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芥末堆

教育信息化改革当前,输出型中学校长如何做?

作者:朱茜 黄星云 发布时间:

教育信息化改革当前,输出型中学校长如何做?

作者:朱茜 黄星云 发布时间:

摘要:智慧教育要解决人的问题。

62e15ea7248b832edf84b11b8182aeb0.jpg

在郑州市第二初级中学(以下简称“二中”)校长姜波看来,取得信息化改革成果并非易事。他坦言,前些年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并不像现在这样被看好,尤其是在河南这样的中部地区和高考大省,想要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实现教育信息化并不容易。

智慧教育要解决人的问题

一个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能没有信息化环境的支撑,而信息化校园环境的建设不能单凭学校之力。姜波认为,学校许多工作的开展必须和家长达成共识。否则,学校想开展建设,但家长不理解不支持,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事实上,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家长们往往态度不一。

“这种情况的出现和学生的学业表现有一定的关联”,姜波提到,“如果一个学生的学业表现持续‘出现状况’,老师再继续使用这些技术和设备,有的家长就会提出反对,将原因归咎为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认为是技术影响了学习成绩”。

有观点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对于自控力差的学生来说,利用信息化工具辅助学习弊大于利,甚至有人提出通过限制学生的活动以解决课堂分心的问题。但在姜波看来,这不是真正的信息化教学,真正的信息化应该是完全开放的。不但不应该限制学生的活动,还应该引导学生去检索探究。“错误的并不是技术,而是使用它的方式”。

姜波举例到,老师可以通过设置规则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当学生在不合适的时间浏览了不合适的信息或课堂行为表现不规范,将会受到“惩罚”。也就是说,相比于限制学生的活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技术才是王道。

对于智慧教育,姜波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要理解智慧教育,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智慧,然后才是教育。所谓智慧,就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因而,智慧教育就是把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通过教育的方式体现出来。

由此看来,智慧教育更重要的是解决人的问题。即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和技术来解决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问题,以促进课堂转型,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最终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姜波谈到,智慧教育这一概念虽然没有提及“技术”一词,但是技术不可或缺,它们是融合共生的关系。技术不应该成为噱头,应该以人为本。为什么要用技术?用到什么地方?解决什么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技术如何助力个人发展?如何实现技术与人的融合、创新和发展?这些才是智慧教育应该深度考量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技术。

屏幕快照 2021-01-04 上午10.46.59.png

图1 姜波分享技术与教学的融合

“互联网+教育”最终指向人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当站在培养人的角度来审视教智慧教育,而这个培养人的问题指的就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做好,我们才能够理解到技术真正的价值”。

不论是教育信息化的开展,还是智慧教育的实践,始终以“人”为出发点和立足点,这是姜波的坚持。

融合创客课程与职业规划的

2014年,姜波带领团队正式开始了创客教育的实践。

创设之初,遇到的困难不少:学生在创客空间创造出来的作品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如何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姜波想到了一条新方法,即把创客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相结合。

搞创客教育首先要课程化,先有了课程,再去建设创客空间,要把创客空间当作课程在实践当中的硬件支持。否则,没有教学需求的空间就成了摆设。因此,创客教育实践之初,姜波围绕“健康、博爱、有为”的学校育人目标开设了一系列课程,并实行选课制,由学生依据兴趣自主选择。

在课程设置上,不同年级分别设置不同的课程,逐级深入,各有侧重。例如,高一重视基础体验,高二是项目设计,高三则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在课程的评价上,姜波反对唯分数论,强调多元评价。那么,到底如何评价一个作品?二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将“决定权”交给学生。

2015年,二中开始举办微电影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上交自己的参赛作品,最终作品采取网络投票的方式进行评选。虽然是以票数决胜负,但不以票数定英雄。根据不同的学生的闪光点,学校还设置了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编剧、最佳配音和最佳票房等单项奖。

屏幕快照 2021-01-04 上午10.47.56.png

图2 郑州二中教育联盟微电影节红毯

“自助餐式”教师培训

教学改革当然离不开教师,而二中选择了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并不是一帆风顺,姜波谈道,二中开展教育信息化这十年,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教师的成长,实现了教师培训从被动“输血”到教师“自造血”这样的一个转变。

所谓被动“输血”,指的是依靠制度强制教师参加培训。刚开始教育信息化改革时,学校采取的措施便是广泛邀请信息化专家来校给老师们做教培。通过这种硬性规定的培训,二中培养出了一批各学科的教师骨干。

然而姜波意识到,这样虽然也能提高老师的水平,但并不是长久之计,必须要形成本土力量。于是他将这些骨干教师集中起来,组建成了一个教学管理团队。就这样,二中有了自己的教培力量。

此后,二中的教师培训模式也发生了转变。学校不再做硬性要求,而是实行“自助餐式培训”——教师根据学校发布的教培公告自愿参加,培训的内容“自己选择”。这是因为学校会提前收集老师们的需求,找到需求的共性,再由骨干教师开展针对性的答疑培训。

屏幕快照 2021-01-04 上午10.48.45.png

图3 郑州二中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现场

除此之外,姜波还提出“上门服务,包教包会”。集中培训时没学会的东西,之后再由骨干教师一对一指导。通过这样的方式,二中实现了“自造血”式的教培。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带领本学科其他教师一起学习,这些教师又逐渐成为教培的种子,辐射到各自的学科组。如此一来,每个学科组都能有至少一位老师进行技术支持。

作为开展教培的领头人,姜波主张老师和管理者都应该成为信息化和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实践者,而他也一直在实现自我突破。

2016年6月8日,是姜波成为“播客”的第一天,他开始在喜马拉雅平台分享“互联网+教育”相关的心得体会。他坚持每天分享,截止目前,姜波的电台已经“日更”1568条。

屏幕快照 2021-01-04 上午10.49.39.png

图4 姜波的喜马拉雅电台

谈及初衷,姜波是想通过音频分享自己的看法,与其他志同道合的人进行思想上的交流碰撞,突破自我。就这样,他开始以一个创新者的角度思考遇到的问题,不断挖掘生活中的“互联网+教育”。每天做分享,相信他会坚持下去,因为“这是件有意思的事儿”。

疫情期间的教学经验转移

疫情间的教学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线上教学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姜波将此时教师的主要压力总结为:一是课堂管理难度加大,线上授课使得屏幕另一端的学生行为更加不可控;二是对于教师来说,上网课还得先“玩转技术”,技术能力稍弱的老师更要下功夫。为此,二中不仅给教师提供了一些教学上的建议,而且为老师们开展了技术培训,比如,给老师推荐教学软件,使用方法指引等。

关于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姜波从九个方面分享了教师的变化:教学理念转变、教师专业发展、技术素养提升、协同意识增强、多元化发展、教学评价多元化以及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规划意识的提升。

反观线下,“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就像一面镜子,暴露出许多老师线下教学时的问题和误区,这能让老师们开始反思,也有利于教师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在教师理念和能力转变的良好前提下,二中在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经验不会被丢掉。姜波认为,教师很有必要将线上教学经验和疫情后的线下教学相融合,可以从线上教学使用的评价方式、技术工具等入手。‌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王老师 18710003484
  • 教育信息化改革当前,输出型中学校长如何做?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