校可以会根据自身的培养方向、选拔需求,自行确定评价指标,最后按照1:3或其他的投档入围比例,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前面的学生。而按照教育部规定,强基计划放在所有录取批次之前,这也相当于给学生多一次被录取的机会。
其认为,强基计划的高考成绩占比差异,主要在于强基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今年是第一年,综合评价主要在本省内实施,很显然,决策者希望更加谨慎。今后,随着强基计划的逐步推进,高考的比重可能会进一步下降,校考的比重会进一步提高。
强基计划要求高校要有具体的培养计划,为这些学生单独编班、小班化教学、项目式探究、增强科创能力等。“这些学生,是不允许换专业的,你在同一大类之间换可以,但换到其他专业领域则是不被允许的”,熊丙奇说。
熊丙奇认为,强基计划建立起了“共性+个性+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共性就是统一高考,它反映出了学生的基本能力,它是重要的标准,但不再是唯一标准,而是多元标准中的一个;学生的个性也需要得到展现,比方说学科竞赛获奖、个性特长等,都会纳入到强基计划的评价体系中来;高中的综合素质评价,加上大学校测的综评测试评价,都作为考察指标,以实现全方位评价人才。
而对于强基计划未来改革的方向,熊丙奇希望高校最终能实行招考分离。“强基计划将高考成绩、高校校考成绩综合评定录取,有了招考分离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出现一种新的方式,每个高校会提出要求。
比方说你达到高考分数线多少分以上,你就可以来申请我校,同学们可以申请多所高校,大学来进行独立评定、录取,一个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录取通知书,并从中选择一所”,熊丙奇说,这可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学生的选择自主权,真正建立起了双向选择、多元评价的招生录取方式。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