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国际高考移民挑战教育公平,制度漏洞亟须打补丁

作者:黄硕 谷珵 发布时间:

国际高考移民挑战教育公平,制度漏洞亟须打补丁

作者:黄硕 谷珵 发布时间:

摘要:十年寒窗,不如身份一换?

微信图片_20200730145657.jpg

*来源:《教育家》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光明社教育家”(ID:jyjzzwx)

一位商人通过改换多米尼加国籍,成功将成绩不太好的儿子送入浙江大学。

7名学生的父母通过与外国人或华侨再婚,运作孩子的华侨生身份,试图通过华侨生联考进入暨南大学。

在中国长大、学习的学生,通过改换国籍参加外籍留学生考核,或者运作华侨身份参加华侨生联考,就可以避开竞争激烈的国内高考,轻松上名校。

十年寒窗,不如身份一换?

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教育改变命运”是一份简单、朴素的信仰。尽管在今天高考不再被视为人生逆袭的唯一途径,但其依然是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是当前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通道。而这一通道,被“国际高考移民”们以并非公平的方式横插一脚。

招收留学生,意在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打造“留学中国”品牌;招收华侨生,意在增进华侨青年对祖国的了解,维系他们与祖国的感情。政策虽好,却被某些“聪明”的人钻了漏洞:他们通过某些合法的“捷径”获得特殊身份,从而享受特殊优惠政策。不得不说,这是制度设计的问题。

早有机构把这当做商机,提供海外移民、包装华侨身份一条龙服务。希腊25万欧元购房移民、西班牙50万欧元购房移民、48万移民马来西亚……在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的中国,国际高考移民成了少数人的“特权”。今年6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规范我高等学校接受国际学生有关工作的通知》,旨在通过提高国际学生的身份认证门槛,来限制“假留学生”的出现。但对于能够运作“国际高考移民”的群体来说,无非是多花点时间和金钱罢了,新规的实施效果恐不明显。

通过投机留学生、华侨生的特殊身份,国际高考移民享受特殊优惠政策,制造出新的高考不公,破坏了留学生招生生态,向社会传递出“身份比努力更重要,家庭背景比个人奋斗更重要”的错误价值观,伤害了普通考生的感情,践踏了教育改革和教育公平的底线。

“国际高考移民”现象屡禁不止,逼迫我们思考教育国际化的本质。国际留学生指标是评价世界一流大学国际化水平的指标之一,因此扩大国际留学生规模成为国内高校“双一流”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相较于欧美顶尖大学,中国高校还存在一定差距,对一些国际优秀生源的吸引力不够。一方面要扩大招生,一方面又没有足够多的优秀生源,于是乎有高校通过降低门槛来吸引留学生,以达到招收国际学生的规模目标。

微信图片_20200730145702.jpg

“宁滥勿缺”。为什么我们如此迷信留学生的“身份”?提高留学生比例,教育国际化的水平提升了吗?消耗了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对我们的考生公平吗?

我们需要向这种歪风邪气亮剑,给制度打上补丁,切断权力和资本在高考公平上寻租的路径。一方面,要严格国际学生和华侨生的身份审核,完善国际学生身份审核制度,采取多种渠道综合验证。要确立留学生、华侨生的学业基准线,提高录取标准,把好“严进”的入口关。另一方面,要提高留学生、华侨生招生标准,从严制定这类学生的毕业标准,建立“严出”的教学培养体系,从根源上消除“国际高考移民”的生存空间。

我们需要摆正人才遴选的心态,树立教育的信心,让中国高校在创造现代文化成果的沃土中成长。高校需要优秀生源,身份、国籍不该成为一路绿灯的“通行证”,面对高考,不应该有“超国民待遇”。教育国际化不能以规模和数量来衡量,不能为了指标而招收留学生,而要以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质量作为标准,筛选真正优质的、促进文化交流的人才。这也是一个文化自信的国家的必然选择。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光明社教育家”。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光明社教育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光明社教育家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国际高考移民挑战教育公平,制度漏洞亟须打补丁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