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塔人才(gh_35ddc3c47ee3)
数月的项目书准备,几次三番大修小补,半年时间漫长等待,承载了许多秃头之夜后迫切希望得认可的那种强烈愿望,在国基公布的那一刹那,全部化为乌有。
“失败其实并不可怕,搞科研谁没经历过失败?可怕的是,我今年已经35了。过了35,我还能称自己为‘青椒’吗?”
自科基金对于高校教师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初入职场,想要独立科研,没有经费支持肯定是不行的,加上单位职称晋升名额非常有限,没有基金谁能淡定?
01没有青基何谈副高
查阅各大高校教师职称的评定规则不难发现,拥有一个“国家级项目”对于高校教师的重大意义。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掌握他们职业生涯的命脉之一。
2019年1月,湖南省某非985、211,非“双一流”的省属高校人事处官网上,公示了最新一批申请副高级职称(副教授等)的申报人材料。其中,研究领域属于理学、工学的申报人共77个,仅有8位申报人没有主持或参与过国家级项目。
大部分申报人至少主持或参与过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少数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获得支持。而其中还约有5%的申报人主持或参与的自科基金项目在5项以上。
由此可见,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经历,已经成为这所高校评选副高级职称的基本条件。
在目前部分高校讲师职称无编制,合同期满“非升即走”的大环境下,副高级职称仅仅是许多教师事业步入正轨的开始。
而即便是在“四非”的省属院校,没有国家级项目的支撑,他们的事业也难以展开,甚至还有可能面临失业。
02逐年走低的资助率
“你的本子很好,就是运气差了点,加油,下次肯定可以的!”
2019年,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总体获批率约为17.90%,约有8.2万个“本子”落选,每一个落选的本子背后,都是一个寒窗苦读十几年的博士失落的学术生涯。其中还数医学科学部青年基金项目申请的竞争最为激烈,5年平均获批率仅有16.75%。
从统计数据上看,2010-2019年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共申请676877项,申请量逐年上升,年平均增长率达13.1%,10年间共资助151722项,平均资助率为23.4%,2014年资助率最高达到25.6%。2014-2018年申请量的年平均增长率达8.2%,申请量快速增长,资助率逐年下降,2019年的资助率已创下十年来新低。
其实比起身边人安慰敷衍的话,青椒们宁愿听到他们说:“你真是走了狗屎运,这么垃圾的本子也能中。”
03学术“马太效应”
科研资助项目申请难度逐年增加,但年龄限制却始终没有放松,男性年龄不得超过35周岁,女性年龄不得超过40周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对申请者年龄设限,本意是考虑到把青年科研人员和学术大牛放在一起基金评审不公平,对青年科研人员的“照顾”却反过来强化了年龄限制,给青年科研人员带来巨大压力。
对于追求学术成就的青年教师,如果在35岁前都没有申请到青年基金或其他支持项目,不仅对当下的职称评审和工资不利,后续职业规划、人生发展都可能受到制约,优青、国青的申请都变得困难重重,在愈演愈烈的科研竞争中,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马太效应”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过去大家的科研路径都类似,同一时间毕业,同一时间进入科研领域进行竞争,但现在的情况则更多元,有的人可能在较晚的时候才读博,有的人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较晚才拿到博士学位,还有的人可能因为出国留学、结婚生子耽误了时间,对于毕业就已30岁出头的博士们来说,年龄限制意味着他们没有太多失败的机会。
只有拿到青基,青年教师们才能放下心中大石,真正专心科研,才越有可能更早地确立自己的学术地位,并在后续项目的评审中不断积累优势。
04科研真的是一步慢步步慢?
如果是把科研仅当成工作,一步步向上攀爬打怪的话,确实是一步慢步步慢,尤其是对于依赖外部资源支持的研究方向。
如果在博士或博后期间没有早出成果,就进不了好单位,没有好单位就少有好平台,没有好平台就难有好项目,没有好项目就缺少资金,缺少资金就难出成果,没有成果就没有帽子,没有帽子......
无数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搞科研“出名要趁早”。
但如果把科研当成一份毕生的事业,则还有一条坎坷许多的“大器晚成”的路可以走。35岁青基落榜不应该成为科研事业的终点,从时间维度来看,科研生涯还未过半,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发光发热。
当年两次考研失败,7年才拿下博士文凭的薛其坤,他也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出任清华大学的副校长。
46岁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科学研究的张俐娜院士,在2011年(71岁)终成为武大第一位女院士。
半路出家或大器晚成的科研工作者们同样值得称赞。虽然现有评价体系让学术研究趋向浮躁,年龄的限制让部分青椒科研之路的容错率大大减小。
但做学问、做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在基础科研领域,成果的产出必须要长期的积累。
只有坐得住冷板凳,坚持初心,才有机会大器晚成。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青塔人才”。青塔人才提供各大高校科研人才招聘启事,也长期关注人才人事政策、科研工作、青年教师发展等内容,帮助青年学者以更高的视野和更新的思路获得更快成长。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