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英国CPD启示:为什么人们相信医生,却不一定相信老师?

作者:芝士社长 发布时间:

英国CPD启示:为什么人们相信医生,却不一定相信老师?

作者:芝士社长 发布时间:

摘要:专业教育与学术性的高等教育,共生却又有不同诉求。

1600897228359652.png

图片来源: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官网https://www.theiet.org/career/ 网页截图

整个行业的CPD水平,可以影响社会对其专业性、专业重要性的认可……例如,医生这一职业,在我国也有较为成熟的CPD体系,各种资格认证、各种行业协会、严格的准入门槛和淘汰机制。 所以,人们比较信任医生的专业性。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训,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芥末堆也在第一时间对此进行了报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芝士社长在学习座谈会的讲话之后,结合自己在英国研究专业教育和工作的经历,思考英国的持续专业发展CPD体系,是否可以给我们一些借鉴。

专业教育,就是把刚进入某一行业的人,培养成为该行业的合格的执业者(Jarvis,1983)。理论上讲,专业教育属于“第三级教育”(Tertiary Education),是人们在完成了初等教育(小学)和中等教育(初中或/和高中)之后接受的教育。当然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专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

在英国,专业教育往往被分为两个阶段:职前专业教育(Initi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简称IPD)和持续专业教育(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简称CPD)。英文概念中的Development可直译为“发展”,有些场合也将CPD译为“持续专业发展”。但芝士社长认为,为了更贴近中文语境,避免让人摸不着头脑,译为“教育”可能更通俗易懂。

接下来,将分别简要介绍这两种专业教育,并着重探索后者,持续专业教育CPD对我国发展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启示。

职前专业教育IPD

专业教育既然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自然跟我们常见的大学教育关系密切。Hughes (2000)指出,高等教育中的“学科专业”,被专业教育当成专业群体中的一部分,用来培养学生成为专业群体中的成员。

其实,职前专业教育IPD,往往就是在高等教育机构(大学、大专、高职等)里,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所以,它高度依赖高等教育的培养体系和学科专业。然而为什么Hughes说,专业教育只对应专业群体中的“一部分”?

毕竟,专业教育虽然一定程度依附于传统高等教育,但还与高等教育有诸多不同,有它自己的教育规律。Taylor (1997)曾就英国的专业教育,总结过三点不同:

  • 首先,相比以学术为主的高等教育,专业教育与行业的联系紧密,而且与用人单位和政府的关系也更近;

  • 其次,实践,是专业教育的一大特色。专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可以有质量地实践。其课程所教授的知识都是面向实践,将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专业方法教给学生。整个培养体系是以专业实践为背景,而不应当以大学的学术研究为背景;

  • 第三,相比于从中学一毕业就来读大学的年轻本科生,专业教育中的学生——高年级的本科生、研究生,特别是有工作经验之后又来读研究生,他们更有阅历,更明白自己的学习动机。

相较普通高等教育,专业教育可能拥有更多的利益相关者,且他们的关系错综复杂。专业教育与学术性的高等教育,共生却又有不同诉求。人们不应该指望,大学承担全部的专业教育。而持续专业教育CPD,才应该陪伴专业人士的整个职业生涯成长。

持续专业教育CPD

持续专业教育CPD,是用来描述职场上的专业人士,为培养并增强其技能,而进行的学习活动。它跟踪、记录工作中,通过正式或非正式途径,获得的技能、知识和经验。而这些知识和技能,并不是入行之前,通过在校学习(职前专业教育IPD)获得的。

我们可以把CPD理解成一个关于职场进步的“档案袋”,装载了专业人士的经历、学习和实践。CPD应当伴随专业人士的整个职业生涯,甚至退休之后,还可以通过CPD与行业发展保持联系(比如,退休以后,从事顾问等名誉上的工作)。所以,CPD有时也被当做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的一种方式。

从抽象的学习方法上划分,持续专业教育CPD可以分为三类学习:

  • 结构化的CPD,也称之为“主动性学习”,有互动式学习和参与式学习两种。例如,参加培训课程、会议、研讨会、讲座、在线学习等,还包括为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而开展的学习;

  • 非正式的CPD,也称之为“自主学习”。阅读相关著作、期刊杂志等出版物,以及阅读行业新闻、博文等,属于这类学习。是的,当你刷微信里的行业新闻时,也是在开展CPD学习。甚至,牺牲自己的时间,帮助年轻同事发展,也是从事这类CPD;

  • 反思性的CPD,相较于第一种,这种形式的CPD学习更加被动和单向,没有那种面向学习者的互动。形式也可以为观看,但只是比较被动接收信息。

从具体的职场经历看,英国最主要的工程技术行业协会之一,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总结了六种途径:

  • 参加培训课程:就是我们最熟悉的,参加技术课程、“软技能”培训、在线课程、公司内部培训、“考证”等,也包括你为别人做培训;

