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制止校园浪费,学校的“手”伸向哪里

作者:余国志 发布时间:

制止校园浪费,学校的“手”伸向哪里

作者:余国志 发布时间:

摘要:校园浪费有“解”吗?

1588000583731745.png

图片来源:unsplash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余国志

校园,是社会发展文明程度的重要象征,理应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行动中走在最前列。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校园却存在着较为突出的浪费现象。现象背后,既有社会发展带来的阶段性问题,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也有学校教育中心偏离的问题,理应引起教育人的忧思:为什么校园浪费行为屡禁不绝,其背后的困境是什么?

校园浪费的困境

校园浪费屡禁不绝,其背后存在着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困境1:在社会层面,表现在社会转型发展带来的对生活物资淡漠的观念冲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较长时期丰裕的物质生活,必然导致对粮食等生活物资的忽视,致使节约意识以及珍惜食物的思想观念被淡化。

困境2:在教育主体层面,表现在教育的诸多主体难以形成有效合力。由于教育学生的主体涉及家庭、社会和同伴等,而这些主体往往由于思想观念、时空分散等条件制约,很难形成教育的合力。比如,在学校养成的节约好习惯,如果在家庭中不能得以维持和巩固,很快就会反弹,甚至又传导到学校。因此,仅靠学校单主体的教育,很难从根源上消除校园浪费现象。

困境3:在学校层面,表现在教育的思想和方法偏差。由于教育对象的极端特殊性,因此,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在实施之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自我审验才可以付诸实施。而事实上,有的学校在教育方式上出现了明显的偏差,不但失去了教育性,反而产生了外部性。比如,有的学校为了减少浪费,用做题的方式,用饭前集中唱餐歌的方式,对学生浪费予以惩处。这种教育方法,不仅无益,反而有可能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困境4:在学生个体层面,表现在学校集体生活和学生个性生活方式需求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由于学生成长于不同的家庭环境,在生活等方面有不同的习惯和要求。然而学校的集体生活,很难顾及每一个个体的个性化生活需求。

校园浪费有“解”吗?

面对上述困境,作为学校,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重视并尊重学生个性化需求。以校园浪费中的餐饮浪费为例,主要是食堂统一配餐供给制和学生饮食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所致。当下学生对饮食质量、口味、配菜等都要求较高,而学校食堂目前尚不具备提供个性化的饮食能力,换言之,学校不能满足学生日益丰富的餐饮需求,导致餐饮浪费严重。根据调研,很多学生都希望能从家里带餐,学校经过审慎考虑,科学论证,允许部分学生从家里当天带餐到学校,学校给各班级提供加热设备和消毒设备以及相应的检测设备。如此,餐饮浪费现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遏止。

其次,抓住教育契机并发动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校园浪费是一个真实的复杂性问题。学校以此为契机,开展项目式学习教育。比如,学生针对当下网购商品存在外包装过度的现象,以此作为项目式学习,研发了校园快递盒子回收reBox项目,并在社区内进行推广,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

最后,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直面校园浪费。我们学校借助北京市垃圾分类行动,发起了校园垃圾分类活动。学生到校园浪费现场,并提出了诸多解决方案,如小碗菜、半份菜、水电额度直接到班、教材绿色使用,校服绿色传递、米饭定量设备等。此外,学生针对每一处校园浪费现象,都成立一个课题,学校采取课题招标、专家论证,效果测算、反馈追踪等方式,对节约效果优良的课题成员,计入德育学分,如此,让学生做校园节约的负责人,而不是让其置于一种被动应对的状态,从而起到从内心触动,自己教育自己的效果。

校园浪费现象,本质上是学校生活教育的缺失所致。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教学偏重学科教学和知识传授,而对学生的生活教育方面有所偏忽,致使对学生的生活教育有所偏失,校园浪费现象由此不可避免。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生活教育、劳动教育,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节约意识,避免浪费。从教育的角度,要兼顾好教育手段和温和的市场手段,避免在校园浪费和学生身心发展之间建立高利害关系,避免因为校园浪费现象给学生贴标签。只有学生内心深处被真正触动,教育才会起到良好效果。

本文转载自“光明日报”。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光明日报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光明日报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制止校园浪费,学校的“手”伸向哪里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