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2020年中国城市排名,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大顶级城市当仁不让位列一线城市行列,他们代表了国内城市的最强实力。
在四大一线城市之外,15座城市入围新一线城市榜单,他们有的经济发展水平非常突出,有的科技创新能力异常强大,有的城市地位无与伦比。未来,它们将是潜在的一线城市。
然而,对于15座新一线城市而已,要想成为真正的一线城市,高等教育水平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高教实力,差距非常大
一座城市的教育水平如何,高校的数量,尤其是双一流高校的数量,是最直观的参照。
先来看高校数量。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数据,目前全国的高等院校一共2688所,其中本科院校1265所。数据显示,超过35%的高校分布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中。
新一线城市中,坐拥百万大学生的武汉处于绝对领先位置。截止目前,武汉共有83所普通高校,仅本科高校也有46所,高教资源丰富程度可见一斑。
武汉之外,重庆、西安、郑州、成都、天津、长沙、合肥、南京、沈阳、杭州等10座城市高校数量处于第二梯队。他们全部都是直辖市和各省省会,经济实力较强,高教资源也较为丰富。
再往下,则是苏州、青岛、东莞、佛山。这几个城市的一大特点是经济实力较强,其中苏州位于GDP十强行列,东莞和佛山均进入“万亿俱乐部”城市名单。另一个特点是,除青岛外,其余几个城市行政等级相对较低, 教育资源明显要低于所在省的省会,也成为缺大学的地区。
双一流高校数量,则更能体现一座城市顶尖高教资源的多寡。
几大新一线城市中,南京以拥有12所双一流高校的实力,稳居15座城市首位。武汉、西安、成都、天津等城市名校云集,共拥有6-7所双一流高校。
其他城市双一流高校数量明显不足,缺乏高水平大学是这些城市的一大短板。
南京一流学科多,部分城市表现不如人意
一座城市拥有一流学科的数量,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各个城市高校发展的高度。
以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数为例,新一线城市共有313个A类学科,其中A+学科78个,A学科65个,A-学科170个。尽管从数量上看并不少,但这些学科基本都集中在少数高校。
坐拥12所双一流高校的南京,A类学科同样也是最多的。南京共有19个A+学科,17个A学科和33个A-学科,这些高水平学科分布在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众多高校。
南京高校中,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均有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在国内城市,仅有北京和上海有这样的实力。
拥有7所双一流高校的武汉,学科评估成绩相比南京略为逊色。杭州由于浙江大学的强势表现,A+学科共达到13个,在新一线城市中位居第三位。作为高教资源较为缺乏的城市,杭州能有这样的表现,已经算非常不错。
剩下城市中,长沙、合肥、西安、成都、青岛、天津、郑州等,拥有的A+学科数和A类学科总数表现中规中矩。
比较遗憾的是,在本轮学科评估周期中,重庆、沈阳、 苏州、 东莞、佛山等几大城市无A+学科,A类学科总数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缺大学,更缺好大学
同为新一线城市,高教实力差距巨大。
有的城市连普通高校数量都非常缺乏,最典型的就是两个广东地级市——东莞和佛山。
佛山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逐步发展成中国乃至全球制造业重镇。美的、格兰仕,万和等家电巨头,驰名全国。
2019年,佛山地区的生产总值突破了1万亿,居于全国城市GDP前20强之列,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强市。然而,佛山高等教育较为落后,其拥有的本科院校不足10所,因此也被不少媒体称为中国最缺大学的城市。
广东另一个经济强市——东莞人口超过八百万,其中,户籍人口只有两百万,在校大学生仅有12万,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反差大,东莞的产业升级,需要更多人才。除了继续抢人外,扩建大学,也是东莞一直以来的心愿之一。
最新的消息报道,投资高达100亿元的大湾区大学将落户东莞,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也有望落户,这将一定程度上弥补东莞高水平大学的不足。
15座新一线城市中,大多数城市面临的问题,还是缺乏以双一流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
杭州和合肥除了各自拥有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所大学建设高校外,其他双一流高校数量同样也较少,这些都将对这座城市未来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重庆仅有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两所双一流高校,数量上不占优势。在第四轮学科评估周期中,重庆高校无A+学科,这无疑与重庆直辖市的地位不相称。
沈阳作为东北重点城市,拥有东北大学和辽宁大学两所双一流高校。在东北经济“衰落”的背景,沈阳明显需要更多重点高校来支撑城市发展,特别重点高校对高水平人才的吸引方面。
苏州作为国内GDP十强城市,经济实力令人惊叹。在高等教育方面,除了苏州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外,苏州知名高校非常缺乏。
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目前仅有郑州大学一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其他高校大多缺乏竞争力。而且,郑州高水平学科也严重不足,这都将严重制约这座城市的未来发展。
尽管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重点城市也在发力。
重金建设新大学、引进外地高水平大学、扶持本地高校……一切都在进行中。未来,这些城市高等教育将越来越强,是可以期待的。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青塔”。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