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台湾陆生没有小确幸

作者:王滨 发布时间:

台湾陆生没有小确幸

作者:王滨 发布时间:

摘要:复学的日期比想象中要久太多。没有人想要通过一场视频答辩就草草结束在台的学习。

微信图片_20200518042850.jpg

*来源:南风窗(SouthReviews),作者:王滨

回家

我是一名在台湾就读的大陆学生。此次疫情一开始并未影响我对寒假的安排,当时我正准备回武汉老家。

1月底的台湾还沉浸在“大选”后的气氛中。尚不明朗的疫情消息与选后的紧张情绪混合在一起,使得气氛更加诡谲。

因为通行证和出入境证都需要续期,台湾的出入境机构要求我在1月20日之前必须离境,待注册下一学期才能办理新的出入境证。尽管21日我就可以注册,一天之隔并不能让我免于离境。留在台湾陪女朋友过春节的想法只能打消,回家看来是唯一的选择。于是,我订了19日从台北直飞武汉的机票。

既然已经决定回家,我便更加留意与肺炎相关的新闻。

我打电话给母亲,母亲说武汉市卫健委每天都会通报新增病例,一切都在掌控中,让我不要多虑。1月5日的通报数字为59例,据说也没发现人传人的证据。6日到10日武汉市“两会”期间都不再有新增的病例。

微信图片_20200518042944.jpg

武汉,一位妈妈在谨慎地摸着儿子的头,帮他测量体温(图/无畏)

到了11日,“不明原因肺炎”改名为“新冠肺炎”,病例数突然从59减少到41人。官方依然强调,没有明显的人传人的证据,也没有发现医务人员感染。唯一让人担忧的是1名患者的死亡。

死亡病例的出现让女朋友紧张。她想要让我留在台湾陪她。她是南洋侨生,春节要留在公司值班,家人都不在身边。女朋友打电话给出入境机构,询问是否可以让我免于出境,但收到的答复依然是“不行”。一个台湾朋友开玩笑说,应该要讲得严重点,说让我离境会有“人道危机”。我一笑置之。

1月11日到17日,湖北每天新增的病例再次变成0。我想也许疫情真的得到了控制。没想到18日凌晨,武汉市卫健委再次通报16日新增4例。过山车般的疫情通报让人烦躁不安。

当天,台湾出入境机构打电话来,说只要21日注册就可以不出境。那时机票已经不能退了,家人也做好了我回家团聚的准备。女朋友说如果我想回家也好,虽然我从她的眼神中看到了不舍。

微信图片_20200518043001.jpg

1月17日,医护人员将病人转运到金银潭医院(图/无畏)

19日出门前,女朋友塞了两大盒口罩给我。我有些不以为然,心想我回家最多两个星期,要一百个口罩做什么。我退还一盒口罩给她。在去松山机场的路上,她连连嘱咐我,一上飞机就要戴上口罩。

在台湾,戴口罩不是什么不寻常的事情。即使感冒也会有人戴口罩,女生没有化妆也会戴口罩。不寻常的是,回武汉的飞机上,几乎所有人都戴上了口罩,华航的空姐也不例外。

抵达武汉天河机场,我见到了父母。和机场的大部分人一样,他们都没有戴口罩。只是机场多了一些戴袖章的检疫人员。除此之外,一切如常。我劝父母戴上口罩,告诉他们不管是什么疾病,对年过半百的身体都是不小的损害。母亲听了我的话,父亲还在犹疑。

接下来两三天里,我参加了一次家庭聚餐,又赶紧去武汉市台办和出入境办事处办完了续签的手续。疫情逐渐严峻起来。在钟南山院士宣布发现人传人的证据之后,父亲一大早就打电话给同事,帮忙买到几个口罩。我见到他时,他脸上口罩的金属条贴在下巴上。

微信图片_20200518043042.jpg

1月22日,安保人员在码头边对旅客的体温进行测量(图/无畏)

封城的消息来得很突然。

我晚睡,23日凌晨武汉市宣布公共交通全面停运,我第一时间就看到了。还有十个小时,回学校已经不太可能,新的签证还需要两个星期办好。

有老师跟我说,她指导的一位陆生连夜搭火车往宜昌,辗转飞到台湾回到学校。对我来说,逃离武汉并非上策,网络上对武汉人的辱骂言论日甚一日,留在武汉是唯一也是最好的选择。我至今都没后悔。