  • 积累工作经验:这就十分广泛了,例如,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技能、与客户或供应商打交道时学到的知识、别人传授给你经验、在轮岗或借调期间学到的知识、见习、职位升迁、指导培训他人、管理领导他人、撰写报告、给外部客户或同事做讲解,等等,几乎就是职场上的工作日常;

  • 完成学术学业:如在职或脱产进修,读硕士、博士;

  • 参与志愿服务:最典型的就是,在行业协会、相关委员会中任职;

  • 参加行业相关活动:参加行业内的会议、联谊会、展会、研讨会、讲座,还包括,去别的公司进行技术访问,组织上述各类活动,在上述各类活动中发言,在学术活动中任教等;

  • 自学:这恐怕是最省钱的途径了。前面也提到了,阅读书籍、期刊杂志、文章,通过网络搜索和网上资源开展研究,在线的技术交流和讨论等。

IET截图.png

图片来源: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官网https://www.theiet.org/career/ 网页截图

CPD与行业发展

在英国,持续专业教育CPD的概念,大概可以追溯到二战之后的那几十年间。当时英国的一些公共机构团体,认为有必要在正规学校教育之后,进行结构化的继续教育。而在那之前,人们普遍认为,一个合格的专业人士,自己会偶尔地、自发地,发现自己有增加知识的需求,并开始学习。

然而,随着英国战后那些年,商业和专业环境竞争越来越激烈、技术不断进步,那种“偶尔的、自发的”学习需求不再够用,而是逐渐演变成了更加学科化、结构化的继续教育。在过去的20年里,英国对CPD的投入也不仅限于公共机构团体的附属组织,而是遍及各行各业。

CPD截图.png

图片来源:英国CPD服务官网https://cpduk.co.uk/网页截图 (图为美国歌手、演员Eartha Kitt的名言:我会一直学习,墓碑才是我的结业证书。也算是对“活到老,学到老”的另一诠释。)

如今,CPD通常由行业协会、专业团体等管理。英国有超过1000家专业机构或团体,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伴随着这种增长,人们逐渐认识到CPD的好处:

贴近职业的、基于技能的、实践性的学习,可以帮助各行各业的用人单位,在组织内发展知识和技能,形成自己的“知识库”,以保持在行业内具有持续性的竞争优势。CPD还有助于用人单位形成健康的学习文化,提高雇员对单位的认可,留住有价值的雇员。

因此,很多行业,如医疗、法律、建筑、金融等,一般寄希望于行业协会组织,去确保该行业的每个岗位、每个职能部门,都执行强行的CPD政策。

其实,整个行业的CPD水平,可以影响社会对其专业性、专业重要性的认可,这一点在我们身边也可见一斑。例如,医生这一职业,在我国也有较为成熟的CPD体系,各种资格认证、各种行业协会、严格的准入门槛和淘汰机制,所以,人们比较信任医生的专业性;相反,教师虽然也是一个古老的职业群体,但是行业CPD体系却没有那么健全。在公立学校任职的教师,专业性尚有保证。但例如有些课外辅导机构聘用的“教师”,专业性可能就良莠不齐了,从而牵连了整个行业的专业口碑和权威地位。

CPD与专业人士

而对于个人而言,CPD有什么用处?芝士社长也经常被“灵魂三问”:CPD能帮我找到更好的工作吗?能帮我定职称吗?可以升职加薪吗?……等一下,理解这个概念,还要从“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这个词说起。

在一本关于专业主义的专著中(Freidson, 2001),描述一个相对于极端商品经济或计划经济社会的“世外桃源”:

这里的工作者都拥有专业知识,使其可以提供重要的专门服务。他们有权力去组织并掌控自己的工作。甚至,只有他们才可以合法地向消费者提供特定服务, 或者在组织中承担相关工作。(芝士社长注:由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不论是消费者,还是管理者,都不能随意替换这些专业人士,而去雇佣别人。只有行业内部人士,才有权监管和纠正同行的工作。(芝士社长注:由专业的人管专业的事)

不过,他们并不会滥用这份“专权”,因为他们更加投入于做好本职工作。他们工作是为了自我满足并服务他人,而不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获取更多的收入。(芝士社长注:比如,避免了商品经济中的恶性竞争、提供廉价劣质的产品或服务)

因此,消费者和管理者,都可以放心地指望这些专业人士通过合理的成本,完成高质量的工作。

虽然,上面的描述只是一个理想情况下的社会模型,但我们可以从中略微感受到,什么是“专业主义”。简单讲,就是专业至上。该书提到,专业主义本质就是一套制度——允许一个行业的成员,在谋生的同时,还能掌控自己的工作。

