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以167所高校的数量排名全国第一。/图虫创意
*来源:有间大学(ID:youjian-university),撰稿瓜子
缺乏或没有好大学,是不少地方的发展苦衷。
丰富的优质高教资源,意味着学生拥有更多进入名校的机会,城市也有更多留住人才的筹码和发展活力。
这么看来,如果高校数量上去了,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最有资格回答这一问题的江苏,给出了并非完全肯定的答案:我们省内的大学明明那么多,但为什么录取率却依然落后?
这里是全国高校最多的省份
长期以来,全国高校最多的地区,始终有江苏一处席位。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共有205所大学,江苏以16所高等学校的数量排名第三。
1978年后的十年间,在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省内教育经费投入增加,到1988年,大学数量增加到72所,总量排名也爬升到全国第一。[1]
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自1998年往后的20年,江苏省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占教育总支出的比重,整体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26%。[2]
尤其在2008年,这一差距达到近5%。重视向大学发展注血,高教的肌肉自然越来越发达。同年高校数量就增加了28所。
明清时期,江苏进士人数位居全国前列。图为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展厅。/图虫创意
如今,截至教育部2020年6月30日的数据,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05所,江苏则占据了167所高校,总量依然是全国首位。
其中,省内有本科院校77所,专科院校90所,不同办学层次的高校数量分布较为均衡,两类院校的规模也都是全国榜首。
再看名校分布,江苏坐拥15所一流高校/一流建设学科高校,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两位老牌985是其高教队伍的两位领队,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211高校紧随其后。
可以说,江苏高水平大学天团的规模,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宇宙之心”海淀区。
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江苏的高校阵仗,都足以让同为高考大省的各位伙伴们羡慕。
南京大学。/图虫创意
比学校,年年高考人数最多的河南,没有一所属于本省的985高校;
拼地域,河北、山东等省的区位热门度不及东南沿海,优质生源吸引力自然不如后者。
但若回归到江苏考生的视角,“考好大学难”似乎没有因为“大学数量多、质量高”而变得容易一些。
后者的存在,反而将江苏学子冲刺名校这件事,显得更难了——
就高考录取率,尤其是一本高校、985/211大学录取率来看,江苏不仅没有因高教优势、中等级别的高考人数这两大因素,跻身高录取率小分队,而是时常被外界与河南、江西等高考一同提起。
通过对2018年国内各省高考人数、一本高校录取人数、985高校录取人数的统计与换算,在一项关于全国985高校录取率的排行中,江苏以1.14%的985高校录取率,与河南并列排名全国倒数第二,略高于安徽的1.10%。
而顺位排名前三位的天津、上海、北京三地的录取率,则在5%上下,基本是榜尾选手的5倍。
2017年全国平均211高校录取率约为4.90%,江苏以5.19%排在全国中部位置,同年的一本大学录取率的排位情况也类似。
想上好大学,你可能得出省
高校且名校数量多,不一定会与考好学校容易划等号,原因就在于二者之间还存在一个关键角色,招生名额。
一般来说,“倾斜”力度更大、招生更多,是高校给其所属地的常规待遇。
比如,浙江大学每年招生总量在五六千上下,2018年省内招生比例达到近50%;2017年,中山大学在广东招收3602人,占总体招生人数的45%。
近年均录取人数破万的吉大,尽管省内录取比例不如五成那么高,但其招生总量庞大,所以依然能为本地学生提供2000多个985高校席位。
东南大学。/图虫创意
2020年,南京大学在江苏共招生938人,东南大学为799人,两所985招生数相加,还不及上述的其中一所高校给省内的名额,二者综合而得的省内招生比重,仅有不到25%。
不同地区之所以存在招生差异,是因为在我们目前推行的“分省定额”高考招生录取制度中,高校可在国家核定的招生规模内,对本校的分省(区、市)分专业招生计划进行编制。
通常情况下, 主要依靠地方财政的地方院校,更多会面向本地区招生,而由中央财政支持的部属高校,理论上更偏向面对全国招生。
但由于地方也对部属高校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各地部属高校数量也不均衡,出于公平考虑,教育部会对高校招生进行一定的名额分配调整。
有分配之需,必然存在公平与否的博弈。/unsplash
2016年,教育部一份高考跨省生源调拨支援计划指出,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当年升学压力较小的上海、江苏、湖北等12个省(市),将向中西部10个省区调剂共16万生源计划。
其中,江苏省的被抽调名额为3.8万,这一调整给当地学生和家长带来了一阵不小的焦虑,但江苏省教育厅的官方微博对此回应道,“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中招收江苏学生的总规模不低于去年”。
据财新网报道,由高校招生相关人士指出,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有过文件具体要求到“某个省要以10%、20%(的幅度),增减在某地区的生源计划”。
同时,这些“要求”对省属高校不算严格,而是对部属院校有所命令。实际上,后者大多也是实力较强、更受学生追捧竞争的高校。
这一头是名额紧张,另一头则是江苏内部的竞争强度更加紧张。
