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Unsplash
芥末堆 3月9日 Siyi 报道
纽约市拥有全美最大的公立教育系统。从去年开始,纽约公立校频遭改革,意味着绝佳教育资源的“天才班”也难逃一波三折的命运。
据了解,纽约市教育局往年会在10月公布次年“天才班”的考试时间,往往于1月举行,4月放榜,6月收到入学通知书。但或许由于美国疫情仍在蔓延,2021年的考试安排迟迟未见公布,直到今年年初。
当地时间1月12日晚,纽约市教育局长卡兰萨(Richards Carranza)发布推文表示,今年的“天才班”招生考试将在4月份进行,也是最后一次以考试的方式招生。“我们必须摆脱考试,而要建立一种新的系统,为杰出的学生重新设计学术和充实计划”。次日上午,纽约市长白思豪在记者会上表示,9月将推出新的招生制度。
但这项“承诺”还未等到兑现就迎来了新的变数。一个月后,教育局于2月17日宣布,取消今年的“天才班”考试,对天才项目感兴趣的家庭将在5月份“参加抽签”,前提是他们的孩子必须得到幼儿教师的推荐。市长白思豪表示,今年的录取过程是权宜之计,他承诺在2022年1月卸任前,会提出一个长期的“天才班”录取计划。
而仅仅过了几天,卡兰萨又发布推文表示自己决定辞职,并于3月底离职。在任时,卡兰萨推动取消特殊高中入学考试及“天才班”等项目,辞职的消息似乎让不少市民看到了新的转机,尤其是华人和印度家长。
据纽约市教育局官方统计,2019/2020学年,43%的“天才班”学生是亚裔,尽管他们只占幼儿园人口的20%。起起落落之下,“天才班”项目的改革或将导致纽约今年私立学校申请激增,而改革背后,复杂的种族因素逐渐凸显。
“天才班”里都是天才吗?
“天才班”由公立学校提供,其英文全称是Gifted & Talented Program,也有不少华人家长称之为“资优课程”。和普通班最直观的区别在于,“天才班”项目的课程难度往往更高,更富有挑战性。而普通班的课程则注重“让所有的孩子都能获得不错的成绩”。
“总说天才、天才,其实很多家长会被误导,自己资质平平,或者也没有发现孩子在哪些方面有过人的天分,是不是参加考试也没有意义?”陈兴华的两个孩子都考上了纽约的“天才班”,分别为一年级和三年级在读。孩子被录取之后,她曾经总结过一份攻略。
在以考试作为“天才班”入学的选拔方式时,“教育局使用两项评估来确定学生是否有资格申请入读天才班:非语言测试NNAT和语言测试OLSAT。他们认为,在非语言和语言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可以对每一位学生的智力有一個全面均衡的评定。”非语言评估旨在评定在不使用语言的情況下的推理能力和基本问題解決能力,而语言评估则旨在评定与学业成就最为紧密相关的语言推理和理解能力。
据芥末堆了解,改革之前,即将进入1-3年级的纽约学生都可以在家长同意后申请参加考试,考题由培生设计。幼升小是最大的入口,每年大概有8000名学生达到分数线,97%以上者可申请市级和区级“天才班”,在90%到96%之间者可申请区级“天才班”,“填报志愿”后,经系统算法抽签分配。此外,有兄弟姐妹已经在“天才班”就读的孩子将会被优先考虑。
但事实上,在全美不同地区,“天才班”的录取要求和评估方式也有所不同。
王荃的女儿2月底刚刚通过学前班的“天才班”考试,他们一家去年从加州搬到得州。在得州教育法典的定义里,“天才少年”与相同年龄、经验或环境的其他学生相比,应当有以下优势:在智力,创造力或艺术领域表现出卓越的能力;拥有不寻常的领导能力;在某个特定的学术领域具有专长。
王荃女儿参加“天才班”录取的考试成绩单。图源:受访者供图
得州学前班的“天才班”考试会进行两到三轮,“我觉得我们家小朋友的考试是面试加推荐加笔试都有的,”王荃回忆,“一个班上有19个学生,征得家长同意后可能就剩15个了。然后老师会对他们考试,但是小朋友不会知道那是在考试,不知道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就完成了。”
摸底之后会推荐符合要求的学生进行面试,“我女儿是拼图……还有思维和智力方面的考试,然后还有一个老师跟他的对话互动。整个测试小组的老师需要把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上报给学校委员会,大家共同商议决定,让我觉得会比较公平。”
纽约“天才班”为何受到狂热追捧?
王荃还有一个就读于四年级“天才班”的儿子。“他去年在加州参加了考试,但是我们没收到学校的信,或许因为疫情,也不确定有没有考上,之后就搬家了。”她告诉芥末堆,并非整个加州都有“天才班”,例如硅谷。
“我儿子在加州时的学区是从三年级起开始考试,考上之后就可以一直念‘天才班’了。搬到得州后,我们学区是从K到12年级都可以考,头一年没考上,第二年也能继续考,已经考上的小朋友表现不达标的话会被淘汰。通过考试的学生仍然在各自的班级上课,只是每周定时参加学校的项目课程,”王荃介绍,“课程更多会偏向实践,比如用废旧纸盒自己动手做一个新的东西等等,其实是在锻炼孩子们如何自己寻找需要的信息,帮助他们获得掌握日益复杂的知识所需的各种技能。”
纽约的“天才班”同样含有丰富的动手锻炼、实地考察、项目设计等等。而在陈兴华看来,“天才班”组织方式的不同是纽约“天才班”竞争比其他地区都要激烈的一大原因。
“只要孩子考上了天才班,那么同班级的学生都是考上了的,意味着他的同学质量非常高,同学的家庭也都非常重视教育,”陈兴华说,“‘天才班’里本来就是一群聪明的孩子,所以进度会比正常的班快一到两年。”并且,学生一旦通过考试,只要该校开设高年级“天才班”项目就可一直就读,否则需要在升学时重新参加考试或者申请私立学校。但在公立校统考时不达标的学生,也会面临留级风险。
“除了教师需要有更高的资质,‘天才班‘的经费预算也更多。”据了解,纽约市公立学校在2020/2021 学年的经费为340亿美元,“纽约市拥有全美最大的公立教育系统,平均每个小孩(的预算)是超过2万美金的,‘天才班’会更多。”陈兴华说。
录取规则改变了,然后呢?