举个不一定完全准确的例子吧。一名工程师,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某项技术应用做出了一种判断,而企业的管理者基于市场的导向——压缩成本获得价格上的竞争优势,做出了一个“不专业”的决策。而该工程师为了保住自己的职场前途,不敢反驳,不得不按照后者来应用该技术——这就不是“专业主义”,虽然这是残酷的现实。

毕竟,经济社会总是由市场、政治、专业主义等各种元素构成的,不可能实现“专业至上”的那个“桃花源”。但“专业至上”这个理想,还得坚持下去。很多专业人士个体或组织,还是希望尽量维护住自己的专业权威,让自己在经济社会活动中更有发言权。

因此,该书也解释道,这种“专业至上”的社会地位,是一种相当大的特权,所以也很难真的存在。除非让人们相信,专业人士所执行的具体任务,不是随便什么人在监管之下就可以完成的,那些没有经过必要培训和经验的人无法胜任的。那如何让人们相信你的专业性呢?CPD就是专业主义的方法论。

对于个人而言,CPD可确保专业人士已经持有的学历、执业资格不过时、不被淘汰。以及,即使一个人的年龄、教育背景在职场不占优势,也可以提升既有技能,学习新技能。

设想,倘若CPD在我国职场上得到了广泛认可,一个人可以通过在职场上的学习和提升,弥补不是“985大学”毕业的“劣势”。又如,一位工程师即使原本学习的是机械专业,也可以通过业余时间学习计算机原理和编程,“转行”去参与开发涉及软件的产品。

此外,就像过去常说的“干一行,爱一行”。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挣一份钱养家糊口,也是一种个人的价值体现和满足感达成。职场上的专业人士,往往更以自己的职业和专业性为荣,把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社会做贡献,当成一种责任和使命,也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在自己的专业上不断进步。

芝士社长还认为,CPD其实也是在变相鼓励人们在职场上,多关注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少些沽名钓誉和勾心斗角。如同坚持一系列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方式,可能是你的Life Style。持续专业发展CPD,作为一种健康的职场理念,而不是尔虞我诈、职场套路、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恶性循环,不妨考虑成为你的Career Style。

大家可能会觉得CPD这种理念,在我国目前的职场环境中,还很难生根发芽。不过英国的CPD发展成熟,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毕竟也是始于二战以后,经过了几代职场人的努力。还有CPD与IPD一起构筑的专业教育,在英国也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发展,才有了今天的模样。

CPD的未来:“互联网+”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

英国的“持续专业教育CPD”体系,还是值得我们构建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时参考的。职场专业人士,在就业以后的专业性,主要通过持续专业教育CPD积累而来的。

用人单位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并非是主角。传统上,持续专业教育CPD的主导者,通常是行业协会组织。

不过,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各种网络资源、在线学习方兴未艾,来自古老英国的CPD理念也许该与时俱进了。

例如,这次席卷全球的疫情,也让我们看到,工作的方式可以很灵活,人们在同一个单位上班,但却未必天天坐在同一幢大楼,甚至都未必在同一个城市、国家。因此,过去那种面对面式的“老师傅手把手教徒弟”、“公司内部培训”等职业发展活动,不再适用。此外,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新职业层出不穷,专业人士对学习充电的需求将呈现快速、大量的特点,行业协会组织恐怕也无法全面满足。

而在线专业教育,可以打破单位的壁垒,跨越行业的界限。将持续专业教育CPD的重任,分散给其它社会资源去提供。然而,目前,我们的职场人士,好容易在996之后,牺牲了吃鸡、刷剧的享受,或者是哄好了孩子睡觉,挤出一点业余时间在线充电,可能不是上“慕课”—— 把传统的大学课堂照搬到互联网上,就是把时间浪费在“互联网知识分享”——在社交或娱乐的平台上猎奇冷知识。

也许,我们需要,在借鉴英国持续专业教育CPD的同时,发展这个概念。结合先进的学习理论、知识理论,并充分利用新兴的互联网技术,打造一个更加现代化、真正面向未来的专业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让每一位专业人士,都可以轻松有效地,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令其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专业成长,不再是消极、被动地应付,而是积极主动的行为。

 

参考文献:
Hughes, R. T. (2000)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in IT project management', in Bourner, T., Katz, T. and Watson, D. (eds.) New Directions in Professional Higher Education, pp.185-191. Buckingham: SRHE and Open University Press.
Jarvis, P. (1983) Professional education. Kent: Croom Helm.
Taylor, I. (1997) Developing learning i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Partnerships for practice. Buckingham: SRHE and Open University Press.
Freidson, E. (2001) Professionalism: The Third Logic.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https://cpduk.co.uk/ 
https://www.theiet.org/

作者:芝士社长

就职于剑桥大学,在考评部任高级数据分析师,主要从事教育评价研究和考试数据分析。本科学习汽车工程,后转向高等教育研究,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专业教育。业余关注在线教育。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英国CPD启示:为什么人们相信医生,却不一定相信老师?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