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Anjo在新家墙面上挂了一个耳环收纳架。她曾看中一款几百元的耳环收纳盒,因为觉得价格太贵,自己购买了材料DIY了一个。/受访者供图
*来源:有间大学(youjian-university),作者:赵景宜
当你打开豆瓣网,沉浸在“抠门男性联合会”等小组时,会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教过、汇集无数民间智慧的野生经济学:
算好支付宝、信用卡的账期,购买商品时可获得最长的免息期;利用废弃纸板,自己动手制作隔音板、鞋柜;进行各种网上比价后,买到一双售价3元的拖鞋;以每月不到1400元的预算在深圳生活,长期囤积榨菜与土豆;花几百元买40多件外贸衣服……
年轻人越来越关注“消费降级”“储蓄”“节俭生活”等话题。
在豆瓣上,仅“抠门男性联合会”“抠门女性联合会”“丧心病狂攒钱”这三个小组加起来就有超过80万用户,他们每天会分享数千条源自日常生活的省钱经验。
抠门,一场全人类的狂欢。/豆瓣
省钱各有原因:有的人是一时的经济拮据,有的人是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感,有的人仅仅是因为乐趣。
抠门联合会的男性小组、女性小组在主页上分别给出不同的解释:“我们抠不是因为穷,我们就是抠”“我们抠就是因为穷,所以我们抠”。
相比很多思路清奇的网友,自认抠门的Anjo连称不如,她觉得,节俭与生活品质应该达到某种平衡。
“从长期来看,抠门也是一种生活策略。有的人想现在过苦日子,攒下50万元,未来过更好的生活。但如果不是真的没钱,一味压缩生活成本,都是得不偿失的。”
“想省钱,就得多花时间”
这个月,Anjo搬了新家,开始了在上海的独居生活。
她在一家外国领事馆做文化交流工作,收入不算太高。她费了很大功夫,花3600元租到了个理想的一居室,比同地段要便宜1000多元。
“想省钱,你就需要花时间。找这个房,比找工作还要认真。”Anjo说,获得优惠的方式有很多,但本质都是用时间去换取——在58同城、链家,比较了地铁二号线沿路的房租后,她选择了娄山关路。
在这之后,她查阅了相关信息,发现上海中介会专门找房东收房,装修后开出更高的价格。“我看过好几套这样的房源,装修不好就算了,味道也很大。”为此,Anjo决定采取扫街的方式,一家一家去中介门店问房源。
位置、价格、环境……租(一间物美价廉的)房,比找工作还难。
“那一片中介,有自己的小群体,很多房子不会挂在网上。”Anjo称,这时候抠门的技能就很有必要,一定要咬死自己的预算,否则中介不会带你看便宜的房源。“有省钱习惯的人,会考虑自己的需求。你一开始没有清楚的预算,就可能随便找个房子住了。”
“消费一般是冲动的,但省钱是理性的事情,需要分析。制定自己的消费规则和模式,按照它执行就好。”
Anjo从不制定明确的省钱目标,比如每月要攒多少钱、开销控制在什么数字。每一次用钱时,她会认真分析是否真的需要,“不想被消费主义捆绑”。
有一段时间,Anjo想上健身房的私教课,但思考了一下,自己否决了。
“我分析了私教可以带给我的价值,分解了课程的服务,发现健身房的好处有四点——提供器械场所、健身知识、营养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监督你。想了一下,这些我可以自己完成,重点学一些营养学知识就好。”
省钱,意味着要花时间亲力亲为解决生活的种种需求。
学习营养学时,她记录自己每天的营养摄入情况,发现无论怎么调节饮食,总有一种纤维素无法达标。她找到市面上的一种人气保健品,但吃一个月就需要200多元。
她便寻找代替方案,查阅了很多科普文章,“看到有一个学食品科学的网友,在底下留言说这些产品都有几种核心原料,直接买来吃就好”。
通过主动获得信息省掉不少钱,抹平信息差的同时也提升了对生活的掌控力。对此Anjo很满意:“你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学到不少知识。”
Anjo喜欢看演出、旅游。2019年,她去了6个国家,逛了27个美术馆,看了包括歌剧、脱口秀、舞蹈在内的56场演出。
这些也是Anjo日常省钱的重要快乐来源。因为对价格敏感,她常被妈妈嘲笑“抠门”。看演出,她只买最便宜的票,也会比对各种渠道,付更少的钱。
“如果买最贵的票,意味着少看了四五场演出。我定下规则,单场演出票不能超过150元,工作稳定后改成了不超过300元。”
节约不必浪费的钱,用在更喜欢的事情上,不失为一种快乐的抠门。
在网上购买锅具、沐浴露等消耗品时,只要有空,Anjo会在淘宝上挑选半天。她解释道,过去在国外念书与工作时,经济拮据,省十几块钱是很必要的行为。
比价的习惯持续至今,“当然,我也会觉得浪费时间,但当我省下几块钱时,就像打游戏通关一样,很开心”。
Anjo认为,会动脑筋省钱的人,一般有很多业余时间,相对比较闲。过去,Anjo工作收入很高,那时她会随性购物,“你不可能有省钱的脑子,太忙了,只想通过买个好东西来奖励自己”。
很快,她厌倦了这种生活,“赚更多的钱,意味着牺牲掉个人的生活空间”。她希望通过“抠门”达到资源配置的平衡。处于上升期的年轻人,似乎永远面临类似的两难:用时间来换更多的钱,还是过一种快乐但节俭的生活?
