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腾讯教育(ID:qq_edu),作者:熊丙奇
今年研究生统一考试结束。报考人数377万,再创历史记录。据媒体报道,一个拍摄考研学生吃苦用功的视频,曾一度占据热搜榜。网友留言分成两派,一部分网友以“考研基地”“考研神校”揶揄讽刺。另一边,“心无旁骛复习考研”“拒绝贴标签”的回应,针锋相对。
记者调查发现,“考研神校”不再是对某所学校的评价,居于普通院校行列、考研升学率高、学生勤奋备考,具备类似特征的高校越来越常见。软科《2019本科毕业生深造率排名》,排名对象为中国1200多所本科层次的高校,榜单展示了本科毕业生总深造率前两百强的学校。山东科技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滨州学院、上海科技大学等高校均在其列。换句话说,与一直在增加的考研大军相关联,“考研神校”也将越来越常见。(光明日报12月28日)
“考研基地”、“考研神校”一直是具有争议的概念。在笔者看来,给学生贴上来自“考研基地”的标签,是不合适的,这会导致研究生招生单位对这些考生的另眼相看,甚至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而对于那些确实把考研率作为学校重要办学成果,围绕考研来组织本科教学的高校来说,则必须扭转这种办学导向,给学生完整的本科教育,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对于很多考研生来说,考研已经成为“第二次高考”。从个体角度看,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能力以及长远的学业与职业发展规划,做出考研的决定,这无可厚非。在大学本科期间,勤奋地完成学业任务,努力准备考研,也展现出学生进取的风采。相对于那些浑浑噩噩,“醉生梦死”的学生来说,考研学生可谓大学里最珍惜时间、勤奋的群体。
但是,如果一所高校就围绕考研来组织教学,对学生进行管理,则是偏离办学定位的。比如,很多地方本科院校,本来的办学定位是举办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这些学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可是却以提升学历为导向办学,这导致高等教育结构与社会需求脱节。更严重的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考研的高分,也节省办学经费,有的高校纵容学生只认真对待考研科目的学习,对非考研科目则降低课程难度要求,取消实验实训课程,给学生准备考研开绿灯。这带来的问题是,考研变为应试考研,很多学生把考研作为“华山一条道”,有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的一些专业的毕业生,是全员考研。
围绕考研的本科教育,把大学变为“高四”、应试考研,一方面影响研究生生源质量,研究生招生单位发现,有的理工科考研生笔试分数很高,却在大学本科期间根本没有做过实验,原因是考研不考实验,学校也就不要求学生做实验。另一方面影响本科毕业生就业,那些考研不成功的学生,由于没有接受完整的本科教育,缺乏就业竞争能力,成为就业最难的群体。虽然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已经超过100万,但对于377万考生而言,必定有200多万不能被录取,必须选择就业。
针对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存在的围绕考研组织教学的问题,多年前就有高校教授把这些高校列为考研基地。但这遭到这些高校学生的反对,认为这是对他们的歧视。学生们的不满与反对,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考研还有复试环节,假如在复试环节,老师只要看到来自某校的考研生,就认定他们是“应试考研“”,综合素质不行而打低分,那么,就会影响这些考生的综合评分,很可能考出高分而不被录取。而这种以学校论人的做法,显然是不妥当的。研究生复试不要给考生贴学校标签,要重视考察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与学术潜能。
但对于围绕考研组织本科教育的高校来说,则必须反思这种办学导向,说到底,这是本科院校办学存在的唯升学论、唯学历论的问题。我国当前出现的考研热,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源于地方本科院校没有明确的办学定位或者不安于定位,不以就业为导向办好本科教育,这助推学历高消费,同时导致高等教育结构与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腾讯教育”,作者熊丙奇。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