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研究生教育规模还将扩大,扩招之后如何保障培养质量?

作者:李海颜 发布时间:

研究生教育规模还将扩大,扩招之后如何保障培养质量?

作者:李海颜 发布时间:

摘要:强化导师岗位管理,将师德师风纳入导师评价体系。

屏幕快照 2020-09-22 下午5.54.32.png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9月22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将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适度超前布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

同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介绍,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累计培养了1000多万博士、硕士。在学研究生人数已从1949年的600多人,发展到了如今的300万人。

近11年时间,在学研究生人数增长了5000倍。而《意见》中提出还将扩大招生规模,意味着在学研究生人数将在300万的基础上进一步增长,我国研究生教育接下来将进入新一轮扩招周期。

研究生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体现了我国对高素质人才的重视和培养。但扩招后会带来什么影响以及在扩招的背景下如何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关键。

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意见》指出,将合理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坚持供给与需求相匹配、数量与质量相统一,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培养能力相匹配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节奏,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适度超前布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

据教育部统计,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91.7万人,比上年增加5.9万人,增长6.8%;其中,招收博士生10.5万人,招收硕士生81.1万人。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47.4万人,占硕士研究生招生总数的58.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WechatIMG212.jpg

数据来源:《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根据近10年研究生招生人数可以看出,招生规模扩大趋势显著。而最近一次大幅扩招则是在今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扩招比例约为23.5%。

谈及研究生人数不断扩招的原因,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扩招首先是为了解决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需求。今年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18.9万,就是出于缓解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考量。他表示,“当本科招生规模达到每年500万时(去年431万),解决这么大规模学生的就业问题,继续深造无疑是重要选择。”

其次是用人单位高学历的要求。熊丙奇表示,“在‘学历社会’中,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会‘水涨船高’,于是很多学生有进一步提升学历的诉求。”

最后是高校提升办学层次的要求。熊丙奇说:“很多本科院校不安于只进行本科层次的教育,要增设硕士点、博士点,而这部分学校将成为接下来研究生扩招的主力军,而且“潜力”巨大。”

事实上,从国家层面来说,总体而言,研究生扩招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扩招不是盲目的,而是有所侧重的。洪大用表示,今年扩招将重点向关键急需学科倾斜,向专业学位倾斜,向中西部地区的培养单位倾斜。

而此次《意见》也提到,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

从专业学位来看,以专业学位硕士为例,2009年,我国开始全面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彼时的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人数仅占硕士招生总人数的15.9%。2017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人数首次超过学术学位硕士招生人数,占硕士招生总人数的55.7%。而其后2年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规模逐年增长,2019年占比则达到了58.5%。

而这一比例还将持续增长。据《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显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

熊丙奇认为:“加大专业硕士的培养主要是为了维持研究生合理的培养结构。”

但与学术硕士相比,专业硕士更偏重于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除完善培养结构外,扩大专业硕士的比例,同时也反映了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今年7月,李克强总理在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批示中指出要“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

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从数量上解决高端人才紧缺的问题,但在扩招的背景下如何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改革的关键。

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建立分类发展机制

《意见》强调,将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建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新机制,按照单位自主调、市场调节调、国家引导调的思路,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健全退出机制。设立新兴交叉学科门类,支持战略性新兴学科发展。

对于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原因,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李立国在接受《光明日报》收集时说:“学科专业调整是社会知识结构变化的体现,新学科的诞生和传统学科的消退也是知识整合和社会需要变化的结果。”

在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上,各高校今年动作频频。今年8月,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宣布新增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位,停止纳米材料与器件专业招生,而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将新增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

中国人民大学宣布2021级新闻与传播专硕,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生源。

中国传媒大学则提出自2021级起将博士研究生学制由3年改为4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由8年改为6年,专硕生基本学制统一为2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统一为4年。此外,学校还关停了17个专业方向,对47个专业方向进行了并、转和调整,并重新规划设计了19个新专业方向。

此前清华大学也停招新闻学专业本科生,而在停招本科30多人招生计划的同时,增加了同等数量的硕士生,宣布今后新闻传播学院的人才培养主要在研究生层次进行。

而除加快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外,建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新机制也成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趋势。

洪大用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深化基础学科建设,支持一批事关原始创新支撑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基础学科,以及具有极高保护传承价值的“绝学”、冷门学科的发展。

同时,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长吕建平强调,中央财政也将加大对基础学科、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等学科研究生的支持力度,推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

事实上,在支持基础学科发展上,此前,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宣布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据了解,强基计划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重点面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专业招生。在培养方式上采用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同时也在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和学科交叉的培养模式。

加强学风建设,严惩学术不端行为

除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外,学风建设也是此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点。

《意见》提到,将强化导师岗位管理,健全选聘制度,明确导师权责,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并将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指导精力投入等纳入导师评价考核体系。同时,将加强导师培训,建立国家典型示范、省级重点保障,培养单位全覆盖的三级导师培训体系。

此外,还将健全激励示范机制,鼓励各地各培养单位评选优秀导师和优秀团队,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导师成功的指导经验。

导师队伍建设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但近年来,高校研究生导师与学生的“导学矛盾”却时有发生。曾一度引发舆论关注的“陶崇园事件”将“导学矛盾”推向极致,而近期南京大学女博士疑似因论文第一作者被导师抢而跳楼自杀的事件,再次引发舆论对“导学矛盾”的关注。

对此,洪大用表示,目前全国共有研究生导师46万人,下一步教育部将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依法依规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

此外,《意见》还要求,培养单位要完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将科学精神、学术诚信、学术(职业)规范和伦理道德作为导师培训和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同时,要抓住研究生培养关键环节,健全学术不端行为预防和处置机制,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

此前,科技部发布了《关于论文造假等违规案件查处结果的通报》,披露了9起研究生、导师涉及购买论文、违反论文署名规范、套取财政科研资金的违规案件。

不久前,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李红良也因学术不端被免去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和模式动物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职务,并主动辞任基础医学院院长一职。

在预防学术不端行为上,2016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从预防和调查层面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约束。

而此次《意见》也进一步明确,将严格规范培养档案管理,探索建立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校际馆际共享机制,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同时,将扩大学位论文抽检比例,以提升抽检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而对无法保证质量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将撤销学位授权,对问题严重的培养单位,将视情况限制申请新增学位授权。

洪大用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从教、管、学、评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学术管理。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研究生教育规模还将扩大,扩招之后如何保障培养质量?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