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治理“校园贷”还不能松劲

作者:朱昌俊 发布时间:

治理“校园贷”还不能松劲

作者:朱昌俊 发布时间:

摘要:多措并举,真正为治理“校园贷”建立长效机制。

sharon-mccutcheon--8a5eJ1-mmQ-unsplash.jpg

图片来源:unsplash

*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朱昌俊

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日前发布消息称,“校园贷”是主要面向大学生群体的一项借贷业务,其初衷主要是为家境贫寒的学生提供贷款完成学业,或是为解决在校生创新创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但是,由于当前“校园贷”市场存在办理贷款业务门槛低、经营者资质参差不齐、身份审核形同虚设、合同信息不透明、风险提示不充分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一些不法借贷机构将“校园贷”变成了“校园害”,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

众所周知,经过数年治理,“校园贷”乱象一度得到有效遏制;但从中消协发布的最新提醒来看,“校园贷”似乎又有“反扑”的迹象,并且呈现出了新的表现形式。如中消协梳理的三种主要陷阱类型就包括“注销校园贷”骗局、“套路贷”潜入校园、“培训贷”“创业贷”等。这些新的表现形式,与此前的“校园贷”并无本质区别,其本质上都还是利用大学生信息不对称或是风险防范意识欠缺所设置的陷阱。

中消协的提醒,对社会正确认识“校园贷”以及继续深化对“校园贷”的治理带来了启示。一方面,“校园贷”的抬头之势,说明前一阶段的治理成效仍需巩固。且其新的表现反映出“校园贷”自身也在“进化”,由此启示相应的治理手段也应该与时俱进,避免给新的“校园贷”骗局钻了空子。另一方面,及时向大学生发出教育警示,也是治理的一环。像这次中消协的警示通知还结合现实案例,相信对于大学生正确认识“校园贷”的风险很有帮助,它比一般的说教应该更管用。

事实上,2017年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就明确指出,整顿“校园贷”市场的同时,要抓好校园秩序管理与学生教育引导工作;各高校要开展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引导学生科学理性消费,健全举报惩戒制度以维护校园稳定秩序。在这方面,相关工作是否落实了,相关部门不妨开展“回头看”。而无论是及时的风险提醒,还是开展相应的风险教育课,都有必要成为标配。

不过,中消协发布警示,学校强化相应的风险教育,都重在预防。而要彻底遏制“校园贷”死灰复燃的势头,还是更多要靠前端的治理发力,彻底压缩“校园贷”及其变相生存的空间。比如,有机构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监测到有关网贷诈骗负面舆情信息共计28.8万条,其中涉及“注销校园贷”骗局的就有9.3万条。那么根据这类网络线索,执法机构能否顺藤摸瓜,打掉幕后的作案团伙和产业链?

又比如,部分“校园贷”骗局其实建立在个人信息泄露的基础上,一些甚至属于电话诈骗的变种,针对这种情况既要加大个人信息保护的源头治理,也可考虑将对“校园贷”的治理与对电话诈骗的治理形成长效的联动机制。

另外,在严肃整治“校园贷”乱象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大学生群体的真实贷款需求。比如,一些大学生在参加培训、创业等方面的资金需求确实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在关上“校园贷”这样的“偏门”的同时,也应该为大学生因地制宜开设更多合规合法的“正门”。其实,这方面已经有所探索。如去年9月,湖北银保监局就提出,加大校园正规银行信贷产品供给,降低贷款办理门槛,力争按照每个学生消费贷款5000元左右标准,向全省大学生投放80亿元至100亿元消费信贷,满足大学生正常消费信贷需求。这样的探索是否可以有更多的推广和复制,各地不妨有科学评估,并在顶层设计上有更周全和明确的机制响应。

不管是风险教育课的常态化,还是治理上的与时俱进,抑或是探索为大学生群体的金融需求开“正门”,其归结到一点就是要避免治理的一阵风,而是要多措并举,真正为治理“校园贷”建立长效机制。

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报”。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网转载文章,原文:中国教育报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中国教育报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治理“校园贷”还不能松劲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