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ixabay
*来源:南都观察家(naradainsights)
在中国家长眼里,打球是不务正业的职业选择,考上985,将来坐办公室才是正途。在最需要玩、最需要跟同龄人接触的青少年时期,中国学子闷头做题,等大学毕业,家长们又强迫孩子们去搞关系,去相亲,嫌弃孩子内向社恐,不擅长交流,这不是很矛盾吗?
最近,中文互联网流传着一个叫“小镇做题家”的新词,它指那些出身小城、埋头苦读的寒门学子。这些人在中学时是考试场上的佼佼者,凭借在题海中练就一身应试本领考入了令人羡慕的“985”、“211”,上大学后,却发现自己最引以为傲的应试能力开始失效,同时看到了自身更大的局限性,比如自我驱动力不足、不善交际、视野狭窄……这导致他们在社会复杂的竞争中接连受挫。他们自嘲是“失败者”,并纷纷将自己的“失败”经历分享出来。
这些“小镇做题家”们正是脱胎于中国的应试教育,我们的应试教育强调“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让孩子从小在一条跑道上厮杀比拼,都想把孩子培养成名牌大学毕业的理工科精英。美国则不然,学历文凭虽然也很重要,但不是唯一因素。美国精英群体典型的特征是:具有商业头脑、口才雄辩、热情外向,并能面面俱到地处理社交关系。
打球好和成绩好一样重要
美国学校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重视体育运动。但在东亚教育模式里,节假日仍然埋头写卷子的孩子往往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而踢足球、打篮球的孩子,会被说“贪玩、不好好学习,将来没出息”。
殊不知,团体运动是孩子素质培养的极佳场所。成为一个优秀球员不止要肌肉发达,还要有好胜心、领导力和临场应变的能力,而这些都是进入政界、商界所需的。
美国历届总统大多擅长球类运动。肯尼迪担任过校队的左后卫和截锋;老布什曾是耶鲁大学棒球队的一垒手;卡特总统在密歇根大学校队是主力球员,帮助球队两次夺得大学联盟冠军。其中,棒球和橄榄球这两项运动更是尤其考验球员的布局谋略水平。
职业运动员群体中也不乏转型成功者。NBA球员里,有商业大亨(迈克尔·乔丹)、萨克拉门托市长(凯文·约翰逊)、钢铁业巨头(戴夫·宾)和国会议员(比尔·布拉德利)。毕竟一个顶尖的篮球运动员,在球场上要记住对方球员的倾向、风格,场下要与队友和管理层搞好关系,还要在媒体上保持良好形象,头脑自然相当灵活。
然而,在中国家长眼里,打球是不务正业的职业选择,考上985,将来坐办公室才是正途。我们小时候可能都听过这样的话:“不要跟学习不好的一起玩”、“放假了,别出去玩,在家好好写作业”。在最需要玩、最需要跟同龄人接触的青少年时期,中国学子闷头做题,等大学毕业,家长们又强迫孩子们去搞关系,去相亲,嫌弃孩子内向社恐,不擅长交流,这不是很矛盾吗?
美式教育讲究从小培养青少年的综合素质,通过体育运动来锻炼能力。在美国中产家庭,运动不是简单的玩闹,幼儿园把松散的踢球活动组织起来,为将来做准备。有教育学家甚至认为,中产父母“强化育儿”,在这方面过度投资,功利心太强,并不适合孩子发展。马尔科姆·哈里斯在《如今的孩子:人力资本和千禧一代的养成》一书中,批评中产父母过度干预,让孩子在球类运动中感受不到快乐。反倒是低收入的工薪阶层,父母没有精力看管子女,能让子女自由玩耍,体会到真正的乐趣。
但也是因为这样,美国的精英阶层大多擅长体育,跟中国那种闷声不吭、埋头苦学的“好学生”很不一样。
美国文科生也有好前途
根据中国的政治习惯,理科生学而优则仕,有不少出身科工系统的技术人才担任地方省市官员。而美国文科背景的人士地位较高,尤其是律师。从克林顿到奥巴马,历届政府的高级官员一大半来自哈佛、耶鲁法学院。北美共有202所法律行业认证的法学院,毕业出来的学生成为国会议员、检察官、大法官,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其余人文学科毕业出来的学生,也能获得高薪工作。社会活动家宝拉·钱伯斯创办了一个名为“全能博士”的组织,旨在为博士生寻找非学术类工作提供帮助。她说各行各业都能看到文科博士生的身影:一个古希腊罗马史博士在名牌酒庄担任销售;一个英语文学博士在教育科技公司担任副董事;一个英国史博士成为了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的某部门领导;而一个古典学博士做了华尔街对冲基金的主管。
