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爸爸真棒(babazhenbang),作者万玮
2020年,关于中国教育未来的担忧似乎愈演愈烈。
留学家庭,面对形势的变幻和未来的不确定,开始焦虑国际化教育这条路还能不能走通;而体制内教育的家庭,面对教育内卷化的倾向,愈发担忧激烈内部竞争带来的自我消耗。
未来何去何从?出路到底是什么?
编辑部有幸邀请上海知名校长、上海平和双语学校的万玮校长撰写本文,万校提出的“用全球本土化的教育来解决国际化家庭的担忧,用教育多元化来对抗内卷”,非常具有洞见。
朋友小夕来碧云收集,到平和蹭午饭,我俩边吃边聊。
小夕说现在有一个词很热,英文叫“Glocalization”,中文翻译成“全球本土化”。我暗自想,我怎么没听说过,可见这个词也不是很热,就问小夕:什么是全球本土化?
“全球本土化”卷土重来
小夕说,全球本土化是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一个结合,可追溯至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美国《哈佛商业评论》。核心意思是:全球化思考,本土化操作(think globally and act locally)。
嗯,有点意思,我说,举个例子呗。
麦当劳算是一个经典案例,她回答。
麦当劳是全球最知名的快餐服务零售品牌之一。1990年,麦当劳进入中国市场,第一家店开在深圳,到今年正好30年整,麦当劳在中国的餐厅已超过3500家。
麦当劳的管理与营销都是标准化的。在上海,你去任何一家麦当劳餐厅,体验几乎一模一样。麦当劳追求品质、服务、清洁与物有所值这四个原则,员工操作手册厚达350页,确保全球每一家连锁店都达到同样的标准。
在全球标准化的基础上,麦当劳在中国大陆的成功更多依赖其本土化的操作,小夕强调说。
首先,为中国顾客专门研制菜品。比如,1998年至1999年,麦辣鸡腿堡和麦辣鸡翅上市;2002年,推出板烧鸡腿堡。
其次,促销手段本土化。广告主角几乎都是普通中国老百姓。2004年,请当红艺人王力宏演唱的中文广告主题曲《我就喜欢》风靡一时。2008年,以北京奥运会全球合作伙伴身份,成为北京奥运会官方餐厅。
再次,紧跟中国发展潮流。2007年,“麦乐送”订餐服务推出,为客户提供一周7天每天24小时全方位订餐服务。2016年,在所有餐厅实现支付数字化升级。
我不禁想起有一次春节,在麦当劳购买指定套餐送春节福饰的情景。此外,麦辣鸡翅也是我所爱。虽然担心油炸食品不健康,偶尔还是要点个外卖。
其实,全球本土化在消费领域影响深远,比如另一个快餐巨头肯德基在中国推出老北京鸡肉卷、川香辣子鸡;香奈儿、迪奥等时尚大牌纷纷加入中国元素等等。
我明白了!我对小夕说,这个概念不复杂嘛,其实在教育领域,全球本土化也正在发生。
哦?小夕很好奇,你说说看。
学校四象限,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我说,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基础教育取得很大的成就,极大提升了人口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今天在上海,一个丰富的教育生态已经初露端倪。
我拿出笔,在一张空白纸上画了一横一竖两条直线。我说,这是一个直角坐标系,横轴呢,代表教学内容,左边是本土,右边是国际,也就是全球;竖轴代表教学方式,向下是本土,向上是国际。
小夕问,教学内容本土与国际的差别容易理解,教学方式的本土与国际如何区别?
我说,这就是一个粗略的模型,不一定精确。这个模型不对本土与国际做价值评判,只是客观描述状态。上海的部分家长有时候也会用“体制内”与“体制外”来表述本土与国际。
“体制内”面向中考与高考,所以倾向于应试,训练学生在标准化考试中拿高分;“体制外”面向国外学校的申请,倾向于综合能力的提升,重视艺术体育、领导力、公益精神以及个性特长培养。
每一所学校都可以在这个模型里找到自己的生态位。生态位没有好坏优劣,只有适合不适合之分。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四个象限的学校分别是什么形态。
第三象限是传统应试型学校。前段时间爆出的某省高考替考事件,一度成为网络热点。大家感慨,一场考试,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高考是一个很公平的制度,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第一象限是纯正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教育体系照搬英美体系,收的也是外籍人士的孩子,孩子最终还是要回本国升学。
第四象限比较有意思,教学内容是国际课程,教学方式却是传统应试。例如近年来很多专注于标准化考试如托福或SAT等培训的机构,坚持以结果导向,应试成绩非常好,生意兴隆。
还有一些学校,引进了国际课程,出口是海外升学,特别重视升学结果,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样的学校很受一部分家长欢迎,有人给这类教育机构起了个名称——“洋应试”。
小夕问,你对洋应试怎么看?我说,挺好啊,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第二象限则是另一种情况,教学内容是国家课程,教学方式却引入了国际理念。上海滩有很多双语学校,其办学定位就在这个象限。
小夕冰雪聪明,她很快反应过来,第二象限就是教育的国际本土化,用素质教育的理念教国家课程。Think globally and act locally。
我点点头,你说的对!上海的教育生态为什么比较好?就是因为这四个象限的学校形态各异,百花齐放,每个象限的学校也各有特色,这样就能满足不同家长的不同需求。
不同学校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如同罗素所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
小夕问:为什么上海会出现这样的教育生态?
