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留学山顶已到,将出现明显拐点

作者:陈志文 发布时间:

留学山顶已到,将出现明显拐点

作者:陈志文 发布时间:

摘要:留学山顶已到,将出现明显拐点,呈现一个三角形下跌曲线。

47c9bbabdff7ae0456e79aa001324be9.jpg

*来源:陈志文观察

如果仅仅因为疫情的影响,很多都可以反弹回去,但留学实际上在此前就已经出现了增长乏力的现象。要讲清楚这个大势的影响,有必要将疫情之前的情况先说清楚。

去年我参加一些国际教育论坛时,用的主题是留学拐点将至。大概意思是说,2019年出国留学生预计将超过70万。但根据近年发展数据,尤其赴美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增长乏力,出现颓势。根据我们学生基数以及其他情况,我判断,出国留学的最高值即将到来,但在达到山顶后,还将持续小10年的峰值,然后会逐渐下滑。也就是说,这个发展曲线会呈现一个梯形。

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显然改变了这一曲线,让山顶的拐点提前到来,让梯字型曲线,改为三角形曲线,出现明显拐点。

一、疫情爆发前,出国留学增长颓势就已经很明显,即将见顶

2019年出国留学人数超过了70万,创下历史最高纪录,继续保持增长,但持续增长背后,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疲态。

出国留学第一目的国是美国,也占据了出国留学大约1/3的市场。根据美国门户开放报告,2018/2019学年,中国赴美人数仍然是第一位,超过37万人。但遗憾的是,仅比上年增长了6000人,是近10年最少的一年,仅有最高峰时的1/7,连续下降了6年。

从增长比例上看,也是近10年最低的一年,也是连续10年下降。在研究生申请人数上,自2012/13学年至今,也出现了持续下降趋势,除一年外,均处于负增长或零增长。考虑到连续负增长,我们基本可以排除统计上的出入,这个颓势还是很明显的。小留学生稍有不同,但也出现了增长乏力的现象。考虑到我们留学生主体是本科与研究生,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美国留学增长乏力,即将见顶。

6f4c0e340380ecdf1bd3f7fa52decc63.jpg
22f7adffb218732f1e228a43a79958ca.jpg
美国一直是众多留学生的首选目标,占据出国留学大约1/3份额,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因此赴美的发展趋势对于出国留学的总体趋势,是有代表意义的。

不仅是美国,北美另外一个重要留学目的国加拿大也出现了类似现象。虽然赴加留学也持续增长,但近年无论是增长比例还是绝对人数都出现了下滑,基本上是近10年最低点。2018年,中国让出了赴加第一生源国地位,被印度超越。

美国是第一位,加拿大大约位居第四位,基于这两个国家同样的发展趋势,我们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出国留学增长乏力,颓势已现。

68175a91fdd1f1974407d7643770d734.jpg
有一些人质疑说,不宜下这一结论,美国增长显著下降,主要是因为川普而出现的偶然现象。我想提醒的是,美国的下降是10年的总趋势,不只是最近几年,川普上台也只有4年,川普只是加快了这一趋势而已。

也有人提出,英国同期出现了“暴涨”。其实仔细看英国增长数据,的确出现显著增长,但总的增量也没有超过2万人,只是相对于这些年赴英增长乏力,显得突出,主要因素可能还是川普的挤压,部分学生转而赴英,但从总量上看也非常有限。

造成出国留学增长乏力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我主要讲四个大的背景,或者说势。

第一,时代不同了,伴随中国的发展,00后留学意愿开始下降。

国际间学生流动,第一因素不是教育,是经济,是社会发展水平,所以,国际间学生流动,尤其是跨洲流动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比如东南亚国家以及一带一路国家学生近年到中国留学增长迅速,就是因为中国的快速发展。而我们赴美,也是同样的道理。

40年前,甚至20年前,我们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是悬殊的,但是现在差距显著缩小,在个别地方与领域上,我们甚至超越了,尤其是对于从小生活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家庭生活水平较高的中产家庭以上的学生来说,这部分人是最早,也曾经是主要留学人群,但对于他们来说首先就失去了吸引力。

同时,对于他们,且不说出国学习实际更辛苦,在生活上,国内有父母亲朋有一堆人照顾,出去后所有事情都需要自己打理,远不如在国内舒适,这和80年代、90年代有着显著的区别。对于他们很多人来说,出国留学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上山下乡”,是受罪去了,他们的留学意愿显著下降。

第二,出国的人多了,回国的人也多了,镀金价值越来越小,也影响了留学的意愿。

伴随近10年出国常态化,出国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回国留学生增长也在加速。与早年出国留学生大量滞留国外不同,近年留学生基本都回来了。上个世纪教育部还有专门机构是做留学生回国的工作,在这个世纪就撤销了。大约10年前,我们还是出去三个人,回来一个人,但目前大约是出去1.2个人,回来1个人,目前每年回国留学生规模大约在60万人左右,基本上与90年代初大学毕业生的总和相当。