Anjo说:“就算是省钱,我们和上一代人的目的也不太一样。不一定是想存起来,而是想用在喜欢的事上。”
省钱,其实并不等于一味地存钱。
“生活不能过于量化,不能陷入另一种恶性循环”
4月起,网友刺猬尝试不买东西,过一种相对节俭的生活。
他住在云南省红河州,是一位建筑老师。工作5年的他,开始有了储蓄的焦虑,“身边的同龄人都存了很多钱,自己的积蓄却还不到1万元”。
这次疫情,尽管收入没有变化,但给了他很多思考的契机。
“我看了本叫做《老后破产》的书,有了更长远的规划。比如以后可能碰到的变化、父母的养老,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储蓄。我们这一代,以后不结婚的可能会很多,要提前准备起来。”
有些年轻人攒钱,并非是为了自己。/豆瓣截图
一些常见的省钱方式可能会变成一种新的浪费。过去,刺猬常逛一些购物比价网站,页面上会推荐一些优惠的日用品,但要大批量购买。
“有些优惠错过就不会再有了。我连着买过5瓶洗衣液、100卷卫生纸,比超市可能要便宜一半。”这些捡来的便宜不仅占地方,还用不完,他会有意识地过度使用这些消耗品,但最终还是没省钱。
刺猬的工资都花在衣服、家居、数码、CD唱片上。“我接触了很多学生,他们的购物欲也很强。现在广告无孔不入,买的东西不一定是自己需要的,都是被网络直播、明星影响,或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埋单。”
存钱的前提,当然是有钱可攒。/豆瓣截图
为了抵制囤积,刺猬尝试过断舍离,扔掉不太好看的餐具、咖啡杯以及一些家居用品。很快,他发现自己不过是不断购买和不断丢弃。
“我发现,断舍离更像一种话术,背后的核心还是不断促进你去消费。最狡猾的地方在于,它告诉你买一件好东西,就可以解决很多焦虑。”
最终,刺猬想过一种节俭的生活——他给自己定下计划,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除了生活必需品,不再买任何东西。
有一天,家里的植物喷壶坏了。他想了想,找到了代替品:洗干净油烟机清洁剂的空瓶,一样能当喷壶用。他开始计算洗发水、洗衣液等消耗品的使用周期,以此按需采购。他不再看数码测评,遇到心动的物品时,会认真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需要。
自己做饭,并不等于是拒绝了美味。
“物质带来的焦虑减少了很多。”刺猬称,尽管不再买东西,但还是会有购物的欲望。
购物给他带来快乐,但持续时间很短。他开始尝试养花,当成克服购物欲的训练。“养花也能给人带来快乐,但它和消费不同,需要时间和过程,这是一种有延迟感的满足。”
现在,刺猬每个月能存下两三千元,这让他有了一些安全感。
他开始自己做饭,不像过去那样常点外卖。他不打算在食物上苛待自己,而是希望通过各种努力达成一种平衡的、可持续的生活状态。
“生活不能过于量化,你不断追求今天少花多少钱、明天少花多少钱,就对自己太苛刻了。不能为了攒钱,让自己陷入另一种恶性循环。”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有间大学”,作者赵景宜,原标题《豆瓣抠门小组抠,不一定是因为穷》。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