还有15%到25%的人文学科博士在企业、非营利组织和政府机构中发挥所长。耶鲁大学就业服务中心的主任维多利亚·布罗杰特表示:“那些能够胜任其他领域工作的博士,不一定是因为他们的专业足够对口,而是因为他们具备处理各项事务的技能,比如他们能产出高质量的调查研究,写作和表达能力都十分出色。”
即便在高科技领域,也有人文学科毕业生的身影。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总指挥韦伯曾是一名成功的律师,接过NASA局长职位前,对太空领域一无所知。韦伯受肯尼迪总统(另一位文科生,哈佛大学国际关系专业)邀请,负责阿波罗计划,他发挥自己的商务强项,安排科学家们的工作,管理出色。
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华人家长带着孩子去美国,仍然抱着中国式“重理轻文”和“唯分数论”的心态,他们督促孩子每天花大量时间做题,尤其迷恋奥数竞赛。在华人家长心目中,孩子拿了奥数金牌比当上总统还有面子。
在SAT(相当于美国高考)、PISA(国际经合组织的学生能力评估)和TIMSS(国际数学与科学趋势研究)的评测中,华裔学生都名列前茅。华裔乃至美国多数亚裔,因为分数高而闻名,还得了个Asian nerd(亚洲书呆子)的绰号。
而当哈佛等名校修改招生规则时,亚裔暴跳如雷,坚持认定好学生(尤其是理科分数高的)天然高人一等。华人的择业狭窄地局限于医生、会计师以及IT程序员这样的工作中。
多元的成功路径
东亚人重视应试教育、书面知识,美国人则相信实践出真知,推崇那个人奋斗、白手起家。美国总统胡佛在《美国的个人主义》一书中,以当届内阁为例,包括总统、副总统在内的12个人里,9个没有祖上遗产,靠自我奋斗起家,8个从事过体力劳动。胡佛本人出身于贫寒的铁匠家庭,当上矿业工程师,一个人打拼事业,还曾去过中国开矿,不到四十岁就成了百万富翁。
"镀金时代"到二战之间是美国贫民拼搏变富概率最大的时代,卡内基等富豪大多是穷孩子出身。而今天的美国底层想出头,也并不是登天那般难。美国有发达的职业教育,举个例子,美国有一所名为威廉逊机电贸易(Williamson College of the Trades)的学校,资历悠久,拥有130年历史,堪称技术学校业界的哈佛耶鲁。
威廉逊是三年制大专,教授一些技工专业,如木匠,石匠,机械工,油漆,电厂技工,园艺,景观。校方专门招收蓝领家庭的子女,学费书本费全免,包食宿,录取率为1/3。教学内容专业,技术含量高,以水管工为例,分门别类的工具一大堆,吸管道的铁屑都有特制的磁铁。一个经过训练的水管工,出来工作,新手一年就能挣到四五万美元,一个有经验的,能挣到7万美元以上。每年毕业招聘会上,大批公司来抢着要威廉逊机电贸易学校的学生。
甚至在技术含量较低的服务行业,人们的收入也不低。很多人通过在沃尔玛、麦当劳打工,赚得人生第一桶金。麦当劳前任CEO唐·汤普森指出,今天麦当劳60%的加盟者不是有钱人家庭,他们从小时工起家,一步步创立事业。汤普森本人就在芝加哥的一个贫民区长大,在麦当劳工作过。
社会学家凯瑟琳·纽曼对纽约哈莱姆区(美国最大的黑人社区之一)的快餐店员工进行了8年时间的跟踪调查,发现1/3的人摆脱了贫困状态,他们有的内部晋升,有的积累工作经验后跳槽,获得更高的收入,还有人用打工攒的钱去读书深造。
在BBC纪录片《人生七年》中,创作者们跟拍英国14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从他们7岁一直拍到56岁,仅有一个穷孩子念到牛津,其他穷孩子都早早工作。中国观众看完后,纷纷感慨西方的阶层壁垒太难打破。这是典型的郢书燕说,片子里一个叫佛莱的孩子,父母一个建筑工人,一个超市收银员。他接受了基础教育后,做水电工人,似乎没摆脱贫穷命运,实际上这个蓝领行业每年赚21万英镑,比内阁大臣的工资还要高。
在中国老一辈父母的观念里,干体力活不体面,他们眼中的年轻人只有四种职业:医生、教师、公务员和“家族耻辱”,所以中国只有考取985名校一条路,美国成功的路径则是多元化的,也就没有了中国式“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高考改变命运”的应试教育氛围。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南都观察家”。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