这种状况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无论如何,物以稀为贵,留学的镀金价值大大削弱。比如10年前,一个美国顶尖高校的博士在北京上海的985高校还是有竞争力的,很容易拿到一个教职,但现在就很困难了。大约10年前,回国留学生,无论学历高低,来自哪个国家,都可以自由落户北京上海,但现在必须有编制了。

f87e2dcb86e7c4725cad51ddde7bdb34.jpg
第三,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考不上大学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没有必要出去了。

大约在90年代末,我们还处于精英教育时代,很多孩子是没有机会上大学的,导致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不得不选择出国留学。1999年的大扩招彻底改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与路径,高等教育迅速进入大众化,到今天已经实现普及化(2019年),基本可以满足所有人上大学的需要。2019年,全国高校本专科招生915万人,多数省市实际录取比例都超过了90%,招生计划大多都没有完成。换句话说,有很多人是有上学机会也不去的。2019年研究生招生也超过90万,其中博士生招生超过10万。2020年,全国本专科招生还将大幅增长,招生计划全面超越报名人数已经不可避免。

5cf7ce0c26693760d6bcda8772f6759b.jpg
第四,伴随新生儿的持续下降,我们的生源也陷于危机之中,在持续下降。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50年后,我们的新生儿数量持续下降,2019年再次下跌60余万,仅有1465万。前些年启动的二胎政策只是在2016年带来一个短暂的上升,此后出现连续下跌。显然二胎政策也难以阻止这一趋势。

受此影响,对比近20年小学一年级入学新生的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总体生源出现了显著的下降。90年代末,我们每年入学新生高达2500万左右,但最近16年基本维持在1700万上下,大约每年减少了800万人。近两年因为适龄人口小幅增长出现小幅反弹,超过1800万,但根据最近几年新生儿的显著下降的发展轨迹,我们即将进入更深度下跌区间,大约3-4年后,每年一年级入学新生将快速低于1600万人,并持续下滑至1300万甚至更低的情况不可避免。

总的生源下降不仅关乎教育大势,也势必影响到留学。虽然伴随经济发展,我们有出国经济偿付能力的人占比会增长,但总量的下降,也必然导致总体人数的走低,这是无法避免的。

294aa77071b05e40abd0214a5de5abe5.jpg
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因素,比如国内国际化教育的兴起,也替代、解决了部分出国的诉求,还有家长的顾虑担忧等等。总之,在疫情爆发之前,出国留学已经出现颓势,后继乏力的现象。

如果没有这一场疫情,我们出国留学的发展趋势可能会像日本一样,经过20年的快速增长,伴随发展差距的缩小,留学意愿的下降,以及少子化,出现一个平台期,然后缓慢下降。即呈现一个梯形发展轨迹。

949824fe78f5780c4f9fe8f99b24f7d6.jpg

二、疫情让出国留学的拐点提前到来,平台期改变,出现快速下降

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显然即将改变这一发展轨迹,即让梯形的发展轨迹,变为三角形,加速出国留学山顶的到来,同时也将导致出现短期的快速下降,平台期将不会出现,或者说短期内出现显著下降。

2a8fc0542f9c8c0e3bfe40aad72399ae.jpg
一、首先,出于政治目的借疫情妖魔化中国,留学环境进一步恶化,未来也无法排除与个别国家发生极端政治事件的情况,这些都将导致留学的意愿显著降低。

疫情爆发之前,美国就开始全面遏制中国,美国实际上已经把中国当成了对手,而疫情再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点。中国成功遏制疫情更让西方一些政治势力抓狂,疯狂找替罪羊,在美国带领下,中国前所未有地被妖魔化,被污蔑是病毒的源头,隐瞒疫情耽误全球抗疫等。从目前的结果看,西方媒体与政治人物对中国的妖魔化是成功的。

著名的民间调查机构皮尤的调查也显示,不仅是美国,全世界对中国的好感都在下降,创造了15年来最低纪录。即便川普与美国政府在抗役中表现不佳,但最新皮尤的调查显示,美国人对全球抗击疫情的评价中,韩国德国领先,中国垫底,负面评价超过73%,远落后于美国,几乎是倒数第一。昨天看到加拿大一个调查也类似。

d9fc7bd8183a717dab9985083eff5a08.jpg
在这种情况下,留学的环境无疑在严重恶化,无论是舆论,还是一些人群,针对中国人的种族歧视行为与现象会前所未有地爆发。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并恶化留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无论是感受还是出于担忧,家长与孩子的留学意愿下降是必然的。