取消实行了15年的考试,纽约市今年的“天才班”项目从3月8日开始开放申请,每个孩子的申请至多不超过12个项目,这一学年的幼儿园“天才班”将提供约2500个学位。对于目前就读于pre-K课程的孩子,一旦申请,学校教师将填写问卷以确定孩子是否有资格申请;对于未参加pre-K课程的孩子,教育局的幼儿小组将在一次简短的远程谈话的基础上完成问卷。有兄弟姐妹已经在“天才班”就读的孩子仍然会被优先考虑。
所有“被推荐”的孩子将在5月得到通知,如果任何一个项目的申请者超过开放的学位数,则将进行抽签,最终录取结果将在秋季学期开学前公布。
在过去几个月,华人家长被置于纽约“‘天才班’改革风暴”的中心。
“美国公立教育尤其和中国的小朋友相比,确实懒散了很多。我妈妈在国内,她说邻居的小孩子要上很多课外兴趣班,再加上做功课,我有一点点忧患意识,”王荃说,“我想既然老师没布置什么作业,疫情期间兴趣班我也不太敢送孩子去,而且我们刚搬到得州,对周围也不是特别熟悉。既然有‘天才班’,何乐而不为?不过我一直跟他们说考不上就考不上,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王荃代表了一部分华人家长的心态。而在更多人眼中,通过考试进行严格选拔保证了教育资源的优越,而取消考试则意味着教学质量难有保障,多数反对取消考试者认为,改革后的方式加入了老师的主观因素与随机性,破坏了入学的公平,注重教育的华人家长或许只能被迫将孩子转学。“还没有进‘天才班’体系的,比如说还刚刚要考K的,所以今年申请私立学校的竞争就特别激烈。”陈兴华告诉芥末堆。
但在过去,“天才班”的考试制度同样遭到过反对,包括很多“天才班”项目的支持者。“对幼儿进行一次测试并不是判断智力天才的合适方法。”
皇后区市议员罗伯特·霍尔顿(Robert Holden) 图源:Rashid Umar Abbasi, NY Post
而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纽约“天才班”经历了一波三折,却仍然充满变数。
在卡兰萨突然宣布辞职之后,皇后区市议员罗伯特·霍尔顿(Robert Holden)在给市长白思豪的一封信中呼吁恢复“天才班”考试,并延续与培生的合作。他认为,取消考试对今年花时间准备考试的家庭是不公平的。但霍尔顿的提议并未被采纳,“推荐加抽签”依然继续。
事实上,美国各个地区的教育政策向来与不同党派的主张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实这种改变它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分散人种,”王荃说,“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就是以家庭教育为先的,父母辛苦一辈子也要把孩子给供出来,但是美国没有这个概念。所以其实就是为了降低亚洲小孩子的录取率。”
“像纽约就是典型的民主党州,跟加州非常类似,他们提倡不同种族都要受益,当然这个想法是好的。而共和党就比较提倡精英,得州是典型的共和党州,所以当我看到学校居然还评分数给成绩,我还觉得挺惊讶的,因为在加州基本上就不会。”王荃告诉芥末堆。
据了解,纽约市幼儿园的“天才班”平均每年有2500个学位,而申请者有15000名,幼儿园新生大约有65000名。2019/2020学年的“天才班”统计数据显示,黑人儿童占幼儿园总人数的17%,但“天才班”中的儿童仅有6%是黑人;拉美裔占幼儿园学生的40%,但“天才班”仅有8%是拉美裔。
与此同时,据纽约市教育局统计,大多数“天才班”的学生是亚裔和白人。2019/2020学年,43%的“天才班”学生是亚裔,尽管他们只占幼儿园人口的20%;白人则占“天才班”人数的36%,其总人数同样占幼儿园学生的的20%。
纽约市教育局深信需要进行大规模变革以解决‘天才班’入学方面的种族差异。而此前市长白思豪同样表示需要“一种更好的方法来为有很多能力的孩子提供服务”。
美媒分析指出:“纽约市的‘天才班’项目如何甚至是否该继续下去的深层问题是很有争议且十分复杂的,这将给下一任市长带来巨大挑战。‘天才教育’是纽约市的第三大政治问题,因为这些项目完全不能代表整个体系。”
目前,仍有不少家长期待卡兰萨离职后,“天才班”是否会再次出现转机。而他的继任者梅莎·罗斯·波特(Meisha Ross Porter)又将在市长卸任前的10个月里让纽约公立教育的改革走向何方?家长们只能拭目以待。
(应受访对象要求,王荃为化名)