争取

1月26日,台湾疾管部门发布命令,全面禁止来自湖北的大陆人士来台,“即日起至2月9日暂缓陆生来台”,其余来台交流的大陆人士、陆配也必须配合自主健康管理14天。

由于武汉市封城在先,短期内返校已经不太可能,台湾方面的禁行令对我来说,只不过让返校的希望变得更加渺茫。但对另一些陆生来说,防疫命令是突如其来的。

有同学在陆生的微信群组抱怨,到了机场才得知“暂缓来台”的规定,航空公司拒绝出票放行。

在社交网站上,一位老师在焦急地为一位在越南的陆生寻求帮助。这位陆生一直在越南做田野,中间并未回大陆。针对陆生的禁令让她无法返校,而越南政府禁飞赴中国航班的举措又让她滞留当地。最后她不得不在签证到期之际转往泰国。

微信图片_20200518043133.jpg

入境长廊排满等候审核居家检疫书的旅客

此后,台湾教育部门则发布《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学生集中检疫自主健康管理及集中监测措施工作指引》。《指引》要求各大专院校对1月26日之后入境台湾的所有陆生以“屏风区隔”的方式,集中隔离管理14天,期间不得外出(包括上课)。

这份仓促且专横的《指引》引来陆生的不满。首先是《指引》与台湾疾管部门规定的防疫措施不符。疾管部门规定一般从陆港澳入境的民众,仅有湖北旅游史者需要居家检疫14天不得外出,其他人只需自我健康管理14天,但可以外出。

但《指引》的规定却不问旅游与居住轨迹,无差别地适用所有陆生。而且,《指引》规定的集中隔离条件不是所有学校都具备。那时台湾还在维持原定2月17日的开学日期,暂缓来台的时间叠加上集中隔离的时间对陆生学习的影响也没有得到考虑。

微信图片_20200518043158.jpg

2月16日,在台北市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卫生福利部部长”陈时中(中)介绍了中国台湾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最新情况

一些陆生发起反对此份《指引》的连署,一日内有超过5693名学生签署,其中有4541位仍在就读的陆生。我是参与连署的陆生之一。但我其实并不抱太大希望。争执多年的“陆生纳入健保”问题就是前车之鉴。

陆生的权益从来轮不到陆生自己来说。2015年国民党提案的“陆生健保案”派上立法议程,却引发论战。有陆生在网络上谈论健保议题,却遭“乡民”围攻。这次也不例外。

1月28日,一位就读台湾中山大学的陆生针对教育部门的《指引》,在社交网站发布《向台湾三个政府机构提出的抗议信》。他要求台湾政府公开道歉,并赔偿陆生的“精神损失”。

这封抗议信措辞激烈,与陆生连署信的商榷态度迥然不同。但部分台湾媒体见猎心喜,把焦点集中在抗议信上,并且拿这位陆生的“背景”大做文章。几位陆生在脸书上成立的“新冠肺炎在台陆生关注组”的粉丝专页也收到不少冷嘲热讽的留言。陆生从来不是因为无人理睬而集体失声,而是在众生喧哗中百口莫辩。

微信图片_20200518043231.jpg

3月19日,到达桃园机场后,乘客在排队等待政府指定的出租车。所有抵达中国台湾的旅客必须自我隔离两周,以预防冠状病毒的传播

感到头痛的不只是陆生,还有在台湾想要帮助陆生的人。我的指导老师很无奈地告诉我,媒体对抗议信的报道让老师们的介入变得更加困难。这时要想替陆生讲话,必然会面对很大的压力。

台湾大学人类学系的一位台湾博士生29日在一家媒体上发表文章,详细检讨了台湾防疫的“陆生返台政策”。这篇出自台湾学生的文章对身处绝境的陆生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2月1日,台湾交通大学等三所大学传播学院的教授在媒体联合发表文章《一起打赢抗疫与人权的战争》。三位教授呼吁台湾展现出“民主和开放”、“对人的尊重”、“优质的教育理念与环境”以及“温暖慈悲的人心”。