更糟糕的是,在目前高调强调脱钩的政治环境下,如果我们和某些国家的关系出现进一步恶化,或者冲突事件,则将直接影响留学生的留学意愿。两国关系好坏对留学生的来去影响是很大的,也是直接的。2012年中日因为钓鱼岛事件,导致日本来华留学生显著下降。前两年中越因为西沙群岛摩擦发生,越南来华留学生也出现显著下滑。鉴于此,一旦中美之间或者与其他国家出现直接冲突,比如美国用台湾问题或是英国利用香港搞事,导致严重政治事件,甚至局部冲突,我们留学意愿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而且,以中美关系为代表,这个斗争与矛盾不是短期可以结束的,更不会因为疫情的结束而结束。美国前高官,亲身经历了五十年中美关系调整的傅立民日前接受环球时报的一段收集,给出了一个预判:美中之间相互“幻想破灭”也很可能需要数十年时间才能修复,不要指望11月大选会实现该目标。中美对抗会在某个时间终结,但不会一蹴而就。

也就是说,这一恶劣的关系还会持续下去,现在还不是最糟糕的,因此留学意愿下降也将是持续的。

美国如此,英国因为香港问题,发生更严峻的摩擦几乎不可避免,对赴英留学意愿造成影响也是无法避免的。

二、疫情改变了很多家长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基本判断与看法,可能会改变一些家长送孩子到西方过安逸生活的想法。

坦率地讲,在没有疫情大考之前,我们很多人更多看到的是中国的短板,而不是长处。但这次疫情,用活生生的事实给我们上了一课:中国制度还是有优势的。我们不能因此就说中国的制度好,西方的不好,但各自优劣还是比较明显的。比如此次疫情防控中,中国的胜出,有很大程度上是普通老百姓让渡了自己的权利给政府,或者说我们更强调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此可以牺牲个人的权利与利益。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绝对的好坏,其实就是公权与私权的平衡问题,在疫情这种大灾大难面前,显然我们的制度优势是明显的。

西方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制度的一些短板也展示了出来。面对疫情的冲击,很多家长因此对西方国家产生了深深的安全忧患,焦虑,放弃出国留学成为很多人认真思考的问题。大量小留学生家长经此一役,已经放弃了出国的想法。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此次疫情必然会成为世界未来发展的分水岭,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遥遥领先的辉煌时代告一段落,未来长期留学的内在动力逐渐削弱。

在中美角力的关键时刻,疫情在给全世界带来重创的同时,也必然将深刻影响世界的格局,中美无法再回到过去,世界格局也不可能再回到过去了。虽然未来中国发展道路会更加艰难,美国不会因此而落后,仍将在世界范围保持领先,但此役也必将成为美国遥遥领先时代的分水岭。

欠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一直是世界上国际间学生流动的一个重要原因,世界格局的转变,发达国家影响的下降,必然会影响到全球留学生的流动意向,也必然影响中国留学生的意愿,这也是一个大势。

三、中国留学生目的国进一步多元化,日本将可能成为一个热点国家。

目前中国留学生主要分布在40余个国家,但主要还是集中在英语国家,但受以上因素的影响,传统的英语目的国家多多少少都会受到一些影响,尤其是美国。受香港问题的影响,英国也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中国留学目的国可能比以往更为分散,这其中日本因为其发达程度与教育质量较高,有可能成为中国学生最佳替代国之一。

首先就是日本发达程度的因素,这实际是留学最重要的因素;第二,就是日本高等教育质量水平足够高;第三,是日本少子化带来的潜在就业机会与对留学生的需要;第四,日本高校较多,有足够的容纳能力;第五,较低的留学经济成本,日本留学费用相对较低,也是一个突出的优势。

四、和总体下降相反,硕士阶段留学人数可能会出现增长。

虽然总体上将出现增长停滞甚至下降的趋势,但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反而可能出现比较明显增长的态势,这主要是因为就业困难而导致大量学生选择继续求学,延迟就业。

202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多达874万,创造了新的记录,基本可以肯定,未来毕业生还将继续增加。但与此同时,我们的经济基本结束高速增长时期,进入常态化,近10年经济增速持续下降,2019年也是近10年最低增速。受此影响,疫情发生之前,研究生报名人数就已经创造新高,净增长50万人,达到341万人,连续高速增长5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就业难的状况。

疫情则再次加剧了这一困难,全世界进入经济衰退,短期很难恢复,中国虽然最早复工,但仍然难以幸免于难。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大幅下降,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不再提出GDP增长要求。对比近两年在就业上的指标要求,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把2019年解决1300余万就业指标,下调至2020年的900余万。剩下的去哪里?政府的解决的办法之一也是上学。研究生扩招19万,专升本扩招40万,高职扩招200万,已经停办的第二学位也开始扩招。

