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塔(ID:cingta-com)
一所高校想要快速发展,充足的办学经费必不可少。
对于“双一流”高校而言,办学经费的多寡更是至关重要,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双一流”建设的快慢。
2020年是首轮“双一流”建设的收官之年,从2017年名单出炉至今,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们的办学经费涨幅情况如何?
青塔团队对各大高校和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最终得到110余所“双一流”建设高校近4年的预算收入经费明细,以此观察这些高校在首轮“双一流”建设周期内的经费变动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北航、哈工大、西北工大等工信部直属高校以及部分地方高校的经费预算并未对社会大众公布,因此这些高校不在本文的统计范围之内。
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2017至2020年预算经费情况
从本轮统计的110余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年度预算收入经费的变动情况来看,2017至2020年,“双一流”建设高校年度预算收入经费平均增长了31.21%。
与2017年相比,2020年度预算收入经费超过百亿的高校在原有清华大学等6所高校的基础上,新增了4所,分别是:东南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其中东南大学的预算经费涨幅最大,为74.16%。
而纵览整体数据,相较于2017年,年度预算收入经费涨幅最大的6所高校分别为北京化工大学(155.7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121.63%)、中国传媒大学(88.18%)、云南大学(86.93%)、海南大学(86.19%)和上海大学(80.59%)。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VS“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比较2020年和2017年经费情况,本轮统计中38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增长幅度平均为31.29%,数据相对完整的78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增长幅度平均为31.17%。
可以看出,尽管两者在经费收入总数上有一定差距,但增长幅度差异较小。
“教育部直属高校”VS“地方高校”
本轮统计中,包含了74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和34所地方高校,对比2020年与2017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经费平均增长幅度为29.01%,而地方高校的经费平均增长幅度为36.16%。
从增长幅度上看,“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地方高校的经费增长幅度相对较高,领先教育部直属高校约7个百分点。
6所“一流大学(B类)”高校经费增长情况
在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中,包含了6所“一流大学(B类)”高校,3所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湖南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所为地方高校(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
2017年至2020年,这六所高校的年度预算收入基本都保持着稳步的增长,其中云南大学的年度预算收入经费在2017年仅为6.96亿元,2018年则快速增长至16.37亿元,年度增长幅度为135.20%,提升显著。
而从年度预算收入总数上看,湖南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年度预算收入的总量优势相当明显,2020年湖南大学的年度预算收入是云南大学的4.2倍左右。
天津地区高校:经费总量占优,增长幅度较小
与2017年相比,天津地区的多所“双一流”高校2020年的预算收入都出现了一定负增长。
不过当统计的年度区间扩展至2016年,我们会发现天津地区“双一流”建设高校们的预算收入经费曾在2017年出现过一次大幅度的增长,而后出现回落。
以天津工业大学为例,2016年的年度预算收入经费仅为11.60亿元,2017年则快速增长至39.52亿,增长幅度高达240.69%。在天津工业大学2017年的预算支出明细中,这一年的“高等教育-项目支出”就高达29.67亿元,而2016年这一支出仅为3.48亿元。
因此,从近五年预算收入的变动情况来看,天津地区“双一流”高校依旧在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与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年度预算收入的整体变化趋势保持一致。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青塔”。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