江苏先行的高考总分为480分,比其他省份的普遍总分低200多分,分值整体减少,相应会导致考生区分度缩小,即每1分带来的差距,都将被更加放大。
有网友分享自己“出省读书”的经历。图/知乎截图
这就催生出了一个有些与众不同的现象:江苏学子想冲刺名校,增加筹码的一种方式,是离开江苏。
以2020年江苏高考理科投档线为例,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在省内的投档最低分为406和404分。
后者的投档分,高过了如武汉大学、南开大学(401分)、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399分)等老牌C9或热门985——即便从历年高校排名来看,这些大学都在东南大学前面。
不仅如此,江苏省内的211高校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投档线,也超过不少外地的非冷门985高校。
这一情况当然不单发生在今年,有考生吐槽本地大学的分数长期存在“虚高”——它不知让多少想在家门口读好大学的学子无奈垂泪。
“折腾”的高考,和倍受折腾的考生
饱受非议的,还有从未停止过“折腾”的江苏高考本身。
自1977年恢复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以来,江苏高考经历了十余次大小改革,从总分到选科再到评定,没有谁不曾经历过反复捶打重塑。
目前推行的“3+2”模式自2008年开始实行,算是过去20年坚持时间最长的一个规则。
“3”包括语文、数学总分160分,英语总分120分,文科语文增加40分,理科数学增加40分。;
“2”为两门选修科目,考生需在物理和历史中选一门,在化学、生物、地理、政治中再选一门,二者按照A+到D六个等级显示。
一考定终身,一科定“生死”。/unsplash
这一模式的主旨,本是为了“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权”。
所以,高校录取时,不仅看分数排名,还要看考试所选科目等级是否达标,二者缺一都意味着可能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
这样的故事年年都在上演,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或许是,它甚至会发生在高考状元身上。
今年江苏考生白湘菱以430分拿下省内文科第一,由于选考的历史等级为B+,她被想报考的北大、清华、南大拒绝。白湘菱最终选择了为其提供百万奖学金的港大。
去年,南京市理科第一名因化学B+,同样没能进入清北,后经特招进入中国科学院大学;2015年,徐州市文理科状元也遭遇了类似尴尬。
一科决定命运的判定,让一些顶尖的学生无缘顶尖学府,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江苏自己失去了那些最优质生源。
更普遍的bug,可能早已在选择那一刻发生——在应试选拔面前,大多数人还是将兴趣让位给了竞争。
一项对江苏省Y市2003年以来高考选科的调查显示,在当时“3+1+1”方案中,自2003-2007年,物化组合逐年减少,生化组则反之。到2007年,选择难度最大的物理的比例降至24.7%,仅为4年前的一半左右。[3]
2008年实施新方案,物理被纳入必选科目,往后10年,物理被选比例自然上升,但化学取而代之成为断崖式下降者。
总体概之,“考生越来越倾向于避开难度大、考生群体相对优秀的科目组”。[3]
这一模式带来的弊端,是“考生功利化的选科导致部分理科人才流失;部分中学以功利的态度对待高考,使得科学类课程被‘边缘化’”。[6]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2018年一次省委常委会上曾形容省内高考为“地狱模式”——
它会让学生特别重视语数外成绩,而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性理科教育受到极大削弱。北大清华等顶尖大学近年来大幅削减在江苏的高考招生指标,原因就在于此。
他还提到,根据实证研究,近年来江苏籍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的数理水平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下降趋势,在参加物理、化学等国际奥赛的顶尖学生中,已渐难觅江苏籍学生身影。[4]
事实上,“3+2”已经在今年走完了它的最后一程。
去年4月《江苏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发布并指出,自2021年起,江苏将实施“3+1+2”选考模式、总分750的新高考。
江苏新“3+1+2”高考科目设置。图/江苏省教育厅网站
娄勤俭在上述会议中也提出,“江苏本省一本要超过50%,部属院校不低于25%,3年内逐步达到30%”。[4]
“素质教育喊得最早、喊得最响,但应试最厉害,抓得最凶,高考难度也是全国之最”的江苏,的确该停下脚步回头望一望——
在高考改革加速飞奔的时候,那些苦苦追赶它的学生,是不是早已被甩开太远太远了。
参考资料
1. 全国高校总计2956所,中国高校数量最多的省份是? 麦可思研究,2019.12
2. 江苏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探析,陈东瑜,江苏高教,1989年第3期
3. 从江苏省 Y 市高考选科情况看 江苏高考方案 ———兼论浙江、上海的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张天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年第3期
4. 江苏高考新方案2021年实施 多次改革备受争议与诟病,中国新闻周刊,2018.07
5. 江苏省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分析,杨小军,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8
6. 优化制度设计公平科学选才——江苏高考综合改革实践与思考,林伟,江苏高教,2019年第6期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有间大学”。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