国内研究生招生竞争越来越激烈,于是一部分人不得已转而出国读研,这也将直接推进出国读研人数的增长。

4703969c60546a3466613fb00bd4328f.jpg
五、国内的国际化教育将成为新的替代服务,迎来一次发展机会。

出国充满了未知与变量,在国内享受国际化教育就成为一个理想的替代品,因此无论是中小学的国际学校还是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都会迎来一次短暂的发展机会。

当然,无论如何,我们仍将有一批人会坚持出国留学,在很长的时间内,这些人的数量也不会太低,比如50万甚至60万之上应该是有保证的。这一趋势背后,和我们重视子女发展,重视孩子教育有着重要的关系,疫情只是宣告了留学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的结束,并没有改变这一行业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市场。

六、西方国家不会因此拒绝招收中国留学生,但也不排除极端政治因素的影响。

美国一些政客明确提出不招中国学生,不为中国培养人才。美国因为香港问题,也再次强调拒绝部分中国学生参与美国高校研究,换句话说,就是拒绝给他们判定的部分学生签证。因此也引发一些人担心美国未来不再招收中国学生。

坦率地讲,整体上不大可能。英美很多大学其本质就是一个公司,学生就是其收入,尤其是国际学生。疫情让他们的日子更难过,即便是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这类最有钱的大学,也出现了财务危机。国际学生往往是这些高校摆脱财务危机的有效办法,尤其是当整个社会都面临危机缺钱的情况下,大约只有中国人还勒紧裤腰带给孩子上学花钱,因此,出于生存的目的,他们更需要多招一点有钱的中国学生,而不是不招。其次,美国大学的理念与川普是格格不入的,更强调公平正义等普世价值,因此绝不会跟随川普完全政治化留学生招生。

英国为代表的英联邦国家本身就是把教育当产业的,换句话说是把教育当生意的,把招收留学生就当卖英国的产品与服务一样,更不会拒绝有钱的学生,尤其是当下。

正因为此,理论上最近两年申请大学应该更容易了,事实上很多大学今年就显著增加了招生量,以提高报到率。只是最好的大学再容易申请,对于普通人还是很难的,量也不大,大家能感受到的可能更多是普通大学的申请容易了。

但这一问题还有一个变数,就是签证。录取通知是学校发的,但签证却掌握在政府手里,政府关系交恶,或者签证受政府决策左右是正常的,因此美国政府发疯卡留学生的签证,导致事实上美国高校无法招收中国留学生,也并非没有可能。美国借香港问题,已经明确表示会限制部分中国学生到美国参与相关研究与学习,虽然直接涉及人数没有公布(传闻是3000余人),但足见这种风险在快速加大。

不过总体上我相对保持乐观。2008年金融危机让美国大学生存遇到难题,于是纷纷向中国留学生伸出橄榄枝,出国留学的分水岭也在这一年发生变化。此前我们赴美以研究生为主,此后赴美留学本科生开始大幅增长。与之相关,美国签证政策逐渐开放,一度签证通过率超过英国。而英国,刚才已经谈过了,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生意,应该不会发生。

七、美国是否会对敏感专业限制?

川普上台后,用了一批极端反华的政客,限制封锁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人才与技术一直是他们的重点,因此近年开始了一系列疯狂操作,比如以非法兼职为理由,精准打击我们的部分学者。同时,对于赴美参加学术会议的中国专家学者也加大了背景调查。近两年,美国对中国公派留学人员(博士与访问学者)涉及敏感学科专业的拒签率显著增加,曾引起中国相关部门的公开批评。

也就说,对敏感专业限制是存在的,现实的。

但是对于普通人,尤其是因私留学的本科生以及硕士生,我个人觉得影响不大,美国政府聚焦的还是高层次人才(博士、访问学者、短期学术会议学者),如果你是这类高层次人才,同时涉及敏感专业,又是公派,的确容易被限制。但因私留学的大量本科生、硕士生,基本都不在这个范围,原因就是我前面说的,他们终归需要钱,这个层次的人还要不了他们的命。

当然,美国著名大学热门的理工科专业向来就很少招收来自中国的本科生,比如计算机等。他们更倾向于招文科专业,比如哈佛大学最近几年招收的中国学生,基本都是文科专业,这一原因是复杂的,并非近期发生的,对于这一点不必误读放大。

八、我们是否还要出国留学?

总体上我支持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出国留学。

当然,我是基于人的成长建议最好出去看看,而非其他。出国留学最大的价值不仅仅是学业本身,更重要的是见世面,这种经历会极大地修正我们对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对自己的发展做出更恰当定位,对一个人的成长有莫大的帮助。

但我原则上反对中小学留学,即低龄留学,主要原因是风险大,废品率高,大学本科毕业后再留学是比较理想的阶段。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陈志文观察”,作者俞杨,值班编辑薛梦昭。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陈志文观察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陈志文观察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留学山顶已到,将出现明显拐点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