文章的措辞显然经过仔细推敲,既能为陆生仗义执言,又不会刺激防疫期间台湾民间脆弱的神经和躁动的情绪。当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不再能够无视数量庞大的陆生就学权益受损的事实,开始拟定“安心就学措施”。但是,坏消息接踵而至。

微信图片_20200518043301.jpg

中国台湾,病人及家属需提供健保卡或身份证确认旅游史,再配合体温测量后,才能进入医院

2月6日,台湾全面禁止大陆各省份人士来台,并将陆生返台的时间无限期推迟。根据台湾教育部门的统计,有近7500名在台修读学位的陆生无法返校上课,占了陆生总数的近九成。

得知此消息我只能苦笑。此前想要争取的一切到这时都变得徒劳。

等待

封城中的武汉时间仿佛停止。

我原本打算这学期毕业,只剩下论文需要完成。这让我免受远程视频上课之苦。但是这也不是能够专心写论文的时候。居家不能出门,我对武汉的了解并不比在台湾的同学了解得更多。大部分时间都只能盯着手机屏幕,那是获取讯息的唯一管道。谣言和真相无从分辨,情绪透过屏幕放大,传染给每个人,又无处发泄,让人寝食难安。

因为交通断绝,自封城之日起我就没见过父亲。他在长江对岸照顾奶奶。家里就只有我和母亲。母亲连日咳嗽不止,且又胸闷。她打电话给社区,社区让她自行去医院检查。核酸检测要做两次,每次都要等一个星期才有结果。

等待让我忐忑不安,想着若是确诊了该如何是好。社区也很紧张,几次三番打电话来询问,所幸两次检测的结果都是阴性,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只是母亲又咳了一个月才逐渐好转。

微信图片_20200518043349.jpg

3月15日,湖北省中医院花园山院区,人们在内科门诊彼此拉开一定距离排队就诊

我和女朋友从来没有分别过这么久。我们吵了几次架,但又很快和好。我们都知道,下次见面遥遥无期,电话断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3月19日,台湾宣布全省封锁,所有非台湾籍人士一律不准入境台湾。女朋友困在台湾,也不能回家,出去了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学校。虽然岛内疫情算不上严峻,但是惶惶不安之感四海皆同。

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的管控措施,恢复对外交通,结束了长达76天的封城措施。武汉人在家漫长而焦虑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这都是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消息。但是对于陆生来说,喜悦只维持了一天。

4月9日,教育部发布消息,暂停2020年大陆各地各学历层级毕业生赴台升读工作。已在台湾高校就读并愿意继续在台升读的陆生,可依自愿原则在岛内继续升读。当务之急,要解决陆生返回台湾高校就读受阻问题,切实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

微信图片_20200518043426.jpg

4月16日,台北抗疫视讯交流会现场,两岸专家在通过视频进行交流

这个消息很突然,却不那么让人意外。对在读和已经毕业的陆生来说,这个消息带来的更多是感叹和无奈。

“历史”是陆生的朋友圈最常出现的一个词。因为“陆生”的身份既是在历史中产生,也可能会在历史中消失。

自从2011年,台湾首度开放陆生学位生来台,陆生就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群体。不论是亲友,还是陌生人,都只会一遍又一遍重复着相同的问题:“为什么要去台湾念书?”显然,没有一个答案让人满意。

如今已是5月,武汉大学的樱花早已经开过了。很多人的生活都恢复如常。窗外已不再是封城时的死寂。现在就连汽车的马达声,孩子的嬉闹声,散步的人踩过井盖的声音听来都是可爱的。

微信图片_20200518043445.jpg

只是我就像所有滞留在家的陆生一样还在等待。复学的日期比想象中要久太多。没有人想要通过一场视频答辩就草草结束在台的学习。

在毕业前,有太多的朋友需要告别,有太多的师长需要感谢。自从大陆旅客自由行取消后,要再相见都很困难。但是,有等待也就有希望。

台湾媒体报道与陆生相关的新闻,通常都会放上一张学生在台湾大学椰林大道骑车的照片,我不知道这是否是一种不成文约定。我也在椰林大道骑过自行车,太平洋的风吹在脸上,一路顺畅无比。没有人分得清谁是陆生,谁是台生。也许两岸的学生,差异其实并没有那么大。

微信图片_20200518043509.jpg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南风窗”,作者王滨,排版STAN。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南风窗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南风窗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台湾陆生没有小确幸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