我说,必须是上海啊,上海也有这个责任。知道上海的城市精神吗?十六个字: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总书记在上海的时候确定的,归纳为一个词,就是“开放”。
封闭带来“教育内卷化”,出路唯有开放
我对小夕说,全球本土化不算是热词,现在倒真有一个词特别热——内卷化。
我最早在施展老师的《枢纽》一书中听说“内卷化”这个词。施展老师说,美国一个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学派,叫加州学派,用“内卷化”来解释中国晚清人口爆炸而实现不了技术跃迁的原因。
技术提升了,可节约劳动力成本,但是晚清人口太多,我看过一个资料,乾隆早期,人口还不到1.5亿,乾隆中晚期,人口超过3亿。人多了,人工很不值钱,就没有研发技术的动力,于是就向内卷,锁死在低技术水平的状态。
今天在网络上出现的内卷化,其涵义大概指低水平的重复、无实质意义甚至恶性的内耗。我问小夕,教育界有内卷化的例子吗?
小夕不假思索地说,剧场效应。我点点头,剧场效应也算是一个小小的热词了,大家在剧场里看戏,前排的人突然站起来,后排的人坐在那里,什么都看不到,也只能站起来看。于是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
我想起几年前在虹口足球场看中超足球比赛的经历。我坐的看台有很多上海申花队的球迷,虹口是他们的主场。这些球迷坐在前排,一整场都站着,又唱又跳,又喊又叫,我坐在后排,看到他们的屁股扭来扭去,也只好站起来看球。
后来呢?小夕问。
中场休息的时候,我就撤了。站着太累,也太吵,我不年轻了,折腾不动,还是回家看电视转播吧。
内卷化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封闭。如果系统是封闭的,没有别的选择,那么内卷是必然的状态。但是如果系统是开放的,有其它选择,内卷的趋势就可以得到有效遏制。就比如我看球,我有其他选择,我可以撤。
小夕想起我刚刚讲过的学校四象限,恍然大悟,难怪你称赞上海的开放精神!
对,我说,上海教育的内卷化现象相对来说就不是那么严重,原因就在于开放带来教育生态的多元。
是不是内卷化仅出现在第三象限的学校?小夕问。
我摇摇头。
“优秀的绵羊”,美国同样有内卷,高考弊端被放大
内卷化可能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并不局限于某一个领域。我说,因为资源有限,竞争激烈,哪怕边际效益再低,只要还有一点点效益,都会有人去尝试。
有家长厌恶应试,初中毕业后让孩子走国际课程路线。考察了英美的私立高中,发现只要目标是顶级名校,学习同样不轻松。
曾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记者爱德华·休姆斯,在加州的一所全美排名靠前的惠特尼高中“卧底”一年后,写出《美国最好的中学是怎样的》一书。
在书中,休姆斯用了这样一个标题:惠特尼中学的魔鬼数字——4。即4小时睡眠,4杯拿铁咖啡,4.0的GPA成绩。
这么努力,当然是希望被藤校录取。
但是,有一位在藤校工作24年的大学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几年前写了一本书《优秀的绵羊》,全面反思美式教育。他认为,美国藤校的学生“过于自信却输不起”,“朋友圈同质化,故步自封”,“思维僵硬,与社会脱节”等。
也就是说,美国与中国的精英高中生并没有本质的不同,他们都为了进入顶尖大学而努力,都出现内卷化的倾向,都在各自的评价体系中做得很出色,却很少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
回过头来,作为一项全国范围的选拔性考试,高考将公正公平作为一个优先原则,有标准答案的客观性考试就成为必然形式。高考所选拔出的人才不仅聪明勤奋,还意志坚强,能持之以恒地努力。
这些年,一代又一代人从高考中脱颖而出,逐渐成长为各行各业的栋梁。不客气地说,高考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任务完成得还是不错的,高考制度的弊端可能被夸大了。
小夕若有所思,说到前不久刚读过一篇文章,其中提到盖勒普有一项调查发现,只有3%的美国大学毕业生获得终身受益的体验,1/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大学体验完全乏善可陈。
我想起齐秦的那首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 写在后面的话 」
我问小夕忙不忙,小夕说很忙,单位人手紧张,老板要求所有人996。
我说,要从博弈论的角度看待996。你以为老板想让你996你就能996吗?因为还有其他员工愿意996。这是经济学家薛兆丰老师的观点。
听过这个笑话吗?说两个人甲和乙在森林里遇到一只老虎,甲马上换上跑鞋,乙嘲笑他,你以为换上跑鞋就能跑得过老虎吗?甲说,我不需要跑过老虎,我只需要跑过你就可以了。
今天的孩子,面临的竞争门槛比我们当年要高得多。任何一个领域,竞争到了一定程度,无所不用其极,内卷化就不可避免。
小夕说,“灯塔国”的两党恶斗,也算是一种内卷。
小夕的悟性让我赞叹。我们开始瞎掰扯美国的事,小夕在美国留过学,颇有些感慨。
小夕最后问我怎么看未来?我说,《周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一件事情真是到了穷途末路、人人痛恨的程度,也就离革新不远了。
我把小夕送到校门口。离立冬还有几天,气温却很宜人。午后的碧云,阳光暖暖,微风阵阵,天空碧蓝如洗,孩子们笑靥如花。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爸爸真棒”。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